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9月,德军第六集团军冲入斯大林格勒市区内,和驻守在此的苏联第62、64集团军展开激烈的城市争夺战。
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僵持了近3个月的时间,在斯大林格勒这个血肉磨坊里前前后后搭入了数十万条人命。
在9月中旬,斯大林格勒城区的争夺到了最白热化的时候,德军士兵在己方坦克、轰炸机的掩护之下,不断地向伏尔加河沿岸前进,压迫城里苏军的生存空间,而苏军则通过伏尔加河源源不断的给城内苏军补充兵员、武器装备,苏军士兵手持冲锋枪、工兵铲和冲上来的德军近身肉搏。
战斗十分残酷,双方的减员都很严肃,尤其是苏军。
守卫城内的苏军士兵有很多都是刚刚才从平民变成士兵的,缺少战场经验,第一次上战场就碰到了斯大林格勒这种放眼整个战争史都极为少见的残酷巷战,因此伤亡率非常高,经常出现一个师完整投入战场,两周以后就会被消耗殆尽的情况。
于是,在当时苏军统帅部的很多人看来,这个时候如果被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将对战局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要尽快地给正在斯大林格勒城内坚守的第62、64集团军增派援兵,把能派的部队全部派上去,从正面发起反击,打退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进攻。
斯大林一开始也这么想,毕竟斯大林格勒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如果被德军攻占了,对他,对苏联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但就在这个时候,苏军将领中却跳出来一个人,直言反对这个计划。
这个人就是刚刚被任命为苏军最高副统帅的朱可夫。
朱可夫的反对原因很简单,单靠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目前的兵力,是没办法发动大规模反击的。
在斯大林格勒的苏军现在就这么一点,除了第62、64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里死扛以外,其余的苏军部队在其他地方也都在和德军交战,这个时候,斯大林格勒区域内苏军能拿出多少兵力来反击就是一个问题了。
朱可夫觉得,小打小闹没意思,既然要打,干脆来一票大的,一次性集中数个集团军对德军侧翼发起反击,合围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六集团军,顺带还能截断正在进攻高加索的德国A集团军群的退路。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朱可夫的这个计划实在是太疯狂了。
因为如果要按照朱可夫的这个计划发起反击,苏军就不得不减少对斯大林格勒城内的兵员、弹药补充,以便积攒足够的反击力量,倘若这个时候斯大林格勒被德军攻占了,那么这些囤积的兵员、弹药又有什么用呢?
但朱可夫可不是这么想,相反,他是从德军的视角来看的。
从德军的视角来看,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和霍特的第四装甲集团军为什么要猛攻斯大林格勒?
还不是为了保证进攻高加索地区A集团军群的侧翼安全,同时抢先一步占领斯大林格勒,依靠着伏尔加河、顿河等天然屏障,德军就有能力依靠现有的兵力挡住苏联优势兵力的反击。
敌之所惧,我之所倚。
既然德军这么怕我们从斯大林格勒发起反击,截断A集团军群的退路,那我们就集结起一支强大的部队从斯大林格勒发起反击,截断德国A集团军群的退路。
于是就在9月中旬,斯大林格勒最为激烈的时候,朱可夫便联合华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提交了这份从斯大林格勒发起大规模反击,截断德国A集团军群退路的计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叫“天王星”,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六集团军;第二个部分叫“土星”,苏军从斯大林格勒出发,向西南攻占罗斯托夫,切断德国A集团军群的退路;而第三个部分则叫“火星”,在中部地区发起,意在拔除勒热夫突出部。
如果这个计划可以顺利实施,那么整个苏德战场上的德军都将遭遇一次重创,苏军便可彻底扭转苏德战场的形势。
但如果这个计划失败了、让德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那么高加索地区的苏联主要产油区便岌岌可危,到时候无论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想什么办法都没办法弥补苏联的这个巨大损失。
可谓高风险,高收益。
最终斯大林还是同意了朱可夫提出的反击计划,因为他把所有的战场指挥权都交给了这些能征善战的苏维埃将军们。
