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摆宴试探刺杀自己的特务,谁料对方酒醉失言:杀鸡焉用牛刀

同巍聊历史 2024-08-15 03:57:33

1940年,唐生明从重庆来到南京,“投靠”汪伪政府,而汪精卫也不傻,对方突然投靠,心里自然有几分怀疑。

于是,汪精卫以接风为名,带着伪政府几名高层人物,设下一场试探为实的酒宴。

宴席上,推杯换盏间,在汪精卫几人的有意灌酒下,唐生明不知喝下多少酒,很快便已面色酡红,言语间尽显醉意。

汪精卫看他醉醺醺的样子,觉得时机已到,也装作醉酒的样子开口试探道:

“你能来我特别高兴,就算死在我学生的手中也不足为憾。”

作为汪精卫曾经的学生,加上本身并不愚笨,怎会听不出其中的试探之意,但由于酒精作祟,唐生明猛然听到这句话时还是不免感到心惊。

慌乱之下说出一句:“不不不,杀鸡焉用牛刀!”

此话一出,震惊四座,唐生明也意识到自己失言。

那么,汪精卫听到这话有什么反应?说完这句话后的唐生明后来如何?

纨绔子弟,卧底之选

即使唐生明是处于醉酒状态,但作为卧底的他竟能说出“杀鸡焉用牛刀”这种话,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不够专业,不得让人产生一个疑问:

唐生明是怎么被选中成为卧底的呢?

第一点,一个熟悉的人总会比一个陌生的人更容易取得信任。

从开篇我们便可以得知:唐生明曾经是汪精卫的学生。

中学毕业后的唐生明本在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之后黄埔军校成立,他的哥哥唐生智便将他安排进去成为第四期学员,希望他在军校里能够得到锻炼。

而当时的汪精卫正是黄埔军校的党代表,俩人就有着名义上的师生关系。

其次,在汪精卫投敌之前,哥哥唐生智一直与其是政治盟友,二人曾多次联手策划反蒋活动,而这些活动中自然免不了唐生明的身影。

有着这一层的交往,汪精卫与唐生明可谓旧交,双方对彼此都有一定的了解,取得对方的信任自然比一个陌生人更加简单。

但国民政府中与汪精卫曾是旧识的人可不止唐生明一个,若是要论熟悉程度,自然有比唐生明更好的选择,那为什么最后选中的是他呢?

这就与唐生明的身份和行事做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唐家是湖南的世家大族,祖父是清朝封疆大吏,父亲是湖南省实业司司长,三位哥哥两个是国民党军官,一个是印花局局长。

这一条件本身就比大多数人优越,况且他出生得较晚,父母老年得新子,自然对他十分宠爱。

更别说他出生时,三个哥哥都已经出人头地,他的身上不需要背负很高的期望,几个哥哥与他年岁相差较大,对他更是诸多纵容。

有钱有权,吃喝不愁,家人溺爱,唐生明便养成个纨绔性子,整天拉着结交的朋友吃喝玩乐,长大后有所收敛,但仍旧是一副乖张的行事做派。

如此一来,吃不得苦、做事叛逆不讲求后果的富家公子哥的形象深入人心,叛逃离开重庆、投靠汪精卫这一行为也就不令人惊奇。

但唐生明的这种行事风格也让他结交到许多朋友,这也是选中他的第三个原因:善于交际,人脉遍布。

唐生明不缺钱,不缺爱,性子活泼好动,对朋友也很大方,刚认识便能与别人称兄道弟,拉上人一起去吃酒喝茶。

国民党人不用说,不少人与他交情匪浅。而我党里面,毛主席、陈赓等人与他的个人关系也很不错,更别说基本上社会各界都有他够得上的人。

像他这种有着四通八达人脉的人才,汪精卫不可能不心动,得知其离开重庆的消息后,自然会极尽方法拉拢。

最后一点则是由于戴笠对唐生明的信任。

唐生明善交际的性格让他在和戴笠刚认识不久,便打成一片成为非常好的朋友,两人无话不谈,视对方为知己好友。

因此,唐生明是戴笠为数不多十分信任的人,派他前去戴笠不会担心假意成真。

如此看来,唐生明确实是卧底的不二人选,但就开头而言,他当着汪精卫的面说出如此大胆的话,他的卧底之路又该怎样展开?

