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2014年的寒冬清晨,阳光漫不经心地洒下来,路上的行人们裹紧身上的衣服,加快了脚步,目光也是浅浅掠过路边的风景。
小商贩稀稀拉拉的吆喝声,伴随着单车吱嘎吱嘎,随着巨大的落水声和路人的惊呼声,大家纷纷手忙脚乱起来,这个小村庄慢慢从沉睡中苏醒。
只见一位老人站在桥上,情绪激动,他挥舞着双臂,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河水里,边挣扎边喊道:
“上刺刀冲啊!跟我打死小鬼子!”
周围人见状虽是一头雾水,但也立马跳下去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们不假思索地冲向那位老人,努力搀扶着老人家上了岸。
老人依旧意识不清,有人争着脱下身上的厚衣服给他围起来,还有人到处吆喝着寻找老人的亲人,乡里邻间的浓暖的天也亮堂了几分。
“这好像是桥那边孙家的老头!”有人好像认出了落水的老人,随着一个神情紧张的中年男人匆匆跑来,忙着安抚老人的情绪。
“没事了爸,薛长官找你呢,快回家吧!”
老人情绪渐渐冷静下来,浑浊的眼睛也慢慢有了一丝清明,麻木地跟着儿子的脚步往家走,一边走一边念叨着:
“打赢了吗?鬼子跑了吗?陈师长还在等我呢。”
那名中年男人连忙道谢,“谢谢大家的帮忙,我爹有阿尔茨海默病,这一时疏忽不小心让他跑了出来,真是谢谢你们了,要不然我真不知道……”
众人也放下心来,都摆着手让男子快带老父亲回家取暖,而其口中的“打仗”“鬼子”“长官”,也权当是发病时的胡话。
忽地一阵冷风,刚探出头的太阳又躲进了云里取暖,街道上恢复了刚刚的样子,但大家心里都记住了那名要拿刺刀杀鬼子的老人。
望着父子俩渐渐模糊的身影,一名路过的记者上了心,他仔细回想着老人念叨的话语,若有所思。
壹: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老人虽说是落水受了凉,但也没几天,就可以精气神十足地下床遛弯了,儿子是千叮咛万嘱咐让自己不要走出家门,他也只好在院里踱步晒晒太阳。
就在这时,有人敲响了老孙家的大门,随之敲响的,也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老人的儿子着实没有想到,来访的是一名记者,他挠了挠头,不解地问道:“我们家有什么好采访?”
那名记者笑着说道,“前几天您父亲落水时喊了几句话,我觉得他可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英雄,想来证实一下。”
老人一开始没有吭声,只是在一旁安静地听着,他儿子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
“我父亲从来没主动讲过跟打仗有过的事情,几年前的一场大火,烧光了他的许多东西,我们也无从知晓。”
“他的确会时不时地喊出和抗日有关的口号,又是薛长官、陈师长的,又是守住了长沙阵地。”
“我父亲的病越来越严重了,说过的许多话也很混乱。”
记者听到长沙和抗日时眼睛亮了起来,他脑子里瞬间想到了当年那场广为人知的长沙会战。
他不确定地望着眼前有些呆滞的老人,想要透过他脸上的沧桑,知晓老人不为人知的过去。
与老人的儿子沟通过后,那名记者没事就来找老人聊天,两人或坐在大门前的土坎上,或走在吵闹的街道上,伴随着老人说得越来越多,记者搜集的资料也越来越清晰可靠。
经过好多天的陪伴,那名记者看着自己整理出来的一堆资料,确定了老人就是一位参加了多场战役的抗日英雄!
