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你可曾养过白白胖胖“蚕宝宝”

风斯若之 2024-12-19 17:44:43

因为闲来无事去十里河天娇文化市场看核桃,发现了卖蚕的摊位,想起了小的时候养蚕的经历,恍惚间四十多年已经过去了,而当初留下的一些记忆,至今都难以忘却。

作为70后的我,至少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只要家中有条件的同学,都会在合适的时候养蚕的。我们这些同学养蚕肯定不是为了“遍身罗绮”,因为在那个年代,养蚕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养宠物”的行为。

我已经记不住我最早的一批蚕是从哪个同学家里要来的了,只是记得当时有同学拿了一些纸张到班里来,纸张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小点,同学说这就是蚕卵,出于好奇,我也找同学要了一张甩满了蚕卵的纸片。

开始我并没有当回事,只是把纸片放在一个小盒子里面,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了纸片上有蚂蚁大小的虫子在动,家长告诉我,这就是孵出来的蚕。在我的印象当中,蚕应该都是白白胖胖的,没想到小时候的样子这么难看。印象深刻的并不是蚕,而是在我喂蚕的第一片叶子是茶叶。因为北京的天气还很寒冷,桑树还没有发芽,还好家长有“懂行”的,告诉我把泡过的茶叶晾一下,可以作为喂蚕的第一批食物。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我是用毛笔把刚孵出来的蚕“扫到”一个小盒子里,然后把晾到潮干的茶叶放在它们的边上,居然,蚕真的会吃茶叶!还好没过多久,北京的桑树也开始发芽了,我也在小区的附近找到了两棵桑树(我记得是在市委党校的大院里),我的蚕宝宝终于吃到了可口的食物。

写到这里,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下关于那个年代“养蚕”的背景:应该是课堂上讲到了有关的知识内容,那个年代的我们又没有什么可玩儿的,养蚕才成了“游戏”与“作业”。说实话,小朋友哪有“长性”,我记得家长总是在批评我说“到底是你养蚕还是大人养蚕”,抛开被批评不说,看着蚕宝宝一次次蜕皮、长大,那种成就感还是挺强的。

蚕长到最大的时候,肚皮的颜色是一种剔透的橘黄色,看着很漂亮。蚕的身体很凉,在天热的时候把蚕放在胳膊上会觉得很有趣。在我的认知当中,蚕是我见过的最懒的虫子,只要周围有食物,它们就不会挪动地方,而在周围没有桑叶的时候,它们也经常不是四处爬着去找,而是抬起头来四处环顾。

蚕茧是很漂亮的,蚕蛾却不怎么漂亮,而且蚕蛾也不怎么爱飞,在破茧而出、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之后,蚕蛾很快就死去了。在我养蚕的第一年里,我也拥有了很多那种甩满了蚕卵的纸片,因为嫌麻烦,我把这些蚕卵都送给了同学,自己也没有在第二年继续养蚕。

几十年之后的回顾,让我发现虽然当时只是为了好玩儿,但是在养蚕的过程当中确实让我学会了一些东西。比如,为了避免采回来的桑叶干枯,可以用一个盆装上沙土,用喷壶喷湿之后把桑叶埋进去,这种保鲜方式可以维持大约一周;比如,僵蚕是一味中药材且蚕屎可以做枕头填充物;比如,如果不给要结茧的蚕一个角落,而只让它待在平的地方,它会把蚕丝吐成平的而自己直接变成一个没有茧的蛹……。

我一直认为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就是这些保留在我记忆中的东西,养蚕,就是我这代人在小学时的一股风潮,风过留痕,除了记忆中的那些趣味点滴之外,通过养蚕,还是真的培养了一些我对大自然的向往。就这一点来说,感谢那个时候教我知识的老师、感谢给我蚕卵的同学、感谢帮助我一起养蚕的家长……。

0 阅读:0

风斯若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