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渣叔
编辑 | 渣叔
前言曾几何时,丰田汽车凭借卓越的品质和良好的声誉,高居全球车企之首,但如今,这家汽车巨头的辉煌已经褪色。
一个震惊全球的消息随之而来——丰田的市值在短短数月内暴跌了约4500亿美元!这一消息如惊雷,引发了广泛关注。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丰田的急转直下?其在中国市场持续下滑的表现又预示着什么?丰田的衰落似乎标志着整个汽车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曾经的丰田-从织机到汽车的传奇转型历程丰田汽车能成为今天世界知名的汽车集团,其背后蕴含着一个从织机到汽车的奇妙传奇历程。
1926年,丰田的前身丰田自动织机公司由一位叫丰田佐吉的发明家创立,他一生致力于研究自动织机,被称为“发明狂”。
他发明的各种自动织机,极大提升了日本的纺织产能,但他儿子丰田喜一郎却对汽车充满热情,获得父亲支持后,于1933年在织机公司内成立了汽车部门。
1935年,丰田汽车部门研制出第一台“GI”牌汽车,两年后才正式独立为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新公司一开始便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产量很少,销路困难。
为了打开局面,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四处奔波,找到各种渠道推销产品,甚至主动去拜访军方,想为军队提供汽车,但由于日本当时经济不景气,军费有限,订单难以取得。
就在公司濒临破产的边缘时,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成为丰田的转机,丰田喜一郎立即联系美国军方,终于争取到为美军提供5千多辆军用车的大订单,这笔军购订单救了陷入困境的丰田,也给公司积累了宝贵的汽车制造经验。
1957年,丰田推出在美国市场成功的皇冠车系,这是日本汽车打入美国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60年代,借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风,丰田产量稳步增长,挤入了世界前三强的行列。
到了80年代,丰田终于战胜美国通用和福特两大巨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商,这是日本汽车业首次登上世界之巅。
90年代,丰田继续巩固龙头地位,还进军豪华车领域,推出旗下雷克萨斯品牌,1997年,丰田又创新推出全球首款商用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再次显示强大的技术实力。
多年来,丰田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从一个小型织机厂成长为汽车业的领导者,其背后是企业家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不畏艰难的创新精神。
丰田汽车暴跌4500亿元近年来,丰田汽车面临疫情冲击和集中突发事件的多重考验,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出现大幅下滑,市值也遭遇了重创。
具体来看,新冠疫情于2020年初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并快速蔓延,各国纷纷采取都市封锁等手段进行防控,汽车制造和销售市场遭到严重打击。
作为汽车行业龙头的丰田也难逃厄运,其2021年上半年的产销量大幅下滑,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丰田截止到2021年7月的销量仅为10.8万辆,较上年同期下滑近21%,与2019年10月的15.2万辆相比更是腰斩式下跌超过29%。
进入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虽有所恢复,但丰田仍未摆脱疫情阴霾,全年在华销量108万辆,较2019年的130万辆下滑超过20%,市场份额也持续流失。
分析认为,疫情期间,中国汽车消费者普遍转向较为经济实用的产品,而丰田过于依赖燃油车,新能源车型选择有限,未能迎合消费升级需求。
以电动化车型为代表的国产车企,如比亚迪、吉利、小鹏等则抓住机遇快速占据市场,丰田的竞争力相对弱化。
其旗下混动车Lexus NX 450h+ 2021年在华销量仅1.5万辆,占比不足12%,而纯电动车型更是空白,相比之下,比亚迪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超过90万辆,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车企。
除疫情影响外,近年频发的供应链危机也令丰田陷入困境,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对芯片的依赖度大为增加。
