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预测2025年全球铝市场将出现超过60万吨的供应缺口,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供需两端的结构性矛盾。从供应侧来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国,其产能已接近政策规定的4500-4600万吨上限,受碳中和目标约束,进一步扩产空间有限。而美国和欧洲的闲置产能由于能源成本高企、环保政策限制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短期内难以有效重启。此外,印尼等资源国的出口政策波动及俄罗斯计划恢复对美铝出口等变量,可能进一步加剧区域性供应紧张。
需求侧则呈现多点增长特征。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储能设备和5G通信等新兴领域对铝的需求持续攀升,预计2025年仅新能源汽车领域用铝量增速就超过25%。尽管房地产行业用铝需求仍受开工率低迷拖累,但家电、包装等传统领域通过“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实现需求替代,叠加铝代铜的技术渗透,整体需求韧性较强。出口方面,日本客户接受溢价提升14%至每吨260美元,显示国际市场对中国铝产品的依赖度加深。
价格层面,摩根大通预计2025年四季度铝价将涨至每吨2850美元,这一预测的逻辑在于供应缺口扩大与成本支撑强化。一方面,氧化铝市场虽面临产能过剩压力,但铝土矿供应改善及能源成本下降使冶炼环节利润空间打开;另一方面,LME库存持续低位运行,叠加期货升水结构,贸易商囤货行为进一步放大价格弹性。
潜在风险包括:中国“双碳”政策执行力度超预期导致供应收缩加速,全球经济衰退压制终端需求,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技术替代可能改变中长期需求结构。综合来看,2025年铝市场将处于“紧平衡—缺口扩大”的过渡阶段,价格中枢上移与产业链利润重构或成为贯穿全年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