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毛主席亲自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这十人授予元帅军衔,同时颁发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除去“十大元帅”外,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和许光达这十人则被授予大将军衔。
十大将
在“十大将”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陈赓,因为主要功绩并不单单形成于战场内。回顾他的一生,曾三救蒋某而被视为得意弟子,曾“质疑”伟人但却被视为心腹爱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抗法援越中都功勋卓著。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客观公正的态度,文史不假为您讲述历史,以原创文字的形式回顾陈赓大将。为了抵制抄袭,不得已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图。
陈赓(1903年2月27日——1961年3月16日),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历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和抗法援越,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都立下过汗马功劳。
陈赓出生于军武之家,祖父陈翼琼是清末湘军的将领,曾写下“德循羊祜,源绍吉安”的家训。受此影响,他延续了良好的家风,从小就希望通过读书学习以改变国家的现状。
1911年10月10日晚,趁着各地保路运动的持续进行,革命党人蒋翊武、孙武等人率领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得到了多个省份纷纷响应。到了2月12日,随着隆裕太后偕宣统皇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满清帝国被丢入了历史的垃圾堆。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由于封建势力的欺骗性,辛亥革命进行得很不彻底,导致国家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军阀混战。在此背景下,陈赓弃文从武加入了湘军,年仅十四岁便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得益于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两党的合作颇为顺利,还联合成立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人才。受此感召,陈赓光荣成为了黄埔一期生,因为成绩突出而与蒋先云和贺衷寒被并称为“黄埔三杰”。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陈赓毕业后被留校担任第二、三、四期的新生连长,成为了所有黄埔学员的“大师兄”和校长侍从参谋。在平定广州商团的叛乱中,他为了查明敌情而只身潜入,最终获得部署详图而斩获头功。之后,更是三次舍命相救蒋某人,被评价为“最信任的好学生”。
谁知,被蒋某最信任的好学生陈赓,竟然在日后与他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随着国民党右派的咄咄逼人,国共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特别是“中山舰事件”后,这种分歧已经趋于表面化。在大是大非面前,陈赓没有顾念所谓的师生情谊,而是秘密配合组织收集情报和隐蔽斗争,从此一生追随。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某公然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从此成为反革命者。陈赓义无反顾地接受组织的委派,悄悄潜入武昌城,积极协助周恩来、贺龙和朱德等人筹划武装起义,亲身参与和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南昌起义虽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面对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部队还是被迫撤离。由于腿部负伤,陈赓离开队伍途经广州后抵达香港,几个月后才与组织取得联系。
1928年4月,陈赓接受组织委派抵达上海,被任命为特科的负责人并直接接受周恩来领导,肩负起了保卫组织和搜集情报的重担。顾顺章叛变后,钱壮飞及时将情报传出,他不顾安危冒死通知了周恩来,最终才避免了组织的灭顶之灾。
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组织在上海的机关随时都会暴露。1931年底,陈赓受命抵达鄂豫皖苏区协助张国焘和陈昌浩开展工作,担任了红四方面军参谋长。
在随军作战中,陈赓的右小腿被子弹击中,只得离队前往上海进行治疗。等到手术后伤愈,他正准备动身前往苏区继续工作,却被叛徒出卖而遭到国民党逮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对敌人的高官利诱,陈赓从来都没有动摇过,即便在狱中也继续宣传革命主张。位于南京的蒋某终于得知消息,遂立即下令将他押送至行营亲自劝降,可结果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为了营救陈赓,我们组织和国民党左派都在积极努力。甚至于,宋庆龄还公开发表了一篇《告中国人民:大家一致保护被捕的革命者》,其中这样提到:
释放他们,就是释放中国民族不可征服的力量。
迫于巨大的社会压力,也为了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蒋某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国民党左派营救陈赓出狱。就这样,他终于重获自由,奉命赶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那里已经被毛主席和朱德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不过,由于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和胡乱指挥,红一方面军已经陷入了重重包围。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组织被迫决定放弃来之不易的根据地,从此踏上了长征之路。
在长征初期,博古和李德继续指挥作战,又犯下了严重的“逃跑主义”错误。直到湘江战役,红一方面军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革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
1935年1月初,红一方面军占领了贵州重镇遵义,在此进行休整。期间,组织召开了扩大会议,不仅结束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而且重新确立了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权,革命终于转危为安。
1月27日下午,毛主席随军抵达土城镇,决定利用有利地形和优势兵力进行反击,对穷追不舍的川军实施合围歼灭。第二天凌晨,土城战役正式打响,我军在丰村坝和青岗坡与敌展开激战,遭遇了异常勇猛的抵抗。直到此时,终于得知尾随的敌人远不止2个旅4个团,而是4个旅8个团。
毛主席立即下令林彪率领红一军团火速回援,同时下令陈赓率领干部团坚决阻敌。凭借着出色的指挥,他终于击退了正面的敌军,为部队撤出土城创造力有利条件。
土城战役失利后,红军从土城、猿猴场和太平渡等渡口第一次渡过赤水河,从此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由于敌人洞悉了我军的方向和目的,已经在长江两岸设下重重埋伏,毛主席只得放弃了原定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汇合的计划,辗转抵达云贵交界的扎西镇。
在扎西镇这个弹丸之地,组织进行了短期的休整,还召开了非常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会议,史称“扎西会议”。会上,毛主席认真总结了土城战役的教训,明确建议回兵二渡赤水并重新回到贵州。
1935年2月24日,红一方面军主动发起娄山关战役,意图打开重新夺取遵义的大门。之后,毛主席豪情满怀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引用部分内容: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再度攻占遵义以后,蒋某人开始稳扎稳打缩小包围圈,红一方面军再次陷入了困境。经过审时度势,毛主席果断提出主动后撤以进行三渡赤水,暂时摆脱了敌人的围堵。
三渡赤水后,红一方面军重新进入川南地区,立即就遭到了川军的坚决抵挡。为了摆脱困境,毛主席采用迂回战术与之周旋,同时决定第四次渡过赤水,最终彻底跳出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
懋功会师
1935年6月13日,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的达维镇胜利会师,史称“懋功会师”。之后,组织在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临时会议,商讨下一步的行军方向和政治路线,史称为“两河口会议”,明确提出了北上抗日的口号。
因为陈赓曾在红四方面军工作,干部团在两军会师后被编入了左路军的序列。很显然,毛主席希望他能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增强两军之间的凝聚力。
长征胜利后,中国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内部阶级矛盾缓和的同时,外部民族矛盾却异常尖锐。受此影响,社会各界掀起了“联合抗日”的呼声,纷纷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
1936年12月12日,驻扎在陕北负责“围剿”红军的张学良和杨虎城终于顺应这种潮流,强行扣押了前来督战的蒋某,史称“西安事变”。事件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逐步形成,国共终于停止内战准备联合抗日。
1937年7月7日,华北地区的日本驻屯军组织军事演习进行挑衅,作为区区联队长的牟田口廉竟然以士兵失踪为由下令炮击宛平城,直接引发了“卢沟桥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将驻扎陕北的红军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下辖有115师、120师和129师,陈赓被任命为129师386旅的旅长。