把时间镜头拉回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老人原名叫孙秀清,自小离家在南京读书。
1937年,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战乱一起,孙秀清被迫休学回乡。
可他前脚刚到老家,还在同父母争执弃笔投戎时,就传来了南京大屠杀的噩耗。
南京周围包括孙秀清所在村庄的百姓,都被日军残忍杀害了。
事已至此,他不顾年迈父母苦苦的哀求,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国军第37军,甚至为自己改了名字,孙建勋,誓要建立功勋,保家卫国。
他同母亲的信中讲道:
“我明白父亲口中的好好念书也是报效国家的方式,可是当看到同胞们被残忍杀害的场景,实在是做不到。
我想要上战场杀日寇,真正地为国家奋战。
原谅孩子的不孝,勿念。”
就这样,孙建勋带着一腔热血,和同村的几名少年一起在新兵连里刻苦训练,只求早日上战场杀敌。
在当时,新兵们其实得不到太多正规训练,可能刚到几日就要被送往战场,同村的伙伴见到战场上的血腥残忍,竟落荒而逃了。
而孙建勋一直咬着牙坚持下来,对日寇的仇恨驱使他越战越勇,多次英勇作战、拯救战友,让这位看起来文文弱弱的读书人,成为军中人人敬佩的连长“孙大胆”。
而孙建勋口中曾多次提到的“陈师长”,也是立了不少功的战斗英雄。
自福建事变后,原在上海淞沪抗战中大败日寇的19路军一部,被改编为国军60师,陈沛为师长,孙建勋当时所在的就是这支部队。
在陈沛的带领下,60师全体官兵浴血奋战,多次大捷,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屡次致电贺勉师长陈沛和连长孙建勋。
南昌会战中,孙建勋所在部队对上日寇的精锐部队,敌强我弱的局势导致我军牺牲巨大。
战士们萌生退意,孙建勋见状抽出自己的大刀,嘶吼着冲向战场,“跟着我杀啊!砍死鬼子们!”
在他的感染下,战友们也一鼓作气冲了上去,挥舞着大刀,砍死许多鬼子,着实把日寇精锐吓了一大跳。
这场肉搏战虽然没有获胜,但成功牵制住了敌人想要进攻的脚步,尽管南昌会战以失败告终,但孙建勋等战士们视死如归的气势也让日寇有所收敛。
串联起孙建勋口中薛长官和陈师长的记者深深呼出一口气,他开始更加认真地去挖掘那一段历史,想要亲笔记录下面前老人的传奇一生。
贰:默默无闻的战斗英雄“孙老,你能再和我讲讲守住长沙的故事吗?”
夕阳西下,天边绚丽的红色晚霞隐约有了那年保卫长沙战场上的模样,九十多岁的孙建勋看着眼前的年轻记者,有些分不清是回忆还是现实。
“长沙,守住了,我的好兄弟,刘二狗,走了。”
他闭上眼睛,两行清泪缓缓润过脸上的沟壑,思绪也随着江边的晚风回到了那年的长沙会战。
南昌会战刚刚结束几个月,部队还没有完全休整结束,上级便急忙下达了新一轮的命令:以湘北主要防御为主,守住长沙,抵御侵略。
此时的日寇因为与苏联交手的诺门坎战役大败,势要在中国战场上“重振”士气,“找回”自尊,准备短期拿下长沙,加强侵略态势。
同时国军屡战屡败,士气萎靡,更是让日军乘虚而入,冈村宁次发动了三支精英部队肆意侵略长沙。
保卫长沙这一战十分困难,但孙建勋拍着胸脯和上级保证:
“薛长官您放心,有我孙大胆在,绝对守住长沙不后退!”
临行前,孙建勋的部队大声宣誓:“人在阵地在!”
