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被彭德怀击败,叫嚣使用原子弹又被杜鲁门解职

睿昊聊历史 2023-04-23 13:12:12

“五星上将”是美军历史上的特殊军衔,最早设立于1944年12月15日,只有战时状态才会授予。在获此殊荣的十位将领中,很难分出绝对的高下和伯仲,但论知名度和争议度的话必定是麦克阿瑟胜出,总结归纳为“在豪横中生,在豪横中亡”。

在麦克阿瑟豪横的人生中,唯一的“滑铁卢”就在朝鲜战场,可谓是兴冲冲来灰溜溜走。面对彭德怀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他在接连战败后依然口出狂言,甚至叫嚣使用原子弹来结束战争,最终被杜鲁门总统解除职务。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客观公正的原则,文史不假带您回顾历史,走进麦克阿瑟的复杂人生。他如何从“学渣废柴”成为“功勋将领”?如何从“功勋将领”变为“战争狂人”?如何从“战争狂人”沦为“解职老兵”?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的小石城,成功的军事家和不成功的政治家。他历任西点军校校长、远东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总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三次竞选总统都以失败告终。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父亲名叫阿瑟·麦克阿瑟,曾是美国的陆军中将,也是儿子在军事领域的启蒙者和领路人。从6岁上学开始,父母亲就不断鼓励和引导他读书上进,可结果却事与愿违。

从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麦克阿瑟从来都不是别人眼中的好学生,每门功课都是平平无奇。1899年,他在父亲的帮助下成功考入了梦寐以求的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中国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朝中有人好办事,朝中无人莫做官。看来,这句话在美国也是成立的,属于颠簸不破的真理。

进入西点军校后,麦克阿瑟好像突然开窍了,学习成绩、体能测试和社交活动都非常出色。最终, 他以98.14分的历史最高成绩毕业(至今无人超越),成为了美国陆军的一名基层军官。

1914年6月12日,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同德皇威廉二世会谈后准备加速战争进程,遂于当月底前往萨拉热窝去挑衅并遭到枪击身亡。以此为借口,德国、俄国、英国和法国等国都纷纷卷入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

在一战爆发之初,美国宣布保持中立,大发战争横财赚得盆满钵满。到了1917年4月,它宣布加入了以英国、法国和俄国为主的协约国阵营参战,还组建了第42步兵师奔赴欧洲战场。

作为第42步兵师的参谋长,麦克阿瑟终于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满怀信心抵达了欧洲。为了鼓舞士气,他在战前动员时慷慨激昂,形容这支由各州拼凑而来的部队“犹如一道跨越长空的彩虹那样绚烂多彩”,故而得名“彩虹师”。当然,现如今也有人形容这属于“彩虹屁”。

麦克阿瑟指挥得当,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打出了“彩虹师”的气势,也打响了自己的名头。不过,由于个人的性格火爆,他时常与自己的上级发生冲突,终于导致双方关系紧张。因此,即便后来成为了代师长,但军衔却依然停留在准将。

1919年6月,麦克阿瑟离开作战部队返回西点军校,担任了该校的校长,也成为建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在任职期间,他除了加强理论教育和体能训练,还创造性地将“责任、荣誉、国家”作为治校核心和根本。

西点军校

得益于麦克阿瑟的励精图治,西点军校越办越好,真正成为了美国的最高军事学府,没有之一。但是,由于他的桀骜不驯和我行我素,又一次成为了遭人非议的角色,甚至被很多人视为眼中钉,比如新上任的陆军参谋长潘兴。

潘兴性格沉稳,低调内敛,自然不喜欢张扬和豪横的麦克阿瑟,属于咋也看不顺眼。于是,他很快就借故解除了对方的校长职务,还将其远远发配到了菲律宾去任职,也算是眼不见心不烦吧。

虽然人离开了西点军校,但麦克阿瑟的改革精神和举措却留了下来,而且生根发芽。可以说,他开创的现代军事思维和教育理念,对美国乃至全世界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1930年11月,麦克阿瑟被胡佛总统任命为陆军参谋长,开始着手进行美国陆军的改革。不过,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已经爆发,由于和平主义和孤立主义的思潮高涨,他的改革可谓是步履维艰,既要保证军队战力,又要缩减军费支出。

