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23日,苏军发动“天王星”行动,南北两翼苏军顺利突破了各自面前罗马尼亚人的防线,成功地在德国第六集团军的身后卡拉奇地区会师。
一下子,便把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主力、霍特的第4坦克集团军大部还有部分仆从国军队共计30余万人,全部包在了斯大林格勒城区以及周边地区。
消息传来,希特勒先是大惊,随后便考虑起如何为第6集团军解围。
按理说,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趁苏军的包围圈尚未巩固,让保卢斯马上突围,但希特勒不这么想,因为在这位德国元首看来,第六集团军的大幅度撤退将让自己在国内威严尽失。
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陆军居然在斯大林格勒一口气撤了几十公里,消息传回过来,指不定德国老百姓会怎么想,万一搞不好,希特勒自己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天才领袖形象就全面崩塌了。
如果保卢斯不能撤退,希特勒就必须得考虑如何给保卢斯解围了。
要知道被苏军包围的可不是什么小部队,而是一整个集团军,还是装备、建制都完整的德国主力集团军,这样一个集团军要是被苏军全歼了,那对德军的士气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但希特勒也不敢自己一个人做决定,于是便去找了另外两个人来商讨。
这样有一个好处,一旦给第六集团军解围成功,希特勒便可把功劳归咎为自己英明决策,而要是第六集团军突围失败,希特勒也可以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
希特勒找了两个人,一个是空军总司令戈林。
戈林当即拍胸脯表示,德国空军将满足包围圈内第六集团军的全部补给需求,戈林这么做保证倒不是因为德国空军此时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这么说将让希特勒感到高兴。
看看人家这下属巴结领导的做法,难怪戈林能在一众元帅中脱颖而出,坐上帝国元帅的位置。
而希特勒找的另一个人,便是此时正在指挥第11集团军攻占列宁格勒的曼施坦因。在希特勒心中,刚刚率军占领克里木半岛的曼施坦因是目前德国能力最强的元帅之一,他的意见自然是可以信任的。
曼施坦因这个人也确实是二战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将领。
但是曼施坦因却没有想到,希特勒来询问他的意见的时候,给他挖了一个大坑。
简单来说,当时的情势就是希特勒问曼施坦因:埃里希,我给你4个满编装甲师和一个重坦克营,你能不能给第六集团军解围?
曼施坦因一听,四个满编装甲师?还有一个重坦克营?天下居然还有这种好事!
要知道,按照当时德国装甲师的编制,四个满编装甲师加起来最起码都有800辆左右的坦克,还有一个重坦克营,45辆左右的虎式重型坦克,有这装甲力量给保卢斯解围不是小菜一碟吗?
于是曼施坦因表示:“如果解围部队及时到达,我有能力将这场战斗化成两军将进行另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简单来讲,就是只要元首你把这四个满编装甲师和重坦克营及时交到我手里,我保证给保卢斯成功解围,还能稳定顿河一线的战斗。
在得到曼施坦因的保证之后,希特勒便彻底放下心来了,让人发电报给保卢斯:我已经安排人来给你们解围了,你们在包围圈里再坚持几天。
于是,在斯大林格勒城里的保卢斯便放弃了准备在11月25日就启动的突围行动,转头固守现有阵地,等着外围德军来给自己解围。
趁着这段时间,希特勒下令,将原先属于B集团军群的罗马尼亚第3、4集团军,第4坦克集团军还有第六集团军独立出来,组成新的顿河集团军,由尚在北方指挥第11集团军的曼施坦因担任集团军群司令。
希特勒给曼施坦因下了三个命令:一、重建顿河曲部支离破碎的战线;二、给第六集团军解围;三、守住现有战线,掩护高加索地区A集团军群的退路。
得到命令以后,曼施坦因立马带着自己的参谋从北方列宁格勒飞到顿河中部,来接收希特勒承诺给他的四个装甲师还有一个重坦克营。
可曼施坦因到地方一看,好家伙,希特勒承诺给自己的四个满编装甲师和一个重坦克营连影子都没有。
这坑的。
到了这时,曼施坦因才发现希特勒不仅给他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同时,顿河集团军群已经只有名字还是集团军群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看看便知就知道了。
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此时已经被苏军重创,只有6个师较为完整,可以一用;而霍特下属的4个机动师中,有3个在斯大林格勒被苏军包围了,还有一个第16摩托化师在包围圈外;至于第6集团军,不说了,自己这回来当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就是来给他解围的。
整个顿河集团军群加起来,曼施坦因能用的部队只有6个罗马尼亚师和4个德国师,其余的全部都是被打散部队临时拼凑组成的战斗群,更别提第16摩托化师还要被用来防御苏联第28集团军的进攻,无法调动。
这能玩?
