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国际金融中心,互联互通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以“齐改革同发展 惠民生建未来”为主题,政策重点聚焦“改革求变”,相较于以往报告,进一步挖掘经济金融各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其中创新提出的“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发展低空经济”等方向,有望补足本地产业结构和全面金融服务的版图。
战略定位方面,本次报告着墨“三个中心(金融、航运、贸易)、一个高地(人才)”建设,首次提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并将以此为切入点,强化既有优势,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仓储交割、航运物流、风险管理等运作中心;优化和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措施主要为以往政策的延续,中长期有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加强香港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经济民生方面,本次报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注重发挥特区政府加大投资和引领市场资金的作用;低空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贸易等领域被重点提及。关于房屋供应、按揭贷款的新措施小幅超出预期、有望为地产市场的改善提供助力。
整体而言,《2024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加强文化旅游、建设三个中心的相关措施均有望疏通经济复苏中的堵点,帮助提升香港整体营商环境及信心。对于金融业务而言,加强内外资金流动、巩固经济和推动产业投资的措施有望释放信贷需求、并带来资管、金融科技业务机遇。
2024年10月16日,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期内第三份《行政长官施政报告》(以下简称《2024年施政报告》)。本次报告以“齐改革同发展 惠民生建未来”为主题,政策重点聚焦“改革求变”,相较于此前两份施政报告,更进一步挖掘经济金融各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其中创新提出的“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发展低空经济”等方向,有望补足本地产业结构和全面金融服务的版图。此外,本次报告深化和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是以往政策的延续、并未进一步调降股票交易印花税,小幅低于市场预期;关于房屋供应、按揭贷款的新措施则有望助力地产市场的阶段性改善。我们对本次报告的政策脉络和亮点措施进行分析解读。一、“三个中心”有机协同,互联互通延续深化2024年7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及“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对比本届特区政府此前两年施政报告,《2024年施政报告》在“三个中心、一个高地”方面着墨更多。本次报告指出,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发展有相扣牵引的作用;除了巩固香港在这三大领域的传统优势外,仍要建立新的增长点。本次报告首度提出“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并将以此为切入点,汇聚相关企业落户香港,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仓储交割、航运物流、风险管理等运作中心,进一步推进三大中心协同发展。巩固传统优势方面,本次报告指出要继续深化互联互通、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以及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强化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地位等,中长期有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加强香港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此外,《2024年施政报告》在汇聚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发力,除了继续扩大各项人才输入计划的规模外,本次报告在帮助青年置业、规划北部都会区大学城用地等方面做出了更为明确的部署。1.1 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潜力几何?《2024年施政报告》指出,香港的黄金进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列;随着地缘政治局势日趋复杂,香港的安全性和稳定环境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吸引国际黄金现货在香港储存。特区政府在本次报告中提出,将推动构建国际级黄金仓储设施,拓展使用者及投资者在港存放和交割实物黄金,并带动抵押和借用等衍生金融服务,为金融业开创新增长点;后续,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将成立小组推进建立国际黄金交易中心的相关工作,包括强化交易机制和规管框架、推动前沿金融科技应用,并将进一步与内地探讨把黄金产品纳入互联互通等措施。