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渣叔
编辑 | 渣叔
前言中国的领土完整性是每个中国人的心病。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丢失了大片疆域,其中最令人痛心的要属“两北一南”——库页岛、海参崴和江心坡的丢失。
这三块领土位于我国的战略要冲,它们的失守对中华民族的伤害极为深重。
如今,面对这些旧地重现眼前,我们更应珍视国土,勿忘国耻,以历史为鉴,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国古称库页岛的萨哈林岛萨哈林岛,又称库页岛,位于黑龙江入海口以东,面积达到76000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岛屿之一,这个岛屿曾经属于中国,后来不幸沦为俄国所有。
萨哈林岛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库页岛,根据《山海经·海外东经》的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岛屿,并称岛上居民为“毛氏”。
这些“毛氏”人,应该就是岛上土著的阿伊努人和尼夫赫人,唐代文献中,则称该岛为“流鬼国”,明代改称“苦兀”,这些不同的称呼,都反映出中国古人对萨哈林岛的认知。
追溯萨哈林岛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与中国的不解之缘,17世纪中叶,库页岛正式纳入清朝版图,当时,清廷在岛上设立机构,实施管治,每年,岛上居民还要向清朝进贡,以示臣服。
然而,好景不长,18世纪末期,俄罗斯帝国的扩张步伐开始向东移,他们觊觎这块东方的沃土,试图占为己有。
1786年,沙俄就在岛北部非法侵占土地,驱逐当地居民,大肆屠杀,为阻止沙俄的野心,清廷不得不加强对库页岛的管控,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清朝的实力已日渐衰微。
19世纪中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低谷,在这段时期,强横的沙俄乘虚而入,终于获取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库页岛。
1858年,弱小的清朝在外国列强的压迫下,不得不与沙俄签订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根据条约,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被迫割让给了俄国,自此,库页岛正式脱离中国版图,成为沙俄的一部分。
就在清朝失去库页岛的同时,新的竞争者——日本也加入了争夺的行列,20世纪初,日本帝国在日俄战争中大败沙俄,夺取了库页岛南部,不过,苏联很快在二战后重新占领了全岛。
二战结束后,苏联正式将萨哈林岛并入国土,自此,这个面积广袤的岛屿就成为了苏联、后来俄罗斯联邦的战略要地,1991年苏联解体后,萨哈林岛完全成为俄罗斯联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我们再想收回这个曾经属于中国的美丽岛屿,已经几乎不可能,因为自19世纪以来,大量俄罗斯移民涌入萨哈林岛,如今已经有50万俄罗斯人生活其上,萨哈林岛已完全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战略要地和经济资源基地。
回顾萨哈林岛的历史,不禁让人唏嘘,它原本可以成为中国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在历史的变迁中不幸流失。
其实,在更早的时候,中国就有机会收回这个岛屿,例如20世纪初,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萨哈林岛南部时,如果中国能够乘机出兵收复失地,也许就能改写它的命运,但是那个时代的中国,已经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无力收回旧土。
萨哈林岛曾经属于中国,这是历史的事实,但历史无法重来,我们只能接受它的安排,如今中俄两国关系发展良好,也许有一天,萨哈林岛的历史还有机会打开新的一页,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海参崴,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名海参崴,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名,它熟悉的是,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它曾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它陌生的是,如今它已经不再属于中国,而是变成了一个兴盛的俄罗斯城市。
海参崴位于中国东北部,日本海西岸,是清朝时期我国在东三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在17世纪中叶,这里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渔村,依托天然的港湾资源,逐渐发展成为对外贸易的口岸。
到了18世纪,海参崴已经成为清朝在东北地区仅次于盛京的第二大城市,直接隶属于吉林将军统辖,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然而好景不长,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大清国力日益衰弱,强大的沙俄虎视眈眈,开始谋划抢占海参崴这一东北腹地通往太平洋的咽喉要道。
经过多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海参崴的主权被分割,中国的影响力也渐渐弱化,到1860年,沙俄彻底夺取了海参崴的控制权。
对于沙俄来说,获得海参崴的意义重大,这里不仅拥有零下30度的不冻港,可通航一年四季,更重要的是它打通了俄国从西伯利亚前往太平洋的捷径,有利于俄国向东扩张。
与此同时,它预示着清朝在东北地区防线的全面崩溃,不仅海参崴被占,在西南方向,英国还吞并了哲孟雄地区,严重影响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海参崴落入俄国之手,成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并逐渐发展成为俄罗斯在远东的重要城市,它已经不再属于中国,而是完全融入了俄罗斯的治理体系。
如今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最大的太平洋港口,也是远东地区的经济中心,人口超过60万。
当我们追思这段历史时,不禁感慨万千,海参崴的变迁是晚清国力衰败的一个缩影,也让我们见证了一个民族从鼎盛到衰落的命运转折。
它教训我们,一个国家必须强大才能守卫疆土,这也是中华民族走过屈辱才建立新中国的历史经验。
如今,逝去的海参崴已成新的一方天地,但历史的教训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一个民族要杜绝战乱,就必须强盛,一个国家要守卫疆土,就必须富强,建设强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中国领土疆域的变迁与江心坡的沧桑江心坡,这个不为许多人所熟知的地名,承载了中华民族历史疆域变迁的苦涩记忆。
它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怒江、澜沧江流域间,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在明清时期,这里隶属中原王朝管辖,是我国西南边防的重要区域。
明代洪武年间,朱元璋为加强对西南边疆的管制,在云南设立了三宣六慰制度,三宣六慰司辖境范围广袤,西起今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东至今文山州,北起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抵今思茅区和印度、缅甸交界地区。
它覆盖了缅甸全境、泰国北部、老挝中部等周边国家的广大地区,三宣六慰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对稳固边防发挥了重要作用,江心坡属于其中的孟养军民宣慰司管辖。
明代中叶开始,由于边疆管理松弛,缅甸等地政权逐步脱离明朝统治,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江心坡已成为清缅交界处存在纠纷的地带。
1765年,缅甸东吁王朝的阿洼王侵扰云南,引起乾隆皇帝震怒,乾隆帝先后四次发兵攻打缅甸,迫使其臣服,通过战争,清朝重新确立了对缅甸的宗主权。
然而缅甸仍多次越界骚扰云南边境,乾隆晚年,为避免边患,下诏在边境设卡、墩,加强防务,但江心坡等地仍处于清缅交界争议之中。
19世纪后半叶,英国殖民者乘机染指缅甸,江心坡遭到进一步侵蚀,1885年第三次英缅战争后,英国直接吞并缅甸,建立殖民统治,1890年代英国屡次借口边民冲突,进占江心坡的麻阳、垒弄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同缅甸领导人多次就边界问题进行会谈,为缓解争端,中国最终在1960年缅甸边界条约中放弃对江心坡北段约4500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
江心坡的历史变迁,成为近现代中国疆域不断缩小的缩影,边防力量薄弱,外敌蚕食,导致这片土地最终大部移交邻国。
中国放弃江心坡北段领土,也损失了控制西南战略通道的有利位置,这段历史警示我们,一个民族要时刻保持国土边防的警惕性,牢记领土沦丧的惨痛教训,中华民族必须铭记国家疆域的变迁之路,以免历史再次重演。
今天,我国已然强大,但仍需牢记过去领土的沧海桑田,保持对国土完整的坚定捍卫,同时,与邻国加强友好往来,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只有牢牢守住自己的疆土,才能在世界多极化的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