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做贼心虚

萌桐讲故事 2022-11-05 16:11:39

明朝嘉靖年间,淮安府城里,有个穆坤材,人称穆员外。家中十分豪富,他的传家之宝是个金香炉,少说也值几千两银子。只是在逢年过节,取出一用,平时都把它锁在密室里。听说这事儿的人很多,可惜都没有亲眼见过。

这一年,三月十八那天是穆员外寿诞之日,亲朋好友,四邻八舍纷纷前来庆贺,有那好事的见寿堂上摆的香炉,不是传说的金香炉就请求穆员外取出金香炉,叫大家开开眼界。

穆员外在这大喜日子里,盛情难却,不好意思驳大家的面子,扫众人的兴,就把金香炉取出来了。

只见它三足鼎立,两旁有耳,正面上玲珑剔透的双龙戏珠,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金光灿烂、耀眼夺目。

众宾客你看看,我看看,无不赞不绝口,看过之后,就把它摆在寿堂上了。常言说,珍宝少露白,露白必遭灾。万万没有想到,众宾客一走,那价值连城的金香炉也杳如黄鹤,无影无踪不见了。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顿时穆员外家就象开了锅,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打杂干活的12个人都成了怀疑对象,其中一个人叫宋文纪,比起来数他最穷,而且今年要为儿子结婚,急需用钱。就有人硬说他见财起意,拿走了金香炉。

穆员外是镜中花影波中月,假假真真辨不清,又在急头上就拿着秃子当和尚,说要把他送官府治罪,后来,穆员外改变腔调说:“不送官府也可以。必须七天之内,能凑多少钱,算多少钱作为我金香炉的赔偿。”

宋文纪是个至诚老实人,一向笨嘴拙舌,听说要送官府治罪,魂也吓飞了,只是一味说他没有偷,可人家哪里肯信。真是哑子吃黄柏,苦味自己知。

只会回到家里生闷气,儿子宋成比他还老实,无可奈何地对爹说:“穷不和富斗,鸡蛋碰不过石头。我今年不娶媳妇了,这几年,咱辛辛苦苦也积蓄了俩钱,一齐给他送去吧。”

本来定的五月初十为儿子成亲,就请媒人去和亲家商量,打算缓些时日。不料亲家是个迁执人,粗声大气地说:“他要真偷了人家的金香炉,两家就断亲。我可不能和小偷家结亲家!”媒人回来一学嘴,爷俩都哭了。

在这节骨眼上,宋成的姑爷王心清来了,问他爷俩有啥为难事,哭得这样?宋文纪便一字一板、根根梢梢说了个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常言说,老马识路途,老人通事故。

想了想说:“您爷俩也过于老实了,人家一说送官府,就被吓唬住了。人是人,鳖是鳖,喇叭是铜锅是铁,脚正不怕鞋正。大小是根棍儿,好赖是个人儿。分明遭了冤枉,怎能刘备招亲,乔假成真。如果真这么办了,你可是坛子里的豆芽,一辈子难以直腰,这身贼皮就再也扒不下来了!如今淮安府来了个龙大人,都说是个清官,听我的话,上知府衙门告他个诬良为盗,和他辩个牙短舌头长!”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宋成一听,顿时来了劲,怂勇老爹去告状。宋文纪听了这颇有分量的话,头脑有点儿清醒,扯了龙袍也是死,打死太子也是死,反正没有活路,他牙儿一咬,就上府衙去了。从家出来时,已经后半响了。快走到土地庙前,迎面来了一乘官轿,他向别人一打听,说是知府大人过来了。这可是个好机会,他就跪在路中央喊起冤枉来。

龙知府坐着八拾大轿正往前走,忽听有人拦路喊冤,命人停轿搭坐。着人查看。时间不大,一个50多岁,头发半白的老汉跪到面前,战战兢兢地说:“我叫宋文纪,家住本城,状告财主穆坤材诬良为盗。”龙知府叫他细细说了一遍。问明确不是他所偷,看他相貌端正是个老实人,便吩附衙役去传穆坤材。

这位龙大人,名叫龙宝山,原是两榜进士出身,为县令时,就断过不少疑难积案,象这样偷盗小案,是不在话下的。

不大一会儿工夫,穆员外便被慌慌张张带到了。龙大人问他为何诬良为盗?你说人家偷你的金香炉,可有把柄吗?穆员外实话实说道:“我也不知道,他是真偷假偷。大家都说是他偷了,我也这样吓唬他。这金香炉是我家传家之宝,他如果拿回来,我还想给他几个钱。我对他说,七天之内能凑多少钱,算多少钱。主要是想叫他把金香炉拿回来,如若金香炉真不是他偷的,他家那么穷,要饭的上门,还有我沾的光,我也就不了了之。并不是诚心逼他。”

龙大人听后,觉得他不象编哐说瞎话,抬头看了看大阳,说:“听说,你家有12个打杂干活的,你马上一个不少给我叫到这里来,快刀斩乱麻我今天就给你饬个明白。”穆员外听了,半信半疑地磕了个头站起来走了。

这时候,看热闹的人早已把这儿围了个前三层后三层,只见龙大人暗对跟班的宋玉如此这般咕哝了儿句,宋玉点点头,就悄悄声地走了。

约摸过了半个时辰,穆员外叫来11个人,连宋老汉共12人。龙大人用眼扫视了一遍,开口问道:“你们都是在穆坤材家干活的?丢香炉时可在场?”

那些人,见大人发问,纷纷答道:“我在场,可我没拿”

“我没拿”

“我没拿”

“住嘴!说没拿就是没拿吗?回头就叫你自己说实话!”

