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堂|博乐德:“北漂”齐白石的逆袭

张济评文化 2023-02-15 02:20:03

“衰年变法”后,齐白石的声名隆盛,甚至盖过吴昌硕,俨然已经成为“新文人画”的“带头大哥”。无论是其笔墨淋漓的“大写意画”,亦或是精细入微的“工笔草虫”,都成为“齐门绝艺”,一时间,上门求画的文人、商贾、权贵等,纷至沓来。原本冷清的“寓所”,瞬时成为京城“最热闹”的风雅之地。

然而,此前尚未“逆袭”的齐白石,却是如无数“北漂”一样,为生计发愁。多少个无眠的夜晚,也总在苦苦等待“知音”。“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若没有“无人赏识”、“囊中羞涩”的辛酸,谁又愿意突然改变废寝忘食大半生才形成的“冷逸”画风。

齐白石(1864-1957)

齐白石的绘画,始于在主顾家,见到一册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这本书五彩套印,虽然残缺不全,然而对他来说,所有的基本功,却几乎都是由此而来。

之后,齐白石拜入当地乡绅胡沁园的门下。胡沁园又称“寿三爷”,书画造诣不俗,又是个热心肠人。见齐白石天资不错,便又让他跟随胡家聘请的陈少蕃学习诗文,并将齐白石的“阿芝”之名,更为“璜”,取号“白石山人”。从这一刻起,齐白石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从木匠到画家身份的转变。

齐白石(1864-1957)

正式成为画家后的齐白石,最开始是以“画像”为生,一幅画收二两银子,比做木匠自然好得多。一晃到了而立之年,齐白石的画事技艺精进不少,其间靠“画像”也存了一些积蓄,他更是高兴地提笔写“甑屋”两个大字挂在墙上,大意是总算吃得饱饭了。

然而,目前可考的齐白石存世的“人物画”,却是不多。一方面,是早期齐白石的作品还没为人真正重视,另一方面齐白石自己也说“余自四十以后不喜画人物”。当然,这话并非说他不画人物,而是摒弃之前那种“画匠”描摹式的“写真影像”。

这背后的原因,应该与齐白石投入“湖南名士”王闿运的门下有关。毕竟,从“画家”到“文人画家”,亦是一种巨大的升华。而类似于“工笔仕女”这种充满技法、笔韵的绘画,亦有高雅审美,自然属于“文人画”范畴。只不过,随着齐白石绘画风格的不断改变,类似题材的创作时间又极其有限,所以存世者尤少,更显其珍。

Lot 498 齐白石《麻姑献寿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14.5×90.3 cm;约 9.31 平尺

北京博乐德2022秋季拍卖

款识:十里香风小洞天,早有蟠桃上莲边。经年不曾作书,况笔破毫弱不能应手。知者自知,齐璜。

钤印:小名阿芝(朱文)

说明:日本市立神户美术馆旧藏。

这件《麻姑献寿图》画风显然是受改琦、费丹旭、钱慧安等晚清仕女人物画的影响,落墨洁净、设色妍雅,衣纹细秀飘逸,造型不乏有女性的柔弱之美,麻姑的眉黛间,八字眉、樱桃嘴,也有着婉约脱俗的气息。而手捧的三枚硕大的“寿桃”,寓意献寿,可谓吉祥。背景则以淡墨浅绘云纹,亦是简逸。

题识以金农体的“漆书”笔意书写。齐白石的书法曾学金农,法其古拙天真,并言“想见毫端风露,拈来微笑迟迟。读书然后方知画,却比专家迥不同。删尽一时流俗气,不能能事是金农”,也可见对金农的推崇。

齐白石《麻姑献寿图》,局部

齐白石《麻姑献寿图》,局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抱琴仕女图》、上海中国画院藏《抱剑仕女图》、荣宝斋藏《持扇仕女图》与此幅《麻姑献寿图》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齐白石中年时期人物画转型阶段所作,款识的书写风格,亦是如出一辙,可作对比。

绘画风格:

对比

上:持扇仕女图 齐白石(无年款 荣宝斋藏);下:抱琴仕女图 齐白石(无年款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上:抱剑仕女图 齐白石,局部(无年款 上海中国画院藏);下:麻姑献寿图 齐白石(无年款 北京博乐德拍品)