于是,我们便可以看到在斯大林格勒的巷战进入最惨烈阶段的时候,苏军不仅没把刚刚到位的部队全部送到斯大林格勒城区中去,还减少了给斯大林格勒城内第62、64集团军的弹药供应,以便尽快筹备齐在斯大林格勒发起一场大规模反击所需要的兵员、弹药。
在这段时间里,斯大林对“天王星”行动抱有巨大的期待,而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更是亲自跑到各个方面军去审核“天王星”计划的准备工作,敦促反击部队尽快进入出发阵地。
11月13日,斯大林正式签署了反攻计划,苏军的天王星行动即将展开。
按照计划,苏联西南方面军的主力第5坦克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将从斯大林格勒的北翼发起进攻,突破面前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的防御阵地,随后向德国第六集团军的后方穿插;而叶廖缅科下属的第64、57、51集团军也将从南翼发起进攻,突破罗马尼亚第6军的防御阵地。两支部队计划在德国第六集团军身后的卡拉奇和苏维埃茨基会师,包围住正在进攻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团军。
11月19日,战斗打响,苏军筹备了2个多月的天王星行动正式发起。
西南方面军主力和顿河方面军的第65集团军下属炮兵对罗马尼亚人的阵地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猛烈炮击,趁着这段时间,苏军先头工兵爬到罗马尼亚人的阵地前方,在雷场中给即将发起的苏联坦克部队开辟了一条通道。
随后,在8点50分,凶猛的炮击刚刚结束,苏军第5坦克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便分东西两路,对罗马尼亚军队发起进攻。
从人数上来看,发起进攻的苏军和罗马尼亚军队的数量差不多,但在支援火力上,苏联有1700门火炮和3000门迫击炮,但是罗马尼亚军队只有400门野战炮,同时由于缺少重型反坦克炮,罗马尼亚人很难抵御苏军的KV系列重坦,只能任由防线被苏军突破。
苏军很轻松地就拿下了第一道阵地,但在第二道阵地的面前,进攻的苏联军队却遭到了罗马尼亚人的顽强阻止,无法继续向前推进。
苏军的反击自然挑动着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以及保卢斯的神经,这两人连忙给前线部队发送指示,一方面试图搞清楚苏军这次反攻的具体规模、动用兵力,另一方面则是准备集结预备队,对冲进来的苏军发起反击。
中午12点,由于第5坦克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未能突破罗马尼亚人的防线,苏军便把第4坦克军和近卫第3骑兵军也投入战斗,使得罗马尼亚人要面对的压力陡然上升了一个台阶。
在苏军坦克的密集攻势下,本来就缺少反坦克力量的罗马尼亚部队很快就被苏军击溃,魏克斯这时才急急忙忙地把第48装甲军派去增援,但这个装甲军刚到战场就和苏联第4坦克军打了一场遭遇战,没能挡住苏联第5坦克集团军,只能任由后者向第六集团军的后方前进。
11月19日结束的时候,从北翼发起进攻的苏军部队已经突破了罗马尼亚部队的防线近30公里,直接威胁到了保卢斯第六集团军的后方。
11月20日,苏军在南翼的反击也发动了,叶廖缅科以三个集团军的兵力对罗马尼亚第6军的防御阵地发起猛烈反击,不仅成功突破了罗马尼亚人的防线,还击退了前来增援的德国第29摩托化师。
到此为止,在保卢斯的左翼,罗马尼亚人的防线已经被苏军击溃,2个军地主力被包围、两个军地主力被击退;
而在保卢斯右翼,第四装甲集群已经被苏军切割,罗马尼亚第6军被击溃,德国第六集团军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
更要命的是,此时保卢斯的手上没有一点机动兵力可以用来反击,尽管胡贝率领第14装甲军紧急在顿河沿岸设立防御阵地,阻挡苏军的攻势,但由于苏军的进攻来得实在太过突然,德军各个部队还没来得及进入阵地,就和迎面冲来的苏军交手了,仓促之下德军被苏军击溃。
这还有得玩?
没办法,保卢斯只能看着苏军往他的后方穿插。
11月22日,苏军部队穿过顿河,往第六集团军的后方卡拉奇桥头堡穿插,并在经历短暂的交火之后占领了这个只有少量部队把守的桥头堡。
11月23日的,苏军南北两支反攻部队在苏维埃茨基会师,成功地把德国第六集团军群的主力、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以及部分仆从国军队共计30余万的部队合围在了斯大林格勒之中。
由此奠定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后的走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德军在战略、战术、战史领域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