1932年11月,主打振兴经济新政的罗斯福以472票对59票的压倒性优势击败现任总统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不过,麦克阿瑟依然担任着陆军参谋长一职,继续着自己的一系列军事改革举措。

1935年,麦克阿瑟卸任陆军参谋长一职,担任了菲律宾总统奎松的军事顾问,开始筹建美军驻菲律宾师。看得出来,面对当时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法西斯势力的咄咄逼人,美国已经在提前布局亚太战略。

到了1936年8月,麦克阿瑟已经成为驻菲律宾总司令,统领着2万名美军士兵和11万名菲律宾士兵经营东南亚堡垒。同时,这里还部署了200多架飞机和数十艘军舰,小心看护英美两国的势力范围不被日军染指。

1941年12月7日凌晨,在永野修身的推动下,在山本五十六的策划下,在南云忠一的指挥下,日本第一航空舰队以赤城号、飞龙号、瑞鹤号、加贺号、苍龙号和翔鹤号这六艘航母为核心,长途奔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驻地,史称“偷袭珍珠港”。紧接着,日军又如法炮制轰炸了美军在菲律宾的机场,再一次大获全胜。

在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后,日军开始在菲律宾多地进行登陆。丧失了海军和空军的支持,岛上的美菲联军节节败退,最终无奈撤往了巴丹半岛。临行前,麦克阿瑟留下了那句豪言壮语——I'll be back(我会回来的)。

抵达澳大利亚后,麦克阿瑟担任了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下辖有陆军司令部、空军司令部和海军司令部,分别由布莱梅、布雷特和利里担任司令。对于这种机构设置,他显得非常不满,认为自己的权力被分散了,甚至这样表示:

在这场战争的所有错误决定中,最莫名其妙的恐怕就是没有建立太平洋的统一指挥。

1942年中途岛海战后,美军彻底扭转了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的颓势,由战略防御转向了战略进攻。受此影响,麦克阿瑟及时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准备从瓜达卡纳尔和巴布亚同时反攻,主动避开日军的稳固据点后“越岛前进”。

到了1944年初,随着太平洋战场的形势明显好转,麦克阿瑟的劣性又一次暴露无遗,成为了矛盾的制造者。在和尼米兹的合作中,他与对方多次产生分歧和争执,尤其在进攻方向上更是严重对立。

麦克阿瑟主张以新几内亚为跳板,率先光复菲律宾等南亚国家,然后才是中国沿海;而尼米兹则主张分割驻扎在南亚的日军,先行光复中国沿海。最后,罗斯福总统亲自出面拍板,终于平息了这场纷争。

1945年1月,盟军终于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以北的仁牙因湾登陆,成功赶跑了被日军奉为“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就这样,麦克阿瑟的声望日隆,多次在记者面前语出惊人,以救世主的形象示人。

1945年8月15日,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全权负责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和经济重建工作。

9月2日,同盟国在美军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受降仪式。当天,日本派出了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签署投降书,而麦克阿瑟则作为盟国代表签署受降书,同时发表了一段演讲:

代表地球上大多数人民的我们,并不是带着怀疑和憎恶才聚集到这里。从过去的流血与杀戮中,我们在自由、宽容和正义之下创造了更加美好的世界。这是我所热切盼望的,也是整个人类所期望的。

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美国对日本实施了独自占领和接管统治。于是,作为驻日盟军最高长官的麦克阿瑟便集大权于一身,基本取代裕仁天皇成为了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俨然就是“太上皇”。

作为“万世一系”的统治者,天皇在日本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裕仁还是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因此,于情于理他都应该受到战争审判,这样才能对得起广大的战争受害国。​

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美国政府竟然要求麦克阿瑟采取措施保护裕仁,保留天皇制以构建反苏反共堡垒。之后,他开始效仿自己国家对日本进行改造,不断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输入。

客观的说,麦克阿瑟确实消除了日本的一部分封建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残余,但是很不彻底。甚至于,他的举措还为今天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埋下了隐患,也提供了土壤。

1948年8月和9月,朝鲜南北地区先后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分别形成了以李承晚为首的政府和以金日成为首的政府。之后,驻扎在半岛的苏军和美军都相继撤离,将守卫国土的职责移交给了南北双方。

