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接受天皇裕仁邀请访日,参拜靖国神社后还迎回“三神器”供奉

睿昊聊历史 2023-04-29 07:29:00

提到“靖国神社”,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它俨然就是日本侵略扩张的代名词,其中充满了“杀戮”、“罪恶”和“暴戾”。今天,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祭祀场地,而是沦为了政客拉拢选民和右翼势力作秀的舞台,笼罩着太多的军国主义色彩。

问题来了,就是如此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曾经的末代皇帝和伪满皇帝溥仪为何还要高调参拜呢?甚至于,他还迎回了所谓的“三神器”终身供奉,究竟是出于本心还是无奈?

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客观公正的态度,文史不假以原创文字的形式为您讲述历史。为了抵制抄袭,本人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附加水印实属无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图,此文仅发表于百家号和头条号这两个平台。

在日本国内,“天皇”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甚至就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存在。作为神道教的教主和天照大神的后裔,它以神的名义万世一系治理国家和守护万民,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绝对无限的权力。

关于“天皇”的称呼,其实最早来源于神话传说,真实度和可信度基本可以参照中国的“三皇五帝”,充满了唯心主义的色彩。为了更好的愚弄万民和巩固统治,又有意披上了宗教的外衣,逐渐形成了所谓的神道教。

神道教与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不同,是日本的本土宗教,属于泛灵多神的信仰,视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均为神祇。“神道”二字源自中国的汉字,最早出现在《日本书记》的记载:“天皇信佛法,尊神道”。

神道教信仰多神,号称“天地神祇八百万”,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大和民族自称为“天孙民族”,而天皇就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和代表,祭祀的地方称为神社或者神宫,为了防止非正常死亡的人转为怨灵而必须进行“招魂”。

从第一代神武天皇算起,到现如今的德仁天皇,日本的皇位已经传承了126代,而我们国家最长的周朝也就只有32代而已。如此不可思议的天皇制,究竟是“历史”?还是“传说”?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为了打破这种“尴尬”,为了显得更加“真实”,日本史学界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将记载推进到了第10代的崇神天皇。只不过,那时已经是公元前30年,我国的封建社会已经成熟,正处于汉成帝刘骜时期。

由于经济和文化的落后,从第10代崇神天皇到第42代文武天皇,日本依然没有准确的文字记载。直到第43代元明天皇,终于出现了官方记载的史书《古事记》,以记事和传说相结合的方式,提到了征讨平乱、施政建制和皇室传位等内容。

在第122代明治天皇以前,历代君主都没有太多的实权,日本诸岛被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和各级幕府所掌控。或者说,他们的发展非常落后,甚至还没有出现“国家”的概念,更没有统一的政府。

19世纪上半期,就在日本闭关锁国局限于东北亚一隅时,世界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英、法、美、俄等国已经通过产业革命变得强大。1853年7月8日,也就是嘉永六年六月三日,美国海军准将马休·培里率领四条蒸汽船强行驶入江户湾的浦贺及神奈川(今横滨),武力逼迫幕府开港贸易并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对领先于自己好几个数量级的美国,幕府内部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声音。其中,长州藩主张使用武力坚决回击,而萨摩藩则主张尽力避免战争,本就矛盾重重的双方变得水火不容。

1868年,睦仁登基成为新一代天皇,史称明治天皇。长州藩和萨摩藩虽然都宣誓效忠新主,但彼此之间已经难以共存,分别建成了“长州陆军”和“萨摩海军”,也开启了日本陆军和海军死磕到底的历史。

军务官副知事大村益次郎在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主持修建了“东京招魂社”,目的是为了供奉在戊辰战争中为恢复天皇权力而牺牲的军人。到了1879年,明治天皇将东京招魂社改名为“靖国神社”,还特许使用皇室的16瓣菊花纹章以提升地位。其中,“靖国”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的“吾以靖国也”,意为使国家安定强大。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国力也得到了明显增强,很快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扩张欲望,俨然就是“穷人乍富不知所以”。他们入侵朝鲜后,竟然发起甲午战争来挑战满清帝国,挑战存续几百年的“东北亚朝贡体系”。