在场的人无不红了眼眶,耳边誓言阵阵,时刻提醒着战士们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孙建勋带着部队镇守在汨罗江周围,凭借先天的地势和精确的指挥大败日寇两次,数日的胶着让日寇气急败坏,第三次动用了全部的火力进攻。
武器方面敌我悬殊,孙建勋和部队在无穷无尽的炮火与弹药拼死抵抗着,山丘被夷为平地,空气全是刺鼻的硝烟,汨罗江也成了一片火海。
这次的保卫战如火如荼,在一场暴雨中迎来了落幕。
在第三次保卫战尾声,一场大暴雨悄然而至,孙建勋考虑到夜色和雨声的掩护下很容易遭到敌人偷袭,这不得不让他提高警惕,随时做好反击的准备。
当晚,哨兵敏锐察觉到一支日寇突击队偷偷地潜入了我军阵地,紧跟其后的是密密麻麻的大部队,哨兵暗叫不好,连忙通知了孙建勋。
虽然部队提前准备好了战斗反扑,但这么久的厮杀让连队的战士们身心都到达了极限,暴雨中的突袭与未知的战斗让本就紧绷的大家濒临绝望。
“人在阵地在,就算是死,也要把敌人钉死在这!绝不给敌人任何侵略长沙的机会!”
“跟着我冲啊!杀鬼子为同胞报仇!”
“守住阵地!不许后退!”
在冰冷的暴雨中,战士们被孙建勋的壮志点燃,纷纷怒吼着冲向日寇,孙建勋同战友们一同厮杀着,拼尽全力也要守住脚下的土地。
一颗子弹射中孙建勋,杀红了眼的他甚至都不知道伤口在哪,脑中只有一个信念:
守住阵地,击退日寇。
当他因失血过多支撑不住倒地时,望着自己周围成堆的尸体,孙建勋分不清脸上是血水还是雨水,视线模糊的最后,他看到自己的好兄弟刘二狗冲了过来。
“建勋!撑住!我带你离开!”
“刘二狗,把我的刺刀拿来!我要和他们拼命!”孙建勋吐出口中的血水,强撑着要和刘二狗并肩作战,却还是彻底失去了意识。
孙建勋重伤昏迷了整整一个周,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阵地守住了吗?咱们赢了吗?”
不等战友回答他随后又问道:“刘二狗呢!他还好吗?”
战友叹了口气,“他为了掩护战友带你离开战场,不幸中弹身亡了。”
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孙建勋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他眼里盈满懊悔的泪水,陷入了深深地自责。
在那之后,第三次长沙会战沉重打击了日军,鼓舞了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反法西斯的信心,孙建勋康复归队后继而参加更多战役,直至抗日战争全面胜利。
不愿参与内战的他,选择放弃领导推荐成为黄埔军校教官的机会,回到老家村庄里种起了地。
当年抗日时期奋勇作战的经历被孙建勋深深埋藏在心,不再对谁提起。直到这名记者细心地发现了这个秘密的缺口,让老人的传奇得以歌颂。
记者的笔记中还曾写道:
“后来,孙老的儿子又和我分享了他父亲的奇闻,听他讲有年夏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孙建勋老人仿佛回到了在长沙那个雨夜。
他突然将家中刚晒干没多久的一袋袋小麦搬到院子里,堆砌成了一个防御工事,大喊着‘阻挡敌人进攻’!
后在暴雨中,又冲到路上拦住一辆货车,冲着司机师傅焦急地大喊:
‘小兄弟快带我去前线,鬼子要打过来了,薛将军命我等死守长沙桥’!”
“我写下这段文字时,也是没忍住笑出了声。
我欣慰孙老健朗的身子骨一如往常,可也无奈他多数时间都在回忆中的糊涂,也感慨他忘却了许多事情,却唯独没忘记保家卫国的初心。”
叁:结语夜幕降临,夜空中繁星闪闪,这时的月光将大地照得亮堂堂的,记者搀扶着孙建勋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晚风刚好。
间接的虫鸣声,裹挟着安详宁静的气息徜徉在乡间,两人的影子慢慢地摇。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
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
把他消灭!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孙建勋佝偻着背,背起手,兀自地唱了起来,歌声不大,却格外悠长,就这样荡着荡着回到了那年时光。
后记:
2015年1月,孙建勋被授予“长沙会战敢死队长 抗日英雄”的称号。
-END-
【文|糕糕】
【编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