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毛主席,人们最先想到的,也许是他卓越的战术指挥才能,也许是他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上的深入研究成果,又或许是他一生的清廉坚守,而很少有人关注毛主席的感情生活。
提到毛主席的妻子,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也许是为了革命事业牺牲的杨开慧同志,又或者是江青。但对许多人来说,陪伴了毛主席最艰难的革命年月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却是一个相当低调的人。
1966年的时候,这位在上海养病的女士,突然被人们提起,那是由陈伯达提起的。他找到毛主席的秘书汪东兴,希望由他转达,将贺子珍从休养地上海,调到西北去。
要知道,那时候贺子珍的身体已经很差了。回国休养也几乎是常年缠绵病榻,多数时间都在医院中度过。把这样一个病人调到西北去吃沙子,陈伯达的心思可以说是一望即知。
但毛主席听到汪东兴的转达后,立刻就表示:人搞走了,思想也能搞走吗?这是谁的主意?我不同意!
贺子珍是个怎样的人?她与毛主席有过怎样的过往?陈伯达又为什么要这样对她呢?
少年经历贺子珍出生于1909年。与我党大多数人出生贫苦不同,贺子珍的家庭相当富有。事实上,早期加入革命的女性革命者们,她们的家庭往往都很殷实。即使不是富商地主,也是小康之家,也只有这样的家庭才会让女儿读书学习,有机会接触革命事业。
贺子珍的家庭是在江西省永新一带的黄竹岭,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家其实是当地的地主,家中颇有田产家资,但他的祖父敏锐的发现了时局的变化,很快就将田产卖掉,举家搬迁到县城之中,改为经营商业了。
在县城里,拿着变卖田地换来的资金,贺子珍父母的商铺就这样红红火火的开办了起来。随着父母的经营,贺家成为了当地的望族,攒下了一笔丰厚的家业。
贺子珍的父亲是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但他在读书上并不如何出色。随着封建制度的日渐崩坏,科举也不再是从前那样严正清明,变得可以靠金钱捐功名。于是贺子珍的父亲就捐了一个举人,并且当了一段时间安福县的县长,大小也算是一个员外了。
尽管父亲捐了旧社会的功名,做了旧社会的官,但自己却是一个十分开明的人。贺子珍的母亲也十分聪明能干,家里的生意基本都是由母亲打理的。
这样的一对父母,在对女儿的教育上自然十分重视,并没有那些“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老旧思想。在贺子珍很的时候,就为孩子们延请了私塾先生,将家中的几个儿女一同教养。
但贺子珍的童年也并不总是温馨愉快的。随着战乱的烽烟燃起,旧有的社会制度日渐崩坏,地方军阀行事往往肆无忌惮、鱼肉百姓,是一个又一个的活土匪。
贺子珍年幼的时候,有一次北洋兵进城,在贺家的店中与贺子珍的父亲和哥哥发生了肢体冲突。贺子珍的哥哥打伤了其中一个人。
当时虽然报了一时之仇,可回想起北洋兵们肆无忌惮的行为,贺子珍的父母只好让哥哥连夜离开,以免被人报复。果不其然,哥哥刚走,逃走的那个北洋兵就带着几十个人将她家的店砸了个稀烂。
这是贺子珍第一次意识到,压在人们头上的旧势力是如此的蛮横和不讲理,而旧社会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平民,又是如此的残酷。
在那之后,贺子珍离开了私塾先生,到了秀水高小这一新式学校读书。在那里,她接触到了许多充满民族气节的诗句,又从报纸中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接触了许多从前没有接触过的全新思想。
1923年贺子珍考上了基督教办的教会学校。在那时候,教会学校是许多孩子接触西式教育的第一个途径,也是他们拓宽知识的最好办法,毕竟不是谁都能有机会出国留学的。
在教会学校中,贺子珍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理想,她想要中国人可以建立起人人平等的国家。
投身革命1925年,贺子珍和妹妹在教会学院读书的时候,正赶上孙中山先生离世。
作为一个期待着建立人人平等的新中国的知识女性,贺子珍对领导了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充满了景仰之情。
但教会学校毕竟是天主教会开的,不允许学生参加孙中山先生的追悼会。贺子珍毫不犹豫地带领着班上的同学冲出学校,赶往孙中山先生的追悼会现场。
她义正言辞的表示:孙中山先生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领导国民推翻了满清政府。他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我们参加追悼会是爱国行为,爱国行为无罪!
