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肃经济不发达原因应怪罪于兰州天水等为河谷型带状城市研究

规划君何方洪 2024-04-07 15:08:37

最近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市的“天水麻辣烫”比较火爆,也让人们意识到我国经济较差的甘肃省人民的经济理念和思想观念并没有被禁锢,这里的人民思想解放程度一点都不比沿海发达地区差。但是甘肃省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1863.8亿元,仅有四川省会成都市的一半。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有47867元。2023年末甘肃全省常住人口2465.4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了26.9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8.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55.49%。人口还在不断流失。

为什么甘肃省经济发展不起来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研究认为,其实甘肃省的经济较差并不能完全怪甘肃人不解放思想,最主要原因还是受当地的自然状况与环境的限制。甘肃省地理位置不好,地貌复杂,环境条件比较恶劣,这决定了其必须依靠吃穷山峰和荒漠农业,同时还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

我们来看一看甘肃省的几个主要城市,全省第一大城市也就是甘肃省会兰州市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典型最出名的河谷型带状城市。兰州城区四面被高山峡谷包围,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穿城而过,兰州因所处的地形原因,城市建筑只能在峡谷中沿黄河而建,导致城市呈现出典型的河谷型带状布局。兰州主城区的东西长度长达33.4公里,而南北最狭窄的地方解放门,包括黄河在内宽度也只有800米。兰州市城区的长宽比大约在7:1,其带状程度可见一斑。西关什字由于北有白塔山,南有伏龙坪的挟持,宽度不足3公里,常常导致这里成为城市交通堵点。而最宽的地方也只有5至6公里,可谓地理上的“一线城市”。

没有想到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市也是有名的带状城市,其狭长的城区相比兰州市,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恐怕全国都只有甘肃省是全省第一大城市和第二大城市都是带状城市的省份。天水市为秦岭的边缘,与宝鸡市一样,母亲河渭河穿城而过。天水城区东西跨度达到了30公里,南北宽度不到两公里,长宽比达到了15:1以上。除了兰州市和天水市以外,甘肃省的地级陇南市也是带状城市,甚至可以说陇南市的狭长度远超兰州市和天水市,城区很多地方宽度只有三四百米。

甘肃省第一大城市兰州市和第二大城市天水市及主要的地级市陇南市、定西市、平凉市和甘南州府合作市、临夏州府临夏市均为河谷型城市城市,且前面六个城市均为带状城市。因此,甘肃省经济不发达且始终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应该主要怪罪于甘肃省这些主要城市均为河谷型带状城市。

河谷型带状城市真的太限制城市经济发展了,城市建设都找不到几块平整的土地,哪还有土地去选址建设大规模的产业项目呢?富士康等劳动密集型大型企业一个项目就要占地6000多亩(约4平方公里)的平整土地,兰州市和天水市工业园区哪还有这样的平地呢?

纵观我国的河谷型带状城市,兰州市、天水市、西宁市、攀枝花市、延安市、吕梁市、陇南市、康定市、马尔康市、合作市、定西市、阿勒泰市、张家界市、林芝市、昌都市、吉首市、恩施市等,都没有一个是发达城市。下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来专题研究我国河谷型城市,并分析河谷型带状城市对甘肃省的影响。

一、内涵、特征、分类与地域分布

(一)河谷型带状城市概念及我国西部河谷城市的地理环境

河谷型城市是指城市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城市。广义的河谷型城市本身不受地形约束,但城镇体系发育却受到地形条件深刻的潜在影响和限制,一般随地形、河流走向布局和延伸,是城市发展主轴。如关中盆地、汾河谷地、河西走廊等。河谷型城市的狭义定义,是指城市建成区主体或核心部分在河谷地形中发育的城市,且城市主体发育受到河谷地形及其周围山地直接限制的城市。

而河谷型带状城市就是河谷型城市的一种,也是最普遍最典型的河谷型城市。我国的河谷型带状城市主要有甘肃省会兰州市、甘肃第二大城市天水市,甘肃省定西市、陇南市、平凉市、合作市,山西省吕梁市,陕西省延安市,四川省攀枝花市、马尔康市、康定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湖南省张家界市、湘西州府吉首市等。

