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也就是小儿脑性瘫痪,也被称作是小儿大脑性瘫痪,其是指在胚胎阶段和脑发育未成熟阶段,因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一种综合征。属于小儿比较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脑部发生病变,会累及到四肢。
小儿脑瘫的危害
智力低下
小儿脑瘫很有可能导致智力低下。据报道,大约2/3的患儿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其中大约1/2的患儿可能患有轻度到中度智力低下,大约1/4的患儿可能患有重度智力低下。当然,小儿脑瘫的类型有很多,小儿脑瘫也不能够简单地等同于智障者。例如,在手足徐动型患儿中,就极少出现智力严重低下者。小儿脑瘫患者中也会有智力正常的情况,甚至还会有高智商儿童。
语言障碍
小儿脑瘫患者的语言功能可能会存在一定障碍。据统计,70%~75%的小儿脑瘫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但是,其中大部分语言障碍患者通过积极地进行语言治疗可以改善病情。语言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发音不清、构语困难、语言表达障碍及失语症等。一般情况下,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与运动能力的丧失情况有密切联系,同时,语言表达的状况也与智力的高低成正比关系。
运动功能障碍
小儿脑瘫患者可能患有运动功能障碍,患儿的运动量会明显减少,主要表现为吮吸反射和觅食反射情况差,并且患儿的交替运动明显减少。健康的出生不久的婴儿经常会有踢腿、蹬踏等动作,同时也会有经常性的上肢动作,而小儿脑瘫患者的下肢交替运动及上肢活动会明显减少。小儿脑瘫患者运动发育较落后,例如,患者在3个月到4个月大时仍然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抬头不稳,到了4个月大时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或者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都是运动发育落后的表现。
口面功能障碍及进食困难
小儿脑瘫患者可能患有口面功能障碍,并且会引发其他问题。由于小儿脑瘫患者脸部肌肉及口腔、舌部的肌肉出现肌张力异常的情况,会使得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异常及某些原始反射持续存在,会发生口面功能障碍,导致咀嚼、吞咽困难及口腔闭合困难、流涎等症状。
癫痫
小儿脑瘫可能会伴有并发症,例如癫痫。据统计,大约有1,3的小儿脑瘫患者伴有癫痫发作,其中痉挛型四肢瘫和单肢瘫的患者患有癫痫的情况会更为多见,并且重度智障者癫痫的发生率更高。而手足徐动型患者伴有癫痫发作的情况相对较少。
睡眠较少
小儿脑瘫患者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异常兴奋,因此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入睡时间较少,尤其是刚出生几个月的患儿。这时,家长就要想办法缓解这种症状,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尽量延长孩子的睡眠时间。
发育迟缓
小儿脑瘫患者的发育状况比同龄的正常儿童迟缓。患者学习抬头、坐和运用双手的能力较差,学会这些技能的时间要长于正常儿童。生活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使用身体的某一部分多于另一部分的情况,例如有些患儿经常使用一只手而不是双手。
行动异常
小儿脑瘫患者会有一些异于正常婴儿的动作或者姿势。小儿脑瘫患者,其四肢往往比较柔软、无力或者紧绷。有些患者在出生2~3个月时仍然不会笑和抬头,紧握手指不会张开;四五个月大时还不会翻身;8个多月大时还不会坐,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不会抓、握,甚至会流口水、颤抖等。
悲观心态
如果小儿脑瘫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就会积累负面情绪,还会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严重的甚至引发攻击行为、封闭行为和自我伤害。因此,小儿脑瘫会对患者造成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家长要高度重视其心理状态。
早期发现脑瘫儿的重要性
医疗康复学科的长足发展给脑瘫治愈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部分患儿及时接受治疗完全能够治愈,重症患儿也可通过治疗提升生活质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时机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脑瘫治疗同大脑的可塑造性息息相关,因此越早发现脑瘫患儿,越早接受治疗,治疗效果就越好。
有研究表明,出生后3个月以前诊断脑瘫高危儿为超早期诊断,6个月以前诊断为早期诊断,最迟应在1岁左右就要做出诊断。早期康复介入,尤其3个月内患儿若接受康复治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0~6个月是婴儿脑组织迅速发育时期,该时期内即使存在脑损伤,但异常姿势以及运动障碍尚未形成固定模式。在这一阶段及时治疗,能够获取最佳治疗效果。人类大脑自出生后神经细胞数是固定的,大约有140亿个,一旦承担某种活动的脑区受损,其功能可由未受损的其他区域替代。所以说,脑瘫患儿越早治疗越好。一般认为,出生后3个月内为超早期,6个月内为早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脑瘫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早期脑瘫认识上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将脑瘫错认为缺钙
小儿脑瘫同缺钙有着相似性,因此存在误判的情况。事实上不仅是缺钙小儿表现为“软”,脑瘫儿也有类似表现。盲目的补钙会导致患儿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有类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误区二:脑瘫不可治
虽然脑瘫治疗是棘手的医学难题,但并非不可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时有效地治疗康复对于脑瘫患儿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治疗的效果与患儿的年龄阶段息息相关,“早”是脑瘫治疗的关键。
误区三:治疗效果迅速
脑瘫患儿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部分患儿家属心情急躁,初期治疗效果不明显,则认为治疗无效。脑瘫发病机理为脑实质性损伤,只有当损伤的脑细胞及代偿功能康复时,患儿才能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治疗时间较长。除此之外,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治疗麻痹阶段,表现为患儿脑瘫症状加重,导致患者家属以为治疗效果差从而放弃治疗。
误区四:单一疗法
随着脑瘫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脑瘫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例如,现代脑瘫儿康复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传统康复疗法针灸法、推拿法等。部分患儿家属认为单一的治疗方法能够减轻患儿治疗中的痛苦。但是单一的治疗方法初期有效,随着治疗周期推进,治疗效果便不再明显。脑瘫属于实质性损伤,治疗过程复杂,因此必须采用综合治疗。综合治疗能够取长补短,从而提升脑瘫康复效果。
小儿脑瘫的主要征兆
(1)睡眠时间长于平均时长或者不睡觉;
(2)小儿啼哭时声音低沉、发直或者无哭声;
(3)运动时四肢缺乏协调性,偏侧运动较多;
(4)撒尿时依然紧闭双腿;
(5)小儿出生三个月后,无法完成抬头动作,六个月后,无法完成翻身动作,八个月后无法独立坐卧。
(6)与父母眼神方面的交流与接触,并且存在经常性的惊厥行为。
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对于小儿脑瘫患者来说,不仅对家庭造成经济和心理上的负担,同时对社会也造成一定的负担;要想促使其得到较好的康复治疗,达到恢复身体功能、逐步生活自理或融入社会生活的目的,就必须要采取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手段进行临床处理,从而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关注膳食一度,共享健康美好人生。
膳食一度,您的饮食指导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