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汉字,我们伟大的中国字

五色石文斋 2022-01-15 09:51:54

早先的人真聪明,懂得把绳打成结,结绳记事。“结绳”是我们的祖先使用最早的“字”,也是最早的“书写”载体。

那时,刚刚产生语言,还没有文字。猿人和后来的“智人”,他们实行的是公有制,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领头羊,没有老虎大哥,是雏形的公社和朴素的共产主义。

记工员,不,准确地说也是记功员,在大树上绑上一条条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他们打来了猎物或打制了石器,记工员就在事先定好的猿老大、猿老二、猿老三、四大眼、五麻子、六长腿,各人的绳子上挽一个疙瘩。应该,这些绳子都是剥树皮来的二层皮,为什么要用二层皮呢?软和呗,挽着容易啦!

某某人打来一头野猪,或一头羚羊,或一头野驴等等,就打一个结。当然了,两头就是两个结……

记工员的脑筋要清醒,挽错数量或挽错绳子,大家就会闹情绪。

群居啊!小伙子多,并且脾气都不咋地,账头得准啊!打来个狍子,与打来只兔子总不能一个等级吧?“写”错了呲牙咧嘴,就吼吼,一个人就得有两个“账簿”。每个人的绳子旁边需要再系一条小绳子,兔子、山鸡之类“写”小绳子上,斑马、野狼“写”大绳子上。打制的石器斧、凿、刀、镰、犁、矛、镞等也要分小绳、大绳来记。甚至,挂上各种各样的贝壳用来共同记事。

就这样,他们经过了漫长的年代。

久而久之,问题越来越多。青蛙数只、矛镞数个写哪里?若干人猎的野牛,磨制的刀斧,又咋写?分门别类,吃多用少,结绳太麻烦。再说,绳结虽有大小、形状之别,但年久月深,疙里疙瘩难于辨识。

于是,记工员想出了个办法,从山坡上捡来带尖的石头,在洞壁上横画竖画,画线线,画“字”。这一画,他们又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年代。

直到后来的后来,大概到了商朝,“字”不再是简单的横线竖线,长线短线,粗线细线,而是象形的符号了。

“牛”字咋写?低头看看地上的死牛,一个头、四只腿、一条尾巴,画个“牛”字呗!“羊”,一张脸、两个犄角、四条腿、一个尾巴,写成个“羊”字呗!抬头看看对面的山,画中间高两边低的三个“∧”字,嗨嗨,就“山”了。近处看看溪流,弯弯曲曲地,画三个“s”吧,嗨嗨,就“水”啦……

画这画那,画那画这,就形成了在龟甲、兽骨上刻成的甲骨文和在钟鼎上铸的铭文,也叫金文。这便是我们如今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龟甲、兽骨、钟鼎也算是最早的“纸”了。

不过,根据传说,在有甲骨文、金文之前,早已经有“字”了,是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史官 ,一个叫仓颉的人发明的。

仓颉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受到启迪,集中大家的智慧,呕心沥血数十载,创造了象形文字。

仓颉造字功成之日,感动了上苍,谷子像雨一样哗哗地降下来,吓得鬼怪夜里都啾啾地哭起来。

再后来,大概在西周吧。毕竟,龟甲、兽骨、青铜器,是奇缺物。于是,人们把铁器磨成了尖尖的利刀,嘿!这玩意儿刻字可应手极了,刻哪儿呢?竹板、木板上吧!刻得多了,再用绳子系成串串。我的乖乖!竹简、木简了。

直到有一天,有了软笔——毛笔,譬如鸡毛、狗毛、兔子毛、羊毛啊,在简牍上写字,既方便又快捷,用铁器刻、用小竹棍画的“硬笔书法”就一个一个地被淘汰了。

那么,毛笔蘸什么写呢?揉一揉树叶,出来的水水儿有颜色啊!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黑色的东东更亮。哈哈!漂亮那个那个、不要不要的滴,还不易脱色!

谁想,这一写至少又是八九百年。即便上演了三国演义那时,他们对竹简、木简啊,看得还活宝似的,不肯撒手。

不过,在大家开始用毛笔在简牍上写字以后不久,一种划时代的书写载体——纸,出现了。

先是通过漂絮法形成的“蚕丝纸”“麻絮纸”,接着又奢侈得把丝织品也作为书写材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帛书”。再接着,东汉有一个姓蔡的宦官发明了用木本韧皮纤维捣浆抄制的纸,——不是吹,美得太!嫽扎咧!那才是真正的纸,已经是纸的第一批产品。

这些东西,锦锦软软,虽不洁白透亮,但也柔韧纤薄。呀哈,搁上面写呀画呀的,舒服坦了!好个爽歪歪!

