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语,大智慧,《荀子》里的成语(荣辱篇)

寒珊课程 2024-02-29 21:09:56

《荣辱篇》主要阐述荀子的荣辱观。荀子认为,无论君子、小人都好荣恶辱,而自身的言行是招致荣辱的主要原因。他强调,只有重义轻利,遵循礼法,重视老师的作用,才能获得富贵荣辱,反之则会遭受耻辱。同时,他也要求人们应该遵守伦理秩序,各守其职,这样社会才能获得大治。

以下是《荀子·荣辱》里的成语的整理和解析:

1、长虑顾后

【解释】: 虑:思考;顾:回头看。从长远考虑问题。

【出处】:《荀子·荣辱》:彼固天下之大虑也,将为天下生民之属,长虑顾后,而保万世也,其㳅长矣,其温厚矣,其功盛姚远矣,非孰修为之君子,莫之能知也。

【翻译】: 那些(古代圣王的思想原则,仁义的纲领,《诗》、《书》、《礼》《乐》的道理)原则、纲领之类本来就是治理天下的重大规划,是要为天所有的人民从长考虑、照顾到以后的生计从而保住子孙万代的;它的流传已很长久了,它的蕴积已很深厚了,它的丰功伟绩已很遥远了,如果不是顺从它、精通它、学习它、实行它的君子,是不能够理解它的。

【近义词】: 深谋远虑、长虑后顾

【反义词】: 只顾眼前

2、穷年累世/穷年累月

【解释】: 形容时间长久。

【出处】: 《荀子·荣辱》: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翻译】:人之常情:吃东西,希望有美味佳肴;穿衣服,希望有绣着彩色花纹的绸缎;出行,希望有车马;又希望富裕得拥有绰绰有余的财产积蓄;然而他们一年到头、世世代代都只知道财物不足,这就是人之常情。

【近义词】: 穷年累月、穷年累岁

3、狗彘不若

【解释】: 彘: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出处】: 《荀子·荣辱》: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翻译】:作为一个人,忧患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对内忘记了自己的亲人,对上忘记了自己的君主,这种人连猪狗都不如。

【举例造句】: 你这狗彘不若的万恶败类。 ★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

【近义词】: 狗彘不如、寡廉鲜耻

4、富有天下

【解释】: 有:占有,享有;天下:指全国。充分享有全国的一切财富。旧时形容帝王最富有。

【出处】: 《荀子·荣辱》: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

【翻译】: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这是人情所共同追求的。然而顺从人们的欲望是客观形势不能容许的,在物质上也是不能满足的。

【举例造句】: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苟不能行道,适足以为父母之羞。 ★宋·王安石《答钱公辅学士书》

【近义词】: 富甲天下、富有四海

5、乡乡而饱

【解释】: 乡:通“飨”;乡乡:吃得很满足。形容吃得很满足的样子。

【出处】:《荀子·荣辱》: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是以小重小也,以乱得乱也。君子非得势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今是人之口腹,安知礼义?安知辞让?安知廉耻、隅积?亦呥呥而噍、乡乡而饱已矣。人无师、无法,则其心正其口腹也。

【翻译】: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来就是小人,如果没有老师教导、没有法度约束,就只会看到财利罢了。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来就是小人,又因为碰上了混乱的社会、接触了昏乱的习俗,这样,就在渺小卑鄙的本性上又加上了渺小卑鄙,使昏乱的资质又染上了昏乱的习俗。君子如果不能得到权势来统治他们,那就没有办法打开他们的心窍来向他们灌输好思想。现在这些人的嘴巴和胃腹,哪里懂得什么礼节道义?哪里懂得什么推辞谦让?哪里懂得什么廉洁和羞耻、局部的小道理和综合的大道理?也只是知道慢吞吞地嚼东西、香喷喷地吃个饱罢了。人没有老师教导、没有法度约束,那么他们的心灵也就完全和他们的嘴巴肠胃一样只知吃喝了。

6、短绠汲深

【解释】: 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出处】:《荀子·荣辱》:故曰: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翻译】:所以说,短井绳不能汲取深井里的水,知识达不到的人不能和他谈论圣人的言论。

【举例造句】: 顾才不称物,短绠汲深。 ★唐·严挺之《大智禅师碑铭》

【近义词】: 绠短汲深

7、沟中之瘠

【解释】: 瘠:腐烂的肉。指因贫困而流落荒野或死于沟壑的人。

【出处】: 《荀子·荣辱》:今夫偷生浅知之属, 曾此而不知也,粮食大侈,不顾其后,俄则屈安穷矣。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操瓢囊为沟壑中之瘠者也。

【翻译】:现在那些苟且偷生、浅陋愚昧之辈,竟然连这种道理也不懂,极端浪费粮食,不考虑以后的生计,很快将财物用尽,这就是他们不免受冻挨饿、手持讨饭的瓢和布袋饿死在沟壑中的原因。

【举例造句】: 怀市井锥刀之心,背先圣立人之教,沟中之瘠,宁复挂念。 ★明·袁宏道《良乡三教寺记》

8、苟且偷生

【解释】: 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出处】: 《荀子·荣辱》:今夫偷生浅知之属, 曾此而不知也,粮食大侈,不顾其后,俄则屈安穷矣。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操瓢囊为沟壑中之瘠者也。

【翻译】:见上条。

【举例造句】: 但他知道,那种高官厚禄、那种的苟且偷生,是比死还要可怕。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近义词】: 苟全性命、苟延残喘、因循苟且

【反义词】: 宁死不屈、视死如归、铮铮铁骨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