款识风格:

1、抱剑仕女图题跋;2、抱琴仕女图题跋;3、持扇仕女图题跋;4、麻姑献寿图题跋

齐白石的“工笔仕女图”存世鲜少,是作风格特征俱吻合公藏,笔法亦是精妙,颇是难得。

“我三十岁以后,画像画了几年……几乎三天两头儿就有人要我画的(仕女图),我常给他们画西施、洛神之类。也有人点名要画细致的,如文姬归汉、木兰从军等等,他们都说画得很美,开玩笑似地叫我 '齐美人'。”

——张次溪《白石老人自述》

Lot 497 齐白石《双喜临门》

立轴 设色纸本

126.5×35.8 cm;约 4.08 平尺

北京博乐德2022秋季拍卖

款识:1. 白石喜鹊梅石神品。豀谷居士。钤印:豀谷(朱)

2. 白石老人。

钤印:白石(朱文)

藏印:景塘珍藏(朱文)、张雪父(朱文)

出版:《艺苑掇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七十五期,2005年9月第61页。

出版:《艺苑掇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七十五期,2005年9月第61页。

而当齐白石接受陈师曾的建议,从冷逸的“雪个画风”转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大写意,独创“红花墨叶”一派,终于成为中国近现代画坛上最具影响力的巨擘,声名远播海内外。齐白石更是不禁慨叹“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争夸。平生羞杀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

齐白石《双喜临门》,局部

这件《双喜临门》,设色纸本,画面清雅,色彩对比亦明显。其中,两只喜鹊跃于硕大园石之上,神形生动,造型写实,饶有意趣。一枝红梅自园石后斜出,主干以金石笔意入画,骨力内蕴,而苍茫的墨意,如飞白,更显其遒劲。枝上红梅朵朵,西洋红敷色,浓墨点蕊,洋溢着热烈的气息。园石右侧亦绘梅花,寓之“画有尽而意无穷”之感。整作,红梅、园石、喜鹊三种意象,自成经冬不凋之景。

而寓意甚为吉祥,“两只喜鹊”有“双喜临门”之意,立于园石,又有“大喜坚固”象征,“梅花、喜鹊”则亦取“喜鹊登梅、寒梅报春、喜上眉梢”的美好祝福,可谓好运福报齐至。

齐白石《双喜临门》,局部

类似题材,可对比北京画院藏《红梅喜鹊》《梅鹊图》,以及朵云轩藏《喜上眉头图》等。

对比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红梅喜鹊》《梅鹊图》

上:齐白石《喜上眉头图》1947年,朵云轩藏;下:齐白石《双喜临门》,北京博乐德拍品

北京博乐德2022秋拍

此次,北京博乐德2022秋拍,“书画专题”可谓阵容强大,精品亦不乏。其中,近现代板块,除齐白石的画作外,另有黄宾虹、王震、黄君璧、徐悲鸿、李可染等,俱是耳熟能详。

而古书画板块,如“泥金扇面”专题,囊有吴殳、陳沂、董象恒等明清大家,亦有其余书画,如雍正、顾洛、傅京初以及元人佚名作品等,不一而足。届时方家当可各凭眼力,慧眼识珍。

▼近现代书画▼

Lot 493 黄宾虹(1865 ~ 1955)

江中望栖霞

镜片 设色纸本

62×34.5 cm;约1.93平尺

款识:江中望栖霞遥睇峰顶,昔日经行之处如在目前。宾虹。

钤印:黄宾虹(白文)、癸未年八十(朱文)

藏印:郭氏权宛楼藏(朱文)、志群斋藏(朱文)

说明:香港永安百货郭志权收藏,购于香港邦翰斯2013.5.25

六十岁前的黄宾虹,所作多是“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文人画笔墨,而后期则偏向于吴镇“黑密厚重”的积墨画风。是作山水、树木部分,浓淡墨色晕染,可见积墨的技法,整体则画面松秀,墨笔疏简,设色亦清新恬静,知是黄宾虹“求蜕变”的晚年佳构。

黄宾虹(1865-1955)

