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41
李定国撤回广西以后,原来从湖南向东进军的战略已经没法实施了。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很快,他又制定出了新的战略。
这个战略是:从广西向东进军,与郑成功部实现会师,先收复广东,然后向北夺取福建、江西、浙江等省。这样一来,长江以南就可以全部收复,胜利的天平将会再次向南明倾斜。
李定国的这个战略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撤回广西以后,他固然可以把广西建设成为一个稳固的抗清基地。可是广西毕竟人口和赋税都很有限,很难长期为李定国的大军补充兵员和粮饷,文化上也很落后,严重缺乏人才。
相比而言,广东的情况就好多了。
有明一代,广东一省的赋税大约是广西的十倍。有钱的地方,文化水平自然就高,也就更容易培养出治国理政的人才。如果能够收复广东,地盘、人口、粮饷、人才就都有了,复兴大明的可能性也就大多了。
另一方面,清廷虽然早就占领了广东,但是在广东的统治并不稳固。在广东沿海,有大量义军一直在坚持抗清。李定国如果出兵广东,肯定能得到这些义军的接应和配合。在福建沿海拥有庞大舰队和兵员的郑成功如果再能出手相助的话,明军的实力就更强大了。
反观清军方面,由于八旗兵数量有限,通常会被清廷安排在战略要地驻守,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只能依靠战斗力不强的绿营兵,而广东的绿营兵只有区区两万人。
对于尚可喜和耿继茂来说,孔有德的教训近在眼前,他分兵驻守广西各地,导致桂林兵力空虚,被李定国抓住机会一举破城,连老命都丢了。有鉴于此,尚可喜和耿继茂把手下的精兵强将全部驻扎在了广州城和附近地区。
以李定国和郑成功联军的实力,攻破广州并不是什么难事。广州一旦攻破,恢复广东全省就将易如反掌。
所以,如果郑成功能够与李定国同心同德,坚定拥护永历皇帝的领导,相互协作,那么这一战略是非常有可能实现的。
可惜,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郑成功并不是这样一个人。
众所周知,郑成功是明清之际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十几年,又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几十年之久的祖国宝岛台湾,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但是,李定国一生从未动摇过抗清的信念,矢志不渝,郑成功却并非如此,他永远把自己及自己那个集团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在十几年的抗清生涯中,郑成功曾经多次与清廷展开和谈,表示如果清朝方面能满足他提出的条件,他就归顺。只是由于他所要求的价码太高(土地、人口、高官厚禄),而清朝方面只肯给他高官厚禄,这才导致和谈屡次破裂。
当年清廷曾经命令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劝降自己的儿子,郑成功在给父亲的回信中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清朝若能信儿,则为清人,果不信儿言,则为明臣而已。”换句话说,明清双方哪一方能保证他的割据地位,他就会倒向哪一方。
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郑成功很清楚,如果他与李定国联手,这一东西夹攻、会师广东的战略必定能够实现。广东一旦收复,他所在的金门、厦门就会和永历朝廷的地盘直接接壤。永历皇帝毕竟是他名义上的领导,到时候他郑成功还怎么在福建沿海一带割据称雄?
所以,不管这个战略有多大的发展前景,郑成功也是不可能真心实意去帮助李定国的。
郑成功心里这点小九九,李定国是不了解的,至少当时是不了解的。在正式出兵之前,他亲自给郑成功写了一封信,派使者从海上前往厦门,请郑成功派出援兵,与他合攻广东。
在收到郑成功承诺出兵的回信以后,1653年二月,李定国从广西贺县正式出兵,一举攻占了广西的东大门——梧州,进入广东境内。到三月十四日,明军已经连续攻占了封川、开建和德庆州。
听说李定国亲自带着大军反攻广东,而且连战连捷,在广东山区和沿海坚持抗清的各路义军纷纷起来响应,就连早就已经降清的潮州总兵郝尚久也正式与清廷决裂,竖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并派人与李定国取得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