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43
尚可喜解除了后顾之忧,开始集中精力想办法对付李定国。
在城里挖深沟防止明军从地道里杀出,确实有效,但毕竟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万一明军挖了无数条地道,一下子从地道里全部钻出来,清军应接不暇,肯定会出现慌乱。城外的明军到时候再趁机攻城,里应外合之下,肇庆绝对是保不住的。
所以,只有想办法把明军的地道抢过来,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可是,明军的地道还没完全挖通,怎么抢呢?
尚可喜亲自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
第一步,在城墙上打开两个小门。
第二步,清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城外,封住明军地道的入口。
计划完毕。
部下们目瞪口呆:这也太冒险了吧?
尚可喜早就料到会有人质疑他的,他也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
这个应对之策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他大喊一声:“能出城夺取敌人地道的,每人赏银五十两!”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么高的价码可比任何振奋人心的战前鼓舞都有用。清军在银子的激励下,一窝蜂从肇庆城里冲了出来,开始抢夺明军的地道入口。
沉寂了这么久的清军居然敢主动出击,这是李定国完全没有想到的。不过他并没有慌,马上发出了新的命令:向出城的清军开炮。
可清军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面对从天而降的炮弹毫不畏惧,继续玩命地抢地道口。每抢到一个地道口,清军二话不说,立即朝里面放火。
在一阵烟熏火燎之下,躲藏在地道里的明军士兵撤退不及,出现了一定的伤亡,挖地道战法正式宣告失败。
清军这种不要命的打法有点超乎明军士兵的预料,明军营寨里出现了一些骚动。不过身为主帅的李定国却非常冷静,他判断,清军的这次玩命进攻,其目的不过是为了抢夺地道入口,消除后顾之忧,并不属于全面反攻,不足为虑。
不过为了安定军心,有必要先暂时后撤,另寻良策。他下令全军后撤,在距离肇庆城五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看到明军后撤,刚刚偷袭得手的尚可喜立马来了精神。他决定趁着明军立足未稳,再接再厉,扩大战果。
为了确保一击必胜,尚可喜为每一个清军士兵准备了一件特殊的武器——钩镰枪。
拜《水浒传》所赐,钩镰枪在民间的知名度是比较高的。事实上,作为冷兵器的一种,钩镰枪的使用范围并不大,在历史上真正出现的次数也很有限。选择这么小众的武器,并不是尚可喜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他针对李定国部明军的特点,冥思苦想出来的结果。
从种种细节来看,此次出兵广东,明军的军需物资并不充足,很多士兵连最基本的盔甲都没有。士兵们经过长期的战争实践,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自制盔甲——棉被。
身上裹着一条棉被出去打仗,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让敌人笑岔气,然后趁着对方笑的功夫一击毙命。事实上,这可不是一般的棉被,而是经过特殊加工和改造的棉被。在战场上,一般的刀砍箭射对于这种棉被根本没啥作用,防护效果一点也不比金属盔甲差,所以尚可喜才想出了这么一个出奇制胜的法子。
除了钩镰枪,刚刚用过的金钱刺激法效果相当不错,有必要继续使用。尚可喜规定:此次出击,凡是活捉一个“长毛”,赏银十两!活捉一个“短毛”,赏银五两!
所谓“长毛”,指的是一直蓄发的人,也就是李定国的嫡系部队。而“短毛”,指的是刚刚割辫的人,也就是刚刚反清归明的明军士兵。大概在尚可喜的眼里,李定国的嫡系部队战斗力更强,价码也应该定的高一些。
既有得力武器相助,又有大把的银子奖励,清军终于突破了明军的阵地。
连续多次攻城不利,郝尚久那边又没有一点消息,苦苦期待的郑成功的援兵也一直不见踪影。经过慎重考虑,李定国决定全军暂时撤回广西,第一次进军广东就此宣告结束。
虽然没能取得预期的战果,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一下所有的主客观因素,这个结果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李定国是在发觉了孙可望谋害自己的企图之后,为了避免兄弟相残,才带着本部五万人马离开湖南的。退回广西以后,部队还没来得及休整,更谈不上补充兵员和给养,就马不停蹄地向广东进军。在人生地不熟的广东,他们没有盼来任何援军,只能凭着自身的力量,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往下啃。在肇庆城下,打得许尔显疲于奔命,连连求救。还把尚可喜和耿继茂吓出了一身冷汗,第一时间派人去搬清廷的救兵。最后又与尚可喜带来的全部广东精锐厮杀多日,每次战败的阵亡人数只有几百人,整个战役打下来,伤亡才勉强上千。
打成这样的结果,我相信,他们绝对配得上包括对手在内所有人的尊重。
李定国撤兵以后,清廷派往广东的援兵才在靖南将军哈哈木的带领下姗姗来迟。
大老远的跑一趟,总不能啥也不干就这么回去吧?在尚可喜和耿继茂的指挥下,援军与广东清军一起,准备收拾郝尚久。
听说李定国已经撤回了广西,清军已经全部朝自己扑了过来,郝尚久明白,挡自己是肯定挡不住的,如果再次降清,估计会死得更难看。为今之计,只能赶紧派人向郑成功求援。
前面我们分析了郑成功对李定国制定的联手收复广东战略的真实态度:虽然不反对,却也不愿支持。不过实话实说,本次肇庆之战,郑成功没有应邀出兵,其实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就在李定国发动肇庆之战的同时,清平南将军、固山额真金砺正在围攻郑成功在福建沿海的重要据点海澄县。郑成功当时忙于防守海澄,实在抽不开身,这才放了李定国鸽子。
然而我们还是要说,就算情有可原,至少也应该派人给个信,让李定国早做准备,而不是仗打完了再来解释。
五月,郑成功在海澄击退了来犯的清军,这时郝尚久的求援也到了。
按理说郝尚久已经竖起了反清的大旗,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郑成功应该救援潮州,壮大反清势力。
可郑成功似乎并不这么想,他在六月去攻打了一个叫欧汀寨的地方,结果费了半天劲也没打下来。之后,他又在揭阳征收粮食,并派人前往潮州,命令郝尚久必须固守城池,绝不能再次降清。再之后,郑成功就带着大军返回厦门了。
郑成功的这一系列举动是不是让人非常费解呢?如果我们联系一下当时发生的其他事情,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蛛丝马迹的。
郑成功在海澄击败清军以后,清廷又派人拿着郑芝龙的信来劝降。如果郑成功这个时候出兵救援郝尚久,与清军死磕,那等于是完全堵死了和谈的任何可能。前面说过,郑成功永远是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的,所以为了不影响和谈,他必须放弃救援潮州。
郑成功见死不救,郝尚久自然不可能与拥有兵力优势的清军抗衡。潮州在坚守了一个月之后,于九月二十四日被清军攻破。郝尚久和儿子郝尧自杀,清军屠城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