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率部入朝,副司令排名为何在邓华上将之后?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2-17 21:30:47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为保卫新中国的安全,在朝鲜国土上进行的一次反侵略的正义之战。

在这次战役中,我国先后派出了六个兵团,上百万兵力组成志愿军入朝作战,率领这些部队入朝的当然都是在我军数一数二的能征善战的战将。

统领志愿军的司令员当然是非彭老总莫属,他之后还有几位副司令员,其中排名第一的副司令员是邓华,论资历和能力都比他高的陈赓却排在了他之后,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邓华随彭老总入朝作战

1950年7月,根据朝鲜战场的形势,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以便保卫东北边防的安全,以及做好抗美援朝的准备。

组建东北边防军的主要兵力是抽调黄永胜担任司令员的第十三兵团,约二十五万余人,但是,在林彪等人的建议下,原任第十五兵团的邓华和黄永胜对调,由邓华担任十三兵团司令员,并负责边防军的整训工作。

同年10月,因美侵略者全然不顾我国的反对,悍然越过“三八线”,我中央军委决定,立即准备入朝协同朝鲜人民军作战,彭老总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10月19日,在彭老总的带领下,我第一批志愿军趁夜色跨过鸭绿江,正式踏上朝鲜的土地,准备和美侵略者开战,跟随这批志愿军一起入朝的还有邓华等原十三兵团的领导班子。

在入朝前,邓华因和彭老总一起做入朝兵力部署,相处了几天,在这段时间中,他思考问题的全面、细致给彭总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彭总按照他的建议汇报给了军委,并得到了批准。

入朝后不久,邓华就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作为彭老总的助手,协助老总指挥作战。

入朝第一次战役是在10月25日开始的,历时十三天,志愿军以六个军一个师配合朝鲜人民军分别从东线、西线,对联合国军进行突袭,成功挫败了其企图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妄想,赢得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次战役。

这一事实也证明了,邓华在入朝之初,对入朝兵力部署的建议是绝对正确的,这也更加强了彭老总对邓华的赏识和信任,并在自己回京向中央汇报情况时,委托邓华代自己主持志愿军司令部的工作。

邓华也不负重托,在彭老总回京的二十多天里,指挥中朝军队对联合国军代号“屠夫行动”和“撕裂者行动”的两次进攻进行了顽强的阻击,成功的实现了中朝军队的预定目的。

邓华主动提出为陈赓让位

由于是在朝鲜境内参战,基于各种原因,中央军委采用的轮番作战和轮换作战,志愿军部队是先后入朝作战,对于志愿军总部机关的高级干部和参谋人员也实行的是轮换制。

就这样,入朝作战的部队越来越多,而跟随部队入朝的高级指挥员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威名赫赫的名将,例如第九兵团的宋时轮,第三兵团的陈赓等等。

尤其是陈赓,在中央军委积极应对美侵略者入侵朝鲜、武力阻止我解放台湾等事宜时,他正作为我中央代表赴越南,协助越南对抗法国侵略者。

陈赓也没有让中央和越南胡志明失望,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排兵布阵,就让越军大获全胜,歼灭了法军九个营,共计八千余人,而当驻越法国最高长官得知失败原因在于陈赓后,不由得是惊呼连连,可见陈赓的大名在外国军队中也是响当当的。

而陈赓在结束援法作战回国后,立即向中央提出赴朝作战的请求,并在得到中央的同意后,先到朝鲜战场做了一番实地调查,期间,还参加了由彭老总主持的第三次战役结束后的作战经验总结会。

根据朝鲜战场的现况,我志愿军急需补充兵员,彭老总向中央提出让陈赓率领第三兵团尽快入朝作战,中央同意了老总的请求,并立即委任陈赓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1951年6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的陈赓,率领已做好战斗准备的第三兵团入朝了。

当彭老总、邓华等人得知陈赓入朝的消息后,都很高兴,因为陈赓不光是个战将,还是个开心果,他的到来对志愿军司令部来说是如虎添翼。

邓华是个心思比较细腻的人,他在入朝作战和彭老总朝夕相处这些日子里,看着彭老总为了战争的胜利是殚精竭虑,丝毫不顾自己的生死,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清楚的知道彭老总对于这场战争来讲意味着什么。

现在陈赓要入朝了,邓华除了高兴以外,心里还有着其他的想法,他觉得陈赓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远远超过自己,而陈赓又刚刚结束援越抗法的工作,对于在国外作战更有经验,他认为让陈赓担任志愿军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员比自己更合适。