386旅的规模很小,但发展速度却很快,陈赓通过几次阻击战就扩充了自己的队伍。在电视剧《亮剑》中,作为下属的李云龙独立团起初只有1000多人,还不如晋绥军楚云飞的一个营多,但依然在晋东南地区站稳了脚跟,难怪被美国驻华参赞卡尔逊赞誉为“中国军队中最好的一个旅”。
1938年初,陈赓利用有利地形对日军发起攻击,成功取得了神头岭伏击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晋东南地区日军的嚣张气焰,更钳制了敌人向黄河南岸和西岸的进攻意图。相隔不足一个月,他又取得了响堂铺伏击战的胜利,彻底打响了386旅的威名。
1938年10月,随着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陷,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期间,陈赓成立了太岳军区与日军长期对峙,犹如一根打入敌后战场的楔子。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都渴望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可是,蒋某却依然谋求独裁统治,他一面宣称愿意进行国共和谈,一面又积极增派军队进犯解放区。
重庆谈判期间,蒋某表面上大谈和平和民主,实际上却密令阎锡山进攻我军。作为太岳纵队司令员,陈赓星夜兼程奔袭长治北关,之后又攻下了老爷岭,彻底切断了阎军的退路,并和129师合力发动了“上党战役”。
1946年6月26日,国民政府在完成战争的准备工作后,终于撕毁了墨迹未干的“双十协定”。以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又在晋南、晋绥、冀东、察南和辽南等地展开大规模的攻势,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内战爆发后,陈赓所在的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改由军委直接指挥,主要负责拱卫陕北的安全。面对兵力的巨大悬殊,面对装备的绝对落后,他巧妙利用胡宗南和阎锡山的矛盾,成功实现了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1947年6月底,晋冀鲁豫野战军的7个纵队共计12.6万人起兵南下,在刘、邓率领下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从而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虽然付出了巨大牺牲,但刘邓大军还是歼敌10万人,成功开创了鄂豫、皖西、江汉和桐柏等根据地。
就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际,由陈毅和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也进入豫皖苏边区,形成了“左右夹攻”之势。为了稳住大好形势,毛主席希望正在晋南地区的陈赓率领所部西渡黄河,准备参加榆林战役以保卫陕甘宁边区。
1947年7月19日,陈赓率部西渡黄河抵达靖边县小河村,准备参加前委扩大会议。期间,他大胆向毛主席谏言,认为自己应该出师豫西继续打向外线,这样可以直插敌人胸膛,与刘邓大军和陈粟大军形成“品”字形态势,互为犄角并且协力配合。
毛主席历来都胸襟广阔,并没有介意陈赓当面质疑自己,反而连连称赞:
好你个陈赓,肚子里果然又有新名堂了!刘邓大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把蒋某人搞得手忙脚乱。胡宗南此刻头在陕北,尾在豫西,肚子在西安,他的头已被彭老总扭住,想缩头也不可能了,豫西一带敌人没有多少兵力,你乘虚而入出师豫西,这样既卡住了他的尾巴,又可威逼其心脏;既支援了刘邓和陈粟两路大军,又配合了西面陕北的作战。
经毛主席提议,组织改变了要陈赓参加陕北榆林战役的计划,同意让他挺进豫西。于是,他亲率由4纵、9纵和38军组成的太岳兵团由陕北回到晋南驻地的山西翼城,亲自制定了详细的豫西作战计划。
得知陈赓已经渡过黄河,毛主席非常欣慰,发电表彰的同时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兰州以东,长城以南,平汉路以西,汉水以北的广大地区迅速发展。主力不要放在洛阳地区,应乘胡宗南尚未完成部署之机西占陕县、灵宝等城,然后在豫西、陕南、鄂北建立根据地。
陈赓不辱使命,很快建立了豫陕鄂和陕南等根据地,完全割断了中原的国民党军队同西北战场的联系。同时,极大地消耗了蒋某的嫡系部队,为日后的淮海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北平谈判签订的《国内和平协定》遭到蒋某和李宗仁一致拒绝后,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出了渡江作战的命令。要求我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及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作为中野第四兵团的司令员兼政委,陈赓自然是渡江作战的先头部队,处于整个战线的右翼。面对敌人精心布防的长江防线,他利用猛烈的炮火压制对岸,之后冒着枪林弹雨成功渡江,一举攻占了南京。
陈赓亲率部队继续南下,先是沿着粤汉线解放了广州,接着对企图逃往海南岛的敌军残部予以围歼。之后,他被任命为云南省主席和军区司令员,继续在西南地区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1950年1月,就在陈赓带着部队在广西继续肃清匪患之时,隔壁的越南却战事胶着。为了得到中国的支持,为了击败法国的侵略,胡志明当面请求毛主席出兵援助。