其中以四川省阿坝州府马尔康市最为典型,因为马尔康市是我国带状城市中最狭长的一座。城市东西长约13公里,南北宽仅300多米,长宽比高达40:1,是我国最著名的“一线城市”。虽然相比兰州、丹东、宝鸡等其他带状城市,马尔康市域的长度不算太长,但是看比例的话,城市非常狭窄。

我国西部地区多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分布区,为众多江河的发源地和流经区域,更是我国河谷城市的重要分布区。河谷城市因其主体发育受到河谷地形及周围山地、丘陵的直接限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本身被迫沿河流走向延伸,并向两侧山体上部扩展。

根据城市主体是否向山体上部延伸可分为“山城”和“谷城”。谷城是指城市主体在河谷内部发育,如兰州市、西宁市。山城则是指城市主体不但在河谷内部发展,而且依山势向山体上扩展,形成独特的“山城景观”,如山城重庆市的5D立体城市景观。

中国西部河谷型由于受到地形的强烈影响,使城市随地形的格局而布局,城市发展主轴通常沿主河道渐次伸展,呈现带状空间结构。城市主体在河谷的第二、第三级阶地上先行发展,再向外围,向山上逐步延伸。

由于河谷型城市地处两边,甚至四边山地、丘陵包围的低洼地带,河流总是沿地表的断裂带等薄弱地段下切,形成冲积、洪积盆地与阶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由山体、丘陵流向河谷,极容易产生洪水、滑坡、泥石流、塌陷、崩塌等多种多样的自然灾害。

如果河谷底部面积较小且狭长,并且两端出口紧束,可能引致河水倒灌,加重洪水的危害。由于河谷一般地处断裂带,不同等级的地震灾害频繁。加之近代以来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地质地貌的改变和区域性自然灾害的多发性特点,使河谷城市在其发展进程中受到自然灾害威胁和侵袭的频度、强度呈上升态势,且破坏力加剧。

(二)河谷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河谷型城市是指城市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城市。广义的河谷型城市本身不受地形约束,但城镇体系发育却受到地形条件深刻的潜在影响和限制,一般随地形、河流走向布局和延伸,此即是城市发展主轴。如关中盆地、后套平原、汾河谷地、河西走廊等。狭义的河谷型城市是指城市主体的发育受到河谷地形较为强烈的直接限制,城市本身被迫沿地形及其河流走向发展。

根据城市主体是否向山体上部发展可分为山城和河谷阶地型城市(简称“谷城”)两大类。河谷阶地型城市是指城市主体在河谷底部河流阶地上发育,如甘肃省会兰州市。山城则是指城市主体不但在河谷底部发展,而且依山势向山体上延伸,形成独特的“山城景观”,如我国最大山城重庆市、四川山城攀枝花市等。

河谷阶地型城市由于独特的内涵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地形对城市发展格局的强烈限制而迫使城市随地形的格局而布局,而我国河谷城市的规划建设讲究“因山就势”,所以我国的河谷阶地城市基本都是沿着山势起伏绵延开来的。

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为群组形态,城市布局一般具有明显的组团特征。因为河谷城市受到地理条件限制,不可能像平原城市一样摊大饼,所以只能在河谷中零星分布的平地上布局城市用地,所以河谷城市就形成了组团式形态。

三是城市发展主轴一般沿河流主河道伸展,呈现带状密集空间结构。河谷城市沿着河流发展,而主河流的冲积阶地上往往会形成一些平整的土地,这就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所以这些河谷城市就会顺着主河道伸展开去,形成了带状城市形态。

四是城市主体一般在河谷的第二、第三级阶地上先行发展,再向外围、山上逐步延伸。河谷的第二阶地和第三阶地往往是最佳的城市建设用地,不受洪水的影响,且土地较为平整,取水和排水都比较方便。但是在第二阶地和第三阶地土地用完后,城市发展就只能朝着外围的山坡上延伸了。

五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必出现“跳跃”发展,即由于河谷的天然限制,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扩散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比平原型城市要强烈的多,必将跳出河谷,向外围寻求支撑点,如卫星城镇。

六是河谷型城市的城市容量与规模有明显的限制。城市病(如环境污染、交通问题等)也比相应规模和性质的其它类型城市出现的时间早,而且一般较为严重。七是城市布局独特,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景观与其它城市差别显著。

(三)河谷型城市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河谷型城市分类结果差别很大。一般的河谷型城市可采用以下几种分类方式分类,分别是按地形条件分类、按城市职能分类、按城市规模分类、按交通方式分类。