但自2021年开始,全球芯片供应出现严重短缺,为应对芯片荒,丰田被迫关闭旗下多条产线,仅2021年10月,其在日本境内就停产近27条生产线。
进入2022年,芯片危机并未解除,丰田又宣布再停11条生产线,在华市场,丰田也多次被迫缩减产能规模,部分时件裁减比例达20%,这些停产事件严重制约了其产量,生产系统难以正常运转。
除芯片短缺外,供应链还遭遇了零部件短缺和网络攻击等问题,2022年3月,丰田一主要零部件供应商遭黑客攻击,造成其服务器瘫痪,每天损失高达1.3万辆汽车产量,正常供货也受到严重影响。
在供应链危机频发的情况下,丰田很难完成此前设定的2022年1100万辆全球产量目标。
在华销量下滑和产量大幅削减的双重打击下,丰田在资本市场信心严重受挫,2022年3月12日,其股价下跌4.4%,较2022年初累计暴跌超过24%,市值蒸发约4500亿日元。
种种迹象显示,疫情冲击和集中突发的供应链风险事件,让丰田在中国市场份额缩水、增速放缓,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也受到威胁。
丰田的跌落与反思曾几何时,丰田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军品牌,凭借优异的品质和技术实力,多款车型畅销中国市场,其地位一度无可撼动。
但是,近年来丰田在中国市场上明显走下坡路,其市场份额和销量大幅下滑,不少消费者开始对丰田品牌失去信任,究其原因,丰田需要认真反思自身在中国市场上的所作所为。
一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双重标准。个别车型被曝出减配关键安全配件,如减配后保险杠护板、发动机舱防护板等,直接影响车辆安全性,还有车型使用劣质轮胎,严重影响刹车距离,这些问题引发消费者对丰田产品质量的质疑。
更令人不满的是,丰田对中国市场实施双重标准,同款车型在不同市场配置标准不一,2020年,丰田在全球范围召回340万辆汽车,但中国市场的同款车型并未召回,尽管问题同样存在。
据报道,2022年广汽丰田C-HR车主发现车型后保险杠左右两边的下护板被偷偷减配了,这种护板对保护后保险杠免受飞溅物损坏十分重要。
还有其他丰田车型也存在发动机舱少配关键防护铁板的问题,这会导致发动机内部零件受到泥浆侵蚀,增加发生故障或事故的风险,这无疑削弱了丰田“质量至上”的品牌形象。
此外,2021年一项对多款主流MPV车型的湿滑路面制动测试中,丰田赛那的制动距离竟超过300米,是同级别车型的5倍之多。
原因是赛那仅配备劣质的S级轮胎,而在其他国家销售的同型号车辆标配更高级的T级轮胎,这种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减配严重损害了中国用户的利益。
二是区别对待客户,漠视中国市场。2003年,丰田在中国推出的广告语“霸道,你不得不尊敬”,以及拖拽国产卡车的广告引发极大争议,踩到中国消费者的底线。
此后虽表面道歉,但丰田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对中国市场的态度,中国发生的汽车问题未得到积极响应,车辆安全隐患没能及时解决。
2009年,一位车主的丰田汉兰达无法顺利爬上一个普通的斜坡,引发关注,经检测,这批汉兰达均存在无法爬坡的问题。
丰田并未对此事进行调查和回应,也没有修正车型设计上的缺陷,导致问题持续存在,这让许多汉兰达车主深感失望。
2020年丰田燃油泄漏事件后,尽管中国市场上也存在同型号车辆故障投诉,但丰田仅在其他国家进行了340万辆车的召回,中国市场的车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响应,这种“有事不找中国人”的做法进一步败坏了丰田在国内的形象。
三是价格不合理,配备降低。基础配置车型大量减配安全和舒适配件,却相应提高价格,引发客户质疑。
部分新车整个音响系统和电台都被减配,与同级别竞争对手形成明显差距,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客户的购车体验。
2021年上市的丰田雷凌和卡罗拉虽为同一合资公司生产,但卡罗拉的基础版本价格却高出雷凌3000元。
这主要是因为卡罗拉全系标配了T-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同价位的雷凌去掉了该配置,严重缩减了车辆的主动安全性。
据统计,此系统能够规避41%的致命事故,其被减配无疑让消费者感到遭到欺骗。
因此,丰田要重新获得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就必须正视自身在中国市场上的种种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产品质量,停止双重标准,重视每一个市场,平等对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理性制定价格,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只有回归产品本质,提供真正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丰田才能重回中国消费者的心中。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