字,像闯荡的老艺人,身怀绝技,也在不断“变脸”。

或瘦、或肥,或拙趣、或秀逸,或滞涩、或劲挺;先是繁体,后又是简体。再说,人是越变越显老,字却是越变越青春,越是休闲服、越是简笔画。

先秦的时候,很长时期“世界各国”虽然写的都已经是大篆,难看难认甭说,各国还有各国的文化特色。就说“马”,不就是一个马,你这样写,我那样写,还说什么“白马非马”,读音嘀哩咕噜的。实在是没有翻译不行,不设“外语”课不行。

最后,又是谁统一了文字的呢?现代有个百事通的“度娘”美女,可不是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嗷,——她说:“推行全国文字统一的是皇帝职称的缔造者秦始皇,统一以后的文字叫秦小篆。”

始皇帝一声令下,由李斯整理文字,改定字体,书写出标准字体《仓颉篇》、赵高作《爰(yuán)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让统一后的大一统国家统一用他们简化后的字体秦篆书写。

到了汉代,小篆又逐渐被"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汉隶代替。隶书相传为秦末一县小狱吏在狱中最先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画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简淡洒脱,更便于书写。

楷体又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度娘又说:“楷书始于汉末,盛行魏晋唐宋,通行至后代。”

“楷”者,楷模。楷书又叫正书、真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比隶书更趋简化,而且庄重,其形体方正,画平直,当为楷模。

行书呢?度娘又说了:“行书几乎也是在同一时期出现的。尽管,在汉末,行书未能时兴,直至晋朝王羲之,才盛行起来。”

行书,分行楷和行草两种,介于楷草之间,是为弥补楷书写起来太慢和草书难于辨认产生的,其实质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如果说楷书是代表官方说话的字符,行书则实用性高,草书艺术性高。

度娘还说:“这几种字体的诞生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前后时间,而是并行或交叉出现的。”

不过,自唐代有了雕版印刷以后,为适应日益兴盛的印刷业,宋代出现的横细竖粗的宋体字、清末民初出现的笔画粗细相对均匀——较细的仿宋字和较粗的黑体字,作为汉字的“模特儿”,又颇似楷体的一种装饰字体,一直占据着整个印刷市场。

我的咣咣!实在是太体面!让这一对“俊男靓女”出尽了风头,随时都潇潇洒洒行走和亮相于各种书籍、杂志、报纸的界面。

宋体、黑体朴素简洁、方正自如,宋体的“姊妹花”仿宋又刚柔相济、结体严谨。说心里话,谁都想和它们大餐,文化一次,——干!——干!然后合影,——留念。把自己的名字镌刻成铅字,把自己的作品蝶变成印刷体。

汉文字大约有十万个左右吧,要说读音,个个响亮,如流莺婉转,随便拿一个是一件乐器,随便听都是一只小鸟鸟。却怎样才能让天南地北的人不受水土影响、不受方言滋扰,每个字都能听明白而瞬间理解呢?

“那就用拼音、用普通话去统一呗!”

可是,拼音早有了方案,普通话也早有了标准,原来,统一是这样难呢?

张大爷说,刘大爷也说:“祖师爷皇帝在统一文字时,咋就不彻底呢?尽管随着时代推移,有的字读音也有变化,但一点都不彻底呢?现在,许多地方还把‘街’读成‘该’,把‘鞋’读成‘孩’,把‘我’读成‘俄’,把‘是’读成‘ 四’。”

一方面要统一,一方面又要将它们视为“遗产”保护。这字的读音啊,哪会不“割据”、不“自治”?哪会没有自己的版本、自己的风格?吔,什么时候才能真真正正四海归一?

想当初,字只是绳疙瘩,线头头,全民画画。太阳是圈圈,月亮是尖尖,“人”字是人站着,“大”字是站着的人,抬头挺胸,俩胳臂伸着。

“写”也只能借用甲鱼的壳、野兽的骨、钟鼎那些熔铸物,画呀、刻呀、雕呀的。总之,三个字:贼费事;还有三个字:贼费时!

终于有了会意、形声、假借字这些团队,字越来越多,后来又有了用植物纤维捣浆抄成的书写媒介——纸。

纸这东西好,的确好!各式各样的字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海阔鱼跃,天高鸟飞。

你写我写,他写大家写。书家写,普通人更写。小王的姥姥说好,小刘的弟弟妹妹也说好。

古往今来真草隶篆行,都好。正因为有了它们,《二十四史》有了,《新元史》也有了。

现在呢,人更聪明。纸又有新纸了,电子纸啊!笔又有了新笔,电子笔啊!字又有了新字,电子字啊!一个字放大,能做一个工程;一个字缩小,就是一个密码。

我天神!我们的汉字,我们伟大的、精髓而无与伦比的中国字!中国方块字!

(文/赵红俊 沙鹭)

欢迎走进“五色石文斋”。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关注,也欢迎您分享、评论。在这里随时有精彩的文章发布。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