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种植番红花,竟然能赚这么多!你绝对想不到!

秦柳钱 2025-04-02 02:50:24

桑园种植番红花,竟然能赚这么多!你绝对想不到!

基金项目:湖州市公益性应用研究项目(2022GZ32)

徐森华等

湖州栽桑养蚕历史已有4 700多年,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丝绸之府”和“湖丝甲天下”等美誉,2015年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绢片,因此有着“世界丝绸之源”的称号 。近年来,随着蚕桑产业向较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力成本逐步升高以及蚕茧价格持续低迷等环境条件的变化,湖州蚕桑产业产值不断下滑,养殖规模逐渐缩小 。为了促进蚕桑产业的传承创新发展,寻找蚕桑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发力点和增长点,是蚕桑产业面临的紧迫工作任务。

番红花( Crocus sativus L.)是隶属于鸢尾科( Iridaceae )番红花属( Crocus L.)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入药部位为其干燥柱头 ,被称为“西红花”或“藏红花”,是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材,可作为香辛料和调味品 。藏红花具有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和解郁安神等功效,用于治疗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经闭癥瘕和惊悸发狂等 ,因其含有多糖 、萜类 、黄酮类 和酚酸类 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护肝保肾 、抑制肿瘤 、治疗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消炎抑菌 ,、抑郁症 、改善睡眠质量 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和开发潜力。同时,在食品、化妆品、染色和香料等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市场需求量大。但目前我国自身所产藏红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仍然以进口为主 。

目前,湖州市桑园栽培面积大,蚕桑生产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始,10月中下旬结束,桑园空闲时间长达5~6个月。因南方多雨,藏红花栽培上多采用“二段法”栽培管理方式,即田间繁育种球和室内培花,其中田间繁育种球时间一般在11月至翌年4~5月,田间生长高峰与桑树生长错开,故可以利用桑园冬季休眠期套作藏红花,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桑园单位面积产出,促进蚕农增收致富。依托湖州市公益性应用研究项目《桑园套种藏红花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22GZ32)开展了桑园下藏红花栽培研究与示范,发现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从番红花生长习性、种球室内培育开花技术、种球田间繁育生产技术和桑园管理等方面对桑园下番红花主要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1 栽培模式简介

藏红花“二段法”栽培模式,即分为田间繁育种球和室内培育开花2个阶段,其中田间繁育种球是在室内收花结束之后种植在大田内,新球茎不断膨大的过程,该阶段时间一般在11月中下旬至翌年4~5月;室内培育开花是指田间番红花地上部分枯萎后,种球采挖置于培养室内休眠、萌芽、开花和采花等,该阶段时间一般为5月至11月上旬。采用该模式生产的西红花花丝产量高、质量好,深受药农的喜欢和青睐。

2023年8月19日从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购买500kg种球,种球质量在20 g以上,分级整理于匾内置于培养室内管理,发芽时间2023年9月8日,收花时间2023年11月11日,栽培于桑园时间为2023年11月27日,种球采挖时间2024年4月25日,晾干后继续置于培养室内培育开花。

2 番红花生长习性

番红花,原产于希腊,为典型的地中海须根系植物 阳光和水,怕水涝和积水;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性较强,忌连作 。

2.1 土壤

番红花喜水分充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且富有机质的砂质土壤,为喜肥植物,不同时期对肥料种类和数量需求不同,应根据其需肥特性科学施肥。因南方多雨,桑园应配备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利于番红花生长。

2.2 温度

番红花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对温度要求不同。室内培育开花阶段,休眠期温度要求低于30℃,一般同化叶分化期最适温度为23~28℃,花芽分化期最适温度为24~27℃,若高于适宜温度范围,不利于花芽分化;萌芽期一般温度控制在16~23℃,开花期一般温度控制在15~18℃,否则将影响花丝质量和产量。因此,花期要严格控制培养室内温度,使其处在合适温度范围内。田间生长时最适温度在11~19℃,且可抗-10℃低温;当气温高于25℃时,叶片开始枯黄,高于30℃时营养生长逐渐停止,球茎转入休眠 。

