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伴侣犯错我就总是大发雷霆,隐隐有种极度厌蠢的心理,这是健康的吗?心理学告诉你答案!

陈曼心理 2024-06-12 12:01:23

看到伴侣犯错我就总是大发雷霆,隐隐有种极度厌蠢的心理,这是健康的吗?

厌蠢,本质上是你不允许自己愚蠢。要知道,所有我们在他人身上难以容忍的缺点,其实都是自身信念的向外投射。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厌恶=恐惧。你所极度厌恶的,往往也是你深深恐惧的。

那么伴侣犯错,让你恐惧的究竟是什么呢?

毕竟,在现实生活中,犯错本身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甚至我们能够习得的很多经验认知,都是在犯错的过程中经由反思和学习得到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从不犯错的人,在认知的刷新和积累上,大概率也是浅薄和局限的。

除非,你的伴侣真的脑子有问题,不管怎么实践和试错都无法迭代成长,寻常人的学习路径对他来说统统无效。如果是这样,你的大发雷霆才确实情有可原。

但是,既然伴侣永远聪明不起来,你又极度厌蠢,何必偏要跟他在一起给自己找虐呢?

所以我猜,你真正厌恶且恐惧的并非“愚蠢”本身,而是由愚蠢所带来的失控感。

只要这个人的认知层级不和你在一条线上面,你就无法忍受,甚至是要猛烈的抨击对方,这种强烈情绪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你无处安放的控制欲。

很多控制欲强的人都会对伴侣的言行是否正确合理过分关注,看上去他们是在挑剔伴侣,实际上他们是在尽力维持某种由自身延伸出来的“完美秩序”。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之所以对他人苛刻,是因为他对自己更加苛刻,以至于别人的松懈是成了对他的某种侮辱,如果这个别人恰好是另一半,那就更加罪无可恕,大发雷霆倒算是从轻发落了。

换句话说,当你不允许别人“犯蠢”时,说明你一定是一个擅长向内攻击的人,当自己“犯蠢”时你对自己的惩罚可能绝不止于大发雷霆。

你也许会在言语上羞辱自己,让自己被强烈的羞耻感和负罪感淹没;

你也许会在金钱上苛待自己,让自己被绝对的利他精神绑架;

你也许会在发展上限制自己,让自己被无形的担忧和焦虑束缚。

总之,一个对伴侣缺乏包容心和好奇心的人,势必对自己也是极尽苛责之能事的。

因此,从咨询师的视角来看,“极度厌蠢”当然算不上什么健康的心理状态,它可能在提醒你,该给自己的“内在小孩”松松绑了!

一般来说,人不会从一开始就喜欢向内攻击自己,自我苛责特质的形成往往和你的家庭环境以及后天经历息息相关。相信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小时候不小心摔碎了碗,或者弄丢了钱等等,这时候父母的反应变成了你未来评价自己的经验模版。

比如当父母对你的这些错误表现出来的是批评和责骂时,你就会觉得犯错这件事情是不被允许的、是可怕的、是会遭到惩罚的,于是你在后来的生活中就会变得小心翼翼,甚至非常努力的避免犯错。

而当你父母并不纠结于生活中的这些细小错误,并把这些事情的发生归因于不小心而非你本人的问题时,你对犯错的态度就会更温和,你可能不会再惧怕犯错,因为你知道犯错是被父母允许的,那不是你的问题,反而可以成为你的经验。于是,你也更容易对别人的错误展现出同样包容的态度。

简而言之,你对犯错这一行为的认知和反应模式是在你的成长经历中逐步形成的,为什么犯错就要被同等定义为犯蠢呢?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当你对犯错本身还一无所知时,身边的人面对犯错的反应让你误以为“犯错”等同于愚蠢,并且还会可能引发责骂或者惩罚这一系列连锁反应。

久而久之,这种认知和反应模式便内化成了你的自我攻击。也许小时候是你犯了错才会受到父母的批评和指责,但是反应模式一经形成,即便你后来的人生中没有了父母的参与,你还是不会停止在内心攻击自己,甚至即便是没有一个观众,你在内心里也会制造出一个“旁观者”来扮演这个批评的角色。