1.按地形条件分类的河谷型城市

一是依据地貌格局及其封闭程度。盆地式封闭型河谷型城市,即城市布局在地形封闭、向外围发展较困难的盆地河谷中,如甘肃省会兰州市;川地式半封闭型河谷型城市,即城市布局在平直伸展的河谷中,如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市等。

枝状半开放型河谷型城市,即除了主河谷以外,次河谷也相当发育,呈现出十字型、叉式或鱼骨式等形态,如青海省会西宁市、革命圣地延安市、山西省地级吕梁市等,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把这种十字型河谷城市叫做“回旋镖”城市。

河谷向某方向敞开的开放型河谷型城市,如陕西第二大城市宝鸡市敞开的空间就是关中平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老城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位于山谷中,被雅马里克山(妖魔山)、红山等山体夹在中间,沿着曾经的乌鲁木齐河(现在干涸了后变成了河滩快速路)南北向发展,但是北面是天山北坡平原区,包括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昌吉州府昌吉市和阜康市方向都是开敞空间。

三是依据河谷内河流交汇状况。单河道河谷型城市,如沿着黄河发展的甘肃省会兰州市、沿着渭河(籍河)发展的甘肃省天水市等;双河道河谷型城市,即城市中有两条河流交汇或流过,如沿着长江和嘉陵江发展的重庆直辖市,沿着长江和闽江发展的宜宾市,沿着长江和沱江发展的泸州市等;

枝状多河道河谷型城市,指支流沿城市短轴方向交汇干流的河谷型城市,如沿着湟水和北川河、南川河枝状发展的青海省会城市西宁市等。

三是其它分类。依据长短轴长度之比值可分为狭长型、中间型、短胖型;依据地貌类型可分为丘陵式河谷型城市和山地式河谷型城市;从成因上可分为阶地式、地堑式河谷型城市等。

2.按职能分类的河谷型城市。城市职能反映了劳动地域分工差异,这种差异是构成城市地域结构基本特征的重要因素。现采用将各种主要职能相结合的方法划分河谷型城市类型。一是综合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这类职能城市包括省会、直辖市、地区中心等几类河谷型城市,如重庆市、乌鲁木齐市、兰州市、西宁市等。

二是工矿业职能。包括矿业河谷型城市,专业性,有一定综合性的工业河谷型城市,如铜川市、攀枝花市等。三是交通运输职能。包括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等。四是风景旅游和休息疗养职能。五是军事职能。

3.按城市规模分类的河谷型城市。一是城区常住人口规模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目前全国只有重庆市一个超大城市;二是城区常住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比如甘肃省会兰州市、青海省会西宁市、陕西省会宝鸡市。

三是城区人口规模超过50万的中等城市,比如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和最近因麻辣烫突然爆火的天水市、四川省钢城和阳光花城攀枝花市、革命圣地延安市;四是城区人口规模小于50万的小城市,比如甘肃省地级陇南市、四川省甘孜州府康定市、阿坝州马尔康市、西藏自治区地级林芝市、昌都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首府阿勒泰市等。

4.按交通方式分类的河谷型城市。一是水运、铁路、公路为主的交通方式,如综合交通型城市重庆市等。二是铁路、公路为主的交通方式,如兰州市、宝鸡市等城市。三是公路为主的交通方式,如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我国绝大多数河谷型城市对外交通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有水运条件的,由于各种原因,发展也非常缓慢。广大内陆地区,河流几乎不通航。

(四)河谷型城市的地域分布

河谷型城市是世界上分布较为广泛的一类城市,在山地和丘陵地区尤为突出。河谷型城市在我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区域性,尤以西部地区的河谷型城市具有代表性,各种规模、职能、性质的河谷型城市基本上在该区都有分布,中国西北地区河谷型城市的发展就是典型例证。

西北地区的地貌由高原、山地荒漠、丘陵、盆地组成,绝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的荒漠景观。由于西北地区地处中国三大地势阶梯中的第二级,河流自西向东穿过各种地貌类型,或者由高山流向盆地、走廊而消失,所以在西北地区形成了众多的河谷、川地与盆地,例如黄湟谷地、关中平原等。

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发达之地,也是城市诞生与发展的摇篮之一,尤其是有河流流过的地理位置较好的河谷、川台地、盆地均可以发展和建设河谷城镇,甘肃省会兰州、青海省会西宁市、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市、陕西省地级市宝鸡、延安、永登、阿勒泰等城市均是如此。

