我做尽调这些年(十)-无意义的数据资产

志勇看商业 2024-11-18 20:22:52

我想写一个关于尽职调查的系列内容,并不是想教你们什么知识,我达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水平,我只是想写一写,这些年看到的现象、项目以及个人的观点。仅希望能通过我的文章让你们了解一些潜规则,一些骗局,一些套路,以我的角度带你们看看这些年的市场。

这又会是一篇争议极大的内容,因为又与主流背道而驰了,哎。

我不想让你们觉得我是哗众取宠,所以我解释两句。

我是一个做财务尽调的,这是一个风控的环节,所以我天然是有立场的,屁股决定我的思维逻辑,所以我一定是严谨保守的。

有的时候学会换位思考你就能理解很多事,如果是你的自有资金,你会认可标的企业说的未来成长性么?会认可虚无缥缈的增量么?会认可他对标上市公司的30倍pe么?

你们真以为我这个尽调的环节能决定估值?能决定交易与否?更多的时候就是一个必须有但不重要的环节而已,不过是一个谈判的筹码罢了。

如果你们也经历了那么多真实交易,见过了那么多骗局,那么多陷阱,你们也会跟我一样习惯性怀疑一切的。

你都不需要做过并购,你哪怕做过会计你都会知道,那些年哪有不骗贷的?哪有不美化报表的?哪有不偷税漏税的?

所以在那种环境下,你想做好一个风控,你就必须学会否定一切虚无缥缈。

很多人都只是通过新闻、自媒体等了解融资并购这个市场,你们知道这十多年有多少投资机构,有多少创业项目,有多少创业衍生周边么?那你们看见的好项目有几个啊?你们看见的好项目活下来,盈利的有几个啊?剩下的不都一地鸡毛么?

一地鸡毛才是那些年真实的市场环境。

回到今天的主题,数据资产。

两个多月前因为工作关系突击学习了一下数据资产入表的相关规定《学习笔记:数据资产》。

当时我其实还是一个比较中立的态度,只是提了几个疑问:

这玩意符合资产的定义么?

怎么判断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呢?

这玩意怎么确权呢?

而且很多数据都是共享的,重复的啊,怎么排他?

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怎么确定质量呢?

我虽然有这么多疑问,但当时我不觉得这个数据资产入表的大方向有问题,因为我个人做财务也好做尽调也好,非常明白系统化管理,数据化管理的重要性,也非常明白数据是有价值的。

但是通过这两个月的工作了解,我觉得现阶段的数字资产貌似走偏了,大家对数据资产的认知好像有些偏颇,这居然成了一个人人都可以搞的东西了。

这或许跟一些提供资产入表的服务商有些关系,数据资产入表,不应该对数据门槛这么低的。

之前聊估值的时候也聊过,很多东西对企业确实至关重要,很有价值,比如商业模式、人员团队,一些积累的数据,但这些法确认为资产,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要确认为一项资产是有条件的,你们知道资产的定义不?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 资源: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 过去交易或事件的结果:资产的存在通常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件,如购买、生产、构建等。

3. 企业拥有或控制:企业必须拥有资产的所有权,或者有权控制资产的使用和获得其带来的经济利益。

4. 预期带来经济利益:资产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种利益可能表现为现金流入、减少未来现金流出、提高未来现金流入的价值等。

5. 可计量性:资产的价值可以通过可靠的计量方法确定,如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

企业的数据想确定为资产也要符合这些特征才行。

现在那么多数据入表的企业的数据符合资产的标准么?现在很多情况就是要不拿一些企业日常经营积累的一些数据做为资产入表,没有市场价值,基数小,也谈不上控制和交易。

还有一些拿公共数据作为数据资产入表,我觉得这个逻辑有问题,比如经济统计数据,天气数据等等。

我之前写那个学习笔记的时候,得出的结论就是:除非你是专门提供数据服务的,就是说你是靠披露数据挣钱的商业模式。或者你的数据质量极高基数极大,比如银行或者三大运营商,或者大型民生国企。否则别谈什么数据资产入表了。

