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3
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陕西延安府柳树涧堡人,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九月十八日。
柳树涧堡在今天的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既然叫堡,顾名思义就是屯兵的。实际上,此堡隶属于明长城防御体系,主要防御对象是北边的蒙古人。
有明一代,明朝与蒙古人在陕西边境打过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可以说是数不胜数,长期处在战争前线的柳树涧堡自然很难成为书香之地,这里的老百姓对读书没啥兴趣,倒是喜欢在农闲之余舞刀弄枪,形成了剽悍尚武的民风。
关于张献忠的家庭情况,历来有很多个版本。有人说他父亲是卖鞋的,母亲是织席的,有人说他父亲是小商贩,也有人说他父亲是屠夫,还有人说他父亲是铁匠,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至于这些说法哪个是正确的,从张献忠的家庭条件来看,大概都是正确的。
因为在那个年代,谋生实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张献忠的父亲名叫张快,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虽然家里条件很一般,但是张快在传宗接代这个问题上可从不含糊,他有八个孩子,张献忠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排行老八。
由于家里孩子太多,光靠种地根本养活不了这么一大家子人,所以张快平日里除了种地,也会在农闲之余出门想尽各种办法来贴补家用,所以从事过这么多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家里吃饭的嘴实在太多,即便张快已经在费尽心思地挣钱,也很难满足一家人的温饱。八个孩子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活下来的只有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关于张献忠本人的少年经历,说法也有很多。有人说他经过商,有人说他读过书,也有人说他做过贼,还有人说他当过铁匠。
由于说法众多,且无法一一考证,那就简单提一下这些说法的结果吧。
经商说:跟父亲用驴车去四川内江卖枣,驴粪弄脏了当地地主家门口的石柱,被抓住毒打一顿,又被逼着用手除粪,后怒而从军。
读书说:从小读书,屡考不中,当兵去了。
做贼说:偷过邻居家的鸡,被人抓住痛骂,张献忠留下一句话:“等我出息了,你们在我眼里也不过就是些鸡罢了。”为了出人头地,当兵去了。
铁匠说:给官府制造兵器,被贪官污吏克扣原料,官府限期将至,害怕完不成任务,无奈逃跑,当兵去了。
不管是正经一点的经商、读书、当铁匠,还是不正经的做贼,即使张献忠全都干过,那我们至少可以确认一点,这些工作他都没干好。换句话说,少年时候的张献忠,是不太成功的。
张献忠为什么会选择当兵,不太清楚,大概是不想再受人欺负吧。
进了军营的张献忠逐渐胆子大了起来,本职工作干没干好不知道,副业倒是搞得有声有色,比如——打劫。
当兵的兼职打劫,也算是充分发挥了职业特长。只是夜路走过了肯定会遇到鬼,张献忠同志被人揭发,关进了监狱,后经审判,估计是平时兼职干得太多,居然被总兵王威给判了个死刑。
与张献忠一起被判死刑的一共有十八人,想必应该是一起抢劫的同伙。行刑当天,有个叫陈洪范的总兵路过,张献忠等人就像是黑夜里看到了一盏明灯,急忙向陈总兵大呼救命。
陈洪范看这些人如此卖力地呼救,于心不忍,便向王威求情。
王威并没有给同为总兵的陈洪范面子,坚决不肯赦免这些强盗。
看样子,张献忠生命的终点很快就要到来了。
行刑正式开始,张献忠排在最后一个。前面十七个人被砍头,他面不改色,十分淡定,旁观的陈洪范非常吃惊,据此认定张献忠是个人才,再次向王威求情:“前面的那些人就算了,这最后一个请你一定赦免了吧。”
王威一看陈洪范如此执着,也不好再次拒绝,只好同意了。
陈总兵看人的眼光果然独到,张献忠确实是个人才,只不过,是个造反的人才。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张献忠被结结实实打了一百军棍,并从军队里除名。
张献忠不成功的人生履历里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丢了工作的张献忠只好拉起一支自己的队伍,造反了。
此时张献忠的队伍里,就有咱们这个故事的主角——李定国。
李定国,字宁宇(关于李定国的字,还有很多种说法,如一人、一纯、霖宇、鸿远、大绶等,此处从王夫之《永历实录》),陕西榆林人。
和张献忠一样,李定国的家庭出身也不太好,父母都是农民,而且从李定国十岁就跟随张献忠起义来看,他极有可能在幼年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李定国参军的年龄,至今未有定论,可以确定的是他少年时期就已经在张献忠军中,十岁从军说来源于王夫之的《永历实录》)
也是个苦命人啊!
少年时期的李定国仪表堂堂,颜值很高,而且气度不凡,深受张献忠的喜爱。他与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张献忠收为养子,皆跟随张献忠姓张,在军中效力。
明末的农民起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起义的头领们喜欢给自己起各种各样的外号。史书上说,是因为明朝实行连坐制度,一人造反,全家遭殃,所以起外号是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家人。
鉴于起义的队伍实在太多,所以史书上记载了各种各样奇葩的外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神魔鬼怪类:神一魁、黑杀神、鬼见愁。
飞禽走兽类:飞天虎、大红狼、小红狼、上天龙、独头虎、滚地龙、上天猴、摧山虎、一只虎。
历史人物类:曹操、刘备、马超、张飞、薛仁贵、朱温。
小说人物类:黑旋风、一丈青、二郎神。
无力吐槽类:扫地王、点灯子、小裁缝(应该归于家务类),鞋底光、油里滑、一阵风、草上飞、不沾泥(估计是形容跑得快),混世王、逼上路(哲学家),映山红、一块云、满天星(诗人),三只手、大傻子(这个……)
张献忠也有属于自己的外号:西营八大王。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称号将响彻大江南北(据说张献忠身材高大威猛,一张黄脸上又长了几颗麻子,像极了老虎脸上的斑点,所以大家又叫他“黄虎”)。
陕西的起义一开始比较顺利,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我们之前提到过,陕西属于边地,常年打仗,民风彪悍,老百姓多多少少都会两下子,加上又是为了吃饱肚子,自然十分卖命。
至于另一个原因,则要归结于官府的不作为了。当地的政府官员唯恐造反之事被朝廷知道以后,自己会被追究责任,另外,他们认为这些反贼不过是饿急了,等来年旱灾过去,这些人自然会作鸟兽散。所以他们就像鸵鸟把自己的头埋进沙堆一样,禁止各地州县报告变乱的消息。
比如当时的陕西巡抚胡廷宴,每当地方州县给他上报有人造反,他一概不分青红皂白,把来报告的人打一顿板子,还声称:“这些人不过是饿急了的饥民,等来年夏收以后自己就散伙了。”
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自然瞒不了多久,起义的声势越来越大,最终还是被朝廷知道了。兵部派人到陕西调查情况,胡廷宴又解释说,这只是一些守边的士兵作乱,不足为患。
对于这种蠢货,崇祯皇帝表示很无语,直接让他滚蛋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