画中,以全景式构图,层次分明,以浅石青、褚黄、淡墨并留白等,营造冷暖互补的气息,山石肌理仅局部皴染,山势巍峨却不峭立,错落有致。其又以湿笔表现云烟缭绕的静谧,山涧处屋舍掩于林间,一座拱桥连接两岸,寓之画面无尽之感。整幅意境畅快,虚实、繁简、疏密的章法,亦是统一。是作曾为香港永安百货郭志权收藏,购于香港邦翰斯。

Lot 483 王震(1867 ~ 1938)

云江归舟

立轴 水墨绢本

壬戌年(1922)作

204.5×71.5 cm;约 13.16 平尺

款识:白云半压落斜晖,村店迎宾未掩扉。击毂摩肩行李卸,江还无数客船归。

钤印:王震大利(白文)

相较于王震的花鸟、佛像画作,是作山水更为少见,其淋漓笔墨亦更有甚焉。画中左侧大面积湿墨晕染,营造烟雾迷蒙、白云缭绕、水汽弥漫的视觉观感。又以浓淡之分,表现高耸的山石,寓之险峻,而江中数只帆船竞过,似乎急不可待登岸。岸上村夫则或观江中客船归帆,或双肩挑担,准备至店中卸下行李。

整作画面生动,将王震题画诗的“白云半压”、“村店迎宾”、“肩挑行李”、“客船归还”等诗意完整表达。

Lot 479 黄君璧(1898 ~ 1991)

悬崖飞瀑图

立轴 设色纸本,甲寅年(1974)作

91×33 cm;约 2.7 平尺

款识:悬崖飞瀑入清溪。甲寅初春,画于白云堂,黄君璧。

钤印:黄君璧印(白文)、君翁(朱文)

黄君璧、溥儒、张大千,此三公国画艺术创作生涯跨越海峡两岸,均有极高造诣,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一流的大家,被合称为“渡海三家”。其中,黄君璧因其父黄仰荀喜爱画画,自幼受父薰陶,见纸即画,颇喜观赏收藏字画。又其家中富有收藏,得以得天独厚地博览和临摹了大量名家的国画,后亦得李瑶屏指点,从陈旧的国画风气中脱胎换骨,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从绘画题材而言,其素喜写云山,尤是晚年作品,即是绘悬崖飞瀑,亦透着林泉的宁静之感。是作山石峭耸入云,斧劈皴、披毛皴兼用,故有渴而毛涩,湿而劲力的空濛审美。一道飞瀑,顺流而下,并非磅礴苍茫,而是有着悠游寻幽的闲逸。

Lot 558 徐悲鸿(1895 ~ 1953)

行书 万莲堂

镜心 水墨纸本

31.5×76.8 cm;约 2.18 平尺

款识:廿八年星洲客中,悲鸿。

钤印:徐悲鸿(朱文)

1939年,徐悲鸿在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支援抗战。郁达夫曾著文报道,言及:“(徐悲鸿)举办赈灾救亡义卖画展共得叻币一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元九角五分,由星华筹赈会汇交广西,作为第五路军抗日阵亡将士遗孤抚养之用……”

是作款识“廿八年星洲客中”即是1939年在新加坡时期。徐悲鸿的书法受康有为的“碑书”影响甚深,流居海外时,亦研习魏碑而无间断,故所作有碑书所崇尚的雄强、朴拙、天真的气息。

Lot 499 李可染(1907~1989)

江南春雨

立轴 设色纸本

己未年(1979)作

95×68.3 cm;约 5.84 平尺

签条:此江南春雨先父所作精品,李小可。钤印:小可(白文)

款识:一九七九年可染于北京。

钤印:李(朱文)、可染(朱文)、师牛堂(朱文)

李可染素来喜爱“江南水乡”的题材。是作《江南春雨》,远山以浓淡水墨晕染,与溪水相连,同时通过留白、光影的变化,让画面自然过渡,构筑其意念中“元气淋漓障犹湿”的“春雨江南”。

近景处,白墙黑瓦,杏花烂漫,亦使得画面更为明净。一蓑衣老者手牵牧牛,缓缓过桥,将江南的安逸,迷蒙渺渺的风景,甚好渲染。是作李小可题写签条“此江南春雨先父所作精品”,更是难得。

▼古书画▼

Lot 421 顾洛(1763 ~ 1837)