曼施坦因当即给上级发电报,要求更多的援军,希特勒也同意了曼施坦因的请求你,但直到11月底,真正进入曼施坦因战区的德国生力军只有三个师,一个336步兵师和第6、23装甲师。
但这些部队还没来得及给第六集团军解围,就和苏军遭遇了。
我们都知道,苏军在制定“天王星”行动的时候,还制定了一个“土星”行动,计划包围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以后,马上就向罗斯托夫进攻,切断高加索地区50万德军的退路,所以第六装甲师刚刚赶到科捷利尼科沃,便和苏联第51集团军打了一仗,好不容易才挡住苏联第51集团军的进攻。
而对曼施坦因来说,目前最要紧的还是这么给第六集团军解围。
起先,曼施坦因设想从奇尔河中段发起进攻,因为这里距离卡拉奇最近,解围时间也最短,但是曼施坦因很快就发现在卡拉奇的苏军异常强大,从这里进攻只会吃力不讨好。
于是曼施坦因便决定组建两个装甲矛头,一个从下奇尔斯卡亚进攻,另一个则从南部的科捷利尼科沃进攻,这里的苏军防御力量较为薄弱。
按照这个计划,曼施坦因把自己的第48装甲军部署在了下奇尔斯卡亚,而把霍特的第58装甲军部署到了科捷利尼科沃,但由于第48装甲军的力量实在太过薄弱,曼施坦因只能放弃耗时最短的下奇尔斯卡亚进攻方案,转而全力从科捷利尼科沃进攻,以图为第六集团军解围。
为此,曼施坦因把自己新到的第6、17、23装甲师全部调给霍特指挥,希望霍特能一路冲进斯大林格勒为第六集团军解围。
按照曼施坦因的构想,霍特的进攻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让苏军陷入混乱之中,而在整个时候,霍特便可以冲到斯大林格勒的外围,届时只要保卢斯再从包围圈里面派出一支部队来接应霍特,德军便可以打破苏军对第六集团军的包围圈。
唯一的忧虑就在顿河战线的中部,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苏军计划在这里也发起一次大规模突击,以求突破意大利第8集团军的防线,经米列罗沃冲向罗斯托夫,以切断高加索地区A集团军群的退路。
但是情况紧急,由于空运补给不足,斯大林格勒城内第六集团军的情况每分每秒都在恶化,必须抓紧时间为保卢斯解围。
12月10日,已经完成战备的霍特第57装甲军在第4航空军的大力支援下,对着自己面前的苏军阵地发起了进攻。
为了这次进攻,霍特在一开始第6、23装甲师下属的200多辆坦克在一开始就全部投入了战斗,每辆坦克都配发了200枚炮弹和7000枚机枪子弹,而在他们的后方则是800辆卡车,运输着3000吨提供给保卢斯的弹药物资。
一旦霍特的坦克部队跟第六集团军会合之后,这3000吨物资马上送到保卢斯的手上,让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有能力进行下一步行动。
战斗刚开始的时候,德军的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
由于在之前的行动中消耗了太多的力量,再加上苏军统帅部把注意力都放到了消灭斯大林格勒城里的第六集团军身上,使得苏军在西南方向的防线十分薄弱,仅有第51集团军和第13机械化军,很容易被德军突破。
但是德军却并没有如预料中的那样,迅速推进到斯大林格勒与第六集团军汇合。
首先是第六装甲师,这个师在战斗最开始的几天还进展顺利,但在12月14日,第六装甲师却在上库姆斯和苏联第4机械化军遭遇,双方随即爆发了一场惨烈的坦克大战,直到12月16日,第6装甲师才勉强突破苏军第4机械化军地防线,而在这个时候,距离霍特发起进攻的12月10日已经过去了足足六天,苏军统帅部早就明白了曼施坦因的想法,及时把当时苏军最精锐的近卫第二集团军已经调了过来,其先头部队近卫第2机械化军已经在上库姆斯以北集结。
随后便是第23装甲师,这个师的运气要比第6装甲师差很多,战斗开始还没多久,就和苏军第13机械化师遭遇了,双方展开大战,之后虽然在第6装甲师的支援之下突破了苏联第13机械化军地防线,但是自身实力也大大受损,更别提之后还要面对苏联第51集团军。
更要命的是,苏军在12月16日,也就是霍特发起进攻的第6天,便在斯大林格勒以北发动了“小土星”战役,击溃了守卫在此处的意大利军队曼施坦因计划用在北翼解围的第48装甲军被德军高层拿去堵缺口,他现在唯一能指望的便只有霍特的第57装甲军了。
但苏联近卫第二集团军的到达却让曼施坦因一系列的解围行动都变得毫无价值,这个苏联集团军不仅下属一个近卫机械化军,还有两个近卫步兵军,这些部队的实力要远远高于曼施坦因手里能用来给保卢斯解围的部队,就算德军之后欧把第17装甲师也投入了战斗,但也无济于事。
可曼施坦因还不想放弃,18日,他派自己的情报少校艾斯曼进入包围圈,和保卢斯商谈突围的事情,希望后者能够和霍特联合行动,一起撕开苏军的包围圈。