在日本崛起的同时,曾经的“天朝上国”满清却日益衰落,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雄风。1912年2月12日,面对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面对革命派和北洋系的双重压力,隆裕太后颁布《清帝退位诏书》使得溥仪成为了逊帝。

满清帝国虽然灭亡了,溥仪虽然退位了,但根据《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规定,他和爱新觉罗皇室依然可以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内。而且,北洋政府每年都会拨款400万,保证奢华和优渥的生活。

1912年7月30日,促成日本弯道超车的明治天皇过世,患有智力障碍的皇太子嘉仁继位成为大正天皇。同时,作为他和贞明皇后的长子,裕仁也被册立为皇太子并登上了政治舞台。

按照祖制,日本皇室成员都不由亲生父母抚养,裕仁自小就在一个退役将军家中抚养。他生于1901年4月29日,从小身体不好却酷爱军事,而且极其崇拜自己的祖父明治天皇,坚信只有通过强军扩张才能实现皇国永存。

1914年6月12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同德皇威廉二世举行会谈,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同盟关系并谋划下一步举措。十几天后,他专程来到萨拉热窝寻衅滋事,终于被当地的民族主义者枪杀。以此为借口,德国、法国、英国和俄国也纷纷加入战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一战的战场主要在欧洲,按理说和日本没有太大关系。不过,裕仁却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极力鼓吹参战,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大隈重信内阁。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正式加入了协约国阵营作战。随后,它直接出兵占领了胶济路及青岛,同时在山东战区一律实行军事管制,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日本占领青岛之后,北洋政府就日本撤出山东与之展开了外交谈判,可惜毫无收效。原来,它对德开战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夺对方在山东的所有特权,就是为了日后侵华进行布局。

一战期间,日本真切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列强的实力,感受到了自身的落后。于是,皇太子裕仁在战争刚结束就迫不及待地前往欧洲访问,还在英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停留了数月之久。

在欧洲期间,大正天皇的病情突然加重,裕仁不得不提前返回国内。从1921年开始,他代替父亲监国理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鼓吹并且推行对外扩张之策,彻底确立了军国主义的制度。

到了1922年,已经退位的溥仪年满十六岁,依例到了大婚和亲政的年龄。不过,由于满清帝国已经一去不返,他“亲政”的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为了挽回些许的颜面,遗老遗少们准备风光完成“帝后大婚”。

得知溥仪要选皇后,整个民国都轰动了,除了满清的遗老遗少们,就连各地军阀也都极为关注,纷纷将自己适龄女儿的生辰八字送入宫中待选。其中,甚至还包括了张作霖、徐世昌和张勋等大军阀,可见封建余毒依然严重。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皇室通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定了皇后和皇妃的人选,分别是郭布罗·婉容和额尔德特·文绣。期间,虽然出现过一些波折,但毕竟也算是顺利完成了“帝后大婚”。

1924年10月,原直系将领冯玉祥通过“北京政变”短暂掌控了政权,立即推翻了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的许多内外政策。为了彰显自己反封建的决心,他彻底废除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将以溥仪为首的整个皇室都赶出了紫禁城。

溥仪曾经无数次幻想过离开紫禁城,离开这个围困自己十几年的牢笼。可是,真到了那一刻时,他却显得无比失落,带着婉容和文绣住进了父亲载沣的醇亲王府。

由于父子之间早已生疏,而且在许多问题上都有矛盾。因此,溥仪并没有在醇亲王府长住,不久便离开北京搬到了天津的静园居住。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嘉仁因病过世,裕仁顺利登基成为新的天皇,日本就此进入昭和时代。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和历练,他认为国家已经是今非昔比,最起码在亚洲是无敌的,完全有能力开始“大陆政策”的第三步,目标直指中国东北。

通过长期观察和双向选择,奉系首领张作霖成为了日本在华的代理人,也借助扶持在军阀战争中壮大,一度还出任过国家元首。不过,这位草莽出身的张大帅却“很有分寸”,在领土、驻军、矿产、铁路和移民等问题上始终坚守底线,不愿意成为汉奸卖国贼。

日本人怒了!你张作霖吃我的、喝我的、拿我的、用我的,却不为我办事。最起码,你没有“实心办事”,始终都留着一手,于是产生了中途换人的想法。

1928年6月,趁着张作霖在直奉战争中败退之际,关东军的一些下层军官暗中策划了皇姑屯惨案。不过,奉系并没有四分五裂,少帅张学良不仅稳住了局势,而且还在国仇家恨下宣布“东北易帜”,表面促成了国民政府统一国家。

日本希望看到中国分裂,否则也不会制造皇姑屯惨案。谁知,竟然阴差阳错给整圆满了!

