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股市创造2.6万亿的单日成交额最新历史记录。短短五天翻了五倍,成交量大得可怕,股市涨得让你怀疑人生。幸福的快感来得太快。“快感”能持续多久呢?股市那牛短熊长的特性会改变吗?
本不想公开写这个政策市{本次当然也是政策推动,并不是基本(基础)面支撑},但很多粉丝朋友对此纷纷咨询,在此就简单讲解一下。
中国股市为何是个政策市?(现在是,未来十年也是),因为股市是个完全市场化的产物,如果在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中,那就不是政策市了;如果不在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中,那其就难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惊人地相似”这次的行情,有些像1999年那轮股市{大背景:无论是宏观经济背景(经济陷入了极度低迷)、启动原因,上涨速度等),但有不同之处。
先看一下二十多年前那次所处的经济环境,那次的经济环境出现问题是始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基本盘出口,导致到98年出口开始负增长,让中国经济化债和去产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现在环境有点类似)。
同时,那时也是也处在美国的加息周期,叠加亚洲金融风暴,外资大量撤出。每个企业(行业)都面临困境,金融信贷市场也萎靡不振……
相似的大经济环境在此不多展开讲了。讲一下这次,这次行情,外资游资“索罗斯”们还没大举入场,行情就突然起来了(由此你可以品一下,政府的力量,想让哪个市起行情,那是真有这个能力)。
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就是本次行情的时间节点,对应的就是政策面和资金面都在本次会议上正式发布。其实,在9.26政治局会议的前两天,央行行长已经提前发布了增量资金的来源方案:将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此外,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可以用当前持有的股票作为资产,抵押给央行,向央行贷款,并且要求借出来的钱只能用来买股票(这对股市当然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看一下1999年股市让人猝不及防的爆发,也是来源于一纸文件。1999年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六点意见”得到批复,其中提出要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机构的合法融资渠道、允许证券公司发行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允许部分B股及H股公司回购股票……
旗帜鲜明地鼓励加杠杆。
这次又是旗帜鲜明地鼓励加杠杆了,这对于讲政治的股票市场来说,无异于打了一剂强心针。那“强心针”的效应能持续多久呢?再回看一下历史。
先在此插一句(需明白本质):政策有时效性(时间效能),最终目的是吸引到鱼群(韭菜),用老百姓的前赴后继来撬动(接盘),或者有另一领域启动了经济的基本盘。
股市能拉动经济吗?不能。股市只是个资本的游戏场。1999年的故事告诉我们,政策虽然能大力出奇迹,但如果没有后续实实在在的东西,那是持久不了的。短期内是可以催生出一个本不该存在的牛市(一个东西本身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刚好需要它好)。
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可以说是始于2000年,这其中有两大重要因素:一是98年房改(拉开了房地产时代序幕),(很多人对此没意识到,房地产经济会带动催生近百个行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作用):二是2001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当经济出现了好转之后,股市好像又不那么重要了(股市上次的那个行情没持续多久,因为其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那这次的行情后续的支撑是什么呢?大家可以开动脑筋去思考一下。牛短熊长的“调性”是否会改变,你把问题的本质看明白了,就能找到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