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12日下午,就在时任第56摩托化军军长曼施坦因闲来无事,玩牌打发时间的时候,他突然收到了一个来自上级的电话。
一开始,曼施坦因还以为是哪里出现了危机,否则他的上级不会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打来电话,但是出乎曼施坦因的预料,上级给他打这个电话的意思是向他宣布一个命令。
“步兵二级上将曼施坦因应立即前往南方集团军群总部报道,并接任第11集团军司令一职。”
原来是由于原先的第11集团军司令里特尔·冯·朔贝特陆军打因为飞机坠机而去世了,希特勒想到了让在北方战场表现出色的曼施坦因去南线接替第11集团军司令的职务。
在听到任命的时候,曼施坦因兴奋不已,因为这表明他可以指挥一整个集团军,而不是单独的一个军,对于军人世家出生的曼施坦因而言,这种晋升让他极为自豪,于是他火速交接好滴56摩托化军的工作,火速飞往南方集团军群报道。
但刚刚赶到南线,曼施坦因的热情就被冰冷的现实浇灭。
基辅战役之后,南方集团军群继续往斯大林格勒方向前进,第11集团军则承担了两个任务,一个是向东,往罗斯托夫、斯大林格勒方向前进,而另一个则是趁机夺取克里木半岛。
克里木是从苏联南方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境内向黑海突出的大半岛,苏联的飞机可以从这里起飞,直接轰炸对于德国来说至关重要的罗马尼亚产油区。
于是,当曼施坦因赶到南线的时候,第11集团军下属的第30军和第49山地军已经在往罗斯托夫方向前进,只有第54军逼近了克里木半岛,除此之外,曼施坦因手上能用的的兵力还有第50步兵师和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的两个军,一个装甲师也没有。
而曼施坦因要面对的敌情,却十分复杂。
克里米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户,名为彼列科普地峡,只有先拿下这个地峡,德军才能进一步攻击克里木半岛。而为了守住这个地峡,苏除了修建坚固的战地工事以外,还增加守卫工事的火炮,又埋设了大量的地雷,如果没有足够的坦克、炮兵支援,想要攻克这里势必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既使德军突破彼列科普地峡,他们还将遇到一个叫“依雄”地峡的狭窄地域,这个地域上遍布湖泊,也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快速拿下克里木半岛,基本上只能靠突袭才有可能做到,而克里木半岛的地形又很适合装甲部队的推进,可惜的是,曼施坦因当时手里一个装甲师都没有,仅有的三个军还要分出两个跟着克莱斯特往斯大林格勒方向推进。
在旁人看来,在这种情况下曼施坦因应该不会再继续往前进攻,毕竟兵力不足这个大问题摆在这里。
但是呢,曼施坦因就不这么想。
他反而觉得,咦,既然你们都不觉得我会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那我就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不就可以做到出其不意了吗?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典型的普鲁士军官,曼施坦因把克劳塞维茨、老毛奇、施里芬那一套军事思想完全搞懂了,就是喜欢搞出其不意,打对手一个猝不及防。
于是,为此曼施坦因把整个集团军直属的全部工兵、炮兵和高射炮单位集中起来,总共20个炮兵营和一个强击火炮营,全部用于加强第54军。同时还冒着苏军发动大反攻的威胁,把第49山地军从克莱斯特背后调过来增援。
曼施坦因是这么想的的,等到第54军突破苏军防线后,擅长山地作战的第49山地军就会清剿仍残存在克里米亚山区的苏军,而第22师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将掩护他们。
1941年9月24日,在经过凶猛的炮火准备之后,曼施坦因正式展开了对克里木半岛的进攻。
克里木半岛独特的地形和苏军的防御工事,再加上曼施坦因手中的兵力缺少机动力量,注定了克里木岛上的攻防战只能采取死板的步兵进攻。
在苏军坚固的防御工事面前,缺乏装甲力量的第54军举步维艰,但是得益于德国步兵优良的军事素质和曼施坦因集中力量的做法,德军还是在两天后占领了攻占彼列科普地峡,开始往克里木半岛内部延伸。
但是曼施坦因没有想到的是,9月26日,就在他好不容易攻克彼列科普地峡的时候了,苏军却投入了18和9两个集团军,总共12个师的兵力对德军侧翼发动进攻,第30军虽然挡住了苏军的反击,但罗马尼亚军的防线却被苏军突破。