客观的说,裕仁在事前并不知道皇姑屯惨案要发生,但此事却符合他的战略规划。因此,他在事发后既没有表态支持,也没有表态反对,准备看一看事态的发展。

等到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裕仁大感意外,眼睁睁看着日本在华权益回到了日俄战争前的状态。于是,他借题发挥,成功逼迫首相田中义一和陆相白川义则辞职,从而加强了对政府和军队的控制。

在“皇姑屯惨案”期间,住在天津的溥仪也没有闲着,和杂牌小军阀孙殿英杠上了。原来,此人不仅带兵洗劫了清东陵,而且还将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炸得面目全非,将其中的陪葬物品洗劫一空。

尽管溥仪数度昏厥,尽管满清皇室强烈要求严惩凶手,可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原来,孙殿英早已经打点好了阎锡山、何应钦、宋子文和宋美龄等人,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从此以后,溥仪对国民政府仅存的一些幻想也荡然无存。在他看来,这个国家和政府已经背弃了自己。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的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和花谷正等人越过参谋本部再次“下克上”,在夜间炸毁沈阳柳条湖段铁路反诬东北军,借机挑起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东北全境。

由于这次事件是中下层军官所为,日本统帅部尚未做好战略规划和战略准备。同时,裕仁始终担心英美列强会出兵干预,那样将导致前功尽弃。于是,他们准备扶持代理人进行间接统治,选中了对国民政府积怨甚深的废帝溥仪。

对于日本的险恶用心,溥仪身边的婉容和文绣都看得清清楚楚,唯独本人却是当局者迷。甚至于,他认为自己能够借助日方的势力成功复国,最起码可以在东北地区恢复满人统治。

经过数次秘密接触,土肥原贤二成功说服溥仪跟随自己来到东北,从而开启了傀儡生涯。1934年3月1日,他在新京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宣布建立了所谓的“大满洲帝国”。不过,除了日本和萨瓦多尔外,世界上根本没有其他国家承认。

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为了宣扬所谓的“中日亲善”,天皇裕仁邀请溥仪前来东京访问。而且,为了假戏真唱,他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由14人组成的委员会,准备进行超规格的接待。

1935年4月6日,溥仪乘坐裕仁的御用舰艇抵达横滨码头,天空有上百架飞机组成的编队低空欢迎。除了极其盛大的欢迎仪式,天皇的亲弟弟秩父宫雍仁还亲自登船迎接,成千上万的日本民众夹道欢迎。

抵达日本本土后,溥仪改乘火车前往东京,天皇裕仁亲自在车站恭候。可以说,这种待遇在日本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用“盛情接待”实不为过。据《我的前半生》记载:

到了东京以后,裕仁亲自到车站迎接我并设宴,在我拜会后还回拜了我。期间,我不仅接见了日本的元老重臣,而且还一起检阅了军队。

溥仪受宠若惊,完全没想到裕仁竟然如此“好客”,于是开始投桃报李。之后,他不仅身着军服参拜了靖国神社,而且还参拜了明治神宫。殊不知,其中的好多“鬼子”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和甲午战争中死掉的。

访问结束后,溥仪在锣鼓喧天和鞭炮齐鸣中踏上归途。同时,还将日本的“三神器”仿制品也“请”回了东北,从此以后每日都要虔诚叩拜,再也不能供奉和祭拜自己的祖先。

所谓“三神器”,是指八咫镜、草薙剑和八尺琼勾玉。在日本的神话体系中,天照大神派遣孙子琼琼杵尊从高天原(神界)降临并统治人间,携带了这三件东西作为圣物代代相传。

这三件所谓的神器,各有特殊的神道教意义。其中,镜被视为天照大神的神体,玉是兼有守护和皇权身份的象征,剑则是征服出云氏族的象征和天皇武德的象征。

“三神器”属于天皇,真品自然不会轻易示人,即便仿品也是非常神圣的。不过,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却是这样记载的:

裕仁见我时展示了三件宝物,但我听说在北京的琉璃厂这些玩艺儿很多,太监从紫禁城里偷出去的零碎,哪一件也比这个值钱,这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大神吗?这就是祖宗吗?

