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入伍,战友借我165元40年未归还,到他家后我们满眼泪花

打工人日记 2025-02-11 02:14:55

1977年的冬天,我踏入了军营的大门,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那时的我们,怀揣着对祖国无比的忠诚,也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热血与梦想。我所在的部队是第50军,这支部队有着辉煌的历史,曾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在部队里,我结识了许多战友,其中刘占伟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刘占伟是我们班的副班长,比我早两年入伍,是个话不多却非常踏实的人。他不仅是连队里的刺杀高手,还在训练中多次指导我,帮助我快速适应了部队的生活。记得有一次,我在刺杀训练中屡屡失利,刘占伟不厌其烦地陪我练习,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教我技巧。在他的帮助下,我最终在连队比武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然而,除了训练上的帮助,刘占伟还因为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1977年10月的一天,他悄悄找到我,说家里父亲病重急需用钱,问我能否借点钱给他。那时,我每个月只有6元津贴,但我毫不犹豫地取出了存下的40元交给了他。他接过钱时,激动得脸都红了,紧紧攥着钱连声道谢,并承诺一定尽快还我。然而,谁能想到,这笔钱竟成了我们之间40多年未解的“心结”。

刘占伟的家境一直很困难,他父亲常年生病,母亲腿有残疾,家里全靠他一个人支撑。1977年10月,他第一次向我借了40元,说是给父亲买药。虽然我每个月只有6元津贴,但想到他的处境,我毫不犹豫地把存下的钱全给了他。没过多久,1978年3月,他家里又来信,父亲病情加重,他再次向我借了40元。那时候的165元,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当兵的年轻人。

1978年底,西南边境局势紧张,我们部队随时可能上前线。在备战的日子里,我和刘占伟的战友情谊更加深厚。他不仅是我的战友,更像是一个兄长。在一次战术训练中,他教我如何在恶劣环境下生存,如何利用地形掩护自己。他说:“战场上,战友就是彼此的依靠。”他的话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他的信任。

然而,就在我们准备开赴前线的前一天,刘占伟又来找我借了35元,说是家里急需。我虽然心里有些犹豫,但看到他急切的眼神,还是把钱借给了他。那天晚上,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轻声说:“等我发了津贴一定还你。”我点了点头,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

1979年底,刘占伟退伍了。直到离队的前一天,他才找到我,满脸愧疚地说:“兄弟,我借你的165元,现在还不上。但我一定会还,等我有钱了,一定还你。”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没事,咱们是战友,这点钱算什么。”那时的我,觉得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刘占伟总有一天会还上这笔钱。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一等就是40多年。刘占伟退伍后,我逐渐失去了他的消息。1981年,我也退伍回到了家乡徐州,被分配到街道工厂上班。那时的我,忙于工作和家庭,渐渐把这件事淡忘了。偶尔想起,也只是苦笑一下,想着也许他已经忘了,或者他比我还困难。

直到2018年,我们连队的战友组织了一次聚会,大家才重新提起刘占伟。有人说他可能过得不好,也有人说他早就没了消息。我心里一紧,突然觉得必须找到他,哪怕只是为了当面问一句:“这些年,你过得好吗?”

2018年9月,我们连队的战友们齐聚洛阳,参加一年一度的战友聚会。大家多年未见,重逢时都已步入花甲之年,曾经的青春少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席间,大家聊起往事,有人突然提到了刘占伟。我心头一紧,忙问:“你们谁有他的消息?”然而,大家面面相觑,竟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近况3。

就在聚会快要结束时,一个偃师的战友找到我,说他知道刘占伟的老家在岳滩镇的一个村子。这个消息让我和几位与刘占伟有过交情的战友决定亲自去找他。第二天一早,我们驱车前往偃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找到了那个偏僻的村庄6。

一进村子,我们便向村民打听刘占伟的家,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在村子的尽头找到了他的住处。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我们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刘占伟的家破败不堪,院子里杂草丛生,屋子里更是阴暗潮湿,只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年妇女坐在门口。

她看到我们一群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后颤颤巍巍地问:“你们是谁?”我们赶忙说明来意,她听后,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哽咽着说:“你们是来找克定的吧?他……他已经走了快20年了。”

原来,刘占伟退伍后,曾试图通过做生意改善家境,但由于缺乏经验,屡屡失败。父亲去世后,他咬牙借钱买了一辆摩托车,想靠开摩的赚钱。然而,在一个雨夜,他遭遇了车祸,肇事司机逃逸,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刘占伟的母亲告诉我们,他去世时,家里一贫如洗,甚至连下葬的钱都是村里人凑的。

听到这一切,我们几个战友都忍不住落泪。谁也没想到,曾经那个在训练场上生龙活虎的副班长,竟会以如此悲惨的方式离开人世。

得知刘占伟的遭遇后,我和战友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默默地将身上所有的现金掏出来,塞给了他的母亲。临走前,我又去商店买了一些面包、牛奶和衣物,希望能为她的生活提供一点帮助。回到车上,我们谁也没有说话,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

几个月后,我们得知刘占伟的母亲被村里评为五保户,每月有固定的补贴,生活总算有了保障。2023年,老人去世,洛阳附近的几位战友为她送行,我也特意从徐州赶来,替刘占伟送老人最后一程。站在老人的坟前,我心中百感交集,曾经的那个承诺,如今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战友情,是一生中最珍贵的缘分。刘占伟虽然已经离开,但他的故事却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165元,对我们来说早已不算什么,但它承载的却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或许,真正的战友情,不仅仅是金钱的往来,更是彼此的理解、支持和守望。

如今,每当我回忆起那段军旅岁月,总会想起刘占伟的脸庞,想起他教我刺杀时的认真,想起他借钱时的无奈,也想起他临走时的承诺。这些记忆,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联起我对青春、对战友、对生命的感悟。

【图片源自网络,联删】

4 阅读:640

打工人日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