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中国第一村”和丝绸之乡的山东淄博周村区更名丝路区研究

规划君何方洪 2024-04-09 15:15:01

在全中国691510个行政村和261.7万个自然村中,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很多,而以周姓命名的村庄也不少。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全国叫周村的地方估计能有几百个,以“周村”命名的乡镇也不稀罕。比如有山西省晋州市槐树镇周村,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江门行政村的周村(自然村)。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周村镇(一直就有“鸡鸣一声惊三县”,泽州西大门之称),河北省任丘市吕公堡镇周村(传说隋唐名将罗成就是困死于这个周村),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马店镇周村,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周村(金义浦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就在周村,是义乌市革命老区村),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新寨店镇周村(汉代周村遗址)等。

但最出名还莫过于俺山东淄博市的周村,因为其他的周村都是名副其实的村庄,而淄博市的周村却是一个县级市辖区,从空间实体城市的角度来看,淄博市周村可是实实在在的城市。而且淄博市周村一直有"鲁商发源地,丝绸之故乡" 的美誉,在明末清初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旱码头。

所以周村被清朝乾隆皇帝盛赞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天下第一村是自封的,而淄博市周村的“天下第一村”可是乾隆皇帝在1775年南巡到周村时亲笔御赐的,是得到官方认可的。

周村叫村但又不是村,而是一个市辖区,即一个独立的空间实体城市(周村区的城市建成区距离淄博市主城区的张店区建成区大约8公里,所以周村其实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实体城市),可以说周村是中国级别最高的名字中带“村”的区,就像河北省会石家庄是“天下第一庄”、河南驻马店市是“天下第一店”和枣庄市为“天下第一屯”(全国还有奎屯市、北屯市、扎兰屯市)一样,既然周村是一座城市而不是一个村庄,那么继续叫“周村”就有点名不副实了(并不是说继续叫村就不好听,也不是说“周村”就土气)。

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周村应该考虑更名为丝路区。因为周村区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和起源地之一,也是我国最著名的“丝绸之乡”,现在又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交汇点。周村区更名“丝路区”名副其实,且能够提升周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很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下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来专题研究周村更名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关于“天下第一村”山东省淄博市周村的基本情况

周村古称於(wū)陵,春秋时期已经比较繁华。於陵,尧、舜、禹时期至夏朝,为於陵国都城。自东周时期开始,於陵就已经奠定了在古丝绸之路的商品生产源头地位。商朝的周村一度为逢伯陵国都城。西周至春秋,一度为扶馀丘国属地或都城。所以周村的祖上可是响当当的“京城”,也算是我国古都之一,只不过没有西安(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这些大一统王朝京都那么出名而已。

周村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明朝嘉靖年间已有“周村店”称谓,明末清初开始走向繁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曾这样描绘:“康熙乙亥间,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1775年,乾隆南巡时曾来过周村,并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

1904年,周村与省府济南、潍县(今潍坊)同时被清政府批准为自开之商埠后,商业更加繁荣,“日进斗金”,“驾乎省垣之上”,成为辐射鲁中、跨江(长江)越河(黄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誉为“金周村”、“旱码头”。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市作为周村商业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至今保留完好。

周村的兴起,是封建社会末期山东境内很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当时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着“山东一村,直隶一集”的谚语,因为山东省的周村和直隶省的辛集(今为河北省辖域束鹿县治),都是从普通居民点而迅速成长为内地商业中心的突出例子。

作为今天淄博市市辖区之一的周村,从它形成聚落,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明末清初时期的周村已经成为了中国北方闻名遐迩的工商重镇,是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所在地,被誉为“金周村”和“旱码头”及“中国第一村”。

而且周村这个“天下第一村”可是乾隆皇帝亲自御赐的,是得到了官方认可的“天下第一村”。这跟江苏省华西村的“天下第一村”不一样,华西村的“天下第一村”是自封的,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华西村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发展成为人均存款超百万元的“天下第一村”。曾经成为中国最富裕的村子,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了中国农村发展的典范。然而根据网上各类信息显示,曾经的“天下第一富村”,如今已成“天下第一负债村”,集体负债规模达380亿元,而周村则一直都是经济繁荣之城。

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出现的丝绸中心,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即春秋时代以今临淄周村为中心的齐鲁地区,周村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丝绸之村。1936年出版的《现代本国地图》载:“周村丝织业之盛,所产绢、绉、绸、绫之属,称山东第一。”由于丝绸业的发达,带动了其它商业的快速发展。