二、自然环境对河谷型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一般关系是:大范围区域的自然环境能够影响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可以改变小范围城市内部的自然环境。但这种关系法则对于反映自然环境对河谷型城市的影响则不十分确切,因为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在局部范围内大大限制了城市发展的规划布局,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与职能选择。从长远效应看,前述自然要素均对城市发展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主要的自然影响因素与过程有下列几种,分别是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

(一)地貌地质条件

区域性的地貌格局与构成是河谷型城市布局与发展的地形基础。河谷型城市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布局与发展的,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群体结构。地形对城市群体发展的影响不仅是直接的地形限制,更主要的是和其它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城市空间结构与整体发展,例如中国西北地区河谷型城市宏观布局基本上受地貌格局的控制。

河谷的地形结构和形态与城市的规划布局和建设直接相关。河谷长度、宽度、几何形状、封闭程度、面积、山体坡度、阶地规模、分布等都对城市建设产生影响。河谷地貌格局决定了河谷型城市用地规模和封闭程度。河谷形状越接近于平原性质,城市发展与布局越能体现出平原型城市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山体的工程地质状况和坡度大小,即适宜建筑程度决定着城市能否向山上发展。同时,现代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合理成本的前提决定着城市向山上发展的高度与强度,这也是河谷型城市存在象兰州市和重庆市这两类特别典型城市的原因之一。

(二)水文条件

水文条件主要是指河流的水文状况,与河谷地形的相对位置组合关系、降水量、地下水状况等。河流的通航状况、洪水期淹没面积等也对城市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河流水文状况与城市建设直接相关的是流速、流量及年变率等,它们和河谷地下水的数量、质量一起是河谷型城市的主要限制因素,因为它不但限制着城市的可用水量,也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河谷型城市河水污染程度要比同等条件、同等规模的平原型城市严重,因为前者的城市布局是带状结构,这对城市工农业生产,甚至同流域其它城市的生产生活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河流与河谷地形的位置组合关系是指河流以河谷中的交互位置及河道对河谷地形的分割状况,因为河谷型城市总是在河流交汇处或河谷中面积较大的地点优先得到发展。城市各功能区如工矿企业对用地的要求是不同的,城市各组团将根据其要求选择最佳布局点。这种选择要比平原型城市狭窄的多,甚至无法满足要求而导致城市布局的分散化和城市性质的变化。

河流的通航程度,即水运对城市布局的影响是明显的。有水运条件的城市,如重庆市,码头、仓库、甚至铁路都沿河布局,部分依靠水运的工业也临河布局,形成沿河工业走廊。而无水运条件的城市,工业企业为临路型。一般情况下,这类城市的铁路线沿山麓通过,沿河则修建滨河公路,成了人们休息观景的理想之地。

降水量、洪水等与城市灾害有关。若山体坡度大,表层覆盖物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则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城市建设,如兰州市的滑坡、泥石流灾害。但降水量大的地方也可大大降低河谷空气的污染程度,有益于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

(三)气候条件

影响城市最大的气候因素莫过于风向和风速。由于城市河谷山体的阻挡,河谷中空气与外围空气交换速度有一定程度的减慢,若有逆温天气存在,河谷型城市大气污染将更为严重。将污染大的企业布局于下风向,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比平原型城市更为迫切和重要。

因此,研究风力对河谷型城市的影响是极为现实的。有趣的是,极有可能发生下述矛盾:河谷的下风向与受污染的河流的流向相反,或者与该城市用地产生矛盾,例如某河谷型城市想发展大型化工企业,各种条件最佳,或者唯一符合企业要求的用地却处在上风向,而这个项目是千载难逢的推动城市发展的机遇之一。在上述情况下,要做出合理的选择往往是十分困难的。这种矛盾在河谷型城市的发展和布局中要比其它类型城市典型的多。

四、河谷型城市的社会经济功能分析

中国河谷型城市在工业化以前,基本上是政治、军事功能性质,可以称其为政治、军事堡垒一城邑,经济功能很弱。由于河谷型城市的地形优势和处于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三国时期的陈仓(宝鸡),是陕西、四川和甘肃三省的咽喉要道。再如兰州市扼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据《读史方舆记要》的作者曾指出“控河为险,隔阂羌戎,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城为最。岂非以介戎夏之间,居襟喉之地,河西陇左安危之机,常以金城为消息哉”。由于金城(兰州)是中央王朝联系周边少数民族和西域边疆的必经之地,因而变成了中央王朝防御周边强大民族的军事要塞和政治中心。

