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上海公安局长空缺,陈赓问陈毅:特科队的神枪手,能胜任吗?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2-20 21:44:41

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城市非上海莫属,它不仅是旧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

正因如此,我党能否成功解放并接管上海,对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党中央对此事尤为重视,所以在上海战役发动之前,负责去接管上海的领导班子已经组建完成。

本被任命为上海公安局局长的陈赓,突然接到新的任务,因此需要另选他来接替这一职务。

由于上海这座城市的重要性,公安局长的人选必须慎重考虑,在探讨人选问题时,陈赓问陈毅:特科队的神枪手,能胜任吗?

那么陈赓提到的这个神枪手是谁呢?

特科神枪手李士英 上海锄奸记

1931年4月,曾担任中央特科高级领导职务的顾顺章,叛变投敌后,一些革命意志不坚定的党员,也背叛组织,沦丧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帮凶。

为了保护党组织的安全和鼓舞革命群的的斗志,中央特科的领导们商议后,决定立即采取行动,诛杀这些叛徒。

时任情报科科长的潘汉年,根据情报特别强调,投敌后不思悔改、犯下累累血债,并誓与人民顽抗到底的王斌(淞沪警备司令部督查员兼行动组长)、曹清澄(淞沪警备司令部督查 员兼情报组长),熟悉我党的活动规律,知道不少组织关系,严重威胁到了党组织的安全,必须尽快将这俩叛徒铲除。

中央特科红队担负起了这个艰巨锄奸任务,这个红队可不简单,每个成员都是久经考验、革命意志非常坚定的革命战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特别小组的组长李士英,更非等闲之辈,年仅19岁的他,不仅足智多谋,而且打得一手好枪法,被大家称为“神枪手”。

接受任务后,李士英立即将小组成员召集在一起,商议锄奸行动方案,可大家都不认识这俩叛徒,一时不知该从哪里下手。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士英从他人那里得知,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挂着一张淞沪警备司令部人员的集体照,他顿时一喜,马上赶往照相馆,花高价从老板手中买下了这张照片。

之后,他又找到曾经与这俩个叛徒共过事的同志,从照片中指认出了王斌和曹清澄。

随后,他让行动小组成员将这两人的相貌特征熟记于心,接下来摸清出了王斌的住所和经常走的路线。

1932年4月初的一个中午,王斌在下班回家的途中,李士英等尾随着他至行人稀少的路段,李士英迅速掏出枪,对着他连开三枪,王斌还没来及看清是谁,便命丧黄泉了。

当租界巡捕房的巡捕们赶来现场时,李士英几人早已离去。

虽然首战告捷,但李士英并未感到轻松,因为另一个目标曹清澄,生性多疑,特别的狡猾阴险,比王斌要难对付的多,铲除他,需要冒很大风险。

李士英不敢大意,他与大家经过反复研究后,精心制定了一套行动方案,但没料到在行动的过程中遇到了意外情况。

面对出现在眼前的曹清澄,李士英清楚此时动手,对自己非常不利,但他又不甘心放弃这次机会,于是便不顾一切拔枪向叛徒扣动了扳机。

李士英神枪手的称号果然不虚,一枪便将曹清澄送到了阎王殿,但不幸的是,他和行动组成员却全部落入了敌手。

趁乱逃离牢狱 幸运回到党的怀抱

在狱中,李士英面对敌人的酷刑折磨,就是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他与巡捕斗智斗勇,使得巡捕始终无法确认他共产党人的身份。

巡捕们对李士英失去了耐心,于是便将他移交给了国民党江苏高等法院。

法院经过庭审,判处李士英死刑。

李士英不服判决,在组织的帮助下,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后来改判为无期徒刑。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向中国展开了全面侵略。

8月12日,上海遭到日军轰炸,李士英所在的监狱将犯人们送到前线去当民夫,帮助国民党军队修筑工事战壕、运送武器弹药。

一天,李士英和大家正推着小车往前线输送弹药,突遇敌机来轰炸,运送弹药的民夫死伤无数,负责看押他们的国民党兵也死的死,伤的伤,现场乱成了一锅粥。

李士英因受过军事训练,他不但机敏的躲开了炸弹轰击,毫发无损,还果断把握时机,趁乱逃了出来,回上海找到了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随后在党组织的帮助下被送往延安。

李士英回到延安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先后进入中央党校和中央情报、保卫培训班进修深造。完成学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央社会部工作,不久后,又被派往陕北公学分校政治部任职。

1939年秋,受党中央委派,护送周总理前往苏联治病,随后留在苏联学习军事和政治。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李士英所在的共产国际党校被迫停办,李士英准备回国。

