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44
撤回广西以后,李定国对第一次进军广东的失利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认为,自己制定的东西夹攻战略是完全正确的,上一次之所以没能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是在进军广东之前才联络郑成功的。所以没能提前与郑成功商定好军事部署和出兵时间,郑成功又忙于应付清军对海澄的进攻,无法顾及肇庆方面的战事。
所以这一次,他早早就派出了使者,明确向郑成功通报了自己第二次出兵的具体时间,以及会师的具体地点——广东新会。
之所以把会师的地点定在新会,李定国是经过认真考虑的。
新会位于广州南面,此地河流纵横,濒临南海,是广州南面的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郑成功如果有意出兵,可以直接派舰队从海上前来,击溃清军广东水师,然后与李定国水陆夹攻,收复新会,之后就可以乘势进军广州,大事可成。
为了确保此次出兵广东的胜利,李定国在这几个月里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除了休整将士、筹措粮草弹药这类的常规工作,他还千方百计地搞到了自己一直以来行军打仗的老朋友——战象。
远在安龙、被孙可望当成囚犯一样对待的永历皇帝也竭尽所能,给予了李定国最大限度的支持。1653年九月,也就是李定国率部退回广西五个月之后,永历朝廷派遣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程邦俊带着永历皇帝的亲笔诏书前往广东。
程邦俊此行不远千里跋山涉水,目的只有一个:找到明朝的两广总督连城璧,向他传达永历皇帝的诏书,命令他联系所有能联系上的广东明军和义军,全力接应和支持李定国即将发起的第二次进军广东之战。
说起来,永历朝廷的这个两广总督其实有点名不副实,毕竟广东全省当时几乎全在清廷的统治之下,只有一部分小城市和偏远山区还在明军手里,而且东一块西一块,地盘相当分散。
话虽如此,明军在广东的兵力还是非常可观的,尤其是水师相当强悍,一直对广东清军水师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连城璧在接到永历皇帝的圣旨以后,非常激动:朝廷居然还没忘了我们!他立即行动起来,四处联络广东各地的明军和义军,清点兵马、筹措粮草军械、约定出兵日期、鼓舞士气,为协助李定国再次进攻广东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反观清廷方面,情况却不是太好。
上次肇庆之战,清廷派来的援军在帮助尚可喜和耿继茂攻破潮州之后,已经班师回朝了。
在清廷看来,李定国已经败退了,近一两年内估计不太可能具备卷土重来的实力。满洲兵本来就不太多,有太多比广东更需要满洲兵镇守的地方了。
广东本地的清军在经过肇庆之战的消耗以后,兵力显得更加窘迫。尚可喜和耿继茂听说靖南将军哈哈木要带着满洲兵回去,内心严重缺乏安全感,生怕李定国会再次对广东发起进攻。他俩联合向顺治皇帝上书诉苦,请求清廷能给广东增派三千蒙古援兵。
可是全国各地的反清起义此起彼伏,清军要驻防的地方太多,顺治皇帝手里实在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调拨。只好使出了百试不爽的精神胜利法,鼓励尚可喜和耿继茂二人用心坚守,调兵之事日后再说。
形势对自己非常有利,李定国决定:出兵!
1654年(南明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二月,李定国带领数万将士,战象十三只,从广西柳州出兵再攻广东。
一战廉州,清军总兵郭虎吓得不战而逃,廉州收复。二战高州,尚可喜手下副将陈武被当场砍死,另一名副将李之珍带着残兵败逃,清廷任命的高州守将张月遣使投降。三战雷州,清雷州总兵先启玉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干脆利落地连人带城一起投降。
三月三日,李定国在高州亲切会见了广东各地义军的领导人,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和认识,确定了下一步的战略计划,广东的抗清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调动。
相比而言,尚可喜和耿继茂就有点惨了,兵力有限不说,士气还很低落。以这样的现状,要想挡住李定国,岂止是概率不大,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还是把有限的兵力集中用在防守广州上吧,另外赶紧第一时间向清廷求援。至于援军能不能来,啥时候能来,那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由于郑成功那边仍然没有任何消息,李定国只能在四月再次派人去催促。与此同时,他派出一部分自己的部队,会合明虎贲将军王兴的广东义军,先行一步,向新会进发。
一切工作正在按照李定国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实施着。李定国相信,准备得如此充分,这次东征他一定能够成功!