还有重庆市,背依重峦叠嶂之地,面临两大江河,溯江而上可沟通四川盆地内部及滇、黔、陇诸省,顺江而下,有“遥牵吴、楚、闽、越、两粤之舟”之说,可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唐宋以来,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文化的发展,河谷型城市军事、政治功能非但没减弱,反而得到了加强。

部分河谷型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提高了。如重庆市,到公元1840年,逐渐成为巴蜀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商业及交通枢纽地位极其重要。当时四川省的井盐、茶叶、生丝、药材等均由内河航运至重庆集中,再由长江运输,转销到长江中、下游各地。

总体而言,1900年之前,河谷型城市并无多少工业,对城市功能影响不大。这与中国河谷型城市多处于发展水平低的内地,而全国社会经济重心自唐宋以来南移,近、现代工业又先从沿海兴起有很大关系。20世纪以来,尤其是建国后,自然、社会经济区位重要的河谷型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城市社会经济地位提高很快,工业、商贸、文化、交通地位有了长足提高,并逐渐成为城市的主导功能,如重庆市、兰州市。

同时,由于现代工业向内地推移,自然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矿业城市数目增加很快,而相当种类的自然资源又分布于山区,这就形成了许多工矿业河谷型城市,如陕西省铜川、四川省攀枝花等。

另外,还有国家政策导向和为军事目的而形成的河谷型城市等。这些河谷型城市现在功能相对比较单一,但部分城市今后会逐渐趋于完善。迄今为止,河谷型城市的社会经济功能虽然向综合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但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差别很大,远落后于平原型城市的发展水平。

总体来讲,河谷型城市社会经济功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总演变趋势是由政治、军事功能发展到以政治、商贸、军事为主的中心城市,再进入到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生产、服务中心的阶段。伴随着河谷型城市社会经济功能的演变,城市地域结构也相应发生很大变化。

五、河谷型城市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一)河谷型城市的发展规模与性质

河谷型城市自然条件的限制性是很强的,它不但有建设用地数量、质量的限制,而且有水资源、气候及气象条件的限制。水资源限制是指城市水源的供水能力与潜力,以及所允许的污染程度。气候、气象条件是指大气的扩散速率等,即所允许的大气污染水平。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将对城市的规模与性质产生相当的限制。因此,科学地确定河谷型城市的规模与性质是城市发展的前提,这与城市的规划布局、职能、性质、地域结构等有很大关系。

(二)河谷型城市的宏观产业布局

河谷型城市产业宏观布局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工业区的分布问题。从中国河谷型城市的布局来看,城市形式与内涵基本符合同心圆规律,即工业布局于城市中心的两侧或四周。由于河谷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使得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如果有逆温天气,情况就更为糟糕。

实践证明:多中心组团结构河谷型城市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规划布局结构。在慎重确定各组团职能与性质的基础上,工业布局要打破同心圆规律的束缚,采取多中心组团的结构模式,重污染工业区应布局于下风向。但在实践中却屡次违反这一原则,如兰州市的兰州钢厂、热电厂就布局在兰州市的上风向,加重了大气污染。

从流域角度考虑,也许某一城市的污水对该市影响不大但却有可能污染近临城市的用水,尤其是随着带状城市群的形成,上游城市对下游城市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如黄河上游的西宁、兰州、银川三市,西宁的污水先到兰州市,然后,两市受污染的黄河水流至河套平原,对银川市及其下游的消极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要求区域或流域城市群体或城市系统的发展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防止未来恶性事态的出现。

(三)河谷型城市的交通问题

河谷型城市的交通网络格局是制约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一般而言,由于河谷山体的限制,城市主干道或航道均是沿主河道伸展,横干道必定与主干道形成相当数目的交点,同时又难以象平原型城市那样修环形线或绕城过境干道,这给城市的主轴干道形成很大的交通压力,尤其是盆地式城市,由于隘口的存在更是拥挤不堪。

因此,河谷型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等级都不高。所以,在河谷型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主干道的规格与指标一般应该比正常规划标准高出一定比例,如兰州市庆阳路、中山路的改造就是因为街道太窄,交通不畅,不得已才下大力气改造。

