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我,方能成大器

中华大家读书汇 2024-08-25 13:22:34

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弗能夺也!求大我方能成大器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先把具有全局性、主导性、决定性的“大方面”确立起来,其他“小方面”就不会被引入歧途。

千古名篇《逍遥游》描述了一则寓言故事:有鸟名为鹏,背如泰山,翅膀像天边垂下的云,借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云霄,却被斥鷃嘲笑:“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斥鷃攒足力量高飞不过数丈,还自以为是最好的飞行,自然无法想象翱翔万里的壮阔景象,更想不到鹏要飞往何处。于是庄子感慨,“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事实上,庄子对大与小,并没有明显的褒贬抑扬倾向,更多的是通过对斥鷃张口闭口就是“我”、以自我标准去评价“鹏”的批判和揭露,警示人们拓宽视野格局、突破认知局限,避免以有限的“小知”去评判无限的“大知”。

庄子虽然明确提出了“小大之辩”的重要论题,但在他的观念里并没有“小大之别”。他在《秋水》篇讲:“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知晓天地虽大但与更博大的事物相比就像一粒小米,明白毫末虽小但与更微小的相比宛如一座山丘,万事万物的差别就看得真切了。

大与小是递进的、相通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揭示了于实处用力、从细处着手的成功密钥;

“治大国如烹小鲜”,以烹饪之道诠释顺应国情、科学施政的治国智慧;“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彰显开放吸纳、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翻阅厚重的历史书页,字里行间凝结着先贤们对大与小的深邃思索。

大发轫于小,小积累成大,二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比如,整体虽大,却不能脱离局部之小而存在;局部虽小,却对整体之大发挥着作用。

小变化的局部多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进而对整体产生变革性影响,警句“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俗语“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主张“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小不忍则乱大谋”,告诫人们要权衡利弊、保持定力。

《孙子兵法》提出“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的原则,讲的是排兵布阵切忌不分主次、没有重点。

荀悦在《申鉴》里指出“以小怨弃大德”“以小过黜大功”“以小失掩大美”是选贤任能的禁忌,强调察人用人应该扬长避短、不搞求全责备。

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历史有过经验和教训。先立其大、以大兼小,修心立志、立根固本,是古人成长进步、笃行致远的重要途径。

北宋大儒张载十分强调“心立”对一个人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重要性,主张“欲事立,须是心立”。

并将自己的志向提炼浓缩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并矢志不渝践行,成为开宗立派的理学大师;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身之主宰便是心”“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12岁就把“做圣贤”作为人生第一等事,在高远志向的感召下修炼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精彩灿烂的人生。

这种“正心立心、入心凝心”的理念,“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只计天下利,不求万世名”的大情怀,立做大事之志、知修大德之要、砺担大任之能,时刻胸怀“国之大者”。

准确把握大局之大、大势之大、大道之大,跳出“一时一事、一地一己”的藩篱打大算盘、算大账,以大担当、大作为办好关键小事。

以大胸襟、大眼界包容小矛盾、小问题,克服轻忽、懈怠、侥幸等小倾向,掐灭私心杂念等小苗头,在怀大我、求大我的奋斗中成大业、成大器。

在古人看来是立心养心,在今天看来,主要指坚定理想、信念、道德、操守,等等。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即要先确立主要的东西,做到立大志、守大节、遵大德,心里有了主心骨、定盘星、指南针,行为就不会有偏差。

《论语》中孔子所说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人如是,时时如是,处处如是。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恩家庭幸福和睦.厚德载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4 阅读:128
评论列表
  • 2024-09-06 08:47

    有独立真我才能干大事[点赞][点赞]

中华大家读书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