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15日和9月9日,朝鲜半岛“三八线”南北先后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分别形成了以李承晚为首的政府和以金日成为首的政府。之后,苏联和美国相继完成了撤军计划,将国土守卫职责移交给了双方的军队。
从此以后,韩国和朝鲜经常爆发小规模的冲突和摩擦,都希望在自己的主导下完成半岛统一。1950年6月25日凌晨,双方在军事分界线附近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朝鲜战争也由此爆发。
由于北方的金日成政府准备得更加充足,很快就将南方的李承晚政府打得节节败退,甚至在短短三天的时间便攻占了韩国的首都汉城(首尔)。在李奇微所著的《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北朝鲜人民军不仅为这次进攻作了充分的准备,而且还拟制了详细周密的计划,甚至就连派兵混杂在难民中潜入南朝鲜破坏交通、散布恐怖言论以及摧毁坚固工事等问题都考虑到了。
面对自己扶持的李承晚政权如此不堪一击,简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美国总统杜鲁门显得非常失望。不过,为了维持朝鲜半岛的均势,更为了维护美苏争霸的优势,他又不能“置之不理”,立即就着手展开各种反击。
1950年7月7日,在美国政府的主导下,在苏联政府的缺席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84号决议,强烈谴责朝鲜的同时还组建“联合国军”准备武装干预。除美国以外,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卢森堡、希腊、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比利时、哥伦比亚、南非、菲律宾和埃塞俄比亚这15个国家也派出军队,统一接受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的指挥。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进行仁川登陆,从而将朝鲜人民军拦腰切断,彻底扭转了半岛的局势。眼见情势突变,金日成只能迅速后撤,十多万精锐部队只有三万撤回到“三八线”以北,基本丧失了招架之力。
1950年10月1日夜,刚刚完成国庆一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我国领导人们便齐聚颐年堂会议厅商讨半岛局势。在会上,毛主席通报了刚刚收到的两封信件,分别来自苏联和朝鲜。其中,斯大林的电文如下:
根据眼下形势,如果你们认为能用部队给朝鲜以帮助的话,至少应该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到三八线附近,以便掩护朝鲜同志组织后备的力量。
相比斯大林的电文,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亲笔信则更加急切,也更加直白。在信中,他几乎以求救的口吻表示:
趁我们严重的危机,如果敌人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只靠我们的力量是难以克服的。因此,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帮助,急盼中国军队直接出兵以援助我军作战。
得知信件的内容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不能任由美国欺凌朝鲜,更不能允许美国威胁到我国的周边安全。但是,新中国毕竟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到万不得已还是要尽量避免直接开战。
会议结束后,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表达了对于朝鲜半岛的关切态度。由于中美双方尚未建交,他还委托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向杜鲁门转达消息:
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以北扩大战争,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当时,所谓的“联合国军”已经基本完成了战前的既定目标,打赢了一场有限的局部战争。而杜鲁门政府也不愿意与苏联、中国同时为敌,担心引发新的世界大战,更倾向于“见好就收”。
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麦克阿瑟却不这样认为,在与杜鲁门当面商讨朝鲜战局时竟然狂妄地表示:“如果中国人真要南下到平壤,那就是在自寻灭亡”。于是,“联合国军”不仅越过了三八线,而且还派飞机多次入侵中国领空以进行试探和挑衅。
无奈之下,毛主席终于做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提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口号。在讨论由谁挂帅出征时,先后排除了林彪、粟裕和陈毅,他最终一锤定音表示:
出兵援朝已是万分火急,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最合适!
当天下午,时任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和西北军区司令员的彭德怀立即赶到北京,旗帜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据《彭德怀自述》记载,他是这样表示的:
即便打败了,打烂了,最多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果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将来的问题会更加复杂。
出任志愿军司令兼政委后,彭德怀马不停蹄地展开了战前的准备工作,除了亲赴东北视察部队外,还就后勤补给和武器装备等事项展开协调。最终,确定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共有六个军,分别是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和第66军,另有三个炮兵师和一个高射炮团,共计26万人。
1950年10月16日,第42军作为先头部队率先秘密入朝,正式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三天后,彭德怀也趁着夜色悄然抵达战火纷飞的桧木洞,亲自会见了金日成。据当时的随军秘书杨风安回忆:
金日成孤身一人,手头的部队已经失去联系,战场形势万分危急。
彭德怀向金日成介绍了第一批入朝志愿军的大体情况,准备先进行短期的适应再发动攻势。不过,身处北京的毛主席却通过情报获悉,此时的麦克阿瑟尚不知道我军已经入朝,依然还在不顾一切地向北推进。于是,他向志愿军指挥部发出如下电文:
应抓住战机尽快完成部署,争取初战胜利。
由于士气高涨和攻势凌厉,志愿军初战便告捷,成功打出了中国军队的气势,极大地震慑了“联合国军”。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在大榆洞召开了总结大会,也为第二次战役进行了部署。在讲话中,他客观冷静地表示:
麦克阿瑟虽遭到第一次战役的打击,但美军主力未受大的损失。同时,他对我军的具体兵力还不清楚,肯定还要向鸭绿江再次进犯。我军的装备落后,如死拼硬顶肯定要吃亏,不如暂避其锐气边打边退,后撤30至50公里以诱敌深入,然后在运动中寻机歼敌。
对于彭德怀的军事指挥能力,毛主席从来没有怀疑过,否则也不会有“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评价。因此,北京很快便批准了第二次战役的作战计划,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展开部署。
就在军事攻势紧锣密鼓进行之际,彭德怀还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发起了外交攻势,准备释放一批战俘以分化“联合国军”。不过,交战期间大规模释放敌军并无先例,因而特意发电请示毛主席。
