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6
被张献忠和李自成摆了一道的崇祯皇帝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他当即任命洪承畴为新的五省总督,着力围剿农民军。
洪承畴的厉害各位头领早就领教过了,所以刚刚焕发生机的农民军如同霜打的茄子,被洪总督揍得体无完肤,只能选择向河南转移,希望能求得一条生路。
河南也是大明的地盘,估计各位头领只有跑到欧洲的荷兰,洪承畴才有可能放过他们。
这一次,洪总督打算一劳永逸地解决农民军。
要是再被洪总督包围,以各位头领对洪总督的了解,跟他玩诈降,自己会死得非常难看的。
看来,只能想个别的办法。
史书记载,当时在河南的所有农民军头领在河南荥阳开了个大会,会议决定分兵出击,抵挡明军。
关于荥阳大会的真实性,史学界至今仍然存在争议,这里暂不做讨论。总之之后发生的事情是,崇祯八年(1635)正月,张献忠、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率部来到了安徽,准备干把大的。
他们的打算是,攻占凤阳。
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在如今的凤阳地界建了一个叫钟离子的诸侯国,所以凤阳古称“钟离”。凤阳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历史文化名城,据说八仙之一的蓝采和就是在此地得道成仙的。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庄子观鱼”典故,就发生在凤阳。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在全国率先实施“大包干”,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小岗村因此被誉为“改革第一村”。名闻中外的凤阳花鼓,也是凤阳的城市名片之一。
实际上,凤阳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时期,还得算是明朝。因为凤阳,是明朝的都城。
凤阳是个穷地方,地理位置又极其不重要,之所以能成为明朝的都城,仅仅只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凤阳人。
朱元璋大概是一个家乡情结比较重的人,他在登基的第二年,就升凤阳为中都,其地位等同于都城南京。
既然是都城,怎么着也得有个都城的样子。很快,凤阳就开始大兴土木,营建宫殿。
中都的营建在当时可以说是兴师动众,其建筑规划严格遵循《周礼》,极为对称。营建所需的木材,国内没有的,就从国外进口,其耗费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所有的这些,居然只是为了满足朱元璋内心的虚荣心,想想也是醉了。
总是被明军追着屁股打,实在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所以这一次,张献忠等人打算攻克凤阳,给崇祯皇帝来一次沉重的打击。
凤阳既然是中都,必然会有明军重兵把守,为什么农民军还要坚持去打凤阳呢?
因为打凤阳对于农民军而言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凤阳没有城墙。
据说是担心破坏皇陵的龙脉(朱元璋的祖坟在凤阳),凤阳并没有修建城墙。能占这么大个便宜,张献忠、李自成们估计做梦都要笑醒。
农民军到达凤阳的确切时间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惯例,这一天凤阳城里要放花灯欢庆节日,城内的防守肯定十分松懈。
为了确保攻城顺利,农民军先派出了三百人的先遣队,扮作商人、车夫、和尚、道士、乞丐等等,潜入城里作为内应。
此时凤阳城里的文武官员们正忙着安排元宵节放花灯的各项事宜,街上更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充满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当天夜里,农民军向凤阳城发起了猛攻。由于没有城墙,云梯之类的东西根本派不上用场,农民军战士一窝蜂冲进城内,在三百个内应的协助下,明朝的中都凤阳轻而易举就被攻陷了。
为了给崇祯皇帝伤口上再撒一把盐,农民军挖了朱元璋的祖坟,烧了他曾经当过和尚的龙兴寺(原名皇觉寺),还释放了监狱里的一百多个犯人。
凤阳知府颜容喧几个时辰之前还在忙着节日的各种应酬,此时却只能狼狈地躲进监狱里,换上了犯人的囚服,企图化装成囚犯蒙混过关。结果被农民军释放犯人的时候当场识破,挨了二十大板,推出去斩首示众。
农民军在城头上挂起了“古元真龙皇帝”的大旗,大吃大喝了整整三天,然后扬长而去。
中都凤阳被攻陷对崇祯皇帝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但他除过干掉了凤阳的巡抚,发配了凤阳巡按御史,并没有过多地追究底下的责任。相反,他还下了一份罪己诏,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检讨了自己的过失。
崇祯皇帝有什么错误和过失呢?似乎没有,他这么做,只是做给那些大臣们看的:我这次没追究你们的责任,你们应该知道怎么做,六个月之内还平定不了流寇,下场自己去想。
洪承畴、左良玉、曹文诏这些人不是傻瓜,为了尽快给皇帝一个交代,他们开始拼尽全力追击农民军。
攻克了凤阳的农民军从此开始兵分几路,各自为战。
崇祯九年(1636)七月,高迎祥带领的农民军不幸遭到了陕西巡抚孙传庭的伏击,他本人受伤被俘,被押到北京凌迟处死,他的部下带着残部投奔了李自成。
从此以后,闯王这个名号就成了李自成的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