为了不让彭老总为难,也为了志愿军司令部能更好的开展工作,邓华决定自己向彭老总提出这个意见,因为他了解彭老总,彭老总绝对不会向他主动提出让他为陈赓让位的。

事实的确如此,彭老总不光没有跟邓华提给陈赓让位的事情,就连邓华主动提出给陈赓让位,并就此事向军委及毛主席发电报汇报后,彭老总也没有同意,因为老总在这些天与邓华共事中,发现邓华是个有头脑、能力非常不错,且有担当的人。

就这样,在彭老总的力挺下,邓华仍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陈赓排名在邓华之后,担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

陈赓大将

陈赓得知自己排名在邓华之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自己刚刚入朝作战,对于战场环境等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排名在邓华之后不是很正常的吗?

他觉得邓华自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就跟随彭老总进入了朝鲜战场,而之前打的四场战役都很精彩,打出了志愿军的骨气,更是严重挫败了联合国军的锐气,打消了他们嚣张的气焰,邓华这个第一副司令干的很不错。

陈赓本来也不是个计较自己得失的人,再加上他那开心果似的性格,所以,在他入朝后,就和邓华、宋时轮等几个副司令员相处的特别融洽,有了他的加入,志愿军司令部的工作开展更加顺畅了。

1951年6月,由于美军在前五次战役中遭受到沉重打击,被迫发表声明,愿意进行停战谈判。

志愿军司令部领导班子开始讨论我方谈判代表人选,彭老总提议派邓华和解方作为志愿军谈判代表去参加谈判,邓华提出自己外交方面不擅长,应该让有着停战谈判经验的陈赓去。

陈赓诚恳的说:“我是后来的,一到五次战役你都参加了,你是最有发言权的。”紧接着,他又半开玩笑的说:“你看,我这拄拐的样子,不是灭咱们的威风嘛。”

就这样,在彭老总、陈赓等人的大力推荐和支持下,中央军委批准邓华和解方作为志愿军代表去参加停战谈判,由此可见,陈赓的高风亮节,以及对志司、对邓华工作的支持。

1952年3月,在国内养病的陈赓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命令要求他立即赴朝,去接替回国治病的彭老总全面主持志愿军的工作,他不顾病体尚未痊愈,立即奔赴朝鲜开展工作。

重返朝鲜的陈赓,一到志愿军总部,就立即召开会议,讨论继续彭老总之前进行的坑道作战计划,会议之后,志愿军各部队就紧锣密鼓的开始构筑“地下长城”。

事实证明,这个“地下长城”在之后的战役中,尤其是金化攻势的上甘岭战役中,对战役的胜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这一战术在战后让美军将领大为震惊,陈赓又一次让外军将领为他发出惊呼。

在陈赓代为主持志愿军工作几个月后,由于中央对他另有重任,他返回国内奔赴新的岗位,虽然他在朝鲜并没有工作很长时间,也没有亲眼见证抗美援朝的胜利,但是他为抗美援朝所做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

陈赓回国赴任后,中央军委任命邓华为志愿军司令部代司令员兼政委,继续在朝鲜战场上发光发热,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在彭老总54年9月辞去志愿军司令员之职后,由邓华正式接任)。

在新的岗位上,陈赓继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奉献着,他不顾自己羸弱的病躯、因伤而行动不便的双腿,亲力亲为的为我国第一所多军种综合性军事工程学院的建设奔波着。

最终,他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就让这所军事院校矗立在世人面前,这也算得上是世界奇迹了。

1955年,功勋卓著的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同时还被授予1级八一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这足以说明党和国家对他无私付出的认可。

邓华也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由于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卓越表现,他被中央委以重任,他的职务超出了很多老资历的上将,可见党和国家对他的重视程度。

然而,由于从战争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陈赓大将几乎是马不停蹄的奔赴在国内、国外各个战场,战争结束后,他又全力以赴的扑在他所任职的各个岗位上,这些让他本就羸弱的身体更加羸弱。

1961年3月16日,不负重荷的陈赓大将在上海病逝,享年58岁,而就在病逝前一周,他还在带病撰写他的《作战经验总结》,令人惋惜的是,刚刚完成序言部分,他就因心脏病发而溘然离世了。

结语:

从邓华的主动让位,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战将谦逊的作风,而陈赓甘居一位资历、能力都稍逊于自己的将领排名之后,更是体现出他那能屈能伸的大将之风。

而两位将领在之后工作中的精诚合作更是让人敬佩,也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他们才获得了党、国家和人民的认可,他们值得我们永远的敬重和怀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