2.3 水分

番红花田间种植后,土壤保持湿润,有利于种球充分吸水,供给根系和叶片生长;种球膨大期间,保持水分充足有利于新种球的膨大,培育高质量大球茎,但切忌积水和水涝,一旦发生要立即排水。培养室内种球,休眠期要求室内空气湿度小于60%,正常年份无需洒水,但干旱年份可以通过洒水、加湿器等措施使室内湿度保持在合适范围内;抽芽阶段保持常湿即可,但开花阶段要求湿度在80%左右,湿度过高容易滋生细菌和放根。注意,在洒水时勿将水洒在种球上,以免种球生根,不仅浪费营养,也不利于栽植 。也有研究表明,番红花在室内培养时出苗期、开花期相对湿度分别保持在75%~80%与60%~65%为宜 。

2.3 光照

番红花是短日照越冬作物,田间生长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促进种球生长和膨大。培养室内培养时,萌芽初期通过遮阳网或者窗帘保持室内阴暗,当芽鞘长度达到3 cm时,逐步增加光照时间,光照合理,可以将芽鞘长度控制在10~15 cm,有利于开花;若室内光照不足,芽鞘会变得细长,导致花蕾难以伸出,进而导致花丝质量和产量受影响。

3 种球室内培育开花技术

番红花种球室内培育开花阶段包括休眠、花芽分化、萌芽、开花和采花等时期,一般从4月下旬种球采挖后置于培养室内至11月中旬采花结束,该阶段对提高藏红花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3.1 培养室要求

要求室内光照充足,南北两面有窗,并配备窗帘,有条件的可以装备加湿器、加温和降温设备等,有利于应对极端天气。培养架可以根据培养室大小设计,宜采用木头、钢结构以及塑料等材质培养架,架子最底层应离地面距离20~30 cm,且每层间距一般要求40~50 cm。为了方便操作,架子高度不宜高于200 cm,相邻架子间留有作业通道;亦可给架子装万向轮,方便变换方向和操作,以利于接受均匀的光照等环境条件。

3.2 分级上架

种球采挖后置于挖室内摊放7 d左右,对种球按照>35 g、25~35 g、15~25 g、8~15 g和<8 g进行分级整理,主芽垂直朝上且整齐地摆放在培养匾或者筐内,置于培养架上。整理时要求去除老根且齐顶剪去残叶,并挑出带病虫斑和伤口的种球。

3.3 休眠期管理

种球萌芽前一般要求培养室内温度低于30℃、相对湿度维持在60%左右,且阴暗少光,该环境有利于花芽分化。可通过关开门窗、遮阳帘和房顶覆盖遮阳网等措施来满足以上环境条件,也可以使用空调和加湿器等设备来调节室内环境。

3.4 萌芽期管理

9月1日前后种球开始萌芽,当芽鞘高3 cm时,可以逐步增强培养室内光线强度,但切忌直射光照射。注意要时常互换培养匾或筐位置,以维持种球所处环境条件基本相同。一般控制主芽高度小于20 cm。在开花前,要保留顶芽抹除侧芽,其中>35 g种球一般留3芽,25~35 g种球一般留2芽,<25 g种球一般留1芽,其余侧芽全部摘除。

3.5 开花期管理

番红花萌芽后50 d左右开始开花,花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该时期气温相对较低,室内气温往往无法满足最佳开花温度。若温度低,可通过加热设备或早上8时后将培养匾或筐转到阳光下。开花时要求室内光线明亮,湿度控制在80%左右;若光照不足,宜采用人工照明等措施保障正常开花。

3.6 采花剥花与烘干

番红花最佳采收标准是花朵将开时,要做到当天开当天采。整朵花采后再集中剥取花丝,当天采的花丝应当天烘干,烘干温度一般在40~50℃,置阴凉干燥通风处,密封避光保存。