当溥仪带着这“三神器”返回东北后,在伪皇宫旁边修建了一座“建国神庙”专门供奉。之后,每逢初一和十五都要去祭拜,甚至连同关东军将领和伪满高官们同行,每个人都显得虔诚至极。

通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争和无比巨大的牺牲,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不可一世的天皇裕仁最终低下了罪恶的头颅,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面对强大的苏联红军,即便是自命不凡的关东军都不堪一击,更何况是纸糊的伪满洲国。眼见形势不对,溥仪准备偕弟弟溥杰从沈阳东塔机场飞往日本避难,可登机前却被苏军的空降部队逮捕了,从此被关押在西伯利亚地区。

1946年8月16日,经苏联同意,溥仪以证人的身份出现在了远东军事法庭,出庭前受到了国民政府检察官裘劭恒的问讯。据对方在回忆录中记载:

溥仪见我是中国人就怕得要命,以为要把他当汉奸来审判。我告诉他,这次来东京是让你作证,证明日本人是怎么利用你做傀儡侵略中国的。

当时,各国的法官都知道溥仪的重要性,希望他能提供更多的线索。不过,他为了替自己开脱罪责,一直装傻充愣回答“不知道”,明显违背了安排他出庭作证的初衷。

经各国法官的斥责,经国民政府的开导,溥仪终于转变了之前的不合作态度。之后,终于如实交代了罪行,回顾自己如何一步步成为傀儡皇帝,又是如何一步步助纣为虐。当说到最爱的妻子谭玉龄被谋害时,他的情绪无比激动,还使劲拍打着证人台。

在庭审中,溥仪多次指责日本对自己的欺凌,引起了现场日本人的抗议。这时,他难得展现出了天子之威,充满愤怒地直接回怼:

我没有强迫你们将我的祖先当做你们的祖先!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终于将溥仪和其他的260多名战犯一并移交给我国政府,从此转入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期间,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逐渐由坚决抵制转为了积极改造。

1959年9月17日,第二届全国人大九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罪犯的决定》。之后,溥仪在特赦大会上第一个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满怀热泪地拿到了“赦字001号”通知书,从此成为了新中国的自由公民。​

回到北京以后,溥仪不仅进入植物园工作,而且还与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结为夫妻。只不过,他对于自己曾经的过错依然耿耿于怀,尤其对于参拜靖国神社的经历非常悔恨。

1964年,群众出版社发行了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如实记录了他从入宫登基到被迫退位,再从伪满称帝到接受改造的全部历程。其中,清晰反映出了特定历史环境下末代皇帝的悲剧人生,引用序言的部分内容:

这本书,就是我前半生所走过的既肮脏又见不得人的一段丑恶经历。我之所以下定决心把它写出来,既不是“丑媳妇难免见公婆”的消极心情,更不是抱定“破罐破摔”的自暴自弃心理,而是想从我这哭不得笑不得的“哈哈镜”一一说得更确切一点就是一面“照妖镜”,把我当年的这副丑恶原形赤裸裸地展现在祖国人民面前,表达我向祖国人民低头认罪和忏悔的衷忱。

时至今日,靖国神社依然存在,而且成为了中日两国最为敏感的话题。因为,其中合祀着太多的侵华“鬼子”,甲午战争的13619人,攻占台湾的1130人,八国联军的1256人,济南事变的185人,九一八事变的17175人,抗日战争的191250人。最可气的是,经远东国际法庭审判的14名甲级战犯也被供奉其中,包括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永野修身、梅津美治郎、平沼骐一郎、小矶国昭、木村兵太郎、武藤章、白鸟敏夫、东乡茂德和松冈洋右。

对于靖国神社,我国的态度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那就是,这里是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日本只有切实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才能得到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的原谅。​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