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粉丝朋友问:于公,怎样编织一张稳固有效的人脉关系网呢?回答这个问题,我想结合另一个粉丝朋友的问题一起解答。
另一个粉丝朋友的问题是:于公,在中国古代为何非常重视师徒制(师承),而现代社会对此却不再重视?”
在此,对两位粉丝朋友的问题一并解答,因为这两个问题有相通之处。
讲解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下古代师徒制之作用。在古代无论是各行各业的师父,还是圣贤先哲,对于弟子的举荐及培养都是不余遗力。为什么呢?原因很多,其中有两大重要原因。
举个例子,看一下圣贤先哲孔子,孔子活着的时候,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很多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人们熟知的,如颜回、闵损、冉耕、子路、子贡、子夏,等等。
孔子总是不余遗力地推荐自己的弟子,所以孔子有传承(能流芳百世)。传承很重要。如果没有传承,那么一个人所承载的文化也罢,知识也罢,智慧也罢,很可能就会断裂,就会成为绝响。成为绝响,也就没人能记得他,知道他是谁了。
所以在古代,圣贤都非常重视培养弟子,弟子和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许多弟子甚至比孩子还要好。比如,孔子的儿子是谁?他的女儿又是谁?很多人记不住的,但大家都能记住孔子的很多弟子,由此更能记得孔子。
有时候,弟子的天分和成就高于子女,影响力会更大。弟子的成功,也就是师傅的成功(弟子的影响力越大,师父的影响也就更大)。孔子生前像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培养自己的学生和弟子,这也是他成功的秘密之一。
孔子靠他的七十二贤人来传播儒家文化,耶稣靠他的十二使徒来传播基督教文化,没有这些弟子,就没有孔子,也没有耶稣。没有传承,后世没人会知道他们是谁。
一个人的传承来源于下一代,如果没有下一代(无论是子女还是弟子),那么就没有未来。所以,上一代人要想让后代人记着他:第一,关怀他;第二,认可他;第三,成就他;第四,让世界知道他。让世界知道了弟子,也就等于让世界知道了师父。
这就是古人非常重视培养成就弟子的原因之一。此外,师父推荐(成就)弟子,除了传承之外,在其当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用现代话讲这个现实作用就是:编织了一张巨大的人脉关系网络。
孔子向当时各显贵诸侯推荐自己的弟子,弟子们在政商界及文化界等为官或在某领域任一定的职位(处于一定位置),这在无形之中就编织了一张巨大的人脉关系网络,这张巨大的人脉关系网络为其传播思想(或成就某项事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在古代,无论是各行各业的师父,对于弟子的举荐及培养都是不余遗力,除了传承之外,还能够起到建立人脉关系网络的现实作用,这也是其中很重的原因之一(弟子们成名成角了,那师父的日子肯定会过得越来越好)。
这就是古代非常重视师徒制的两大重要原因,这种师徒制凝结着古人的智慧经验。
那现代人为何对此却不重视呢?除了生产方式(社会化大生产)改变所带来的影响之外(社会生产方式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在本篇不详细讲了,后续再起一篇讲),另一个原因就是现代人在智慧上其实并不比古人高(虽然如今科技领域(术)比过去高了,但内在的智慧并未超越过去)。
现在很多人忙着建什么人脉,交什么所谓贵人。大家先思考一下,最稳固紧密、最核心的人脉是什么?最稳固最核心的人脉建立方式有三种:一是天然(血缘)形成的(所以古代很重视家族。现代富人对此深谙,所以注重联姻,在以前的文章中有详细讲解:);
二是非血缘关系建立形成的紧密人脉。师徒关系就是这种非血缘关系建立形成紧密人脉的方式之一(还有另一种非血缘关系建立紧密人脉的方式,那就是“桃园三结义”,这种方式叫:“拜把子”,在以前文章有讲解:)。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人类社会中,单打独斗是难取得成功的。如何建核心人脉,什么是紧密有效人脉,古人对此深知,所以他们在这方面会非常重视,明白建人脉的重点。现代很多人对此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得其要领,又怎能真正建立起紧密有效的人脉呢。
当然,我以上所讲,并非是说一定要采用这些方式方法建人脉,这些只不过是方式表相,万事万物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悟其道。尊师重道,是根本,这是其一;其二,稳固有效人脉关系网的根基,是你的价值。你有多大价值,就有多大人脉。而你的价值来源于你的认知和能力。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