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灾后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预防(一)

鸿朗说健康 2024-07-18 02:37:32

近日,多地出现暴雨甚至洪涝灾害,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洪灾后卫生条件差,再加之气温骤升,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极易带来各种健康隐患,需格外注意预防。历来有“大灾之后防大疫”的说法。在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即有关于疫病的论述,《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中国至少已有3500年的疫情历史,中医防疫更是已运用上千年。正是本着防大于患,防病于未然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积极主动为灾后防疫贡献中医药方案,全力筑牢卫生健康抗疫的“防护墙”。

这些传染病要格外注意。“从传播途径上讲,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及接触性传染病。”

暴雨让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蚊蝇、细菌的滋生更加有利。以介水传染病为例,水是它的重要媒介。包括甲肝、血吸虫病、霍乱、痢疾等在内的传染病均可以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这种传染病的特点是,一旦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会突然出现大量病人。

从历史的资料来,霍乱、伤寒、痢疾和传染性的肝炎,比如说像甲肝、戊肝都曾因为洪水暴发引起过大流行。

资料显示,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1200多人出现急性黄疸。这些人被确诊为戊肝;2004年孟加拉国洪灾之后出现腹泻疫情暴发,波及17000多人,病原体为霍乱弧菌和出血性大肠杆菌; 1998年西孟加拉洪水暴发后继发16000多人感染霍乱弧菌。

合理饮食 预防胃肠疾病

洪涝灾害后容易出现胃肠疾病。罗振湘在《治痢南针》中提出:“痢疾者……其传染迅速者,尝至有一人患病,传染一家,一家患病,传染一乡一……传染迅速者,多由天时不正,并地下污秽气感于人身,郁结不解,变生此病。西医谓之细菌,国医谓之戾气,其实细菌之发生皆因于戾气。”可见,水患后由于卫生条件骤降,导致食水大量污梁,细菌等病原体大量滋生,从而导致一系列胃肠疾病。合理饮食,预防洪涝灾害后胃肠疾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牢记“三不要”

①不要吃腐败变质食物。暑季食物容易变质霉变,霉变常见感染禾谷镰刀菌。②不要吃水淹死的家禽、家畜对洪水淹没过的食品,如糕点、饮料、汽水、啤酒等、要严格按食品卫生要求处理,严防食物中毒和疾病流行。③不要喝生水如有条件,可进行饮用水的消毒,或钻打深水井。

2.听从“四建议”

①建议适当食用生蒜瓣,每日2~3次,每次1~3瓣,或将大蒜瓣放入菜食之中食用。②建议适当食用花椒,每日2次,每次0.5g(约20粒),可煮水或开水泡服,可预防传染病及肠道寄生虫。③建议适当食用马齿苋、绿豆,可煎汤饮用,对防止感染有一定作用。④建议痢疾患者适当禁食,待病情稳定后,予清淡饮食为宜,忌食油腻荤腥之品。

尽量保持干燥 防范皮肤病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对抗洪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

但是在抗灾过程中,常有皮肤外伤,破坏了“防线”的完整性,造成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引起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丹毒、蜂窝织炎和以手、足、口部皮疹为主要表现的手足口病。洪灾过后,气温和湿度都较高,极易发生足癣、股癣等真菌性皮肤病,趾缝间、腹股沟等皮肤褶皱不易保持干燥的地方,会造成红斑、脱屑、瘙痒等症状,更有甚者,会在家庭成员内部传染。对于洪灾后常见的皮肤病,预防重于治疗。

洪涝灾害后皮肤病的预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经历过洪水浸泡后,应使用干净的水源清洗皮肤,并保持干燥。

2.已经出现的破溃伤口,应保持局部清洁,有条件的尽快开展覆盖可疑病原菌的抗感染治疗。

3.对于因过敏产生的皮肤病,应尽快脱离过敏原的直接接触,这是最佳选择。

4.若出现传染性的皮肤病(如脓疱疮筹),应有意识隔离患病者与未病的家属,同时消毒相关衣物、床铺等。

5.及时驱蚊虫,防止蚊虫类叮咬引发的皮炎,可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虫的物资,喷洒灭虫剂杀灭室外蚊虫,室内灭蚊则应采用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等对人体影响较小的驱蚊剂,此外,清除居住点周边的积水,可遏制蚊虫幼虫的生长。

0 阅读:5

鸿朗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