1904年,胶济铁路开通,其沿线的周村、济南、潍县(今潍坊)被清政府批准自开为商埠。此后,周村的经济日渐兴盛,很多的外资企业开始进驻周村,在古商城的大街上就保留了当年几家外资企业的旧址,而当时英美烟草公司的旧址就位于大街中段。

据史料记载,1921年周村规模较大的钱庄票号有108家,流传在坊间的一句俗话,济南,潍县日进斗金,不如周村一个时辰。周村旱码头与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被称为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电视剧《旱码头》、《大染坊》、《闯关东》及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活着》均以此为主要拍摄基地。

2010年被中国商业史学会命名为“鲁商发源地”,2004年被命名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周村真正的级别提高是解放之后,1945年成立了周村市,1950年和长山合并,1955年又分了出来,成了周村区。

周村,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是鲁商发源地。位于淄博西部,东临张店区,南接淄川区,西南与章丘区接壤,西北与邹平市毗邻,东北与桓台县连界,西距济南机场80公里,东至青岛港270公里。

周村区域总面积307.29平方公里,辖五个镇(王村镇、南郊镇、北郊镇、萌水镇、商家镇)、五个街道(大街街道、丝绸路街道、永安街街道、青年路街道、城北路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周村经济开发区)、238个行政村居,常住人口40.93万人,有汉、回、满、苗、蒙和侗等44个民族,人口密度1732人/平方千米。全区建成区面积为39.29平方公里,全区城镇化率达到75.9%。

1945年以前,周村区北部属长山县,南部属淄川县。1945年8月,周村第一次解放,设周村市建制,隶属渤海行署。1950年3月,撤销周村市,周村、长山并为长山县,属淄博专区。1950年11月,周村从长山县析出,与张店区合建为了县级张周市,张周市机关驻周村。1955年4月,撤销了县级张周市,设立了县级周村区,隶属于山东省地级淄博市。

二、关于“丝绸之乡”周村名字的由来

战国前,因此地位于丘陵、平原的交接处,故名为昼,曾因人少聚居而名为昼,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居称昼屯,北宋祥符年间,“村”字出现,又由于书写方便,“昼”演变为“周”,始出现“周村”二字。据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所立的肃仪殿碑记载:“长山之有周村,相传以为古昼也。”《孟子·公孙丑下》记载:"孟子去齐,宿于昼。"汉代经学家赵岐注:"昼,齐西南近邑也。"

据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立的肃仪殿碑记载:"长山之有周村,相传以为古昼也。昼,古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西北,现周村之"周"或为"昼"之谐音转变得来。《左传.昭公十年》记载,陈桓子把齐公子周安排在周村城西的夫于邑(一说夫于就是于陵),其后以周为姓,后来形成村庄,便以周姓命名这个村庄而称为了周村。

周村之名的出现,目前看到最早的资料是明嘉靖年间的《青州府志》,被称为周村店。查清初《长山县志》可知,清初长山县只有东关和周村城内两处设有义集,这个义集恰恰就在周村城内的东周家庄,设立义集的石碑今天完好地保存在周村文管所内。现存的周村《创建魁星阁碑记》还告诉我们,清代周村城内还有一个西周家庄,它们都是集市贸易场所,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东市场和西市场。因此与城外的那些周家庄大有区别。

三、关于将周村区更名为“丝路区”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作为空间实体城市和市辖区的周村继续叫“村”有点名不副实,有必要更名为丝路区。周村在起源之初的确是一个村,但是随着周村的商业发展,后来就变成了一个区域产业重镇和商业城市,再后来成为淄博市的市辖区,变成了我国“组团式城市祖师爷”的淄博市的“五朵金花”之一(另外四朵金花为张店、淄川、临淄、博山)。

由于淄博市的组团式城市模式,让周村成了淄博市的五个城市组团之一,但是周村的建成区与淄博市中心城区的张店建成区还有8公里的距离,使得周村就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实体城市。所以现在周村并不是村庄了,而是一个很普通的独立空间实体小城市,隶属山东淄博市,总共管辖面积只有263平方公里,全域总人口32万人,周村再叫村就不合适了,应该考虑更名为“丝路区”,因为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和路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和起源地之一,也是我国最著名的“丝绸之乡”,更名“丝路区”名副其实。

二是周村改名“丝路区”有利于在新时期很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体系下,周村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定位了自己的城市文化体系,丝绸是城市文化的血脉,鲁商是城市文化的灵魂,这座因丝而城、因丝而商、因商而兴的城市正在扬帆起航。 所以周村有必要更名为丝路区,很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

0 阅读:0

规划君何方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