李士英等十余人在一名苏联上校的护送下,抵达了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与此同时,我党也派了一名交通员,准备护送他们从蒙古返回陕北,可由于回国沿途日军封锁严密,他们走到半路又无奈折返乌兰巴托。

1943年夏,已在蒙古滞留了一年多时间的李士英等人回国心切,于是决定绕道被日军控制的蒙古边界,从蒙古西南部进入宁夏,再前往延安。

接下来,李士英等人穿越茫茫大沙漠、无人地带和国民党统治区,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历经千难万险后,终于于1944年春,成功回到了延安。

抗战胜利前夕,在我党召开的“七大”上,李士英被推选为“七大”代表。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曾先后被任命为苏皖边区公安总局局长、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昌潍保安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等重要领导职务。

上海公安局长空缺 陈赓向陈毅推荐了李士英

1948年,解放战争的局势已彻底反转,国民党军队被解放军打得节节败退,再也嚣张不起来。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解放全中国更是指日可待。

面对此种形势,我党将解放和接管城市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议题,特别是对上海的解放和接管,党中央和毛主席尤为重视,这主要是因为上海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更重要的是,它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党能否成功接管以及治理好这座城市,这直接关系到我党在国际上的声誉与影响力。

上海解放前夕,对接管上海做了大量细致工作的党中央,终于确定了接管上海的领导班子。

然而,就在上海战役即将胜利,被任命为新上海市长的陈毅,正全身心的筹划和部署接管上海的各项事宜时,刚被任命为上海军管会公安部部长兼上海公安局局长的陈赓,又接到了新的任命。

这意味着,上海公安局长这个重要职位处于了空缺状态,这可急坏了陈毅。

陈毅之所以着急,是因为上海虽然被解放,但还有不少残存的国民党特务潜伏在上海,除此之外,还有流窜的匪徒、黑帮以及外籍势力等,这些敌对势力对新政府和市民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面对上海如此复杂且危险的社会环境,仅凭军事控制是难以完成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治理和重建任务的,必须有一位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公安局长,来协助他稳定上海的社会秩序。

一天,陈赓有事来找陈毅,陈毅谈到了公安局长空缺的事情,陈赓沉思了片刻,向陈毅推荐了李士英。

陈毅一听,顿时眉开眼笑,兴奋地说道:“李士英,特科队的神枪手,不仅有勇有谋,而且有丰富的公安、保卫方面的经验,我怎么就没想到他呢?公安局长这个职位,非他莫属!”

就这样,在陈赓的推荐下,李士英成为了新上海的第一任公安局局长。

1949年5月28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1400多名公安干部在李士英率领下,浩浩荡荡的进入大上海,将国民党上海警察局接管了过来。

此时的大上海虽已被解放,但一些敌对势力并不甘心被我党打败,他们想方设法,策划着各种阴谋,目的就是扰得新中国不得安宁,与此同时还嚣张的叫嚣:解放军解放了上海,但却别想管不好上海。

面对这些敌对势力的种种阴谋和挑衅,李士英毫不畏惧,而是与他们展开了一场场充满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1949年7月6日,为了庆祝上海解放和“七七”抗战,全市百万军民举行了一次规模庞大的集会游行活动。

为了游行队伍的畅通无阻,李士英按照上级的指示,派出大批警力来维持交通秩序。

但在游行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意外,一辆由美国人驾驶的小汽车,对军管会事先发布的交通管制令视而不见,公然闯入了游行队伍,严重扰乱了游行队伍的正常行进,队伍中随即出现了阵阵骚动。

面对维持秩序的警察的阻拦,美国人非但不服从指挥后退停驶,反而态度恶劣,企图继续行驶强行通过。

美国人的蓄意挑衅,引起了众怒,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警察强行将这个美国人带回公安局处理。

在询问的过程中,他不但不配合,还动手打警察。

最终,经过李士英的一番耐心教育,这位有着美国领事馆副领事身份的美国人才老实下来,同时他也意识到,如今的大上海,早已不再是昔日那个任由他们这些外国人肆意妄为的乐园。

这个美国人在心悦诚服的接受了处罚后,又认真的写了一份道歉书,才被释放离开......

李士英在担任上海公安局长期间,凭借自己的智慧为新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尊严和声誉。

此外,在处理系统内部的腐败问题上,他铁面无私,以严明果断、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维护了新政权在人民心中的威望和形象。

对于那些企图对新中国搞破坏的敌特分子,他更是不含糊,利用自己多年与敌人较量的丰富经验,破获了多起敌特间谍案。

尽管李士英任公安局长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却在任期内,使得上海的社会秩序迅速趋于稳定,没有辜负陈赓、陈毅两位首长对他的高度信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