1950年6月25日,南北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朝鲜战争从此爆发。由于北方的金日成政权准备充足,很快就将南方的李承晚政权打得溃不成军,短短三天便攻占了韩国的首都汉城。

为了维护半岛的均势,美国迅速拉拢了一帮追随者。比如,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菲律宾、加拿大、荷兰、土耳其、卢森堡、希腊、新西兰、泰国、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和南非,大家共同拼凑了所谓的“联合国军”,由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统一指挥。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成功指挥了仁川登陆,一举将朝鲜人民军从中间拦腰切断。自此开始,朝鲜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逆转,金日成的部队被迫大幅后撤,损失比例甚至超过了半数。

10月1日深夜,刚刚完成建国一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北京的国庆焰火尚未熄灭之时,国家领导们齐聚颐年堂会议厅商讨朝鲜局势。期间,毛主席通报了金日成的亲笔信,对方以近乎求救的口吻表示:

敌人趁我们严重的危机,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只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帮助,在敌进攻三八线以北的情况下,急盼中国直接出兵以援助我军作战。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不能任由美国欺凌朝鲜,更不能任由美国威胁自己的边境。不过,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到万不得已应该尽量避免直接交战。之后,周总理代表我国政府发出了严正声明: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邻人的肆意侵略。

由于中美双方并未建交,两国政府间没有直接的沟通途径。于是,周总理又约见了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请他向美方直接转达如下信息:

如果越过三八线以北扩大战争,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当时,“联合国军”已经基本完成了战前的既定目标,打赢了一场有限的局部战争。而且,杜鲁门政府也不愿意与苏联、中国同时为敌,参战各国也担心引发新的世界大战,都倾向于“见好就收”。

但是,作为前线指挥官的麦克阿瑟却不这样认为,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他甚至公然与杜鲁门总统唱反调,公然质疑自己的政府。在他的命令下,“联合国军”不仅越过了三八线,而且还派飞机多次入侵中国领空进行挑衅。

忍无可忍之下,毛主席终于做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提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任命彭德怀作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作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我方派出了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和第66军,另加三个炮兵师和一个高射炮团。

1950年10月16日,第42军作为先头部队首先秘密入朝。三天后,彭德怀也抵达朝鲜境内,深入到战火纷飞的桧木洞并且会见了金日成。据当时的军事秘书杨风安这样回忆:

当时金日成孤身一人,他手头的部队已经失去了联系,战场形势万分危急。

入朝以前,彭德怀设想过朝鲜战场的局面,但却没想到会如此不利。由于缺乏充足的物资补给,他和金日成商量后决定先进行短期休整再发起攻势。据《彭德怀自述》记载:

带兵打仗几十年,还没有遇到过像那样既不明敌情,又不明友情和地形的被动情况。

身处北京的毛主席始终关注着朝鲜局势,通过情报获悉麦克阿瑟并不知志愿军已经入朝,仍然还在大张旗鼓向北推进。于是,他电告彭德怀和志愿军指挥部:

抓住战机,尽快部署,争取初战胜利。

由于攻其不备,志愿军凭借凌厉的攻势初战告捷,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之后,彭德怀在大榆洞一带召开了总结大会,客观冷静地指出:

麦克阿瑟虽遭到第一次战役的打击,但美军主力并未受大的损失。同时,他对我军的具体兵力还不清楚,肯定还要向鸭绿江再次进犯。我们装备落后,如死拼硬顶肯定会吃亏,不如暂避其锐气边打边退,后撤30至50公里以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寻机歼敌。

在进行军事准备的同时,彭德怀还以一名政治家的远见发起了政治攻势,请示组织是否可以大规模释放一批各国战俘。毛主席接到电文后非常赞同,当即这样回电:

释放一批战俘甚好,而后无需再请示。

通过这次大规模释放战俘,彭德怀彻底破除了美国对我军的污蔑和诋毁,结结实实给麦克阿瑟上了一课。果然,在第二次战役中,出现了“联合国军”士兵成规模集中投降的事件,因为他们坚信我方会善待战俘。

第二次战役取得了比第一次战役更大的战果,成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绝大部分朝鲜领土,迫使敌人转为了被动防御。不过,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却不幸牺牲于这次战役。

通过前两次战役的胜利,志愿军的士气极为高涨,甚至滋生了一些轻敌冒进的观念。作为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立即制止了这股苗头,还向毛主席汇报了关于第三次战役的计划:

