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交订单都没有,却还要支付店面租金,承担员工工资和社保,再加上银行贷款需要还,现金流已经逐渐出现问题了,只希望能够尽快解封复工。”面对突如其来的经营压力,上海某上汽大众经销商总经理唐珂(化名)如今焦头烂额。
事实上不只是唐珂,《新车新技术》电话采访的多家上海地区经销商都遭遇了从未经历过的“寒冬”。
“两马合并后,我们店里终于有了B级车,销量也上了一个台阶,现在疫情把好形势直接打死了。”某长安马自达经销商销售经理陈凡(化名)表示自从封控以来,该店再也没有收到过订单。
“原本以为武汉疫情那一个多月是最难熬的,想不到这次居然更艰难。”某长城哈弗经销商销售经理王程昱(化名)说。
如果以黄浦江以东进入封控状态(3月28日)算起,上海封城至今满打满算已有2个月,而这两个月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上海经销商的梦魇。
不过也有例外,《新车新技术》调查发现,上海多家比亚迪王朝网和海洋网的经销商,即便是在封城期间,也依然收到了不少订单。
“虽然订单量跌了2/3,但我们店4月还是收到了近100份订单。”某比亚迪海洋网经销商销售经理范伟(化名)向《新车新技术》透露。
在上海这轮疫情中,没有任何一家经销商能够“幸免于难”,但为何当其他经销商“苦于无订单”时,比亚迪却依然能够收到“近百订单”?
疫情下的一抹亮色
在手机银行上看到公司发的4月份工资后,章启元(化名)突然感觉有点心累:“真想躺平算了。”
虽然每个月收入不及那些豪华品牌或者是新势力的销售,但作为一汽丰田的一名销售,章启元此前从未想过,自己居然会有拿到“上海最低保障工资(2590元/月)”的一天。
“以前哪怕说有一个月想‘划水’,我也能有小10个订单,七八千的收入。哪像现在,上个月工资连还车贷都不够。”不准备在上海买房的章启元,去年贷款15万入手了一台宝马3系,每个月需要还4500元。按照原本的收入水平,章启元还车贷是很轻松的,但如今却让他倍感压力。
不只是章启元,《新车新技术》走访的多家经销商负责人都表示,由于疫情封城无法开展正常的销售工作,销售人员的工资基本都在3000元以下。
然而对此经销商投资人也没办法,“我们也知道销售日子不好过,但公司更不好过,房租、员工工资、社保、贷款等等,每天早上醒来就开始头疼。”据王程昱介绍,一些三四线品牌的经销商资金链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如果厂家和政府在疫情后没有出台相关扶持计划的话,“闭店”或许他们唯一的选择。
而相比于其它品牌的经销商,比亚迪经销商在这轮疫情中或许是相对比较幸运的。
“我这个月已经收了17个订单,上个月的话会少一点,但也有近10个订单。虽然比起前几个月订单量少了一半多,但起码比其他品牌的销售要好多了。”去年从奔驰跳槽到比亚迪海洋网的苏灿,对于当时的决定万分庆幸,不但收入比做奔驰销售时更高,而且在这轮疫情中居然也能收到不少订单。
不只是苏灿所在的比亚迪经销商,《新车新技术》调查发现,虽然同样身处封城中的上海,但相比其它品牌经销商,比亚迪王朝网和海洋网的经销商无疑要“幸福”很多。
“我们4月份收了接近100个订单,5月份到现在的话大概能有个接近140个订单。”虽然这两个月的订单量甚至连封城前的一半都不到,但范伟对疫情期间还能有订单已经心满意足了。
“据我所知,上海的比亚迪经销商基本跟我们店差不多,每家店一个月七八十台订单还是有的。”某比亚迪王朝网经销商销售经理冯雨星(化名)称,随着上海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部分地区已经逐步有开始解封的迹象,这两个月被积压的购车需求也在逐步得到释放,所以5月份订单量要比4月份高出不少。
由于过去两个月比亚迪销售基本都能开单,因此封城期间他们的收入也要明显好于其它品牌的销售。“销售人员4月份的收入基本都能维持在5千以上,订单量高的销售甚至能够超过1万元。”范伟透露称。
然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范伟的店今年2、3月份的时候,店里订单能够维持在单月300台左右,但4、5月份平均只有100台左右。《新车新技术》调查发现,相比封城前,过去两个月比亚迪经销商的单月订单量普遍跌了近三分之二。
范伟称:“年初预估时还预估今年的交付量可以到4000台,但现在看来今年大概也只有1700-1800台,这是疫情的后果。”
事实上,这轮疫情对上海车市的影响比大家想象的更为严重。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公告称,4月份,上海汽车销售市场受疫情影响巨大,经销商全部处于歇业状态,全月汽车实际销售基本归零,导致今年1-4月份累计的新车销量的环比降幅达到47.6%,整个汽车销售行业均进入了运营困难的艰苦阶段。
时隔两年,上海车市再次遭受了来自疫情的重创。
步入强势周期的比亚迪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疫情也是一块试金石。
在其它品牌经销商处于歇业状态时,比亚迪却在上海顽强地“生存”着,成为一片哀鸿中的一抹亮色。虽然比亚迪也难以幸免,但在上海这轮疫情中,这个品牌所展现出来的防风险能力和顽强的成长性,却值得关注和思考。