一个从来不允许自己犯错的人,面对别人犯错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常跟来访者说,一个人不能给出他自己都并不拥有的东西,这就像你不能指望一个不知爱为何滋味的人给你无限宠爱,同样的,习惯性自我苛责的人因为很少体验到被包容、被允许的感觉,因此他不管是在内在层面还是应对方式上都没办法像那些很少苛责和攻击自己的人展现出一样的轻松和宽容态度。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你之所以会对伴侣犯错产生厌恶感和强烈的情绪反应,本质上是因为对方的行为触发了你的内在反应模式,让你闪回到了小时候犯错被一直责备的场景中。

当然有的人可能也会对此产生疑问,既然自己从来没有被宽容对待过,知道被苛责的痛苦,难道不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让心爱的人避免同样的遭遇吗?怎么这些人表现出来的却是“自己淋了雨,也要把别人的伞扯烂”?

这其实是因为他们或许并不觉得这种应对模式本身是有一定攻击性的,这就像小时候父母批评他们犯错时也会说“这都是为了你好”一样,他们在自我攻击时也会觉得这是为了让自己不再犯错,变得更好,在他们的视角中,批评你不是为了打击你,而是给你一种警示,督促你以后能够避免这种低级错误。

我们不可能带着自认为错误的经验去指导生活,如果向内攻击已经成为了当事人的一种内在模式,那么他就必须认同这种行为对自己是有所助益的,不管这种益处现在是否合时宜,他也会为这种惯性反应模式赋予一定的合理性。

所以当你在对伴侣的错误大发雷霆时,内心一定是有一种自我认同的情绪在的,不管这种情绪是对自己不会如此愚蠢的优越感,还是试图通过剧烈的情绪反应控制伴侣不再犯错,你本身一定不会觉得自己行为的出发点是恶意的。

既然一个人对他人态度的反应模式是由自己的经验内化出来的,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没有一点调整和改变的空间了呢?

当然也不是了。

我们说你对完美秩序的偏好是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形成的,那么这时候简简单单的告诉你一句“犯错本身很正常”是动摇不了你的核心信念的,即使你短时间内强迫自己有所调整,时间久了,还是会忍不住重新启动那个在内心实践了千百次的自我攻击模式。

想要纠正一个人的反应模式是很困难的,它需要你在每次滑向惯性的时候都要有意识地拉自己一把,给自己设立一点阻力。

比如当你做了一件错事时,你内心可能不用三秒就响起了一些诸如“我怎么这么蠢”、“我完蛋了”这样的声音等等,换做以前你可能会不假思索的接受了它,那么现在你可以尝试着去思考这些声音的背后逻辑,想想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你的粗心大意还是经验不足,哪里有问题补哪里;想想这件事真的会让你完蛋吗?这个完蛋是真实发生了,还是只是出于你的想象而已。

纠正旧有反应模式的关键就是在这样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不断地调整原来的思维路径,这就像在一条已经很深的河渠上挖分支一样,你什么都不做的话,水肯定会自然顺着惯性流下去,但是当你不断的深化其他的分支,这个时候水就能一部分一部分的往其他面流,等到某一天其他的分支已经深或者广到远超你的旧路径时,你内心的自我苛责路径就会慢慢从常态转为非常态了。

当然,这个改变的过程肯定是漫长的,但是不管是对你自己还是对那些你所重视的人都会大有裨益,因为它真正改变的是你看待问题的视角以及对待他人的包容心和好奇心。其实厌蠢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人惯性视角所引发的多种表现之一而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的自我设限越深,你对这个世界上的不可接受之物就越多,而这样的你一定也会离幸福快乐更远。

追求幸福本身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拓宽自我设限的过程,让那些曾经不可接受之物都变成生命中的常态,允许一切如其是,允许万事万物的发生。因为当你什么也不接受时,你只能把自己困在痛苦中,不断的在你纠结之物上徘徊,而接受则是我们客观看待现实和自己的第一步,因为只有接受了,你才能打开困住自己的容器,向着更宽广的世界迈进。

当你不再苛责自己了,自然也就不会对他人产生那么多的控制心;当你少了很多自我厌恶后,犯错本身甚至会变得讨喜和可爱。你最终会明白,他人只是反射自我的玻璃,只有放过了自己,才能真正对别人宽容。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

0 阅读:5

陈曼心理

简介:专业解答情感问题,教你如何理性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