百美图

册页 设色纸本

28×17.5 cm×50 开×2;每开约 0.44 平尺

签条:1. 百美图,卷上。光绪二十三年秋郑氏珍藏。

2. 百美图,卷下。光绪二十三年秋郑氏珍藏。

款识:西梅居士顾洛。

钤印:洛(朱文)

藏印:杨庆簪鉴赏书画图章(白文)、孝禹藏书画印(朱文)、缪荃孙藏(朱文)

说明:1. 顾洛(1763 ~ 1837),字西梅,号禹门,钱塘(今杭州)人。清嘉庆、道光年间名画家,工人物、山水画,尤以仕女图闻名。

2. 王孝禹(1847 ~ ?),名瓘,字孝禹,辛亥(1911)后,以字行,四川铜梁人,由举人官江苏道员,曾为二江总督的幕僚,工篆,尤善隶书。

3. 缪荃孙(1844 ~ 1919),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中国近代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我国文化教育科技界尊称他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鼻祖。

4. 杨庆簪(20 世纪),字朋之,广东中山人。收藏金石书画甚富。

顾洛的仕女画,笔触细腻,形神兼备,有顾盼生姿之感。在清代的人物画中,亦可算翘楚。此其所作《百美图》,共计五十开,一百幅,装帧精美,仅数量而言,已可谓巨制。而绘事亦是极尽文人之能事,百美形象,各自不同,甚具观赏性。

顾洛《百美图》

册中所作基本沿用《百美新咏图传》的顺序及配图,同时在面貌的描写、衣物、头饰等方面更为细腻、华丽。诸多窈窕的历史女性人物,在其笔下,无论是妍丽之容,亦或英气之姿,乃至于布景置陈等,皆是灵动而逼真。

《百美新咏图传》是由清代文人颜希源编集,宫廷画师王翙绘图,取材自历史与传说中的百名女子,包括“杨贵妃、赵飞燕、大乔、小乔、花木兰、王昭君、蔡文姬”等,配以百幅精美插图,在版画史上,甚有意义。

顾洛《百美图》,局部

此《百美图》曾经王孝禹、缪荃孙、杨庆簪等多位名家鉴藏,亦为之增色颇多。画史载,顾洛生平作画未尝重稿,亦未授一弟子,是作洋洒百幅,百美齐艳,可珍也。

上:款识;下:部分鉴藏印

Lot 474 傅京初(17 世纪)

行书 杨老太夫子祝寿诗

立轴 水墨绫本

113×44.5 cm;约 4.53 平尺

签条:傅京初书法,绫本。

钤印:云间阁(朱文)

款识:里言恭祝,杨太老夫子荣寿,教正,门下晚生傅京初。

钤印:傅京初印(白文)、己未进士(朱文)

释文:琪庭瑞霭五云浮,蓬岛初添海上筹。芝草閒携从四皓,灵椿初发足千秋,传经已著夔龙绩,济美欣看元凯俦,最喜彩衣称庆日,宝云新剪凤池头。

傅京初(17 世纪),字上生,号握玉,山东高密县人,顺治十五年三甲进士,工书法。笔者考,明末至清中期,傅氏一门科举蝉联,仕宦接迹。傅京初的父亲傅钟秀官至顺天府丞,太常寺少卿。兄亶初,顺治进士,府推官。侄廷锡,康熙进士,知县。其家在顺治元年(1644)土寇陷城时,遭遇悲惨打击,父钟秀与兄禀初,均被土寇所执,不屈而死。

傅氏一门“五代七进士”,名震山东。是作绫本,行书潇洒,笔酣墨足,笔势略呈右斜,筋丰骨健,所书又为贺寿内容,颇是难得。

Lot 453 雍正(1678 ~ 1735)

御笔北堂眉寿

横批 宫廷特制手绘龙纹黄蜡笺

52.5×175 cm;约 8.27 平尺

钤印:雍正宸翰(朱文)

钤印说明: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载:雍正元年(1736)“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红色寿山石苍龙教子钮图书一方,奉旨……苍龙教子钮图书镌‘雍正宸翰’。钦此。于三月十三日……红色寿山石苍龙教子钮图书一方,镌‘雍正宸翰’四字,配做一锦匣,怡亲王呈进。” 此宝经常与“朝乾夕惕”或“亲贤爱民”相配,钤于雍正帝御笔书画之上,印迹至今多有留存。图片可参考故宫博物院网站。