取信之路,风波突起

1940年9月,在戴笠劝说下,唐生明接下卧底任务,假意已经厌倦在后方的生活,携带家眷离开重庆,到处游山玩水。

等辗转到香港,唐生明也依然照着从前的做派,展现出一副沉迷于纸醉金迷生活的态度,但他知道,汪精卫已经盯上了自己。

其实,在他一离开重庆,戴笠就有意放出他有意投敌的小道消息,汪精卫也很快捕捉到这一信息,派人偷偷跟着,观察这一情报的准确性。

这个被派来偷偷跟着的人就是李士群,他在经过对唐生明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发现其确实整日里只顾着吃喝玩乐,未曾与可疑人员有过交往,便放下戒心,向汪精卫报告称唐生明值得信任。

于是,在唐生明从香港游玩回到上海时,李士群便开始制造偶遇,要与他结交朋友,并明里暗里表示汪精卫十分期待他的到来。

九月底,在李士群的不懈劝说下,唐生明终于松口决定到南京去与汪精卫见上一面。

见面的当天晚上,汪精卫带着周佛海、李士群、叶蓬等人设下酒宴,为唐生明一家的到来接风洗尘。

在众人的有意劝酒下,唐生明即使再有提防之心,却仍被灌醉,脑中混沌。

见此情景,汪精卫也装作醉态十足,端着酒杯,摇晃着身子,揽住右手边的唐生明,用开玩笑的语气试探道:

“我知道你和戴笠关系好,你是他派来杀我的吧?不过你能来,我就已经很高兴了,要是死在自己学生的手中也不足为憾。”

听到这话,饶是唐生明再醉,也顿时吓得有几分清明,慌乱之下,想要辩解,却说出一句:

“杀鸡焉用牛刀!我是不怕死,但我把全家都带过来了,怎会做出这种事!”

醉酒之话,虽有些混乱,但其中意思很明确,他唐生明不是来杀汪精卫的。

可糟就糟在他将汪精卫比作鸡,讲出一句“杀鸡焉用牛刀”,言语间太瞧不起人,一瞬间,四座皆惊。

这话一出他自己也意识到不对劲,吓得酒都醒了一大半,连忙表示自己没有贬低的意思。

在场人员眼见汪精卫面色不虞,场子要冷下来,但也不敢在这时候触霉头。

这时候,坐在旁边的伪陆军部部长叶蓬只得赶紧出来打圆场。因为自己老婆是唐生明母亲的干女儿,这层关系使他不可能放着唐生明不管。

“汪主席,他平常开玩笑惯了,而且今天也是醉了酒,才说出如此没有遮拦的话。您知道,这不是他的本意。”

要不说唐生明会结交朋友,与李士群相处的短短几天,就已经愿意帮自己解释:

“汪主席,他的确没有这种想法,我们还能哄骗您不成。”

唐生明这时脑子也转了过来,紧接着说:

“我是和戴笠关系好,但我这人当个游手好闲的中将都不愿意,怎会选择做整日里提心吊胆的特务呢?”

在众人的圆场之下,汪精卫的脸色这才缓和过来,其实说到底他也没那么生气,只是当众被冒犯,多少有点失了面子,众人捧他几句,搭好阶梯,自己也就顺势走下来。

他对着唐生明笑了笑,说:

“没事,我知道你并非故意,以咱们的关系,你怎么会做出暗算我的事情呢,对不对?”