对于比亚迪能够在封城状态下依旧能够收到近百台月订单,冯雨星认为原因主要在“力”与“势”。
“力”,是比亚迪的产品实力,是比亚迪的技术实力。
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和迭代,比亚迪的技术迎来了爆发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任何单独一项技术拿出来,放在整个汽车行业中都是领先的存在。
在DM-i超级混动推出之前,国内的混动系统相比丰田、丰田存在明显的代际差距,更多的是政策下的产物。
然而,DM-i超级混动不但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对丰田、本田混动系统的超越,同时,相比丰田、本田的混动产品,搭载DM-i超级混动系统的产品,具备更强的产品力和更亲民的价格,形成了对传统燃油车和混动车市场的降维打击。
“不少秦PLUS DM-i消费者会将丰田雷凌、卡罗拉的混动当竞品,但最终绝大多数还是选择了秦PLUS DM-i。”冯雨星称,他们店的客户有很多是从合资品牌转过来的。在这些消费者的认知中,如今的比亚迪,与大众、丰田、本田这些一线合资品牌没有任何区别。
不止于DM-i超级混动,包括刀片电池对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的革命性提升;e平台3.0上首创的八合一电驱系统、宽温域热泵系统等,对纯电车性能、体验的提升……这些都是行业领先,甚至领先于国外品牌的技术。
新技术的发布和量产,也助推了比亚迪产品实力的跃级提升,进而形成了对自主和合资品牌的双向侵蚀。甚至,在4月份举办的大众汽车董事会上,大众汽车将比亚迪视为了重要竞争对手,甚至与特斯拉并列。
“势”,是新能源汽车浪潮已经来临,是比亚迪的势能已经形成。
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而在车市销量同比下跌的情况下,今年4月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同比180.3%的增长。
从大环境来说,随着新能源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认可度的提升,以及油价持续上涨的助推,新能源汽车浪潮已不可阻挡。
而从比亚迪来说,由于大量先进新技术的量产运用,产品实力的大幅提升,打开了比亚迪的上升通道,形成了强大的惯性势能。
“比亚迪的上升通道已经打开,惯性已经形成,而且接下去因惯性累积的势能只会越来越强大。”对于疫情期间比亚迪的表现,或许冯雨星的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
对于比亚迪的“势”,范伟还举了个例子,原本上海地区海洋网只有7家,但光去年就新增了10多家(含商超、城市展厅),然而即便增加了这么多渠道网络,订单还是在持续增长。
据范伟透露,虽然比亚迪手上的订单已经消化了近一年多时间,也一直在“爆产能”,但却始终跟不上经销商订单的积压速度。以海洋网为例,驱逐舰和海豚的等车周期依旧需要2-3个月左右,而宋PLUS DMI甚至仍需要等4-6个月才能提车。
而在苏灿看来,之所以比亚迪经销商在封城期间依然能够促成不少订单,也与比亚迪已“成势”不无关系:“其它品牌包括我待过的奔驰,基本提车不用等太久,所以消费者觉得解封后再去买也一样;而比亚迪不同,很多消费者想早点提车,就不得不在封城期间下定。”
对此,范伟总结称:“越紧俏越受追捧,这放在哪里都成立。这就是‘势’的体现。”
“力”推动了比亚迪“势”的不断增强,而“势”又反哺了比亚迪“力”的不断突破。这轮疫情充分展现了比亚迪在“力”与“势”的相互作用下,带来的远超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然而,抗风险能力只是疫情下比亚迪展露出来的表象,真正应当关心的,还是随着疫情得到逐步控制,“松开刹车”的比亚迪又将爆发出怎样的成长性。
按照规划,比亚迪将在今年推出包括已上市的驱逐舰05和已发布预售的海豹在内的8款新车。此外,就在5月22日,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在王朝系列、海洋系列和腾势之外,比亚迪还将今年3季度发布一个全新的高端品牌。
据悉,新品牌将运用比亚迪最尖端的汽车技术,主打80-150万元市场,首款车型(硬派越野车)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发布,并在明年上半年上市。
同时,除了以上提到的几项技术外,比亚迪在5月中旬发布了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这项颠覆性的技术成功实现中国品牌在车身稳定控制系统领域“零”的突破,并在功能和性能上实现对国外同类“ESP”产品的超越。此外,包括“坦克掉头”等更多行业领先的技术,也将随高端品牌一同发布。
新产品、新品牌、新技术,不难想象在“力”和“势”铸就的良性循环体系下,比亚迪逐渐步入了强势期,而这个周期的比亚迪是或许不可阻挡的。
坦克调头功能真的很实用,以后也许会成为车辆的标配。
秦方向盘异响震动普遍现象向右夺方向,是不是要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