“北堂眉寿”寓意母亲长寿,题材甚佳。其中,“北堂”一词见于《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汉)郑玄注:“北堂,房中半以北。”(唐)贾公彦疏:“房与室相连为之,房无北壁,故得北堂之名。”后因以“北堂”多指主妇居处,故意指母亲。“眉寿”即长寿。《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唐)孔颖达疏:“人年老者必有豪眉秀出者。” 高亨注:“眉寿,长寿也。”故此横幅,为祝愿母亲安康长寿之意。

据赵尔巽《清史稿》载,穆和伦,喜塔腊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四十九年,调户部。上称穆和伦孝,其母年已九十,御书“北堂眉寿”榜赐之。可见康熙曾书写此联赠予臣子,以表达对年长者的尊重,包括对臣子的宠爱。

另有河南夏邑县“杨氏寿坊”,正坊匾两面均刻有“北堂眉寿”。正面匾下为“诰赠荣禄大夫刘超凤妻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坊”、“康熙癸巳年(1713)四月”。背面“北堂眉寿”匾落款为“诰授荣禄大夫陕西西安副都统刘官统之母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寿坊”、“雍正六年(1728)冬日吉旦”。则可知康熙、雍正皇帝亦皆曾书此匾额赠予臣子。

雍正皇帝

是作纸张为“宫廷特制手绘龙纹黄蜡笺”,描金手绘龙腾祥云纹,云雾围绕,观之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极具皇家气派。此或亦是雍正书赠臣工,以表孝道。雍正的书法取法董其昌,亦学习康熙,曾为康熙代笔书扇。

而是作大字楷书,行笔流畅,结体方正,笔意典雅,富有庙堂之气。钤印“雍正宸翰”常钤于雍正帝御笔书画之上,印迹至今多有留存,可作对比。

钤印对比:

上:“雍正宸翰”宝,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下:取自“北堂眉寿”

书法对比:

第一、二图,图自杨丹霞《清代皇族的书画中》,《中国美术》,2010年第1期;第三图,北京博乐德拍品。

Lot 402 吴殳(1611 ~ 1696)

春江泛棹图

扇页 水墨泥金笺本

戊寅年(1638)作

16.2×50.5 cm;约 0.74 平尺

款识:戊寅冬写于邀笛步,似子相词丈博灿,吴殳。

钤印:修龄图画(白文)

题跋:吴殳,又名吴乔,字修龄,江苏昆山人氏,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明朝灭亡坚守志节,高才博学,孤介傲岸。在名家如云的明清文坛上,他睥睨海内,能文能武,真是罕见有相匹者。贯通古今,融会南北,是明清革代之际文武兼备,学风最突出代表。其一生著述甚多,此帧纨扇山水小景更为精妙之品,为其遗世作,神品矣。翼庵朱文钧拜题于左侧。钤印:朱文钧印(白文)、翼盫(朱文)

藏印:恭亲王(白文)、朱文钧幼平甫珍藏印(朱文)

说明:1. 作者简介见朱文钧题跋。

2. 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1833 ~ 1898),号乐道堂主人,道光帝第六子。洋务运动期间清廷中枢的首脑人物,因精通洋务,被称为“鬼子六”。他建议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标志著中国近代外交机构的萌生。

3. 朱文钧(1882 ~ 1937),字幼平,号翼盦,浙江萧山人。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归国后,署度支部员外郎。辛亥革命后任财政部参事、盐务署厅长。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即被聘为专门委员,负责鉴定书画碑帖。

吴殳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史学家和武艺家,亦是彼时东南遗民群体中一位学行奇特而文武兼长的学者。其不求仕进,致力于武术研究,以壮年所广集,汇为一编,撰成《手臂录》,是一部武学名著。

另据史料载,吴殳曾从枪法名家石敬岩学枪法三年,又从郑华子学马家枪法,从倪近楼学杨家枪、沙冢枪,从朱熊占学蛾嵋枪法。对各冢枪术原有研究。后又从渔阳老人学剑术,从项之池学双刀法,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究其缘由,盖因时逢乱世,有挽救社稷之心。而其亦擅文学,初服膺“前后七子”,后追随“唐宋派”,古文宗奉归有光。著有《围炉诗话》。此亦可见吴殳“文武全才”。