贺子珍正是这样一个有想法、有决断,又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的女性。
不仅如此,贺子珍还是一个热心勇敢、舍己为人的人。曾经有一次,贺子珍和妹妹一起坐船,发现有人掉进水里溺水了,贺子珍想让船家救人,没有想到船家视而不见,贺子珍只好自己跳入水中。
贺子珍自己其实也不会游泳,只是一时救人心切,后来还是被哥哥从水里捞了出来。
正是那一次救人,贺子珍才明白了封建陋习的害人之处。原来,船家之所以不救落水的人,是因为有一种民俗传说,说有人溺水就是水鬼在找替身,如果破坏水鬼的好事,就会被水鬼报复。
眼看着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在自己眼前消散,贺子珍意识到封建社会只会将人逼入绝境。这坚定了她改变社会的决心,但那个时候的她还没有想到,自己也会走上那条未曾设想的道路。
随着北伐战线的推进,北伐军来到了永新,此时已经加入共青团的贺子珍,成为了永新县第一任妇女部长,也兼任共青团副书记。
在永新县担任副书记的日子里,她兢兢业业的从事革命工作,积极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为了在整个社会层面上产生改变人们的思想,贺子珍走向了街头,向人们宣传妇女解放的先进思想,还当众剪断了自己的头发,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女性,从封建思想的樊笼中挣脱出来。
1927年,年仅18岁的贺子珍就参与了永新县的农民武装革命。她抛弃了自己富家小姐的身份,率领革命部队上了井冈山。
根据当时的人回忆,她与其他革命人士一样,在山上过着草莽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自己富家女的身份而要别人特别对待。
革命伴侣也正是在这一年,贺子珍与毛主席相遇了。
那时,毛主席刚到井冈山,他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井冈山起义部队会合,正式建立起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这个时候的毛主席,其实还在与杨开慧的婚姻存续期间。但由于当时正处于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杨开慧同志在长沙主持地下工作,已经与毛主席断了联系。
由于通信不便,再加上长沙局势不妙,井冈山根据地就逐渐传出了杨开慧同志已经牺牲的传闻。在这样的情势下,毛主席与贺子珍就在别人的撮合下,逐渐走到了一起。
那时正处于革命时期,贺子珍与毛主席都不是重视铺张排场的人,因此两人只是简单的摆了桌酒,请好友们见证,就结为了夫妻。
结婚后,两人的感情很好。贺子珍在工作上非常积极,一直担任毛主席的秘书工作。不但将毛主席的工作整理的井井有条,还在生活上精心的照顾,毛主席患疟疾时,就是贺子珍照顾他康复的。
贺子珍也非常重视自身的文化学习。红四军九大后,贺子珍还特地前往上杭的师范学校学习半年。学成归来后,除了秘书工作之外,还兼任收集情报的工作。又到附近村庄搞起了扩红宣传,发动群众。
两人不但在工作上配合良好,在思想上也十分合拍,常常一起谈论诗文名著。由于贺子珍认为《红楼梦》都是些软绵绵的情爱,觉得不如其他几部有名著有趣,毛主席还特地推荐她重读一遍。
这样的日子过了没几年,就到了我军最艰难的时期。1943年10月,中央红军正式开始战略转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征。
长征时期,无论对于当时的任何红军来说,都是极其艰苦的。但那同时也是贺子珍与毛主席感情最为坚定、最为深刻的时候。
可以说,正是由于两人扶持着走过的长征,才使得他们彼此成为坚定的革命战友,在对方的生命中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长征开始时,贺子珍还怀着身孕,那是他们的第4个孩子。哪怕是对于身强力壮的战士来说,长征也是充满凶险和艰苦的跋涉,更何况是对一个孕妇呢。
但贺子珍从小就非常倔强,此时更是不要组织的任何特殊关照,还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伤员的任务。
这样的革命精神自然是十分感人的,但也正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和产后休息,贺子珍的身体留下了严重的病根,这为她日后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1935年红军在贵州休整的时候,天空突然飞来三架战斗机,贺子珍第一时间扑到了一位伤员的身上,用自己的身体为他挡住了飞机投下炸弹带来的冲击。
这次英勇的救人行为为她的身体留下了整整17块炸弹碎片,直接导致她重伤憋死,如果不是主席第一时间让自己的医生带着担架去将她接回来,也许贺子珍就要永远的离开人世。
可惜的是,这对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并没有走到最后。
到达延安后,贺子珍不想只作为毛主席的妻子,而是想作为一位革命工作者投入到革命当中。她既渴望积极的参与工作,又渴望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但在长征中拖垮了的身体,无法支持她完成繁重的工作和学业。
与此同时她与毛泽东之间的性格不合日渐显现,两人冲突越来越多,1937年11月,贺子珍独自飞往苏联养病,两人的婚姻就此走上末路。
陈伯达其人陈伯达是一个政论家,1927年的时候,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正是蒋介石刚刚展开反革命政变,对我党举起屠刀的时候。首当其冲的上海共产党地下组织,很快就将他和王明等人派去武汉。
没过多久,他又得到组织的派遣,让他去苏联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几年后,陈伯达就回到了国内,继续参与革命工作。
就是在这一时期,他组织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份刊物,《北方红旗》,从此开始了与宣传相伴的人生。
自此之后,在我党的工作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宣传口的工作。靠着自己的一杆笔,与国民党斗智斗勇。
1937年,陈伯达前往延安,在陕北工学担任教员。后来又被调到宣传部门,担任出版科科长。
相比于一个革命者,在陈伯达的身上,其实文人的气息要更重。他很擅长哲学,也很擅长理论的研究和使用。毛主席就曾听过他的古代哲学课,又与他写信聊了许多哲学思想。
就这样,陈伯达来到毛主席身边,担任秘书的工作。后来我党与国民党展开大规模舆论战的时候,就是由陈伯达负责反驳国民党的舆论攻势。
那段时间,陈伯达洋洋洒洒写下许多反驳国民党和宣传我党的文章,这些都成了他日后走上高位的资本。
可惜,这个擅长哲学的文人,在日后走上了有悖于自身哲学的错误道路。1966年以后,他义无反顾的投向了江青,并且在她的撺掇下向毛主席建言,要把贺子珍调去西部。
毛主席与贺子珍曾是患难夫妻,虽说如今两人只是革命战友,在没有其他关系,但他也不可能任由别人胡作非为。因此,毛主席严厉的驳斥了陈伯达的建议,贺子珍也得以保全自己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