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将回乡剿匪,人群中意外瞥到母亲:娘,我们失散22年了

史海任我行 2023-11-14 21:53:13

1949年11月,虽说新中国已经成立,但是革命事业尚未完全结束,远离中心城市的山区依然残留着大量的土匪以及顽固势力。

尤其是湘南地区,国民党残部及土匪兵力约有六万余人,蒋介石逃亡台湾后,这些人仿佛成了丧家之犬,还在做着无畏的抵抗。党中央决定让四野第46军进驻湖南,清剿这一带的顽固势力。

杨梅生是第46军的副军长,他的祖籍在湖南湘潭,能够回到家乡执行剿匪任务,他的内心别提有多自豪了。

部队进驻衡阳后,杨梅生带着警卫员到各个街区与前来迎接的群众见面,群众们的热情让他感到无比欣慰。

杨梅生无意间看到不远处有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太太,她佝偻的背影让杨梅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政委,你先等我一下,我一会就回来。”政委李忠权看出杨梅生有心事,于是对他说:“这里有我,有什么事情你只管去忙吧。”

“同志,你们认不认识杨勋梅?”老太太用颤颤巍巍的声音询问着每一个经过的解放军战士,手中那把干树枝做成的拐棍上沾满了淤泥,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沧桑。

“老乡,我刚刚入伍不久,我不认识杨勋梅,要不你问问我们班长?”一名小战士礼貌的回答了老太太,他的班长也闻声赶来。

“大娘,您说的杨勋梅,他是您什么人啊?”班长问道。

“他是我的儿子,我们已经二十多年没见面了。”每当提到自己的儿子,老太太总会有种莫名的伤感。

“那您的儿子什么时候入伍的?您还记不记得当时他在哪个部队?”

“哪个部队我不记得了,秋收起义那会他就已经离开了家乡,至今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得知老太太的儿子二十多年前便已经入伍,班长向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娘,这么说您儿子是个老红军了,跟他比我还是个新兵蛋子,我们已经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如果他还活着,至少也是个师级干部了。”

班长看到副军长迎面走来,走上前去转告了老太太的诉求:“副军长,这位老乡要找一个叫杨勋梅的人,是个老红军,您认不认识这个人?”听到这个名字,杨梅生加快了步伐:“你先去忙吧,这件事由我来处理。”

“娘!儿子回来了!”杨梅生走到老太太的身后,泪水充满了双眼,原来杨勋梅是副军长之前的名字,参加革命后才将名字改为了杨梅生。

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后,老太太猛然转过头,母子二人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距离杨梅生上一次见到母亲,已经过去了22年,带兵打仗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在思念着母亲。

“你是勋梅?娘可算找到你了!”杨母仔细的端详着儿子,开心的笑了。杨梅生带着母亲来到了自己的临时住所,杨母已经老了,腿脚不利索,杨梅生小心翼翼的搀扶着他,母子二人并排行走的情景勾起了杨梅生对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母子二人就是这样携手去郊外采草药。

杨母年轻时对儿子关爱有加,但由于革命事业的需要,杨梅生并没有尽到孝道,一想到这,他的内心就十分愧疚。

“儿啊,听说你现在也是个官了,记得当初你背井离乡时还是个不起眼的小兵吧,现在日子虽说好过了,但你可不能忘了参加革命的初衷啊。”杨母看到儿子身上整洁的军装,回忆起了刚刚分别时的情景。

杨梅生参加革命时,正好是我军处境极为艰难的时期,部队在攻打长沙时受到了重创,毛主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方针,部队被迫向敌人防守薄弱的井冈山地区挺进。

部队即将开拔,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到家乡,杨梅生的家人大多不太赞成他继续参加革命。当时红军的条件非常差,不仅没有军饷,就连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

只有杨母坚定的支持儿子:“你现在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百姓们受苦受难,若是人人都逆来顺受,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更多的苦难。”

