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中旬,莫斯科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一方是离莫斯科越来越近的德国法西斯,而另一方面则是已经耗尽了大部分预备力量的苏联莫斯科守军。
朱可夫这时才发现,他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严重低估了德军的作战能力。
他把一切都算准了,算到了德国主要的突击方向,算到了天气对于德军的削弱,但是他唯独没有算到一点,那就是德军的战斗意志和作战能力格外强大,即便他把德军赶进了预先设计好的圈套之中,让德国第3装甲集群不得不以劣势的兵力对抗强大的西方方面军北翼部队,可是莱因哈特依旧带兵突破了他的防线,兵锋直指克里姆林宫。
从这件事上你也可以看出,1941年德军有多么强大,就算德军前进的布局完全陷入了朱可夫的圈套之中,但只要对兵力运用得当,就算是分兵作战,德军照样能靠着钳形攻势硬打,拿下莫斯科。
所以,当今的莫斯科战役的重点就集结到了南线图拉的争夺上。
对德军而言,只要古德里安占领了图拉,就可以进一步往莫斯科后方迂回,切断莫斯科守军的后方交通线,那样的话,到圣诞节的时候博克就能在红场上检阅刚刚得胜的苏军士兵了。
而对于苏军而言,只要图拉不丢失,古德里安就不能威胁到莫斯科的后方交通线,那样源源不断的援兵、物资就可以通过铁路送到莫斯科前线。
于是双方都对南线的战局格外重视。
而古德里安对于完成这个任务却没有多少信心。
在之前一个半月的时间里,由于战斗和在泥泞中行军,他的部队遭遇了异常严重的损失,坦克从10月中旬的246辆可用锐减为仅剩50辆可用,若非后来进攻之前德军统帅部又给他补充了100辆坦克,古德里安就只能靠着这50辆坦克去手撕苏军防线了。
尽管困难重重,但古德里安还是在11月18日发动了新的攻势,他率领自己部队绕开了防守严密的图拉城,而是往图拉城东南方前进,企图从后方逆时针包围图拉城。
苏军再度被打了一个措不及手。
在第24摩托化军的猛攻之下,图拉城东南方阵地很快就被德军突破,随后德军开始沿着逆时针方向合围图拉城, 很快就从三个方向对图拉形成了包围之势,与此同时,古德里安开始派手下最精锐的部队进入图拉,抢占图拉城。
眼看图拉就要陷落,苏军也不会无动于衷,尽管此时苏联预备队已经消耗殆尽,但是靠近图拉的第50集团军还是马上派出了一个步兵团、两个坦克旅的援兵,随后朱可夫又调来了第2骑兵军、第112坦克师的半数兵力,以及第173步兵师的一部驰援图拉,阻止古德里安实现他包围图拉的战役意图。
双方陷入了僵持之中。
在这个时候,古德里安迫切的需要援兵,只要他能得到援兵,图拉城的陷落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于是他便向中央集团军群的司令博克元帅请求马上派出援兵来支援南线。
在这最紧要的关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统帅博克元帅却有着和古德里安不一样的看法,博克认为,单靠古德里安的部队就足以拿下图拉,而第四集团军在正满的攻势却被苏军阻挡,应该他援兵派给他们,于是这位元帅便做出了他一生中唯一一个错误决定。
博克下令,把中央集团军群最后一支预备队第57装甲军补充给克鲁格的第四集团军,而不是古德里安的部队。
就这样,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古德里安的部队很快就因为损失惨重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而因为没有援兵,尽管德军步兵以很高效的速度在占领图拉城里的防御阵地,可是还没占领多久,就会因为苏军发起的反击而丢失掉这个阵地。
图拉,这座对莫斯科战役来说至关重要的城市便牢牢的掌握在了苏军的手中,到了这个时候,莫斯科战役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由于没能占领图拉,所以德军没能在苏军大量的援兵到达之前就占领莫斯科,这样一来,战场形势瞬间就发生了变化。
由于援兵到达,朱可夫终于能有兵力对德军发起反击,以此来改变莫斯科战役前线苏德双方的攻守形势。
11月27日,朱可夫首先指挥苏军对古德里安下属的第17装甲师发起猛攻,猝不及防之下,德国第17装甲师被迫丢弃大量武器装备向南撤退了,直到11月30日才稳住阵脚,德国第10摩托化师的攻击也被苏军的反击击退,古德里安只好下令前线部队后撤重整防线。
而古德里安的这次撤退,直接导致了其友邻的第二集团军侧翼暴露,朱可夫抓住这个趁机对第二集团军也发动反击,第二集团军也很快失去了继续前进的能力。
更加糟糕的是,由于第二装甲集群迟迟没有到达攻击阵位,已经突破苏军北翼防线的德国第三装甲集群也遭遇了苏军的反攻,罗科索夫斯基率领第16集团军突然出现在了第三装甲集群的侧翼,挡住了此时离克里姆林宫仅有24公里的第6装甲师。
到现在,博克终于发现情势不对了,他的北、中、南三路进攻都被苏军挡住了,前线所有部队都陷入了苦战之中,兵力和兵器的损失已经到达了极限。
如果再拿不下莫斯科,那么后果就是无法想象的。
他敦促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从正面发起猛攻,牵制苏军部队,以此来减轻南北两路德军的压力,尽快夺取莫斯科。
而在这个时候,在莫斯科,出现了堪称人类二战中最伟大的会话。
斯大林给朱可夫发出了一个电报,询问他:
“我怀着内心的痛苦在问你这个问题,希望你作为共产党员诚实的回答。你坚信我们能守住莫斯科吗?”
