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叶以前,在中国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经历着一场又一场的战斗,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抵抗日本人的合作伙伴,在漫长的抗战生涯中有过摩擦,也有过携手并肩缔造的许多成就。
不过在1945年之后,打跑了日本人换来的和平让蒋介石又做起了当皇帝的春秋大梦。
解放战争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势,最终我党却依靠着顽强不屈的毅力和勇气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辉煌,而败退台湾的国民党人和在功德林改造的国民党将领在此后又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1981年,原国民党中将沈醉提出要去香港看望亲属,老首长杜聿明却一反常态,拉着叮嘱他好几遍:“别耍小心思,保住晚节最重要。”
那么杜聿明为何会对沈醉说了这么一番奇怪的话,沈醉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往经历,这场回港探亲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国民党特务沈醉
1914年沈醉出生在湖南湘潭,仔细算来,他和伟大领袖毛主席还是同一个地方的老乡,在湖南这片土地上,新式运动和革命思想占据着主流地位,沈醉和许多年轻的后生们一样,在心中也一直有一个革命改变中国的理想抱负,18岁那年在大革命运动的影响下,沈醉投靠了姐夫余乐醒。
当时余乐醒在沈醉心目中简直就是个“万事通”,早年间他曾外出法国留学,回国后一直在黄埔军校,因为懂点外国语言和文化,非常受到国民党官员的欢迎,甚至戴笠都曾和他有过共事经历。
沈醉天天缠着姐夫要求他带着自己加入国民党,余乐醒知道这个弟弟非常有才能,于是便给他引荐了戴笠,却没想到戴笠对这个年轻人非常看重,在当时沈醉自然是十分开心,但在几十年后沈醉颇有自嘲的说道:“真是上了贼船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当时的戴笠眼里,沈醉就像是一个没污染过的白纸,对待这种单纯的人,戴笠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总是给沈醉一些小恩小惠,时不时还动用自己的关系为他解决个人问题,目的就是为了笼络人心,而沈醉对此却毫无所知。
那时戴笠经常找沈醉聊天,闲聊之余沈醉更是得知戴笠有个儿子和自己年纪相仿,因为常年不在身边沈醉觉得自己或许是被戴老板当成干儿子看待,所以对待戴笠交给他的任务也都尽心尽力完成。
也正是这样的死心塌地让他在国民党中的仕途一帆风顺,28岁的年纪就破格提拔为少将处长,军统三剑客的名讳更是声名远扬。

在戴笠手下,沈醉从一开始的战场军人逐渐转移到行政工作,尤其是在戴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沈醉自然而然的从事开了国民党机密特务工作。
在晚年的回忆中,沈醉还谈到戴笠让他去监视刺杀鲁迅先生这段往事,但好在鲁迅先生在社会上有着极高的社会影响力,戴笠安排的此次刺杀行动一直未能实现,沈醉再度谈起也不由得十分悔恨。
但对于当时的沈醉来说,戴笠的命令比蒋介石的指令还要管用,在他心中戴笠更是自己的引路人和国民党的功勋高层,哪里会有做错的决定呢。
走火入魔的他面对戴笠的忠心也让他在国民党内部招致了不少政敌,不过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沈醉却丝毫不放在心上,仍旧旁若无人的执行着自己的暗杀任务,而这也成为后来自己所在的军统垮台的一大导火索。
组织上的优待
1946年是沈醉人生改变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他所倚靠的戴笠在乘坐飞机途中不慎坠亡,国民党内部大乱,戴笠直管的军统也受到了最大的冲击。
中统军统不合在国民党中积弊已深,此时戴笠一死,军统无疑没了主心骨,毛人凤等人逮住机会狠狠的清算了一笔军统官员。
当时沈醉还算聪明,一方面他毛遂自荐去了我党解放区根据地中现场查看了戴笠飞机坠毁的具体情况,给蒋介石留下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印象,另一方面沈醉自降身份,远离政治中心,转而去了云南,虽然还是军统站的站长,但是已经威胁不到毛人凤等人,这才躲过了一场仇人政敌的报复。