是作绘“春江泛棹”之景,画中连绵群山,屋舍掩于山麓、山涧,古树郁郁,留白作江面,一船泛游江中,橹公形象生动,高士静坐船头,另有数只小船停泊在岸,意境颇是清幽。附有朱文钧长跋,钤“恭亲王”鉴藏印。

Lot 406 陈沂(1469 ~ 1538)

品茶图

扇页 水墨泥金笺本

15.5×50.5 cm;约 0.7 平尺

款识:画侣衡山社兄博灿,陈沂。

钤印:陈氏鲁南(白文)

藏印:徵·明(朱文)、吴芝瑛印(白文)、紫英(朱文)、夔麐鉴藏(朱文)、少石鉴藏(朱文)、宝迂阁书画记(朱文)、仲廉(白文)、暂存(白文)、张院审定(朱文)、良亭鉴赏(白文)、佐周心赏(白文)

说明:1. 陈沂(1469~1538),字宗鲁,后改字鲁南,号石亭。金陵人。正德十二年进士。由庶吉士历编修、侍讲,忤张孚敬,出为江西参议、山东参政。改山西行太僕寺卿致仕。

2. 文徵明(1470 ~ 1559),原名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沉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3. 吴芝瑛(1867~1933) ,字紫英,别号万柳夫人。桐城县高甸人,生于诗书之家。近现代著名女书法家。

4.“夔麐鉴藏”、“少石鉴藏”、“宝迂阁书画记”系陈夔麟藏印。陈夔麟(1855 ~ 1928),字少石,号少室少樵,清朝贵州贵阳人。陈夔龙之长兄。曾宦广东、湖北,为著名书画收藏鉴赏家。

陈沂(1469-1538),字号宗鲁、鲁南、石亭、小坡等,浙江鄞县人。擅长书法及山水,以医籍居南京。正德十二年进士,官编修,嘉靖中以行太仆卿致仕。工诗文书画,与顾璘、王韦称“金陵三俊”。

是作绘高士品茗场景,环境清幽,三位高士围坐,其二倚松,古松虬健,另一坐于山石之上,数位仆童或挑担,或奉茶,或烧水,山石另一侧,亦隐着一位挑水仆人歇脚,构图饱满。上款人为文徵明。

画中鉴藏印累累,分别为吴芝瑛、陈夔麟,皆富有收藏。其中,吴芝瑛夫婿即廉泉,前清举人,曾参与“公车上书”。廉泉以诗书画名海内,古帖、古画多珍藏,中外人士来访者,觞咏品题,殆无虚日。其亦与宫本昂为亲戚,宫氏所藏后归廉氏。宫本昂、宫昱兄弟编有《书画扇存》,开创了扇面专题收藏,被誉为扇面收藏“海内第一”,对后世收藏体系的审美构建,影响甚多。其所藏扇面丰厚,端方称宇宙之奇观。而陈夔麟为陈夔龙长兄,曾宦广东、湖北,为著名书画收藏鉴赏家。

Lot 413 董象恒(17 世纪)

草书 孟浩然武陵泛舟

扇页 水墨红金笺本

17×50 cm;约 0.76 平尺

款识:董象恒。

钤印:董象恒印(白文)、有中(朱文)

释文: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坐厅閒猿啸,弥清尘外心。

董象恒(17 世纪),南直华亭人,万历己未(1619)进士,官巡抚。濮阳戚城景区子路墓祠存有其碑刻。此其草书写孟浩然《武陵泛舟》,行笔流畅,局部字字相连,点画亦颇精妙,墨气淋漓。而线条纵横挥洒间,也有婉约典雅之意。

另有其余泥金扇面、佚名画作等,篇幅所限,不一一尽足。

Lot 447 佚名(13、14 世纪)

佛像

立轴 设色绢本

114×43 cm;约 4.41 平尺

参阅:1. 铃木敬编,《中国绘画综合图录》,第四卷日本篇 II 寺院·个人。

2.《国华》,第七百九十号。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13

张济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