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更加缩短,兵力更加集中,对他们的联合作战非常有利。因此,我军目前仍应采取稳进的态势,以弥补在后勤供给方面的实际困难。为避免意外,拟集中4个军首先歼灭伪一师,相机再打伪六师。如发展顺利,再打伪三军;如不顺畅,即适时收兵。上述各项妥否盼示。

第三次战役打响后,中朝联军向南推进了多达100公里,战况出奇的顺利。不过,经过了前两次战役的教训,麦克阿瑟显然学精了,下令部队边打边撤。

1951年1月1日,就在第三次战役进行之际,毛主席发表了题为“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元旦社论。其中,他这样指出:

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两个多月的英勇作战,证明了甚至在没有飞机坦克和很少大炮的条件下,“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军队也是可以击败的。因此,当进入1951年时,帝国主义对于我们的侵略虽然还没有停止,但我们却是满怀信心地面向着光明的将来!

当看到毛主席的元旦社论时,当看到第三次战役的报告时,位于东京帝国饭店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办公室却哗然了。麦克阿瑟无法想象,志愿军会如此之快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因为,他很清楚双方的武器装备悬殊和后勤保障悬殊,己方士兵每天都能领到罐头、面包、饼干和香烟等物,而对方士兵甚至连饱暖都难以实现。

面对军事上的被动,面对政治上的被动,麦克阿瑟依然继续豪横。甚至于,他在明知白宫方面有意降低调门的同时,自己却继续大放厥词,威胁中国要动用原子弹进行轰炸,瞬间引起了多国政府的恐慌,也引起了苏联的警告。

1951年4月11日,已经忍无可忍的杜鲁门总统终于下定决心,以“未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政策”为由解除了麦克阿瑟的所有职务,由李奇微接替他继续指挥“联合国军”。不过,继任者的心情却比朝鲜的严冬还要寒冷,充满遗憾地表示:

这是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对自己、对长官都丧失了信心,完全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干什么……。我视察过的每一个指挥所,都给自己以同样的感觉,已经丧失了信心和斗志。

尽管遭到了解职,但麦克阿瑟却依然没有收敛,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五星上将和“日本太上皇”。1951年4月16日,他在东京数十万人的欢送下高调地离开日本,返回了自己的国家。​

回国以后,麦克阿瑟一刻也没有消停,很快就在国会发表自己的告别演说——《老兵永不死》。之后,他的支持度引爆了全美,甚至多地还爆发了民众反对杜鲁门政府的示威游行。

两个月后,国会为了安抚麦克阿瑟,也为了表彰他的战功,特意制作了一枚金质勋章。此事过后,他错误地以为自己获得绝对民意支持,竟然宣布参加1952年的总统选举。​

麦克阿瑟在军事上或许有两把刷子,但在政治上显然差得很远。竞选开始后,他完全搞错了方向和重点,继续以“战争”和“安全”作为侧重点,鼓动选民投票支持自己。

当时,美国民众对于朝鲜战争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大部分参选人都以“停战”和“经济”作为重点。可是,麦克阿瑟却极力鼓吹战争,甚至还支持使用原子弹。

越来越多的民众都意识到,麦克阿瑟绝对不是当总统的料,更不能领导一个国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是五星上将的艾森豪威尔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头脑,逐渐在大选中赢得支持。

艾森豪威尔

在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后,立即寻求尽快解决朝鲜问题,尽快从战争泥潭中抽身。与此相反,麦克阿瑟却继续主张扩大战争,要么就投放原子弹实现速战速决,最终被民众和政府彻底抛弃。

退休以后,麦克阿瑟在华盛顿乡间购买了一栋小别墅,日子过得依旧高调。1962年5月2日,已经82岁高龄的他还回到西点军校,接受了母校授予的“西点之父”西尔维纳斯·塞耶勋章。当天,发表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演讲:

过去的音调和色彩都已经消失,已经随着往事的梦境模糊地溜走了。

麦克阿瑟

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过世,享年84岁。对于这位著名的美军将领,各国的评价却褒贬不一,赞誉者有之,批评者也不在少数。作为战场的老对手,彭德怀是这样评价他的:

别看麦克阿瑟那么神气,其实是贴金的菩萨!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