我现在通过两个月的了解,我觉得或许上面的结论也有些问题。

我觉得现在不管是企业的数据质量还是市场关于数据的管理等基建以及相关机制,都还远远达不到能数据入表的条件,这就不应该是一个面向大众搞的事。

我这两个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是:

1、企业以前就把部分数据确认过无形资产了。

2、无法准确的计量数据价值。

3、因为隐私和数据所有权的条款也无法交易数据。

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并不符合会计的基本逻辑,更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有好多人不了解,其实通过信息提供服务,和直接靠卖数据赚钱是两种模式。

现在确实有一些企业是通过信息提供服务的,比如企查查,天眼查,万得等,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商业模式。

他们不是卖数据,他们提供的准确来说是信息系统服务,数据只是他们产品的原材料。

就是我可以这么说,这类公司包括一些大数据公司或者ai公司,他们原本就已经把相关的有价值的数据确认为无形资产了。

你们去随便看一个搞人工智能或者相关数据的公司,他的软件里或多或少都会有相关的数据库等东西,或许叫法不一样。

说白了,能入表的之前早就入过了,现在剩的就是些不能入得了。

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比如你提供一个产品,数据是你的原材料,当你这个产品搞出来了,符合资产的定义,入表了,你的原材料也就随着以各种名义入表了。现在要不就是重复入,要不就是不符合标准的垃圾数据或者公共数据。

而且很多根据数据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企业,他不是直接卖数据,他要是直接卖数据,那就是违法的啊。

用户的行为数据、包括医疗机构病人、银行的用户数据等等很多都是不可以交易的,几乎有价值的都是不可以交易的。

那不可以直接交易,这东西就不能确认为存货。如果确认为无形资产的话,现实就是能符合标准的,之前早就随着相关软件系统确认过无形资产了。

还有就是公共数据,例如经济统计数据、自然天气数据等,本身就是公共的,不具有也不应该具有交易价值。

不然你想想这些部门的人员从为人民提供服务的变成卖数据的了?

然后就是数据资产估值的问题了,难度极大,基本没法估,肯定要按成本法,那现实情况就是按成本法,数据资产价值九牛一毛,你们可以去看看那些已经资产入表的大型企业,他们入表的资产跟他们的市值相比是不是九牛一毛。

比如你们最常说的三大运营商,貌似我没记错的话数据资产也就几千万,他们的市值可是万亿哦。

所以说这玩意,意义大么?如果数据资产入表价值这么小,还有那么多企业愿意弄?

然后很多数据还有个实效性,那就还涉及个减值的问题了。

所以我现阶段实在想不明白,市场上大规模的搞数据入表的意义是什么?就这个东西只要你深入研究一点点,你就会知道漏洞百出啊,非常的不严谨。

我想不出来除了骗贷、骗补贴、骗融资、虚增资产、洗钱还能有什么其他的作用。

说白了,以前是你如果能通过你的数据等其他东西做出个什么软件,形成个什么专利或者著作权,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价值还不高。

现在倒好,不用你研究软件产品了,直接原材料就能确认无形资产了。

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还有很多人说搞这个是为了城投化债用的,我觉得这个观点格局小了,你们不要小瞧会计改那么一点点,影响很大的,会计可以说是很多东西的底线,咱们不可能为了解决债这么大动干戈的。

内容是在车站写的,比较乱,我最后说一下我的结论:我认可数据的价值,但不是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资产。

我觉得当下大部分企业的数据质量远达不到称之为资产的不标准,同时市场关于数据资产的相关机制、管理等都还很不成熟,也还达不到可以大规模企业入表的条件。

而且这本就不是给大部分企业准备的,更不应该有这么大热度,资产不应该也不能门槛这么低。

你记住资产要能抵债,你应该也不希望最后法院执行给你一个压缩包吧?建议友商收手吧。

行了,可以开始留言说我狗屁不懂了。

0 阅读:8

志勇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