1950年7月7日,陈赓奉命率军入越参战,成功击退了法军对于越南北部的威胁。尤其是,敌人在东溪战役中彻底领教了解放军的战斗力,被迫从谅山、太原、七溪和老街等地全线后撤,从而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走向。
从越南回国不久,陈赓立即获得了新的任务,作为第三兵团司令员率部入朝作战。期间,他不仅凭借战功赢得了志愿军司令部和朝鲜人民军的称赞,而且还获得了金日成亲自授予的“朝鲜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陈赓不仅善谋善战,而且特别善于调查研究和实践总结,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他的主持下,志司编成了一套《朝鲜战场对美军作战的几个战术问题》,几乎涵盖了情报、进攻、防御、战斗和保障等方方面面。
1952年,毛主席为了尽快改变军事人才短缺的现状,决定创办一所高水平的军事工程院校,立即就想到了陈赓。作为黄埔一期生,他不仅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同时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非常坚定。
1952年6月,作为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陈赓奉调回国,只是不知道因为何事。他刚到北京就迫不及待赶往会议室,恭恭敬敬地向在场的毛主席和周总理敬礼,立即汇报了朝鲜战场形势:
抗美援朝战争正处在战略相持阶段,第五次战役已经胜利结束,狠狠打击了美国佬的威风,看来美帝打败我们是绝对不可能了。但是,我们要把美帝完全赶出朝鲜也不是一下子的事,我军的技术装备太差,苏联所支援的新式武器又缺乏掌握的技能。
当陈赓说到这里,毛主席立即点头同意他的判断。同时,还意味深长地表示:
要打败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没有装备新式、技术先进的军队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迅速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
这下,陈赓终于恍然大悟,原来突然被从朝鲜前线调回是为了筹建新型的军事院校。1953年9月1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军事工程学院挂牌成立,首任院长兼政委陈赓主持了开学典礼,宣读了毛主席颁发的训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对于我国的国防事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哈军工
经过数年的努力,陈赓终于在哈尔滨建成了当时最完备、最先进的军事技术院校,引领了中国军工未来的发展方向。“哈军工”先后建成了空军系、炮兵系、海军系、装甲兵系、工程兵系、防化兵系、原子系、导弹系、计算机系和电子系共十个大的类别和专业,分别成为了各自领域的领头羊,为国家输送了非常多的军事人才。
1954年,陈赓被任命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后来成为代理总参谋长,但继续兼任哈军工的校长。面对“大跃进”、“大炼钢”和“大食堂”等一系列的左倾错误,他显得深恶痛绝,更在多个场合发表相反言论,被陈毅评价为“从里到外都是清楚和透明的人”。
陈赓和傅涯
不过,由于连年的战争生涯,陈赓的身体状况很不容乐观,1957年和1960年曾经两次出现过心肌梗塞。可是,他始终都心系工作,就是在住院或者疗养期间依然如此,据妻子傅涯回忆:
陈赓是大事清楚,小事装糊涂,身体不好,工作又累,吃得也不好,脸色发黄发青。
1960年,作为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填报志愿报考哈军工,可是却被刷了下来。向来都学习优异的她,考试成绩已经达到了录取线,再三询问才得知是“社会关系”填错了。原来,她的二伯父左棠是国民党军官,因此被判定政审不合格。
无奈之下,左太北只能求助于陈赓,希望哈军工能够录取自己。当时,他正在北京养病,得知来人是老战友左权的女儿后,立即热情地接待了她,还当场表示“烈士子女怎么会社会关系不合格呢?他们是怎么搞的。”
在陈赓的帮助下,左太北终于拿到了哈军工的录取通知书,顺利入读这所军事院校。身为烈士的子女,她在校期间不显山不露水,始终都保持着低调,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她就是左权的女儿。
1961年3月16日,陈赓因为心肌梗塞而过世,享年只有五十八岁。听闻他的死讯,毛主席极为悲痛,周总理更是这样痛惜:
他才58岁就离开了,中国革命还有很多工作都等着他去做!
陈赓病逝后,作为国防部长的林彪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神情悲哀地向这位黄埔师兄做最后的告别。因为身体原因和个人性格,他向来都深居简出,极少参加公开活动,这次破例出席追悼会足以表明对逝者的敬佩。
就连远在台湾的蒋某,在得知陈赓去世后也是深表哀痛,特意设置了灵堂进行祭拜。面对儿子不理解的眼神,他喃喃地表示:
要是没有他陈赓,就没有今天的我呀!
陈赓墓
追悼会结束后,陈赓被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墓。到了2011年,他和第一任妻子王根英、第二任妻子傅涯共同合葬于湖南老家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