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千余名将领登台接受属于他们的荣耀和勋章,这一幕不但被摄像机记录下来,更永远的铭记在了每位中国人的心中。
其实在别人羡慕和嫉妒的背后,也正是这些将领在一场场战争中不计生死所换来的这份荣誉。
对于这些将领来说,达到后来的成就其实并非偶然,每个人都是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过的铁骨铮铮汉子,如果要细细述说起来,几天几夜也讲不完。
曾经在1933年3月的上海剧院内,一场谍战大戏正在悄然上演,这场戏的“男主角”正是年轻的陈赓,只听得有人试探性的问了一句:“陈参谋长,可否赏脸一坐。”
话音未落陈赓撒腿就跑,而前不久的他却刚刚遭遇了严重的腿伤,可想而知,没跑出多久后便被反动派扣押在地。
那么陈赓究竟为什么被国民党所抓捕,在这之后他又是如何从敌营全身而退的呢?
蒋介石和陈赓
要说蒋介石这辈子应该感谢的恩人,陈赓一定算得上其中之一,蒋介石创立黄埔军校的初衷不只是为了培养新时代中国军队人才,更是为自己的国民党网罗人才,周恩来和陈赓显然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黄埔军校一期学生中声名赫赫的有不少,但是陈赓,在满是人杰地灵的学校中仍然是最出色的那几个,作为“黄埔三杰”的他势必也被别人关注着一举一动。

1924年的中秋节,蒋介石邀请陈赓等几名学生到家中做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略带酒意的蒋中正揽着陈赓的肩头低声耳语道:“好好干,前途不可限量。”那时他还是陈赓眼中的校长和导师。
陈赓给蒋介石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太好,在战争年间,陈赓略带有书生的形象让蒋介石觉得他难堪大用。
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交流后,蒋介石改变了过往的看法,外表柔弱的他内心却十分刚毅,文武双全的他也是国民党中不可多得的全才。
那时候的蒋介石意气风发,起码从当时来说,蒋介石的心中公大于私,民族危亡和体制革新也是他一直期待改进的方向,也正是如此他带领着国民革命军一路高歌猛进。
不过接连的胜利也冲昏了他的头脑,他太小瞧了这些老派的军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固然可嘉,但骄兵必败的道理却让蒋介石抛之脑后。

在一鼓作气拿下惠州后,蒋介石率领部队一路前进,再前方的敌人是曾经也追随过孙先生的桂系军阀林虎。
可先前惠州一战部队损失惨重,蒋介石根本没让部队做太多休整就和林虎的队伍交上了火,这一下让国民革命军陷入被动。
尤其对地理位置的不熟悉让国民革命军很快陷入包围之中,蒋介石本想督战打破敌人的包围,却没想到弄巧成拙,自己也成了瓮中之鳖。
心灰意冷的老蒋看着身边为数不多的战士心生悔意,当即掏出佩枪准备自行了断生命。
关键时刻陈赓拉住了他,痛骂道:“大丈夫应该为国捐躯,怎么能自杀。”
这一句话让蒋介石如梦方醒,后来在战友们的掩护下,陈赓硬是背着蒋介石逃出了枪林弹雨的战场,这一跑一来让陈赓在国军中彻底出了名,人们纷纷调侃着陈赓的腿快过敌人的子弹,另一方面也让蒋介石十分感激。
没过多久,陈赓就被蒋介石调到身边做了侍从参谋,本来这也是两人一段将帅和的佳话,却没想到竟然在短短几年之后,两个人却分道扬镳,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陈赓被捕
蒋介石和陈赓的这段故事在1927年戛然而止,在这一年逐渐刚愎自用的蒋介石看到愈发强大的共产党心里也犯了嘀咕,害怕自己领袖位置不保的他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批量逮捕扣押共产党人。
这番举动在当时引起了社会上的极大轰动,陈赓不满蒋介石的独裁专政,转身和周恩来一起发动了南昌起义,开启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陈赓等人的离去让蒋介石十分愤怒,求贤若渴的他如今却没有反思自己的不足,反而是加紧了对共产党人的迫害。
在投身共产党后,陈赓被安排进特科做情报工作,凭借着自己多年来在国民党中的人脉和能力,陈赓解救了不少被困同志。
在一次反围剿的突围中,陈赓为了掩护战友撤退,不慎被子弹击中,虽然在上海各医院得以救治,但是也留下了病根。
组织为了让陈赓安心养伤,特意让他在上海进行疗养,但没想到的是,国民党反动派也在暗中观察着陈赓的一举一动,尤其是线人陈连生被抓捕让许多地下党人员不得已暴露。

