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多,最后的结果让人有些意外,
美国拿到了资源,俄罗斯分走了土地,
乌克兰却成了这场较量里被分割的对象。
战争的硝烟还没完全散去,谈判桌上已经把一切敲定。

更引人注目的是,近日俄罗斯官方明确表示,
这场冲突本质上是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
这场仗的背后,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输赢,
更是大国之间权力分配的现实展现。

乌克兰走到今天这一步,从它脱离苏联的那一刻就有些苗头了。
当时的领导人相信西方的支持能让自己站稳脚跟,
于是放弃了原有的军事和工业基础,想靠外边的力量谋发展。
最近,泽连斯基去了比利时布鲁塞尔,跟欧盟的几个大人物碰了头。

他想要的东西不少:武器弹药、搞强国防工业、
加入欧盟的机会,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
乌克兰现在的情况很明白,战场上打得吃力,
国内东西不够用,只能靠外边的支持顶着。
泽连斯基这次跑去会晤,就是想抓住欧盟这条线,不让自己落单。

这种靠外边撑着的路子,成了乌克兰眼下的现实。
而如今乌克兰慢慢成了大国博弈的棋子,
到了战争这一步,土地和资源都没能保住,
这种结局看似是战争带来的,
但根子早在几十年前的选择里就埋下了。
历史上,能在国际舞台上站住脚的国家,靠的都是自己的实力。

18世纪的英国,凭着蒸汽机和工业革命,
从一个小岛国变成了横扫全球的强国。
它不是靠谁拉一把,而是通过技术进步把主动权抓在手里。

美国也是如此,从独立时的13个州,
到一战二战期间靠工业发展和军火生意赚了大钱,
最终在二战后成了超级大国,并为了维持住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
在全球各地前前后后设立了上百个军事基地,
曾经美苏冷战时期的对抗市里底气,
有很大一部分靠得就是设立在欧洲与日韩等地的军事基地。

这些国家的路子很清楚,靠的是自己搞出东西,
而不是等着别人送来。
乌克兰当初要是能明白这个,兴许就不会落到今天这样。
中国近代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毛主席曾在他的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里就指出:
“没有全局观念的人,必然要犯战略错误。”’
抗战时期,国民党把希望都压在外援身上,装备靠外边给,

可一碰到日军的战术就没招了。
到了解放战争,国民党还是靠飞机送粮食,补给线一断,
部队就撑不下去。反过来,共产党走的路完全不一样。
粮食靠老百姓用独轮车运,武器靠自己的厂子造,
条件虽然艰苦,但战斗总能坚持下去。

这两种选择摆在一起,
答案很明白:靠自己手里的东西才稳,
靠外边送来的,关键时候容易出问题。
现实里,这种对主动权的争夺也没停过。
看看最近巴拿马运河的事儿,

美国为啥那么上心要把控制权拿回来?
因为运河关系到经济和安全,
攥在别人手里总觉得不踏实,只有自己拿着才安心。
乌克兰的情况其实差不多,战争期间靠西方的援助,

用资源换支持,可大国之间一谈妥,
它就没啥能拿得出手的了。
这种资源和主动权的争夺,在国际博弈里从来没少过。
乌克兰现在的处境,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战争一开始,乌克兰把希望全寄托在西方身上,

用自己的资源换援助。可等到大国之间把利益分清楚,
乌克兰发现自己啥也没剩下来,
土地被分了,资源也没了,成了这场博弈里最吃亏的那个。
反过来看中国,从革命时期自己干,

到新中国自己搞建设,一直没靠外边。
这条路走得不容易,可后来站稳了脚跟。
这才有了如今强大美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乌克兰的遭遇,跟中东一些地方也有点像,靠外边最后都落得没主动权。
如今俄罗斯等着美国先迈步子,美国还没啥动静,
欧盟就在中间加紧支援乌克兰。
这种拉锯的局面,说明博弈还没到最后。

乌克兰现在靠着外援撑着,俄罗斯在调自己的策略,
国际社会也在掂量自己的角色。
国际博弈这事儿,从来就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说清的。
每个国家的选择,都会在历史上留点痕迹。
英国靠工业革命起来,美国靠战争红利壮大,
都是自己攥着主动权的结果。

国民党靠外援,最终在解放战争中只得败守台湾。
乌克兰盲目信西方的说法,打到最后啥也没保住,
冷战那会儿,超级大国就在全球找地方打仗,
现在不过是换了个地儿换了个玩法。
乌克兰成了棋盘上的棋子,棋手却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俄罗斯和美国,
国家怎么走这条路,决定了它的位置。

不管是大国之间谈条件,还是小国想找条路,
靠自己才最实在。靠自己攥着东西,
才能在博弈里站得住脚,靠别人可能一时过得去,长远看却容易吃亏,
反过来,自己手里有东西,
拳头硬有实力才是硬道理,才能在乱糟糟的局势里站得住。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百家号:《泽连斯基,突发!俄方:认同俄乌冲突是一场俄美间的代理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