相较于主要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香港市场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全球来看,芝加哥农产品中心、伦敦金属中心、休斯敦能源交易中心等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交易枢纽均呈现交易、营销、物流及风险管理为一体的特征;亚洲区内,处于商品贸易路线中心点的新加坡则是橡胶、铁矿石及贵金属等商品的交易枢纽,这些枢纽往往离不开其接近商品运输的货运路线和基建配套。同时,要成为全球领先的大宗商品贸易中心,亦需具备容易进出的特点,并能够在价格厘定及对冲方面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1]。目前来看,香港的大宗商品交易已具备内外联通的金融基建,但产品丰富度仍不足。香港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由金银业贸易场(CGSE)营运,仅为其会员提供黄金和白银现货交易平台、设施及相关服务,尚未覆盖其他类型大宗商品。同时,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由港交所旗下的香港期交所营运,截至目前可提供多种贵金属、基本金属及黑色金属期货合约,近年成交量稳定增长,但整体规模仍然较小。港交所在2015年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建立“伦港通”,并在2018年发起成立前海联合交易中心(QME),与大湾区商品交易市场加强联动,逐步增强境内外大宗商品市场的双向联系。目前QME提供多种金属交易,包括氧化铝、铝和铜杆等,并在2023年底启动了深圳离岸大豆现货市场的保税交易库业务。后续看,完善香港大宗商品仓储系统是首要环节,中长期有望进一步凭借深港合作优势,将内地的大宗商品需求和生产与国际市场联接起来。一方面,境内外交易中心的合作有望将LME稳健的全球仓储系统与QME的本地仓库网络连接起来。2024年6月末,港交所表示正在研究于香港设立LME仓库的可能性,有助于降低将金属由境外LME仓库运送至内地客户所产生的较长货运时间,以及交通与清关等额外成本,从而促进内地金融市场国际化,便利境内金属存货通过LME融资。另一方面,LME的交易有望进一步覆盖亚洲时区,提升QME的大宗商品现货价格发现能力,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并有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内地大宗商品价格基准。1.2 引入增量资金、提振跨境资金流前述的施政重点有望为香港金融市场补足大宗商品交易业务的相对短板;而对于具备传统优势的股债汇市场,《2024年施政报告》主要延续了上一份施政报告、以及2024年初发布的《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政策方向,强调巩固相关金融服务优势、并进一步疏通资金灵活流动的渠道。离岸人民币业务方面,特区政府持续强化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措施包括继续研究优化“跨境理财通”,鼓励更多上市公司增加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扩大人民币股票范围,增加提升人民币流动性。股市方面,本次报告强调推动此前已有政策的落地,包括推动追踪港股的ETF基金在中东市场挂牌、收窄港股个股买卖价差以降低交易成本等。资管方面,本次报告新提出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随着9月末内地推出一系列支持股市发展的货币政策,包括为非银金融机构提供互换便利、以及支持A股上市企业回购等措施,香港特区政府本次施政报告也加入了优化保证金和抵押品要求、支持在港注册的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等提振股市流动性的措施。而对于市场期待的进一步调低股票交易印花税,本次报告暂未涉及。9月末以来,在内地利好政策激励下,港股交投大幅放量,单日主板成交创历史新高,恒指近期冲高后出现明显回调,在股市整体波动较大的背景下,市场期待港交所进一步降低印花税成本至0.05%左右,部分参与者同时建议只收取单边、与A股市场对齐。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便利市民跨境金融安排”,推动香港和内地快速支付系统互联,金管局会与内地有关部门落实香港注册银行的内地分行在内地发行银行卡等措施,预计落地后将有效地便利大湾区人员、资金及银行业务往来,并长期提振跨境旅游消费活力。二、“因地制宜”推动转型,挖掘产业增长潜力《2024年施政报告》在发展本地经济、惠民生方面整体延续了此前的多元经济转型导向,同时着重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在发展创新科技方面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资金、用地规划部署。土地房屋方面,本次报告指出“持续提速、提量、提质、提效”,在解决“劏房”(房中房)问题上措施力度明显加强,同时,特区政府放宽住宅按揭贷款成数上限的措施亦小幅超出市场预期。本次报告在支持本地经济方面短、中、长期措施兼备,有望帮助传统的消费旅游行业应对转型挑战、提振中小企营商活力;值得注意的是,特区政府拟分别成立发展“低空经济”、“银发经济”、“旅游热点”工作组,挖掘本地经济中的潜在增长点。2.1 地产市场有望逐步改善香港特区政府《2023年施政报告》《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先后降低、全面取消香港住宅购房的额外印花税措施,相关“减辣”“撤辣”措施虽然稳定了年内住宅成交,但在整体供应处于高位、楼盘打折出售的背景下,住宅价格仍然受压。截至2024年8月,香港住宅售价指数环比连跌4个月、年内累计下跌6.2%。商业地产方面,2023年香港恢复内外通关、有效提振零售商铺及分层工业大厦租金水平;2024年以来,在香港旅游消费以及企业营商布局调整的背景下,商业地产租金整体再度向下。