杨母还为儿子精心制作了一双布鞋,临走时,她特意把儿子送到了村口:“孩子,跟着红军好好干,把这双鞋带上,如果将来你能活下来,别忘了回来找娘。”

在二十多年的革命岁月里,杨梅生始终把这双鞋带在身上,即便后来部队发放了新的军鞋,他依然不舍得遗弃这双饱含着母爱的布鞋。

当养母在儿子的床下发现了那双自己亲手做的布鞋时,母子二人再也控制不止自己的情绪,泪水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

杨梅生亲自为母亲沏了一杯茶,然后滔滔不绝的为母亲讲述着二十多年里自己经历过的喜怒哀乐。

杨梅生1905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与毛主席是老乡。母亲是个传统的家庭主妇,父亲略懂医术,在村里开了一家药铺。

虽说杨梅生的家庭条件比较贫困,父亲从小就教他认识各种各样的草药,以便于儿子将来能够接手自己的药铺。

清朝末年,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西药的涌入对中药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再加上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榨,杨家药铺的生意越来越差,一家人不得不关闭药铺,另谋生路。

随着杨梅生的年龄逐渐增长,他越来越看透了这个“吃人”的社会的本质,杨梅生去城里打工的时候,正值国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杨梅生积极参加罢工游行,逐渐与我党早期干部取得了联系。

到了秋收起义时,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杨梅生最初是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的警卫员,由于起义军遭到了敌军的重兵“围剿”,卢德铭不幸在战斗中牺牲。

毛主席接管起义军的指挥权后,杨梅生又成为了毛主席的警卫员,虽说他与毛主席相处的时间不足一年,但他学到了很多人生哲学。

井冈山会师后,杨梅生正式入党,由于战场表现出色,他的职位也在不断提升,到了长征时期,他已经成为了一名红军师长。

长征期间,杨梅生带领部队穿越云贵山区时,由于水土不服,不慎感染了疟疾。为了不影响部队的行军速度,杨梅生提议将自己留在当地,等病情好转后再追赶大部队。

当时红军处境十分艰难,身后有蒋介石的十万大军在追击,而且在当地又没有群众基础,一旦把杨梅生留在当地,无异于将他丢给了敌军。

许世友当时是杨梅生的上级,他果断拒绝了这一请求:“我们红军队伍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同志,就算是背也要把你背到延安。”

战友之间的不离不弃的情谊让杨梅生甚为感动,他心中默默发誓,将要把一生奉献给革命事业,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背叛组织。

到了延安后,杨梅生进入了“抗大”进行深造,时任“抗大”校长的林彪对他十分器重,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林彪点名要杨梅生到自己指挥的115师工作,只可惜由于身体原因,杨梅生并没有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林彪合作。

等到杨梅生的身体完全恢复后,正逢新四军急缺干部,于是组织将他派到了新四军,担任江北指挥部副参谋长,与陈毅、粟裕等人成为了朝夕相处的战友。

1940年,国民党韩德勤部向新四军控制的半塔集发起了进攻,杨梅生从容应战,率部与顽军大战七天七夜,最终击退了顽军的进攻。

解放战争时期,杨梅生终于投入了林彪的麾下,成为了四野第九纵队副司令。锦州战役期间,杨梅生率部执行阻敌增援的任务,面对敌人的精锐部队,杨梅生愈战愈勇,牢牢的把控着兴城——绥中一线,令敌军寸步难行,为攻城部队争取了大量时间。

辽沈战役结束后,杨梅生跟随四野参加了平津战役,成为了令林彪无比信任的将领。新中国成立初期,四野主力部队继续南下,考虑到湘南地区匪患严重,对当地的治安造成了恶劣影响,杨梅生奉命留在当地进行剿匪,于是便有了之前母子相遇的情景。

听完儿子诉说着自己辉煌的革命生涯,杨母无比欣慰:“我的好孩子,你果然没让我失望。我为新中国养育了一名将军,自己日子过的苦一点,那也是值得的。”

