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心理:应当如何去思考和看待“消费预存”

风斯若之 2024-12-21 17:40:40

在社区门口的小超市买菜,看到了有的蔬菜、水果的会员价与非会员价可能相差1元钱以上,于是,在思考着“我是否要预存300元成为会员”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本文的标题:到底应当如何去看到“消费预存”这一现象呢?

前一段时间,一些“消费预存”的企业出现了问题,导致了消费者的维权现象,在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同时,是不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应当从本质上思考一下“消费预存”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关于消费预存的思考模式之一,我们可以把这种消费行为当作一种“批发行为”。在公众的认知以及现实情况当中,批发价总是要比零售价便宜的,预存消费也就等于是消费者向商家承诺了“要批量购买”,因此,会员价低于非会员价是一个可以理解的逻辑。但是,这又引申出了另一个问题:即便是批发价,难道商家就不赚钱了吗?

如果说按照会员价去销售商家也是“有钱可赚”的,那么隐含的意义也就是“非会员价商家可以赚得更多”,那么,商家为什么要放弃“多赚钱的机会”而让利给消费者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薄利多销,但如果薄利多销可以成为现实的话,那么为什么只对会员让利?如果对所有人都按照会员价来销售,不是可以“更多销”吗?

合理的解读方式有两个:其一,商家可以用“预收的款项作为资产用于投资”;其二,商家其实为了“捆绑消费者”,让消费者放弃去其它商家购买的行为。

再深入分析一下的话,你认为你家门口的小超市或者社区边上健身房、理发店“会用预收的款项去投资”吗?他们会从“预收款投资”中获利来补贴让利所受到的“损失”吗?最大的可能性,预收款并不是用来投资而是用来解决企业的现金流问题,也就是等于降低了商家的“融资成本”,这种解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且确实可以从整体上增加商家的利润。从这一点来说,如果商家真的有这种经营战略,其实这家店铺的管理者是要被点赞的。

说到“捆绑消费者”,其实是一种“内卷”的行为。对于社区居民的一般生活消费,价格还是第一敏感要素。现在的城市当中,社区周边通常不止一家超市、便利店,再加上私家车的普及,购物时人们其实是不会受限于某一张“VIP会员卡”的,这也就导致了即便“是会员”,也要同别的店铺的“会员价”来竞争,实际上等于拉低了行业整体利润率。当然,价格战在一定阶段内对消费者是绝对的好事情,这点,作为消费者的我是非常欢迎的。

至于消费预存,我会认为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作为消费者,不妨把这种行为当作一种短期行为。也就是说,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争取一次性把预存的款项花完,这样就既可以享受“预存消费”的价格优惠,同时也不用担心商家“卷钱跑路”了。

0 阅读:0

风斯若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