毛主席接到电文后非常高兴,认为彭德怀高瞻远瞩,堪称合格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于是,他在回电中欣慰地表示:
释放一批战俘甚好,而后无需请示。
通过这次大规模释放战俘的行动,彻底破除了麦克阿瑟对于中国军队的污蔑和诋毁。于是,每名被释放的战俘都变成了一个“宣传员”,使得第二次战役中出现了多起成批成规模投降的事件,迫使敌人集结在三八线以南被动防御。
前两次战役的胜利,扭转朝鲜战局的同时,也滋生了部分轻敌冒进的观念,认为“联合国军”不过如此。作为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及时制止了这种情绪的蔓延,以谨慎稳进的态度展开了第三次战役。
经过连续的迅猛追击,第三次战役进展出奇的神速,很快就越过三八线向南推进了100公里。原来,麦克阿瑟经过了前两次战役的失败,主动下令部队不战而退,目的就是为了拉长志愿军的补给线以寻机反攻。
彭德怀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敌人在学习我军的“诱敌深入”,在没有空中保障的情况下,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将相当困难。为了避免麦克阿瑟再次上演“仁川登陆”,他在1951年1月7日主动叫停第三次战役。
通过前三次战役的胜利,志愿军已经完全掌握了朝鲜战场的主动权,后来又相继发动了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截止1951年6月,三八线已经牢牢被中朝联军占据,只是苦于后勤补给才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
在这种背景下,美军建议双方暂时停火,杜鲁门也希望斯大林能够从中斡旋。不过,坐到谈判桌前的美军将领却心有不甘,希望挽回自己在战场丢失的颜面。最终,经过反复博弈和打打停停,直到1953年7月27日才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彭德怀的个人威望也达到了顶峰,出任国防部长的同时还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不过,他光明磊落和敢说敢做的性格却没有丝毫改变,依然还是刚直不阿,最终酿成了严重的后果。
1957年冬,全国掀起了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从而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随后,八大二次会议又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希望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事求是地讲,“大跃进”和“总路线”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现状,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组织的衷心拥护。但是,这却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忽视了当时生产力的客观水平,甚至还盲目提出了“超英赶美”的口号。
就在“大跃进”迅猛发展的同时,农村又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在“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把合作社变成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
从此以后,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得到大力的推崇,习惯上被称为“三个法宝”,后来改为“三面红旗”。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由于理论认识的水平不够,这些政策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
1958年12月,彭德怀回到家乡湖南,先后到湘潭和平江等地进行调研,真实发现了基层存在的许多问题,像“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等现象都非常严重。对此,他不仅予以了严厉的批评,而且做好记录回京后如实汇报。
随着“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毛主席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因此,从1958年底开始,伟人在多地调研时都强调实事求是:
现在横竖要放“卫星”,争名誉,管他作假不作假,没那么多东西,就要造假!
为了加快纠正“左”的错误,组织先后在郑州和上海等地召开扩大会议,更降低了工农业产量的指标,使得国民经济出现了好转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政治局扩大会议准备在江西庐山召开,原定议题是“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继续纠正‘左’倾错误”。
1959年7月1日,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和朱德等人都陆续抵达了庐山,大家的心情都很不错,抱着总结经验教训的心态来参加这个“神仙会”。据吴德后来回忆:
初到庐山时,气氛并不紧张,我没有料到会有一场巨大的风波。
7月2日,庐山会议正式开始,毛主席提出了准备讨论的主要内容和议题,还借用湖南省委提出的“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这三句话作为指导思想。期间,有些人认为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错误;有些人则不承认错误,只是认为方式方法存在不足而已。总体上,会议的氛围是积极健康的,与会人员都能够畅所欲言。
由胡乔木、陈伯达、吴冷西和田家英等人组成的秘书组,专门负责起草会议纪要,准备在7月15日开会时正式讨论以形成文件。7月14日,彭德怀亲自写信给毛主席,分析了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毛主席意识到有些人对于“三大法宝”存在不同的认识,因而要求紧急印发成公开信分发各个小组讨论。同时,还提议再来一些人参加最后几天的会议,扩大讨论的民主性和广泛性,希望听取最真实的声音。
作为彭德怀的好友和下属,黄克诚在7月17日才赶到庐山参会。当他仔细看完那封信件后,非常遗憾地表示:
这封信提的意见我赞成,但信的写法却不好,语言中有些提法有刺激性。你总是感情用事,和主席共事多年应该互相了解较深,这些话不当面交谈,何必写信?
庐山会议后,彭德怀不仅被免去了国防部长的职务,而且还遭到错误的批判,更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落井下石。直到1965年9月,他才被派往四川成都担任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算是重新复出工作。
1966年,随着那场大运动爆发,彭德怀又遭到了无端诬陷和严重迫害,长期丧失人身自由。1973年4月,他被确诊为晚期直肠癌,在周总理的保护下才住进了301医院。不过,随着病情恶化,最终在1974年11月29日含冤去世,以“王川”的化名被秘密送往火葬场火化。
陈云
1978年12月24日,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刚闭幕两天后,我们组织为彭德怀恢复名誉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追悼会。这场迟来的追悼会由叶剑英亲自主持,由邓公和陈云分别致悼词,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一生和革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