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元曲,最美在春天!

卿清点墨诗意燃 2025-04-08 10:05:13

不知不觉,春已过半,江南的柳丝碧绿绵长,北国的桃枝也已结红蕾,天地间洇开一卷水墨未干的画。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将笔尖蘸满春光,而元曲中的春色,恰似青瓷盏中新煎的松花茶,既有市井巷陌的烟火气,又含着三分士人未凉的孤傲。

元曲生在市井,却藏着山林。它不像唐诗那般工整端肃,亦不似宋词刻意雕琢,倒像是老友对坐时随手拍栏的吟唱。

01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张久可 《人月圆》

张久可笔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八个字便托出整个春天的清欢。山居隐士的竹筒里,松花粉与初雪同酿,石灶上烹着新采的明前茶,连蒸腾的水雾都沁着草木香。

这般野趣,唯有元曲敢抛却平仄桎梏,将生命的自在泼洒成墨。

02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白朴 《天净沙·春》

白朴的《天净沙·春》像幅徐徐展开的纨扇面,二十四字里藏着一千种春声。楼阁帘栊是工笔细描的,杨柳秋千是写意晕染的,待到"啼莺舞燕"处,忽闻得银铃般的笑闹破纸而出。

最妙是"小桥流水飞红"五字,让整幅春景霎时流动起来,恍见几瓣早樱掠过石桥,追着落花鱼游向水墨深处。

03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

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

——王元鼎 《醉太平·寒食》

王元鼎的寒食节则另有一番滋味。"夜深微雨润堤沙",让人想起清明前夜的薄寒,雨丝在青石板上绣出暗纹,千家万户的炊烟裹着艾草香。

寒食禁火的习俗里,诗人偏要写"香风万家",这缕人间烟火气,恰是元曲最动人的风骨。那些在勾栏瓦舍间传唱的曲牌,原就是从市井的柴米油盐里淬炼出的珠玉。

04

柳梢淡淡鹅黄染,

波面澄澄鸭绿添,及时膏雨细廉纤。

——王和卿 《阳春曲·春思》

王和卿笔下的春,是颜色与质感的盛宴。柳梢的鹅黄、水波的鸭绿,这般鲜活的设色,非得是终日流连河岸的渔夫才调得出。

元曲家们总能在寻常巷陌发现诗意,就像春雨偏爱滋润无名野花,他们用俚语俗话酿出的句子,反而比雕栏玉砌更接近春天的本真。

05

滔滔春水东流。

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

——周文质 《折桂令·过多景楼》

登临多景楼的周文质,望见了更辽阔的春色。"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八字写尽江山空蒙。

元曲中的山水常带着苍茫的底色,即便在盎然春日,也隐约可见远山如眉黛般的青灰。这种苍茫不是暮气,恰似宣纸的留白,让八百年前的春意,至今仍在字句间呼吸。

06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张养浩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的江南春,则是另一种繁华气象。"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十四个字里听得见橹声咿呀,闻得见酒香漫卷。

最奇的是在满目春色中,他偏要嵌入"芰荷丛一段秋光淡",这神来之笔让江南的富丽顿时生出禅意。元曲的妙处就在于此,市井与山林、秾艳与清寂,从来都是相看两不厌的故人。

八百年云烟过眼,元曲中的春天依然鲜活如初。那些松花酿酒、沙鸥起舞的时光碎片,在泛黄的曲谱里凝结成琥珀。

我们今日看春,看的是花开花谢的轮回;元人笔下的春,却是把整个时代的呼吸都融进了雨丝风片。

当玉簪罗裙都化作尘土,唯有文字里的春天永远年轻,永远带着三分醉意、七分天真,在某个细雨润沙的夜里,轻轻叩响每个人的窗棂。

0 阅读:3

卿清点墨诗意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