没办法,曼施坦因只能暂时放弃往苏军内部延伸的想法,转而尽全力稳住战线。
9月29日,曼施坦因亲自赶到前线,制止了罗马尼亚军队的撤退,再加上49山地军发起的反击,曼施坦因成功击退了苏军的这次反击,同时还趁苏军把自己的主力都集中到了正面、而忽视了自己的侧翼这个关键时候,在10月1日和克莱斯特的部队联手发起一次反击,趁机攻占了第聂伯河上的渡口,突破了苏军的北翼防线,给予苏军重创,共俘获苏军6.5万人,125坦克辆和500多门各式火炮。
但在取得这次的胜利之后,曼施坦因所面临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
因为统帅部为了加强克莱斯特部队往东的进攻能力,把原先隶属于曼施坦因第19山地军和一支党卫军机动部队都被调走,曼施坦因不得不仅以两个军、6个师的兵力对克里米亚继续发起进攻。
如果是一般的将领,这个时候可能已经放弃进攻计划了,毕竟兵力不足这个问题摆在这里的。
但是曼施坦因可不是一般的将领,他的做事风格就是遇见问题、解决问题,既然兵力不足,那么他就想办法去为自己增加兵力。
他先是去说服了罗马尼亚人,得到了罗马尼亚山地军的指挥权,同时,再向希特勒说明攻占克里米亚将对南线作战带来的巨大好处之后,他也让希特勒同意给他第42军作为增援。但是援兵直到曼施坦因发起进攻也没能赶到战场,如此一来,曼施坦因就不得不以6个师的兵力对苏军发起进攻,而由于地形限制,最先投入战场的德军又只有3个师。
而此时防卫克里木的则是苏联第51集团军,兵力高达12个师,还有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集团军司令还是我们的老熟人,可怜的费奥多尔·伊西多罗维奇·库兹涅佐夫。
库兹涅佐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在南线又碰到曼施坦因,数个月之前,正是由于曼施坦因指挥的第56摩托化军突破了他的防线,才使得他从西北方面军的司令一路被贬到南方来当第51集团军的司令。
他可是对曼施坦因恨的牙痒痒,发誓要击败曼施坦因,一雪前耻。
不过很可惜,曼施坦因没给他这个机会。
10月18日,为了达成突袭的效果,曼施坦因在第42军还没赶到的情况下,就重新对克里木半岛上的苏军发起了进攻。
一阵炮火之后,德军步兵以冲锋枪手为先导,在迫击炮和机枪的火力掩护下,发起了冲锋。
但由于苏军早就修筑了严密防御工事,并且在前线布置了铁丝网和地雷,所以德军的进攻遭到了苏联凶猛火力的压制,进攻的德军部队损失惨重,很快就到了强弩之末,截止到10月27日,进攻依雄地峡的德军就已经无力在进一步发展大的攻势了。
曼施坦因曾经多次向龙德施泰特和希特勒提出需要支援,尤其是装甲部队的支援,但是德军此时正在莫斯科和罗斯托夫激战,根本没有兵力去支援曼施坦因。
胜利眼看就要落入苏联人手中。
但就在这个时候,曼施坦因发挥了他作为天才战役家的天赋,他敏锐的意识到,只要德军能保持目前的态势,等到第42军到达之后,他就可以压垮苏军整个的防线,从而赢得克里木战争。
谁能撑到最后,谁就将赢得这场战斗。
于是曼施坦因不断的激励部队,让他们坚持战斗,不要辜负德国的期待,也正是在曼施坦因的坚持下,进攻受阻又缺乏装甲力量的第54军才能撑到第42军赶到前线。
第42军的到达,无疑是给了曼施坦因扭转全局的资本。在有了援兵的情况下,他顺利的突破了苏军的方向,开始往克里木半岛内部延伸。
1941年10月28日,德军终于完全攻占克里米亚的重要门户依雄地峡,把苏军从现有阵地上击退,迫使他们往南方和东南方向溃败。
曼施坦因立刻组织德军发起追击,兵临刻赤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而我们可怜的费奥多尔·伊西多罗维奇·库兹涅佐夫,因为这一次又没能挡住曼施坦因,阵地再次被突破,让斯大林再也无法忍受他的愚蠢,索性把他从第51集团军司令的位置上踹走,让别人来克里木半岛,试图挽救败局。
11月15日,由于误解了斯大林的意思,新到任的库利克元帅决定放弃刻赤,而全力防守高加索地区,使得德军轻而易举的占领了这个至关重要的半岛,库利克元帅也因此被送上苏联最高法院特别法庭。
就这样,曼施坦因几乎占领了整个克里木半岛,仅剩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苏军还在顽抗,而曼施坦因想要拿下这个要塞一直要等到8个月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德军在战略、战术层面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
双方力量均等的情况下,德国从来打不赢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