实际上,河谷型城市应修建沿山、沿河两条动脉干线。值得注意的是,山城的交通网络与谷城有明显差异。重庆市是有主干道、次干道、跨河桥、隧道、索道、缆车道、电梯、步行石梯等组成特有多层次、多结构立体道路体系。道路干线将各组团、各行政区连通,但因沟壑丛生、江岸陡峻、山水相隔、道路缺乏迂回弹性,使得环状和迂回状路网很难形成,道路网络不健全,内环不全,外环不畅,人车混流,正如民谚“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坐车常挨堵,遇雾船又停,水旱两路难,进出愁煞人”。从中可见山城交通问题的严重程度。

(四)自然灾害与河谷型城市建设

河谷型城市的自然灾害是多种多样的,有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等,一般地,河流总是沿地表的断裂带等薄弱地段下切,形成冲积、洪积盆地与阶地,而断裂带往往就是地震多发区。同时,由于河谷地形的狭小,洪水到来时水位突升,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如重庆市。1981年7月14日,涪江沿岸发生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洪峰高达19.15米,损毁房屋10多万平方米。

再如兰州市,滑坡、泥石流在兰州城区附近分布较为广泛。据统计,兰州市发生过泥石流的较大型沟谷达36条,全市范围内2至5年就有一次灾害性泥石流发生。1964年,洪水沟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伤亡209人,中断铁路交通34个小时。因此,河谷型城市的自然灾害是相当严重的,城市建设不能不考虑灾害的影响,否则后患无穷。

(五)河谷型城市旅游资源开发

河谷型城市由于谷中有山,外围有山,若山清水秀,城市布局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建筑设计、布局新颖别致,则将是一难得的旅游胜地。兰州市就是典型例证。兰州市中心景观设计的主导思想为中轴线。

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城南皋兰山巍峨雄伟,城中黄河蜿蜒东流的自然景观以及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南北向以皋兰山的三台阁,经铁路局广场、中心广场、人民公园、宽敞的滨河路到黄河边的望河楼,形成有韵律、有层次的中轴线。

东西向从火车站广场,途经盘旋路、中心广场、南半什字、培黎广场、西站的带状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形成中轴线。城南的皋兰山,途经五泉山公园、优龙坪等,连绵起伏,形成了以三台阁为龙头,伏龙坪为龙尾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城市景观。

沿黄河南北则构思了以体现丝绸之路古道主旋律的滨河路、敦煌研究院、甘肃画院、中日友谊亭、水上服务中心等建筑以及平沙落雁、丝绸古道、埔浪等雕塑、白塔远眺、儿童公园、中山桥、白云观等游览点,构成了多彩多姿的画廊。

六、河谷型带状城市空间形态对兰州市及整个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发展建议

(一)兰州对于河谷型带状城市空间限制的突围的执念分析

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兰州“两山夹一河”的自然环境吸引着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显现过深远的历史,也诞生过灿烂的文化。作为我国最典型的河谷型带状城市,甘肃省会兰州市对突破地级条件限制始终都有一个执念。

所以兰州人一直都非常羡慕关中平原的西安市、成都平原的成都市、中原地区的郑州市、江汉平原的武汉市、江淮平原的合肥市等平原城市,因为平原上的城市可以围绕着一个中心像“摊大饼”一样的不断地扩大,可以修五环到六环那样的环形路。比如位于成都平原的成都市就形成了“棒棒糖”状的城市空间形态。

但是山谷之中的兰州人民却只能高山仰止,大河前横的兰州市,当地人民形容兰州市主城区的时候把它比作牛肉面馆里抻开的一根长面,狭长的兰州城区正好对应了世界闻名的“兰州拉面”。所以当兰州市这座城市发展出现的问题时候,比如经济水平不高、城市交通拥堵、城市产业布局和市民居住空间受限时,大家就会把这一切归罪于兰州市的河谷型带状地理特征。

但是这也不能说毫无根据呀,毕竟事实就是如此。在刚刚解放不久,作为我国三线建设重点城市的兰州市,其编制的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新中国批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在国家建委审查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时,还曾经提出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兰州不宜发展过大”的担忧。一伸手就是城市发展的天花板,这近乎成为了这几十年时间里,兰州发展最大的一个痛点。

