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比亚迪出海的相关信息开始密集起来,经过前期在欧洲和日本的铺垫,此次10月17日的巴黎车展,比亚迪新能源车大放异彩,法国总理马克龙频频“驻足”比亚迪展台,仔细观察比亚迪各款车型,并呼吁欧洲各国觉醒。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今年前八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91万辆,超级月德国成为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而在出海方面,比亚迪进行十分积极的投入。其海外拓展布局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从欧洲新能源车生态布局为例,我们来拆解下,比亚迪海外布局的主要动作:
线上线下发布,海内外同框,当地自媒体探店:打开欧洲市场对中国新能源车的车型和功能特色认知。五星通过安全测试:打破欧洲人对于中国汽车粗制滥造,安全性差的错误观点。进而提升中国新能源车在整个欧洲市场的品牌竞争力和品牌溢价能力。与Sixt深度合作:打开欧洲市场To B渠道,让消费者能低成本接触比亚迪新能源车型,潜移默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财报中持续强调出海决心:打消投资人疑虑,为后续欧洲渠道拓展增加更多的渠道资金支持。截止到10月,比亚迪的海外布局已经涵盖亚洲,欧洲,大洋洲。甚至泰国还建立了海外的乘用车工厂,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铺垫的到位了,营销和产品质量跟上了,销量增长自然不用多虑。
谈完海外市场的总比布局,再来看看海外市场的车型布局。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比亚迪在国内热销车型是宋,秦,汉。而到了海外,无论是日本,还是欧洲,抑或是澳大利亚。都主推Atto 3,即元plus。
那么为什么是元plus 而不是其他呢。首先得先说下元plus的特色:
e平台3.0,刀片电池Dilink 系统,不错的轴距(2720mm)Dragon face 3.0家族设计语言不错的加速和适中的续航里程。总结下来就是:一款产品配置优秀,价位适中的小钢炮型性能电动车。
比亚迪这个品牌,目前对于海外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品牌,而对于一个全新的品牌,无论文化背景多么深厚,历史故事多么动人,都敌不过高性价比。
所以,靠元打开市场,在根据当地群众的消费能力和审美,在欧洲投放汉和唐这样的舒适性车,在日本投放海豚海豹这样的小型车。构成比亚迪在极具当地特色的车型产品矩阵。
目前比亚迪已经投放的海外市场中,短短三个月就已经完成销量接近翻倍的增长。随着未来产能释放和当地市场打开,销量可能会有指数级的进步。
要在海外市场卖爆,光靠精准的市场和产品布局还不够,在营销端,还需要有一个别具一格的销售模式。
在欧洲市场,国内不同车厂选择了不同的销售模式,蔚来选择了只租不卖,而比亚迪选择了租售结合,依托本土化渠道进行推广。
在海外尤其是欧洲,租车出行是比较常见的出行方式,而且依托当地知名的租赁公司提供汽车租赁业务,能更快的让消费者通过自己最熟悉的渠道体验到比亚迪产品。
再此基础之上,比亚迪选择了德国知名租赁巨头Sixt,签下10万辆大单。这里释放出了三个信号:
比亚迪未来销量基本盘已经有所保障欧洲消费者可以通过最便宜的方式体验比亚迪车型,进而影响其未来购车决策,这样将会带动比亚迪高端车型在当地的受欢迎度。比亚迪已经得到了租赁巨头的背书,未来拿B端订单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一旦欧洲市场试水成功,随后迅速在北美,东南亚等地铺开,退一万步说,即便比亚迪在C端总销量不尽如人意,那么在大客户基本盘上面也能稳定供货,站稳脚跟。从根本上杜绝海外市场大溃败的可能性。更何况C端销量溃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海外新能源车除了大众ID系列,确实没啥能打的)
在卖车方面,全球化这个大盘子,显然不太可能都自己直接下场搭建直营渠道,而且那样做的时间周期也太过漫长。
因此比亚迪选择了与全球各地的经销商进行合作,在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大范围展开合作,搭建销售渠道。
欧洲:德国 瑞典 Hedin Mobility、荷兰 Louwman集团、挪威 RSA集团
亚洲:泰国Rêver Automotive、老挝 MOK CO.,LTD.、马来西亚 森那美汽车(Sime Darby Motors)、约旦 Bustami & Saheb Trading Company(简称BSTC)、乌兹别克斯坦 UZAVTOSANOAT JSC(简称“UzAuto”)
中北美:哥斯达黎加 Cori Motors
依托各国经销商在本地成熟的销售网络,对比亚迪相关产品进行推介销售,显然是一个更加快捷高效的扩张方案。
本土化的经销商在当地的资源人脉,显然能够快速提升比亚迪在各地的影响力,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产品的快速铺开。
经过以上几点梳理,其实不难看到,比亚迪出海是经过深谋远虑的,当然这一切有个基本前提,就是产品力过硬,国内销量稳定的情况下。才有足够的底气和精力将目光投向海外。“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出色的产品,放眼全球的布局,独树一帜的销售策略,将形成“飞轮效应”,不断带动比亚迪海外销量一轮又一轮的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