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看鲁迅杂文《文学上的折扣》有感

晨晨文化 2024-03-30 19:54:47
看了鲁迅先生的杂文《文学上的折扣》,让我想到很多,让我忍不住要一吐为快。 这篇杂文中写到鲁迅先生遇见的研究中国文学的外国人不满于中国的文章之夸大。实际上是那些外国人不懂中国文学,而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早已对那些所谓的“文学家”的行径见怪不怪了,也不会上那些人的当,因为他会像钱店伙计看见钞票一样,一眼就知道了什么是通行的,什么是该打折扣的,什么是废票,简直要不得。 鲁迅先生还特意打了比方,他说,就如称赞一个人贵相是“两耳垂肩”,实际上一个正常人的耳朵不可能会长成这样长,一直垂到肩膀上,明白人都知道这就是夸张,心里只是觉得那个人的耳朵比通常的也许大一点,可是决不相信他的耳朵像猪猡一样。 他又说到古人形容愁是“白发三千丈”,但他也会在心里将这句话打折,以为也许有七八尺,但决不相信它会盘在顶上像一个大草囤。 总之,鲁迅先生这样的人是懂中国人写文章的套路的,他说,“刊物上登载一篇俨乎其然的像煞有介事的文章,我们就知道字里行间还有看不见的鬼把戏。” 这意思是说,你从文章里所看到的,只是人家故意让你看到的,你看不到的,才是人家刻意隐瞒的,那才是秘而不宣的阴谋。 但是鲁迅先生又说了,即便是这样的文章,也不是说完全不会看,只是权当听人谈鬼一样,有时明知是鬼扯,也听一听。但是这样的东西看多了却是费眼力,而且害处大,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那些东西教成后天的低能儿。 鲁迅先生认为中国文人从古时候就有了这样的德性,喜欢夸大,装腔,撒谎,即便是到了他那个时代,很多文人虽然改穿了洋服,而骨髓里却还埋着老祖宗,所以必须取消或折扣,这才显出几分真实。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于某些文人喜欢夸大其词、装腔作势、谎话连篇的劣根性是深恶痛绝的。 文章的最后有一段文字让我感受深刻,他是这样写的: “文学家”倘不用事实来证明他已经改变了他的夸大,装腔,撒谎……的老脾气,则即使对天立誓,说是从此要十分正经,否则天诛地灭,也还是徒劳的。 看了这篇杂文,我想我这大半生都不知道被多少文人华而不实、夸大其词、装腔作势的文章白白浪费了多少时间、眼力,而且还让我因为听多了某些文人的鬼扯而越发迷糊愚昧。 这也许是我如今不怎么喜欢看某些文人的作品的缘故吧。对于现今自媒体来说,其实多半也是玩文字功夫的“文人”,而如今玩文字写文章是可以变现为米米的,当写文章成了敛财的一种手段时,当写文章可以与名利直接挂钩时,那还有多少人写的东西是经得起质疑与推敲的呢?估计很多人写的东西连他(她)自己都不信。 我们常说谁谁写的文章连标点符号都不能信,其实就是说那个人就是鲁迅先生杂文中提到的那号人,对他们说的什么、写的什么,你都不能全信,要打折扣。 这个时代的很多人比鲁迅先生那个时代的人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人性是千古不变的,而且现今喜欢夸大、装腔、撒谎的人是很有市场的,甚至远比正经人混得风生水起,不信你去看那些大网红、流量大v是怎么日进斗金的。 看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杂文,我知道了很多人的文章、著作其实是不必看的,即便是无意中看到了,对于信几分,也要在心里打折扣。
0 阅读:6

晨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