在俗套的电视剧里,往往是万事俱备,东风不来,或者是一切顺利,突发变故。读史多年,我发现真实的历史似乎更喜欢这样的套路。
就在李定国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时,他却于四月病倒了。
李定国这一次的病情相当严重,脾胃疼痛,呕吐不止。在广东名医陈舜系的精心治疗下,五月初稍有好转,到了六月,病情再次恶化。
难道一切努力和汗水都要付诸东流了吗?李定国不甘心,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耽误了复兴大业,仍然坚持派部将吴子圣带兵联合反清义军向新会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养病期间的李定国也没闲着。他派出部下四处筹集粮饷和各类作战物资,继续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准备工作。
主将身患重病,郑成功的援军又不知所踪,明军刚刚鼓舞起来的斗志自然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影响。
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行军速度变慢。直到六月底,明军的先头部队才真正到达新会城下,开始了试探性的进攻。
明军的速度慢,清军的速度可一点也不慢。得知李定国本次进军广东的首要目标是新会,老谋深算的尚可喜马上看了出来,李定国的战略意图是想和郑成功水路夹攻。
新会如果失守,广州定难保全。尚可喜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派出参将由云龙、右翼总兵吴进忠带兵进入新会,协助守城。
作为军中主将的李定国没有亲自前去,清军又加强了城里的守备力量,明军在新会城下自然很难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双方开始陷入僵持。
明军在陆地上的进展虽然不大,在水上却是战果斐然。当然了,这和郑成功没啥关系,而是广东明军的功劳。
七月,一直在台山县以南的南海上川山、下川山两岛坚持抗清的明凌海将军陈奇策接到李定国的命令,带着一百多艘战船进入西江,攻占了江门。
江门是新会到广州的必经之路,明军占领江门,也就意味着切断了广州与新会的联系,新会清军就会成为瓮中之鳖。尚可喜一看情况不妙,立即派清广东水师总兵盖一鹏领兵出击,一定要夺回江门。
前面说过,清军在广东的兵力非常有限,至于水师,那就更惨了,可以说是聊胜于无。所以盖一鹏能够集中起来的战船,只有八艘。
拿八艘船去和一百多艘船打,勇气确实可嘉,至于结果嘛,盖一鹏被当场击毙,副将梁大力被活捉,清军水师全军覆没。
至此,明军彻底控制了广州地区的出海口。
现在,就差郑成功的部队了。
八月,郑成功的信使终于姗姗来迟。为什么这么磨蹭呢?原来四月份李定国的信使到达厦门的时候,郑成功正在与清方和谈(又是和谈)。
在郑成功看来,和谈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至于其他的事情,可以先缓一缓。为了避免破坏与清方的和谈,郑成功命令部下把李定国的信使软禁。一直到八月,双方的和谈宣告破裂,郑成功才派人带来了回复的书信。
郑成功在来信里只说了两个内容:一是他已经派部下跟随鲁监国政权的大将定西侯张名振进攻江浙地区,二是打算应李定国的邀请派兵进攻潮州、惠州地区。
看了信,李定国顿时感到非常失望。
因为,郑成功不管是进攻江浙还是进攻潮惠二州,都不能给予自己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而且,郑成功连准备出兵潮惠二州的具体时间也没提,可以说是毫无会师的诚意。
郑成功能否派兵前来,直接决定着新会之战的胜败。为了避免前功尽弃,李定国又给郑成功写了一封长信。
在信里,李定国先是委婉地批评了郑成功拖拖拉拉。他说自己在四月份派出信使,估计往返仅需一个月,没想到居然一直等到了八月。
然后,他又给郑成功认真分析了时局。他指出,收复广东,然后从广东北伐,福建、浙江、江西都可以乘势而定,复兴大业指日可待。而收复广东的关键在于广州,广州的关键又在于新会,所以郑成功自诩的进军江浙和潮惠的重要性,跟新会之战的胜败毫无任何可比性。
最后,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郑成功如果打算派兵过来,也别进攻什么潮州和惠州了,兵峰直指新会,与自己合军一处,一定能大功告成。
鉴于郑成功放鸽子放成了习惯,写完这封信,李定国仍然有些不放心,又提起笔来,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圣上艰险,不可言喻。皇上敕书中的悲伤之语,我每次读起都会心痛不已。我从五月等到现在,一直在等你的回应,如果你确实来不了,就明确地告诉我,我再想其他的办法,以图进取。千万不要言行不一,耽误了大事。要知道,你的援军如果十月十五日之后才到,就来不及了。”
此中言辞如此恳切,对君王和国家的赤诚之心跃然纸上,每每读起,让人泪奔。
在这两封信里,李定国再次告知了郑成功本次新会之战的重要意义,会师的确切时间和地点,希望能改变郑成功的想法,与自己同心同德地复兴大明。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个时候的李定国大概已经做好了郑成功失信的心理准备,打算孤注一掷了。