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李鸿章要来,欧洲的俾斯麦欢迎

理想吕 2024-12-12 08:10:42

‌人类进入近代阶段的好处之一,就是出现了影像技术,历史突然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照相机是法国的达盖尔在1839年发明的‌,2年后光学家沃哥兰德又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

到了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而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柔软、可卷绕的胶卷,并发明了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照相机下的李鸿章】

(壹)

8年后的1896年6月,清朝的重臣、淮军和北洋军的创始人李鸿章访问德国,就被胶片记录下来。

出生于公元1823年的李鸿章,出使德国时已经73岁,这位大清朝的裱糊匠,那几年的日子相当不好过。

1894年7月至1895年4月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仅海里的北洋水师,就连陆地上的淮系陆军都遭受灭顶之灾,李鸿章险些失去了屹立朝堂之上的根基和实力。

好在清朝已经无人可用——在跟列强谈判、议和、签约等方面,没有人愿意像李鸿章那样认认真真、无怨无悔。

也正是这一点,深得慈禧太后的依赖:没了就没有,继续花钱、重新练兵就是。

【年轻时的李鸿章】

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借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这份不平等条约又称《防御同盟条约》,但一般称为《中俄密约》。

对清朝以及李鸿章来说,这已经司空见惯了,还能有比1895年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更加离谱的吗。

忙完俄国的事,李鸿章一行接到了新的指令:暂缓回国,出访德国,看看拥有克虏伯兵工厂、陆军已经成为欧洲第一的德国,有没有帮助清朝实现军事强大的好办法。

此时的德皇威廉二世非常欢迎并期待清朝使团的到来,跟英国、法国等列强不同,德国此时还没有在清朝获取通商口岸甚至租借,但是,利用德国的军工跟清朝做贸易,是德国政界、军界颇为自信的一件事。

【全能的李鸿章不仅可以打太平、办洋务,还能搞外交】

(贰)

李鸿章一行乘坐火车从俄国到达德国后,下榻于柏林豪华的恺撒大旅馆。

先是在1896年6月14日拜见了德皇威廉二世,李鸿章向威廉二世呈递了国书,并代表清朝对德国介入归还辽东、帮助训练军队等事情表示了感谢。

威廉二世当然非常高兴——英国、美国、法国等先发国家,把清朝当成一块蛋糕,看管的紧紧的,德国暂时没有实力争夺,李鸿章一行能主动过来谈合作,不仅一举多得,而且英国、美国、法国也不能说什么。

在威廉二世的特许下,李鸿章一行得以参观德国的军校、军营、军队的日常训练,即使克虏伯兵工厂这样的敏感地方,也对清朝使团敞开大门。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谁都知道,这几年连吃败仗的大清朝,又要开始训练新军了(也就是李鸿章安排、袁世凯直接负责的小站练兵等等),这意味着随时签下巨额的军火订单。

如果说拜见德国皇帝只是外交礼仪和必要流程,那么李鸿章本人最想见到、最想当面请教的人,便是俾斯麦。

1896年6月27日,李鸿章一行如愿以偿地去拜访了俾斯麦——他的全名叫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看见“冯”,熟悉德国历史的朋友就知道,俾斯麦是典型的贵族出身。

1815年4月出生的俾斯麦,此时已经81岁,跟仍然在为自己帝国服务的李鸿章不同,俾斯麦已经被迫退休6年了。

【李鸿章与俾斯麦】

(叁)

1888年6月15日,威廉二世加冕称帝,登上德国皇位。不久之后,威廉二世因与铁血宰相俾斯麦政见不和,于1890年3月迫使宰相俾斯麦辞职,从而把最高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

威廉二世没办法对俾斯麦施加更多措施,因为功勋卓著的俾斯麦,威望实在太高了。

1862年9月,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普鲁士王国的首相兼外交大臣,开启了一系列的军事、教育和工业改革,并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取得胜利。

1870年俾斯麦又说服威廉一世,进行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军,威震德意志各邦,直接影响1870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从此,威廉一世成为德皇、俾斯麦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

【担任普鲁士首相时的俾斯麦】

即使1890年俾斯麦被迫退休,但“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德国的领航员”等赞誉已经深入人心。

李鸿章最想知道的,当然是俾斯麦如何在短短8年时间(1862年至1870年),让普鲁士邦击败原本号称欧洲陆军第一的法国、完成德意志各邦统一的。

俾斯麦有没有跟李鸿章分享真正的心得体会和方案策略,无从知晓,当时的德国报纸留下的信息也十分有限。

比如有一段对话倒是被记录下来,同样经历过多场战争的李鸿章告诉俾斯麦:很多朋友称呼我为东方的俾斯麦。

81岁的耿直俾斯麦回答:是吗?不过,倒没人说我是欧洲李鸿章。

【身着戎装的俾斯麦】

(肆)

其实这两个人没有什么可比性。

李鸿章虽然经历的战争不少,但除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之外,在历次对外战争中极少最终获胜。

以至于打一次败仗,却要签几份不平等条约,甚至还要跟非交战国的列强也签一份——即所谓的利益均沾。

跟李鸿章参与并主导的洋务运动一样,俾斯麦在19世纪60-80年代也在德国进行了改革。

不同的是,俾斯麦等人推动的改革,让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另一个是当时的美国)。

而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束,则宣告风风火火40年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李鸿章及随从步入德国皇宫】

李鸿章一行告辞时,年长8岁的俾斯麦反而拉着李鸿章的衣袖搀着他,不知道当时的李鸿章作何感想。

通过这次德国之行,清朝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德国军火。

通过这次德国之行,德国看到了清朝的老朽不堪与软弱无力。

【尽管年长8岁,但俾斯麦仍搀扶着李鸿章】

第二年即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行登陆侵略青岛。在教案发生后不久,德国便侵占胶州湾。

1898年3月6日,光绪派李鸿章、翁同和与海靖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对于李鸿章来说,这是一件驾轻就熟、熟能生巧、巧烂于心的差事,更何况,德国已经是老熟人了。

这次跟德国签的不平等条约,大致有以下几个要点:

1、德国租借胶州湾,租期99年。

2、清朝允许德国修筑胶州湾到济南和胶州湾经沂州府、莱芜到济南的两条铁路,沿线30里可开采矿石。

3、山东所有工程,德人有优先承办权等。

(伍)

俾斯麦是否知晓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呢?应该是知晓的,因为一直不愿意退休却被动退休的俾斯麦,在1898年7月才去世,终年83岁。

一直想退休的李鸿章还要再辛苦几年,直到1901年在任上去世,终年78岁。

其实,就算当年俾斯麦对李鸿章将自己平生所知、所学全部倾囊相授,李鸿章和大清国仍然会不得要领。

只有一件事是真实客观的:德国可以离开俾斯麦,清朝离不开李鸿章——看来还是李鸿章更重要。

0 阅读:19

理想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