12月19日,霍特把自己下属三个装甲师的101辆可用坦克集中起来,对苏军的包围圈展开了新一轮的进攻,第6、17、23这三个装甲师相互掩护,一起向斯大林格勒推进。
在霍特的拼死进攻下,从20日~23日,第58集团军又向斯大林格勒城区推进了10公里,距离保卢斯被包围的第六集团军仅有35~40公里的距离,据说包围圈里的第六集团军士兵已经可以隐约听到从西南方向传来的隆隆炮声。
此时无论是曼施坦因还是霍特,都希望保卢斯能从苏军的后方发起突围行动,帮助第58装甲军尽快和第6集团军会合。
但在近卫第二集团军的顽强防御下,保卢斯却丧失了发起反击的勇气,他给霍特发电报,指出只有霍特推进到距离斯大林格勒20公里的位置,他才会派出坦克部队接应。
好嘛。
虽然百般不愿意,但是为了拯救第6集团军数十万德国将士,曼施坦因和霍特还是咬咬牙,决定再往前推进一步。
12月23日,霍特又把自己下属三个装甲师全部的可用坦克集结起来,组建了一个拥有77辆坦克的战斗群,计划继续往斯大林格勒方向推进,一直冲到和保卢斯商量好的20公里距离以内。
但是霍特的这个计划却没未能得到执行。
原因是,苏军在中部发动的“小土星”行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整个顿河战线的安危,而一旦顿河战线被苏军突破,让苏军占领罗斯托夫,那么在高加索作战的50万德军将面临灭顶之灾,不得已,曼施坦因只好在23日下令,把霍特手中实力最强的第6装甲师调往中部战线去堵口子,同时还调走了两个轰炸机联队。
这下子,霍特手里能用的坦克一下就从77辆锐减为35辆,再也无力去给保卢斯解围。
这时,苏联第二集团军已经完成了反攻霍特的准备。
12月24日,在苏联空军的配合下,苏联近卫第二集团军和第51集团军一起对霍特的部队发起反击,由于霍特的实力已经严重削弱,根本挡不住苏军的反击,只得一路溃败到科捷利尼科沃以西。
29日,苏军收复了科捷利尼科沃,曼施坦因的解围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回顾整场战斗,曼施坦因已经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到了极限,靠着仅有的三个装甲师,曼施坦因成功地在苏军铁壁合围上插进去一个距离保卢斯仅有35~40公里的楔子,给了保卢斯以及第六集团军最后一次突围机会,但这场解围行动却最终以保卢斯拒绝突围、曼施坦因精疲力尽而收场。
你能说曼施坦因做错了吗?
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如果非要给保卢斯解围,换成二战中外任何一个将领可能都没有曼施坦因做得出色。
但有时当双方实力已经出现质的差距以后,光靠个人的努力是无法扭转整个战局的。
保卢斯和他的第六集团军最终走向了毁灭。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德军在战略、战术、战史领域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
保卢斯能力本来就一般 前期打的顺也是靠德军的机械化,后来巷战拖了这么长时间苏联都准备好包围了有机会希特勒还不让撤,结局就是注定。
空投补给不给力,保卢斯犹豫不决,这分明是口袋,等德军钻进去,典型的围点打援[汗]
严重兵力不足,装备奇缺
关键还是保卢斯这个怂包,能力太差
德国靠着运气打赢上半场,苏联靠实力打赢全场
闪电之父古德里安当初就不同意对苏的作战计划,无奈元首太独裁,就算战争之王曼斯坦因也无扭转天气影响的战局。
朱可夫元帅最擅长的就是靠兵力优势进行全面绞杀。程程推进,不和你太多战略战术
包卢斯一开始自己突围是往西撤。让曼帅去解围也是往西撤。这不是吃饱撑的吗
保卢斯如果突围出去,只有死路一条 !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 ,希特勒不会放过他 !所以保卢斯是聪明的
保卢斯不愿丢弃装备吧[吃瓜]
实力不足,再怎么有才也枉然,诸葛亮那么牛都入了武庙了,文武双全不还是偏安一隅,无法统一天下么,古今中外都一样,要是曼施坦因有海湾战争时期美国的军事实力和后勤保障能力,别说解围了,反推回去也就是想不想的问题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蠢材制定的计划,天才来执行,结果也一样……[横脸笑]
一部分天气原因 然后就是抱着速胜心态打成了僵持局面又不甘心撤退休整 因为斯大林格勒处于随时能打下来的形式
老曼能力再强,没兵搞个锤子啊,当时承诺给老曼三个集团军,结果去了以后就五个师,怎麽解围[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