4 种球田间繁育生产技术

4.1 桑园地块准备

宜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排灌良好的桑园地块,于11月上旬翻耕,翻耕前清除杂草,每亩(约为667 m 2 ,下同)均匀地撒施0.5吨商品有机肥、40~50 kg含硫三元复合肥和50 kg过磷酸钙于桑园行间,可采用人工或者小型耕地机械进行翻耕,翻耕时宜离桑树主干30~50 cm,耙碎耙匀土块,并清除石块、落枝残根等物。同时,桑园内排水沟清理干净,保持排灌畅通。一般桑园行间距2.0~2.5 m,除去排水沟和作业道外,栽植番红花畦面宽度宜在1.0~1.5 m。

4.2 田间栽培

最适田间栽种时间为11月上中旬,但不宜迟于11月下旬。栽植前剥除种球外苞衣,主芽留足,侧芽全部抹除,去除有病虫害的种球,并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消毒,时间10 min,然后栽植于桑园内。一般要求行距20~25 cm,株距根据留芽数确定,三芽、双芽和单芽株距分别为20 cm、15 cm和10 cm,栽培深度宜在5~10 cm。栽植后,每亩用1~1.5吨干稻草或者杂草覆盖行间,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能起到保温保湿作用。栽培时要力争早种,有利于在低温来临前延长生长时间,提高其抗低温能力。桑园冬季时,因缺少其它绿色植被,注意兔子等食草动物啃食番红花叶片,可以在桑园周围架设围栏。

4.3 肥水草管理

依据苗长势追肥,若苗长势不强,每亩采用复合肥15 kg配水500~750 kg溶解后浇施。种球膨大期,可喷施KH 2 PO 4 叶面肥,浓度为0.2%,每7~10 d喷1次,连喷2~3次。如遇干旱年份,要及时灌水。田间杂草宜人工拔除,勿使用除草剂。生长后期杂草不建议拔除,有利于保湿降温,延缓叶片枯萎死亡。

4.4 病虫害管理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预报,采用综合防治技术,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尽量减少农药防治次数,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种类,遵循最低有效剂量的原则。栽培时选用无病种球和抗病性好的品种,注重消毒工作,异地繁殖种球换种,加强田间科学管理等多种措施均可减轻病虫害发生。番红花病害以细菌性腐烂病和枯萎病为主,虫害发生较少。其中枯萎病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或20%三唑酮1 500倍液喷雾防治;腐烂病可选用1 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喷雾防治 。

4.5 种球采收

4月下旬,番红花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后,选晴天且土壤半干状时开始采挖。收获后及时去除种球所带泥土,运回室内,薄摊在干燥、阴凉且通风处晾干。

5 桑园管理

桑园按照施肥灌水、中耕除草、剪伐和病虫害防治等常规措施管理。

6 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

据统计,2023—2024年桑园下栽培番红花,第一年购买500 kg可栽植1亩,种球费用3.0万元,种球可以连续更新使用。每亩可产干燥花丝600 g以上,按照市场价50元/g,产值可达3.0万元以上;同时,种球繁殖系数在1.3,每500 kg栽培1年后可收获新种球650 kg,种球市场价60元/kg,种球增加产值在9 000元左右,产值总计在3.9万元以上,效益可观,可为桑园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提高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6.2 社会效益

桑园下栽培番红花,为桑农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和就业岗位,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为蚕桑产业的传承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还带动了中药材科普研学、销售和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6.3 生态效益

利用桑园冬闲时间栽培番红花,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桑园土地、光照资源,不仅提高了冬天桑园物种多样性,也为冬季桑园增添了一抹绿,增强了桑园观赏性,对提高桑园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桑园下番红花栽培通过其独特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为推动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促农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发展方向。

0 阅读:0

秦柳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