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人性是趋利避害的
当你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的时候,哪怕你再好,别人也不会把你当回事。
当你的存在影响或者阻碍了别人的利益时,哪怕你再好,也会招致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人和人的关系,更多的还是受利害关系的影响——利益趋同,关系就容易和谐,利益相悖,关系就容易紧张。也就是说,利益形势才是决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键。
这也告诫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纯粹地做一个好人是没用的,要做就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当你能够满足别人的需求或者别人有求于你的时候,你自然就成为了别人的“座上宾”。
记住,做人不需要对谁百般讨好,自身有本事、有能力、有价值,才能换来尊重。
02 人性喜欢懂事的人
当你的事情跟别人没有关系的时候,那别人自然是漠不关心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
就像你懂得关心领导的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领导对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人都是这样,最关注的永远都是跟自身有关系的事情。你想让领导帮你,那领导为什么要帮你,这时候就要给领导一个理由,让领导因为关心他自己(有利)而关心你的事情。
为什么有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就是因为他们读懂了人性,在获得别人帮助和支持的同时,给他人提供了利益。说实话,这就是混社会求人办事的精髓。
没有人不关心自身的利益,也没有人不希望得到更多,这就是人性的特点(弱点)。
03 人性是欺软怕硬的
当你以一个弱者的形象出现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更多的恶意。
为什么?因为你弱啊!既然你弱,那为什么不多欺负你一下,在你身上寻找点存在感呢。
这里延伸出来一个处世逻辑,即不要对低层次的人太好。因为低层次的人不会换位思考,他们会将你对他们的好视为你软弱好欺负,你的友善与和气在他们那里不值得一提。
相反,当你在处世的时候果敢、硬气一些,你会发现,这些低层次的人会更尊重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世人畏威而不畏德”,大多数人害怕的是你的威严,而不会敬重你的品德。
尊重、善良、和气、礼遇……这些好的品质可以有,但一定要区分好对象。
04 人性见不得别人好
人性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见不得身边的人混得比自己好。
如果你想安慰一个人,只需要把自己描绘得比他们更糟糕、更悲惨就好,通常非常管用。
尊重人性,才能更好地和人打交道。你若总是标榜自己的成绩,总是显摆自己过得好,那岂不是衬托别人混得不好、过得不好,这时候就很容易激发起人性的“恶”,并招致嫉妒。
所以,最好的处世策略,一定是低调、内敛、闷声发大财。如果你的成绩和得到不能让别人受益,那就不要在别人面前有所彰显,否则无形的麻烦和事端就接踵而至了。
一定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妄图去挑战人性,更不要随便去触碰人性的“恶”。
05 人性渴望更多得到
如果你想办成规则之外的事情,那你就必须顺应人性,做出规则之外的付出。
当你帮助别人发现了他们之前未曾发现的价值,并间接给予满足的时候,你就是受欢迎的。
比如,一个人手里有一些资源,但是人不懂得用资源联系更多的资源,或者把资源转换成更为直观的价值,这时候你若是帮助他们联系资源或者转换了价值,那你就会受到礼遇。
你帮助他人联系了更多的资源,实现了更多的价值,发现并满足了对方的潜在需求,你说对方尊不尊重你。其实,这段话讲的非常隐晦,如果你能听得明白,那你就一定是高人。
人性最害怕的永远是失去,而最渴望的永远是得到,甚至更多的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