需求端,《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在继续维持银行体系稳定的前提下,将放宽住宅物业的按揭贷款条件,不论物业的价值、是否自用或公司持有以及买家是否首次置业,按揭成数上限一律调整至70%,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一律调整为50%。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非住宅物业(包括写字楼、零售商铺及工业大厦),有关按揭成数上限及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亦会作相应调整;预计本次楼市需求端调控措施将同时吸引住宅及商业地产的潜在买家入市、提振成交情绪,也便于经营表现承压的中小企业出售持有的非住宅地产、缓解资金压力。此外,对于放宽“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纳入高端物业投资,由于能够纳入投资额计算的物业成交价需在5000万港元或以上、并且能够计算的投资额上限仅1000万港元,相关措施预计对豪宅、商业地产成交具有提振作用,对整体楼市影响较小。供给端,根据《长远房屋策略》,特区政府在本次报告中预计未来十年私营房屋需求为13.2万个单位,政府未来五年将预留可兴建约8万个私营房屋单位的土地,与《2023年施政报告》预期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本地报告首次提出“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位出租制度”,对于可以出租的分隔单位做出了明确的户型、配置标准要求,并命名为“简朴房”,预计将有效整顿“劏房”不符合居住、出租标准的问题,租赁住宅质量有望改善。2.2 产业多元转型适应新常态《2024年施政报告》指出,香港正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特区政府将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区政府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以科技赋能”,相关措施聚焦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其中特别强调了特区政府加大投资和引领市场资金的作用,包括设立100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优化“创科创投基金”、以及发挥香港投资管理公司[2]引导作用,合力吸引创科企业落户香港。此外,特区政府也将推动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国际医疗创新枢纽以及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其中,低空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贸易等领域被重点提及。而对于近年来拉动香港GDP增长的传统行业,本次报告整体延续了《2024-25年财政预算案》中的支持政策,并继续面向经营承压的中小企业提供短期支持措施,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积极考虑就银行资本要求提供弹性,促进银行为中小企提供融资。此外,本次报告首次提出成立由政务司副司长任组长的“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措施聚焦促进“银色消费”、发展“银色产业”、推广“银色质量保证”、推广“银色财务及保障安排”和释放“银色生产动力”等五个方面推出措施。特区政府指出,当前香港市场退休金融产品推广不足,该工作组会多从需求角度发掘银发金融产品,对于债市发展、银行及保险业务有望起到提振作用。三、后续展望:香港国际竞争力有望增强对于整体经济而言,《2024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加强文化旅游、建设三个中心的相关措施均有望疏通经济复苏中的堵点,帮助提升香港整体营商环境及信心。按照主要行业增加值对香港GDP的贡献来看,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贸易运输相关行业已经取代消费旅游、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拉动力,而在疫情后访港旅游消费模式转变、以及同比高基数影响下,2024年上半年消费旅游的正向拉动明显减弱;同时,高息环境下,金融保险行业已连续8个季度向下拖累经济增长。后续看,第四季度香港经济预计延续温和复苏,但增速有所放缓,各主要行业特别是金融保险有望实现对经济的正向拉动;但同时,本地仍处高息环境,预计香港私人消费和投资活动转暖仍需时间。对于金融业务而言,《2024年施政报告》加强内外资金流动、巩固经济和推动产业投资的措施有望释放信贷需求、并带来资管、金融科技业务机遇。根据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9月末发布的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的总排名为全球第三位,较今年3月排名上升一位,重新超过新加坡居亚太区之首。分项看,香港在多个金融行业领域的排名显着上升,其中在“投资管理”方面的排名跃升为全球第一;香港的“金融科技”排名亦上升五位至第九。本次发掘新质生产力措施的落实,特别是涉及人才吸纳、创科发展的支持政策,有望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注:[1]根据港交所2020年研究报告《香港的大宗商品市场》整理。[2]香港政府投资公司是特区政府《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设立的主权财富基金,于2022年10月11日正式成立、管理规模在40亿美元左右,由政府主导投资策略产业,吸引和助力更多企业在港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