3月的一天,陈赓像以往一样外出,今天他要去上海剧院内观看表演,钱壮飞的电影在当时可是一票难求,陈赓也打算在离开上海前感受一次,可是当他踏进剧院就感觉身边有好几双眼睛在看着自己,觉得情形不好的陈赓正要离开,突然旁边有人拉住了他:“久仰陈参谋长大名,可否赏脸一坐?”
陈赓余光一瞥心说不好,原来和他搭话的是国民党顾顺章。
陈赓来不及细想,转身一脚把顾顺章踹倒在地,可外面早已埋伏好了租界的警员,陈赓脚伤未愈,没跑多远就被几十名壮汉包围。
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又惊又喜,他托人转告上海地区:“要对陈赓好生相待,尽快安排专人把他送到南京。”也许此时的蒋介石心中还在想着如何让自己的这位得意门生回心转意,却没想到后来事情的走向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无奈释放
对于蒋介石来说,陈赓这个人对他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陈赓是自己的学生,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按理说两个人的关系应该十分亲近,可另一方面陈赓又远离自己而去,政见的不同让他们两个人走上了完全相左的道路。
如果换一个人那蒋介石可能都不会犹豫直接就枪毙,可是换了陈赓蒋介石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要是把他杀了自己又显得冷酷无情,还落下一个无情无义的标签,他确实也不希望杀死陈赓,但是他心里也比谁都明白,让陈赓投降自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眼见陈赓已经被押送回了南京,蒋介石还没有下定决心,到底要怎么和陈赓沟通,无奈之下,他找到自己的秘书邓文仪:“邓先生,你知道我的想法,陈赓这个人脾气倔得很,咱们应该怎么办,你有什么看法吗?”
邓文仪沉思半响说道:“局座,陈赓这个人是个硬骨头,必须要软硬兼施,否则难以处理。”

后来,邓文仪毛遂自荐去监狱里劝说了一番陈赓,被怼得狗血喷头。
蒋介石眼见情况超出自己的预料,索性来到监狱看着消瘦的陈赓,下意识的说道:“你比当时可瘦多了,共产党那里太苦了,你这又是何必呢?”
陈赓对蒋介石要说的话非常明白,没等蒋介石说完,陈赓就打断了他:“校长,多余的话就不用说了,您也知道我宁死不降。”
蒋介石眼见陈赓没有太多话和自己说,碍于校长和党魁的身份,再有爱才之意如今也只能束手作罢。
蒋介石回到办公室后召集了不少黄埔一期的老学生让他们轮番上阵劝说陈赓,可无论这些人怎么说,陈赓就是坚守原则绝不动摇,这也让蒋介石十分苦恼。

蒋介石对于陈赓的坚持十分愤怒,其实他也在想万全之策,能把陈赓劝降那是最好的,实在不行只能出此下策秘密处决,但是如何减少舆论影响又是一大难题。
关键时刻,以宋希濂为首的黄埔学生集体向蒋介石上书求情,希望他能放过陈赓,宋庆龄等民主人士亲自前往狱中探望陈赓,当面怒斥蒋介石不仁不义,这番话说的他也无言以对。
陈赓被捕的消息一度还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甚至过往的历史被重新翻出,蒋介石的声誉在国际层面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在各方的努力之下,蒋介石迫于舆论压力将陈赓释放,陈赓又得以回到苏区继续革命,这才有了之后一系列的故事。
结语:
在这场生命之间的较量中,蒋介石的国民党显然从舆论、道德、法治等各方面都处于下风。
陈赓在面对危险时的不屈不挠和坚毅刚直,直接展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性格品质,也正是这样的坚守才让国民党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化成了一番泡影,这种精神让人钦佩也让人尊重,也是这种精神成为我党取胜的关键法宝。
史料来源:[1]孔德生:陈赓与蒋介石[J].党史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