1949年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考虑到自己的未来,沈醉没有和蒋介石等人去往台湾,而是对卢汉等人的投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了我党的俘虏。
但俘虏和俘虏又不一样,像杜聿明、黄维这样的人是正面战场的将领,在抗战中也是民族英雄,沈醉的身份却十分尴尬,特务的名号让他在共产党中十分痛恨,在被俘虏的国民党中也有很多人看他不顺眼,也正是这样两头不讨好的情况,让沈醉一度想要自杀。
然而,在重庆关押阶段陈赓等校友到监狱看望老同学,这一幕让沈醉发现共产党和国民党好像完全不一样,对罪犯的真诚和关心也让他又重新燃起了对生的希望。

其实在监狱和后来的功德林里面,沈醉是年龄较小且身体健康的一批,比起杜聿明那些有着不同慢性病折磨的老同志已经要好的太多了。
但是令沈醉十分意外的是,我党对待这些犯人十分人性化,杜聿明等人在接受治疗时不仅不用戴手铐,甚至还配备了相当不错的医疗团队,共产党的优待不只有他自己觉得,很多曾经的战友都曾感同身受。
一开始他们还很不适应,可当有一次和狱警闲聊时对方说出了一句:“我们只是政见不同,你们也是中国人,也是抗日英雄,希望你们能转变思想。”
这一句话让沈醉等人听完很是感动,在这里他们体会到了在蒋介石和国民党那里没有的尊重和人情味,共产党的宽厚和毛主席的无私精神也让他们对我党开始转变思想。
晚年的感慨
1959年国庆节前夕,功德林传来了一条消息,毛主席等领导人决定特赦一批表现优异重塑思想的罪犯,杜聿明、王耀武等人作为第一批被特赦对象的结果也让沈醉等人加快了改造自己的决心和信心。
1年后的11月下旬,沈醉作为第二批特赦对象重新恢复了自由身。
出狱后的沈醉在周总理等人的帮助下来到延安地区负责党史研究和资料收集等文职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也让沈醉十分满足。
在有关人士的协助下,沈醉联系到自己的原配妻子和孩子,虽然妻子早已改嫁,但当女儿沈美娟被接到自己身边时,阔别多年的父女情让沈醉潸然泪下。
或许他也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自己的亲生骨肉。
五年之后,通过工作关系,沈醉结识了一位小自己十岁的护士,两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妇,至此沈醉也正式和过往的生活划清了界限,美满和谐的生活也让他倍加珍惜。

1976年在十年动荡之后,沈醉的档案被无意发现,尤其是一份卢汉的起义书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沈醉的大名和原有职务,中央领导在商议后做出决定恢复沈醉起义将领的战斗英雄身份,而对于这一项证明,沈醉也等了足足30多年之久。
1981年,沈醉向组织上提出希望能在晚年前去香港探望亲属,毕竟如今的沈醉也已经是快要70岁的老人了,渴望骨肉相聚的他探亲的意愿也异常强烈。
消息通过大陆一直传到了台湾那里,当时的香港还处于英国的管辖范围内,台湾许多国民党高层也计划着要到香港把沈醉抢回台湾。
临行之时,杜聿明特意找到沈醉摆了一桌酒宴为他饯行,席间杜聿明严肃的说道:“老沈,你我都是曾经犯过政治错误的人,好不容易改过自新,可千万别走上老路,弄个晚节不保啊。”
沈醉自然明白杜聿明话里话外的意思,当即说道:“您就放心吧,我心里有数,不为别人也得为自己多考虑考虑。”

其实组织上给沈醉办理的护照有效期是一年之久,不过沈醉仅仅呆了不到一个月就回来了,因为在香港沈醉见到了很多与自己性格相同的爱国志士,他们都期待着有一天两岸早日统一。
回到大陆后,沈醉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力促祖国两岸统一的工作之中,直到去世,沈醉依然在为两岸统一孜孜不倦的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1996年,沈醉带着未竟事业的遗憾离开了组织和人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两岸统一的这一天也成为他心中最大的遗憾和不舍,晚年间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若是祖国不能繁荣富强、和平统一,那我个人再富有又有什么用?”
从曾经的政治敌人到后来的阶级朋友,沈醉的改变也体现了共产党在一个时期内的影响力,也正是有这样的政党才能民心所向、勇往直前。
史料来源:[1]西域:沈醉的特务经历与改造生活[J].炎黄春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