面对斯大林的询问,朱可夫坚定的回答:
“毫无疑问,我们能守住莫斯科,但是至少还需要增加两个集团军和200辆坦克。”
之所以很多人在战后把朱可夫评价为二战第一元帅,就是因为他的这份自信,在德军已经兵临莫斯科的巨大压力下,他说能守住就真的守住了莫斯科。
11月底,博克绝望了,在战局不利和胃病的双重打击之下,他已经对攻占莫斯科失去了信心。12月1日,博克向哈尔德提交了一份报告,指出自己的部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得不到支援,别说进攻,连防御都做不到。
但是哈尔德不想就此放弃,他奉劝博克,做出最后一次尝试,可实际情况已经让博克无力在继续向前进攻了。
12月3日,苏军在第四集团军的正面发起了强有力的反击,克鲁格的第四集团军被迫河车,同一天,霍普纳的第四装甲集群报告自己已经到达了极限,第二天,第三装甲集群也报告预备队损失殆尽,急需援兵。
而至于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早在12月1日,古德里安手下的第9装甲师就连一样能用的坦克都没有了,只能当成一个损失严重的摩托化步兵师来使用,其余各部队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
就这样,博克所有的部队都在莫斯科城下陷入了绝境。
我们之前说过,德军依靠钳形攻势发起进攻,只要有一路铁钳没有到位,德军的进攻就会失败,而如果其中一路铁钳在精疲力尽之后反而遭到了敌人的重兵反击,那么德军的钳形攻势将变成一场灾难。
在苏联军民的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下,苏联的援兵不断抵达莫斯科前线。
12月初,朱可夫用来发动反击的部队已经集中到了南线古德里安军队的侧翼,形成了2:1的兵力优势,在火炮和迫击炮的数量上也占优势。
一方是已经山穷水尽的德军,一方是援兵刚刚到位的苏军,两相对比,注定了古德里安挡不住苏军的进攻。
果不其然,12月5日凌晨,苏军在暴风雪中对古德里安的部队发起了反击,迅猛的攻势很快就摧毁了古德里安部队的防线,而在北方莱因哈特部队也遭遇了苏军的猛烈反击,德军士兵们根本无法挡住苏军的反攻,在接下来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陷入了大溃败之中。
苏联最终赢得了莫斯科战役的伟大胜利。
回顾整场战争,苏德双方的士兵都为了最终的胜利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在德国这一边,即便是缺少冬季装备,德国第9装甲师即使耗光了自己全部的坦克也在继续向前进攻,而在苏联的这一边,很多部队都打到仅剩骨架了,大量的步兵师人数不满3000,坦克第108师原先有217辆坦克最后却只剩下了15辆坦克。
战斗惨烈至极,以至于到现在也没多少人能用寥寥数语把莫斯科战役讲个通彻,我写的这两篇文章本意是尝试从苏德两军各自的统帅视角来回顾整场莫斯科之战。
博克元帅的指挥水平无疑是顶尖的,放在整个二战德军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而朱可夫的指挥水平更是堪称二战第一,完全证明了自己对于战役和战略的深刻理解。
在莫斯科之战中,他先是在北路挡住了莱因哈特的兵锋,随后在中路又挡住了克鲁格和霍普纳,在南部,他一直拖到古德里安的部队山穷水尽之后,又通过漂亮的反手一击,扭转了整个战场形势。
名将该当如此。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德军在战略、战术层面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