听到母亲的这句话,杨梅生无比惭愧,母亲这些年的遭遇他早有耳闻,但那时候的自己却无能为力,的确没有尽到晚辈的责任。

自古以来,忠孝两难全,这句话形象的体现在了杨梅生的身上,好在杨母深明大义,并没有怨恨儿子。

蒋介石为了抓捕共产党员,下派了无数特务,他们就像是明朝时期的锦衣卫一样,一旦发现百姓们有“亲共”的迹象,马上会上报给中统。

杨梅生参加革命的消息,在家乡已经不在是什么秘密。由于湘潭是毛主席的老家,所以这个地区更是遍布着中统的便衣特务,杨梅生的父母很快就引起了特务的注意。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特务们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一直监视着杨父和杨母的一举一动,等待杨梅生回家探亲时,再将一家人一并抓获。

令特务没想到的是,杨梅生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连续几个月都没回家看看父母,“真是个不孝的儿子,今晚就行动,先抓了两个老的再说。”特务头子无奈的说道。

那天晚上刮着大风,村民们早早的钻进了被窝,街道上空无一人。一名特务翻进了杨梅生家的院子,家中的狗发出了阵阵吠叫,但声音被风声掩盖。

杨梅生的父亲察觉到了院子里有动静,捅开窗户纸向外看去,只见几个黑影在院子里窜动,“快醒醒,赶快从后门逃跑,抓我们的人来了。”

杨梅生的父母刚打开了家中的后门,一把手枪便顶住了他们的脑门:“想活命的话别动,跟我们走一趟。”

二人随后被蒙上了双眼,被带到了一所监狱。在监狱里,杨梅生的父母经受了残酷的折磨,当特务询问杨梅生的下落时,杨母大声呵斥:“我儿子是共产党不假,他们终究会战胜你们这些反动派,我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就算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的。”

特务们用沾了盐水的皮鞭在杨梅生的父母身上不停抽打,疼痛感一度让他们陷入了昏迷。特务头子见二人满身鲜血,并且已经没有了互动的可能,于是命令手下将他们扔到乱坟岗,让他们自生自灭。

不知过了多久,杨母缓缓醒来,搀扶着杨父走出了乱坟岗,由于杨父身体本来就不好,这次事件后没多久便病逝了。

从此之后,杨母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二十年里,杨母吃得下生活的苦,但精神上的苦却让她难以招架,他的心中时常挂念着自己的儿子,于是踏上了寻子之路。

在寻子的过程中,杨母居无定所,甚至还曾在街头乞讨。杨梅生得知父母的遭遇后嚎啕大哭,他很想去家乡寻找母亲,但当时湖南属于敌占区,盲目寻亲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还有暴露身份的风险。

所以直到新中国成立,母子二人都未能取得联系,更不知道对方是否还健在。大概是老天有意想要让杨梅生尽孝道,于是安排了这一次母子重逢的机会。

1955年,杨梅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曾担任湖南军区司令员,他把母亲接到了自己身边生活,无论工作多忙,他一定会抽出时间来看望母亲。

人的一生有几个20年,为了寻找儿子的下落,杨母历尽艰辛,好在结局是完美的,杨梅生最终和母亲团聚,他的人生不再有遗憾。

26 阅读:6145
评论列表
  • 2024-08-14 10:22

    这篇文有点像泸州市报恩塔的故事,明朝泸州学政大人功成名就,在一群乞丐中,发现他八十岁失明老母,于是,母子俩抱头痛哭,然后接回家奉养,为报母恩,修了一座报恩塔,现在,泸州市市中心

  • 2023-11-15 07:28

    告诉你个秘密:长按点赞3秒,可以触发神奇效果~

  • 2023-11-15 12:13

    最喜欢你一言不合就打赏的样子了~

  • 2023-11-15 15:30

    不要吝啬打赏啊,点击下方送出道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