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傲皆因经历少,心平只因经历多

中华大家读书汇 2024-09-09 13:38:43

气傲皆因经历少 心平只因经历多,阅历浅的人,才心高气傲;心平气和的人,因为经历丰富。

一个人身上的嚣张气焰越多,说明见识越少,一个人经历了磨难、增加了各种阅历之后,会发现,谦逊低调、心平气和才是人生的常态。

一个真正懂得生活和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生活通常是越发朴素与简约,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只有登高望远,人的心胸才能开阔。

只有多经历,敢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才能不断提升人生精神境界,处世坦然,淡定从容。

年少轻狂,心高气傲,常常是因为阅历尚浅,羽翼未丰,而沉稳从容,却是因为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洗礼,历练出了一颗波澜不惊的心。

学会谦虚和低调,不再轻易地展示自己的气傲,逐渐地学会了从容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学会了在挫折面前保持冷静和理智,逐渐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人生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和地位上的显赫,更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开始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和付出。

为什么会气傲?因为经历少、见得少,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在自己有了一点学识和能力后,总觉得自己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都是对的,自己是最厉害的,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道自己的渺小,不知道老虎的厉害。

正如《道德经》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用兵逞强就会被毁灭,树木太强大就会被砍伐,坚强的往往处于劣势的地位,因为你已经成为众矢之的,柔弱的反而能处于上位,保全自己。

心境平和,对待事情没有了大喜大悲,是因为经过了很多事情的折磨,只有经受的折磨多了,棱角被磨平了,心态也就慢慢变得稳重、平和。

《道德经》也告诉我们:“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稳重是处世的根本,镇静是人生的主宰,过于轻浮,就会失去做事的基础过于浮躁,会失去做人的根本。

岁月和经历会磨平一切棱角,复杂的阅历,人世的沧桑,会让一个人变得情感丰富,而又通达圆融,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人文修养,这才是人生最好的模样,人生所有的哲理,都源于经过,所有的体悟,都从磨砺中来,只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砺,才会明白世事的艰辛。

一个真正的强者,是见识过更大的世界、阅历过丰富的思想以后,变得更加虚怀若谷,潜心向上,把自己隐藏起来,而不是锋芒毕露,显摆自己的学问和本事。

如果自以为是地认为只有自己最聪明,把别人当傻瓜,最后出丑的只能是自己,当你在众人面前显摆自己的时候,说不定你就是别人眼里的傻瓜。

你怎样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样对待你,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有的人反思得多一些,傲气消退得快一些,也就能够更快、更多地见识到更宽广的世界。

要想人生有所进步,就必须杜绝傲气的同时学会忍耐,黄石公在下邳圯上之所以对张良倚老卖老,近乎傲慢地吩咐张良为他取履穿鞋,“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我觉得其原因苏轼在《留侯论》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也正因为张良“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所以黄石公才觉得“孺子可教也”,将《太公兵法》传授给他。其实在我看来,能够让张良铭记一生的,并非《太公兵法》,内在的使他能够终身受用的,反而是黄石公教会了他摒傲而忍。

当然了,黄石公与张良的佳话,可能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可能遇到,平常人年少时父母教育,再是师长指导,工作后在社会上若能遇到一位肯点拨自己的前辈,已经是人生之大幸。

《周易》里面的一句话:“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大意是“以泽水浸蚀山脚为戒,从而制止其忿怒,杜塞其贪欲。”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要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如果自我的损失确实是利己利人的,就不要有丝毫吝啬。

其实放低自己的姿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人与人会相处的更好,气傲皆因经历少,那是年少的轻狂,心平只为折磨多,这是岁月的馈赠,紧握这份智慧,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恩家庭幸福和睦.厚德载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0 阅读:10

中华大家读书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