唐生明也赶紧顺着汪精卫给的台阶,连声说是,又敬了其一杯酒,场面才又恢复热闹。

顺利打入,立下三件大功

这场风波虽看似在当时已经翻了篇,但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却仍对唐生明有些怀疑。

于是,第二天以喝茶叙旧为由叫来夫妇二人试探。

而陈璧君比起汪精卫,容易糊弄程度只高不低,一番聊天下来,所提问题绵里藏针,处处设陷,好在唐生明昨晚上回家已经与妻子做好答对,这才回答得滴水不漏。

十月的第一天,在汪伪政府的示意下,报纸上发表了唐生明将被任命为军事委员的新闻。

此举自然是做给唐生明以及重庆国民政府看的,为让汪伪政府对唐生明彻底放心,重庆政府直接借唐生智之名发表启事,表示唐生明已叛变,自己要与其断绝关系。

而且是连续十天特大字号刊出,还对唐生明发出了通缉令,面上做得十分坚决。

汪精卫这才放了心,不久便下达唐生明的任命书。至此,他完全顺利取得汪的信任,打入伪政府内部。

在卧底期间,唐生明做过不少的事情,但最值得说的还是三件:

策反周佛海,借刀杀奸,痛击日本。

在和周佛海交往期间,唐生明偶然发现其曾多次因家人多数都在湖南老家难以相见而苦恼,他觉得也许这是策反周佛海的关键。

于是,他密报戴笠,利用周家人作为突破口,秘密将其亲属软禁在贵州息烽。

周佛海得知后,虽然怀疑是重庆政府所为,但没有证据,也不愿意相信,面对媒体采访也没有透露自己的猜想,这就让唐生明对策反周佛海的信心大涨。

因此,唐生明与戴笠相互配合,一个透露出周佛海的挣扎与弱点,一个根据情报定点打击。

戴笠依照唐生明所建议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周佛海母亲的书信向他施压,以其母亲的口吻劝说他要做个“忠臣”;

之后,更是多次给周佛海写信,拉近关系,称兄道弟。周的母亲生病去世,戴笠还代替周佛海为其披麻戴孝。

这一行为彻底打动了周佛海,从此死心塌地为重庆政府效忠。

第二件事借刀杀人,杀的正是大汉奸李士群。

一开始唐生明觉得李士群人还不错,便想争取他为国民政府效力。谁曾想,李士群对日本人如此死心塌地,任他怎么明里暗里拉拢都没能成功。

经过与重庆方面沟通,最终决定和周佛海联手除掉李士群,但怎么让其悄无声息地死去,还能不被怀疑是个棘手的问题。

商量之后,俩人决定使出一招“借刀杀人”。

他们知道日本宪兵队特高课长冈村中佐一直对李士群颇有微词,便派出与其关系较好的周佛海副手熊剑东,挑拨离间,对两人的关系火上浇油。

等到时机成熟奉上毒药,利用冈村的手除掉了李士群。

最后一件痛击日本,算是唐生明这次卧底过程中所办成最大的事,这件事对结束太平洋战争和抗日战争都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1944年下半年,日本海军省军官古川邀请唐生明吃饭,俩人关系十分密切,古川醉酒之下没设防。

一不小心便将日本海军将要集结所有能作战的舰艇,在琉球群岛给美舰队再上演一次“珍珠港事件”。

唐生明意识到这是一件极其重要的情报,于是当晚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秘密致电重庆政府,将这一消息透露给美军。

得到消息的美军决定将计就计,也搞一次“珍珠港事件”,只不过对象变成了尚未完成集结的日本舰队,给了日军沉重一击。

结语

在卧底期间,唐生明立下诸多功劳,等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仅取消了对他的通缉令,还为他颁发了两百万的巨额奖金。

而在1949年,唐生明与陈明仁通电决定起义,正式与蒋介石决裂,投身解放事业,后来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副司令员。

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却推辞了安排的一切职务,赴香港经商。

许是前半生的各种斗争与压力过于沉重,建国后他终于可以放松下来,卸下担子,于是拒绝再与政治事务纠葛,安稳过完自己的下半生岁月。

-END-

【文|过冬】

【编辑|长庚】

0 阅读: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