所以全体兰州人都格外地渴望走出去山谷,不再受山谷的限制,兰州这座城市也是如此。就是时至今日,兰州人也在不断探索跳出兰州发展兰州的实践,比如兰州市在河谷之外的秦王川规划建设了国家级兰州新区。基本已经可以佐证河谷限制的不是城市而是我们的眼界这件事了,尤其是兰州的北上之路。作为城市扩容规模最大、变化最剧烈的一个样本,兰州北上一直延伸到新区,无疑就是大兰州空间构想中最大的执念。

兰州作为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随着国家功能的注入及人口的不断流入,中心城区所在的黄河河谷区域人地矛盾高度紧张;兰州并非没有向外进行城市空间扩张,但兰州新区的建设不仅没有缓解中心城区的空间压力,中心城区的空间压力反而在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兰州所处的复杂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兰州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没有与地理条件相匹配才造成当前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二)地理空间特点是兰州城市空间格局形成的核心因素

兰州的长距离跨越式发展不符合城市空间向周边蔓延发展的一般规律,由其发展历程可知,兰州城市空间跨越式发展的推动力为省级或国家战略功能的注入,这种外部重大功能的嵌入,需要的是大尺度空间,但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兰州中心城区周边并不具备这个空间条件。

兰州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黄河由西南流向东北,切穿山岭,形成了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状河谷地貌形态。兰州主要的地貌类型为石质山地、黄土梁峁丘陵及河谷川台盆地,这三大地貌类型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 19%、66%和15% 。

主要的人口承载空间有新城盆地(32km²)、泥湾一什川盆地(37km²)、青城一水川盆地(23km²)、秦王川盆地(397km²) 和榆中盆地(165km²),以及黄河谷地、湟水谷地、庄浪河谷地、苑川河谷地和大通河谷地等,这些河谷盆地是兰州开发建设的集中区域。

其中,兰州中心城区处于“两山夹一谷”的黄河谷地,是兰州最核心的城镇化空间,该区域还包含了西固—安宁堡盆地、城关盆地,这些盆地两侧为山地。

兰州各类山地丘陵面积大、分布广且起伏度较大、多为湿陷性黄土,因此并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城镇建设。而适宜进行大规模城镇建设的兰州盆地、榆中盆地和秦王川盆地分别位于兰州市域的南、东、北,且相隔距离远,其中兰州盆地和秦王川盆地相距60km,榆中盆地和兰州盆地相距30km,其独特的地理格局就了兰州空间跨越式的发展。

(三)区域尺度的兰州需要借鉴重庆市的组团式发展模式按照区域特点解决问题

通过对兰州地理条件的分析发现,兰州各盆地之间的距离基本都在30至60公里,而这个距离一般是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尺度,如南京到镇江的距离是50公里,郑州到开封的距离也仅为60公里;我国著名的多组团城市重庆,其城市内部组团与城市中心之间的距不超过30公里。

由于自然地理的特点,虽然同为一个行政区范围,兰州却不能够按照普遍的模式去谋划它的空间格局发展,更不能延续当前的“单中心”发展格局。因此,兰州市应该学习同为河谷型城市重庆市的组团式发展模式,按照多中心组团的发展格局去规划兰州城市空间的发展路径。

对相对城市规模( 中心城区200万人量级) 并不大、发展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市当中相对较弱的兰州来说,以行政手段强行疏解中心城区的空间并不能解决兰州的人地矛盾,反而会加深兰州发展不足的问题。

因此,这一轮兰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化城镇空间格局的核心抓手是牢牢把握住省会城市功能是吸引人口的核心动力这一特点,做强外围组团。积极培育兰州外围组团的产业功能,同时加强包括科创、生产服务,以及高水平教育、医疗、体育等在内的省会城市功能建设与培育,将兰州新增人口“截留”在外围组团,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

不同于中东部省会城市往往处于平原或者相对广阔的河谷空间,兰州复杂的地理环境对城市空间的约束作用更为强烈。在早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兰州的城市规模与其自然地理条件基本匹配,城市空间的问题并未凸显。

但是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决定了兰州的城市规模在“城镇化下半场”不可能始终保持在完全适应自然条件的高度上,当城市的各种问题暴露出来后,也给予了我们从全新视角审视兰州城市空间发展规律和模式的契机。

0 阅读:1

规划君何方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