龙大人察颜观色好一会儿,又开口说:“今天我请这里的土地爷显显灵,叫他指指偷香炉的是谁?”转过身来对差役们说:“把这12人都带到庙里去。”

接着龙大人和差役们也都来到庙院里。在院里设了公座。这庙大殿三间,正中间是个泥塑的土地佬,神橱前头是一个香案,案上有香炉、蜡台,神前挂着黄色的罗帐。

这时候,龙大人上前一揖说:“土地爷呀!你是淮安府土地,我是淮安府知府,虽然阴阳相隔,同是为这一方人办事的,穆坤材丢失金香炉一案,你也不能袖手旁观呀!今天你就把贼指出来吧!”说毕,叫12个人每人都在神前烧炷香,各自表白一香。

这12人依次烧香祷告已了,龙大人说:“土地爷呀,12个人,你都见到了,现在你说是谁吧!”他装作仔细听的样子,连连点头说:“明白了,明白了。”

接着,他又说话了:“方才土地爷说了,东配殿有面镜子,谁偷谁没偷,只要一看那镜子,就照出来了。”

在场的人心想,龙大人怎么会知道东配殿里有面镜子?憔憔去。大伙儿到那里一看,八仙桌上果真放着一面铜镜,都惊呆了,似一根木头棍藏在那儿。这时,12个人已被带到门外,闲杂人等都被赶了出去。眼看天已快黑下来,门窗关得严丝合缝,推门进去,黑墨糊眼的,对面谁也看不见谁。宋玉在门口挨个儿喊名子,喊着谁谁进。走到桌前,拿起镜子照一照,转过身来就出去。不大一会儿工夫,12个人都照过了,龙大人叫他们一字儿排开,双手都背到后面。龙大人在他们背后一个个审视,看完,他叫排在第7的人站出来,厉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这一声,好似半空中响了一声炸雷。

那人顿时脸色煞白,哆哆嗦嗦地说:“我叫黄本禄。”

又问:“你把金香护弄到哪儿去了?”

这小子一听,没骨子的伞,支撑不住了。脑门上的汗“刷”的就下来了。“扑腾”一声跪倒在地哆嗦开了。“大人!我、我……”

“从实招来!如若不招,今天打折的狗腿!看看你的手就知道是你,还敢抵赖吗?”

这小子不由莫明其妙地看着自己的手,忙不迭地说:“大人,我招。”

他说:“我前儿财迷心窍,见寿堂上一时无人,就悄悄地把金香炉拿走了。埋在他家后花园里木槿树底下了,打算迟几天弄出去。”

龙大人说:“来人,带他到穆家起赃去!”差役们很快就带着黄木禄把香炉取来了,龙大人叫穆员外细看是不是。

穆员外一看,一点不假,正是自己传家之宝。忙不迭地跪下称谢。

龙大人正色说:“穆帅材,你知道诬良为盗是什么罪名吗?不过我看你还不是诚心害人,有意开脱你,可冤枉了人家宋文纪,还差点儿叫人家儿子丢了老婆,你看这事该咋办?”

锣鼓听声,说话听音。穆员外也不是木头钻辘不透气儿。连忙接翟说:“事到如今,我后悔也迟了。我有个想法,不知中不中?宋文纪娶媳妇那天,花多花少我全包了,到时候,我还要带人去庆贺,一定把喜事办得排排场场,热热闹闹,叫他满意。”

龙大人听了,笑笑说:“这也是个办法。不过我一向不主张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干脆,你听我铺排,你给他10两银子,至于怎么花,你就不用再问了。怎么样?”

穆员外一听,喜出望外,连忙说:“这也有点太少了。这样吧,我给他20两银子。”

龙大人说:“你既甘心情愿,就这样吧。”

龙大人转过头来对宋老汉说:“你听见没有?你们两家这篇疙瘩帐,就这样掀过去算了。以后谁也不用再提了。”

想不到宋文纪这个老实人开口说:“大人,只要他不说我偷了他的金香炉,俺亲家不和我断亲,就心满意足了。说实在的,俺爷俩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办喜事也不差儿几个钱,不过用一石多粮食,办几桌薄席、赁顶花轿罢了。用不了几个钱,他的银子俺不要。”这些话实在出人意料,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后来,还是龙大人说:“穆员外,你看宋老汉心地多好呀,要换换别人能行吗?20两银子你还是要给他。我再劝他几句。”接着又对宋文纪说:“事就这样定下了,20两银子在你身上不算少数,可在他身上,不过九牛一毛。

他冤枉了你,该他对你赔不是,你不要他也过意不去。你就收下吧。有了钱,喜事该咋办还咋办,可不许浪费!四邻八合也不会笑话你。拿银子买几亩好地,爷俩好好耕种,过着几个丰收年,你就会富起来。”扭过头又对大家说:“至于黄本禄暂且带回下监,听候被决,其余众人无事回家去吧。”

就这样,一桩偷盗案,很快被龙知府判了个清清楚楚。

在场的人无不称快,又是惊叹,又是称赞。龙大人土地庙审贼,真是土地爷显灵了吗?

当然不是。他不过是利用当时人的迷信心理,故弄玄虚而已。是他先叫宋玉放在西配店的镜子,镜子后面又抹上了黑灰,没偷香炉的人,无所顾忌敢拿敢照。偷香炉的黄本禄做贼心虚,根木不敢去摸镜子,别的人手上或多或少都要沾点黑灰,维独他的手白白净净。因此,狗咬包子露了馅,暴露了自己。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